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5543发布日期:2022-01-29 13:3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聚氨酯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对阻燃性能要求较高,部分厂家使用组合聚醚与无机材料混合的方式提高聚氨酯阻燃性能。普通组合聚醚粘度较低,可使用低转速搅拌,而无机材料呈粉末状,搅拌过程中需要高速旋转,因此为了使无机材料更充分地与组合聚醚进行混合,通常使用高速分散机用于组合聚醚和无机材料的混合。现有技术中材料的混合仅仅依靠分散机搅拌机构的搅拌轴进行单一固定的搅拌,导致混合材料之间的分散均匀性较差,且有结块产生。因此为了提高材料的混合效果,使无机材料在组合聚醚中混合均匀,需提供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聚氨酯生产过程中无机材料在组合聚醚中分散的均匀性,减少结块的产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分散机和拉缸,所述分散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液压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顶端的水平横梁,固定于所述横梁一端底部的搅拌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机构的动力系统;
5.所述拉缸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且置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下方,所述拉缸包括拉缸本体,拉缸本体底部固定的一对万向轮,以及所述拉缸本体顶部可拆卸安装的拉缸盖,所述拉缸本体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其中:
6.所述拉缸本体内侧壁的两侧相对安装有一对竖直的第一导流板,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拉缸本体的内侧壁之间有间隙;所述拉缸本体内侧的底部上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面为水平面,顶面为由远离所述出料口一侧向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逐渐降低的倾斜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拉缸本体内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宽度为5cm。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拉缸本体之间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缸本体和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拉缸本体内侧壁上的支架座和固定于所述支架座上竖直的小支撑板,所述小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架座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一对第一导流板以所述拉缸本体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垂直于所述支架座的所述拉缸本体竖直剖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8
°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和和垂直于所述支架底座的所述拉缸本体的竖直剖面之间的夹角为5
°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拉缸本体高度的四分之三。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远离所述出料口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端至所述第一导流板底端的距离。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横梁内部两端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用于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皮带,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远离所述搅拌机构一端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15.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横梁底部的轴套,套接于所述轴套内的竖直搅拌轴,以及所述搅拌轴底端可拆卸安装的分散盘,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和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拉缸盖的中心开设有供所述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搅拌轴的底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拉缸本体内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杆、液压油箱、第二电机和导管,所述液压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箱设于所述液压杆远离所述拉缸一侧的所述底座上,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液压杆和液压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液压油箱上。
17.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拉缸本体的内侧壁安装一对中心对称的第一导流板,增加混合材料在拉缸体内的湍动,提高了无机材料在组合聚醚中的分散度;(2)通过在第一导流板和拉缸本体之间设置间隙,以阻止粉末状的无机材料在第一导流板处发生堵料;(3)底部的第二导流板可以实现拉缸内材料的自动出料,省去外接抽料泵,且减少拉缸体内的残余材料。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施例搅拌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施例中拉缸本体的俯视图。
20.其中:100、分散机,110、底座,120、液压升降装置,130、横梁,140、搅拌机构,150、动力系统;
21.200、拉缸,210、拉缸本体,220、万向轮,230、拉缸盖,240、出料口,250、第一导流板,260、第二导流板;270、支架,271、支架座,272、小支撑板,280、间隙;
22.121、液压杆,122、液压油箱,123、导管,124、第二电机;
23.141、轴套,142、搅拌轴,143、分散盘;
24.151、第一传动轮,152、第二传动轮,153、皮带,154、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氨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分散机100和拉缸200,所述分散机100包括底座110,设于底座110上的液压升降装置120,固定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120顶端的水平横梁130,固定于所述横梁130一端底部的搅拌机构140,以及设于所述横梁130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机构140的动力系统150;
27.所述拉缸200设于所述底座110的一侧,且置于所述搅拌机构140的下方,所述拉缸200包括拉缸本体210,拉缸本体210底部对称安装的一对万向轮220,以及拉缸本体210顶部可拆卸安装的拉缸盖230,所述拉缸本体210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40,其中:
28.所述拉缸本体210内侧壁的两侧相对安装有一对竖直的第一导流板250,且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和拉缸本体210的内侧壁之间有间隙280;所述拉缸本体210内侧的底部上安装有第二导流板260,所述第二导流板260的底面为水平面,顶面为由远离所述出料口240一侧向靠近所述出料口240一侧逐渐降低的倾斜面。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板260的横截面为圆形面,且第二导流板260底面的直径和所述拉缸本体210的内径相等。
29.当搅拌机构140工作时,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和第二导流板260增加了混合材料在拉缸200内的湍动,从而提高混合材料的分散度;同时出料时,拉缸200内的待出料可以沿所述第二导流板260的倾斜面向所述出料口240自动出料,以减少拉缸本体210内材料的残留。
3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和拉缸本体210的内侧壁之间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架270,所述支架2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缸本体210和第一导流板2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每个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均通过三个支架270和所述拉缸本体210固定连接,且三个支架270分别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50侧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通过支架270将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固定于所述拉缸本体210的内侧壁上,以使第一导流板250和拉缸本体210之间有间隙280,防止大量粉末状的无机材料在第一导流板250处堆积。
3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和所述拉缸本体210内侧壁之间的间隙280宽度为5cm。
3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支架270包括固定于所述拉缸本体2内侧壁上的支架座271和固定于所述支架座271上竖直的小支撑板272,所述小支撑板272远离所述支架座27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座271、小支撑板272以及第一导流板250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对第一导流板250以所述拉缸本体21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和垂直于所述支架座271的所述拉缸本体210竖直剖面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2-8
°
。本实施例中,夹角a优选为5
°
,该种设置可以提高拉缸本体210内组合聚醚和无机材料的混合均匀度。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250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拉缸本体210高度的四分之三,防止因为过长而影响混合材料的流动性。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板260远离所述出料口240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板260的顶端至所述第一导流板250底端的距离。即第二导流板260顶端和第一导流板250底端之间有足够的空隙,以使空隙内的混合材料能均匀分散。
3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系统150包括安装在所述横梁130内部两端的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用于传动第一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的皮带153,以及第一电
机154,所述第一电机154固定在所述横梁130远离所述搅拌机构140的一端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154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轮152传动连接;
37.所述搅拌机构140包括固定于所述横梁130底部的轴套141、套接于所述轴套141内的搅拌轴142,以及所述搅拌轴142底部可拆卸安装的分散盘143,所述搅拌轴142的顶端和第一传动轮151传动连接;所述拉缸盖230的中心开设有供所述搅拌轴142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搅拌轴142的底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拉缸本体210的内部。在所述第一电机154的动力驱动下,通过第一转动轮151和第二转动轮152的传动,所述搅拌轴142和分散盘143进行高速旋转,将拉缸200内的材料进行充分混合。
3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升降装置120包括液压杆121、液压油箱122、第二电机124和导管123,所述液压杆121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10上,所述液压杆121的顶端和所述横梁130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箱122设于所述液压杆121远离所述拉缸200一侧的所述底座110上,所述导管123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液压杆121和液压油箱122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124安装于所述液压油箱122上。
39.所述第二电机124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杆121顶端的上下移动,当第二电机124工作时,液压油箱122内的压力油通过导管123排出至所述液压杆121内,为液压杆121提供动力,使液压杆121的顶端能够向上移动,并带动横梁130向上移动,从而控制分散盘143在拉缸本体210内的高度。
40.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