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5474发布日期:2022-06-15 14:5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工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


背景技术:

2.吹塑薄膜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料斗上料、物料塑化挤出、吹胀牵引、冷却、人字板夹、牵引辊牵引、电晕处理和薄膜收卷;在其中露点又称霜线,指塑料由粘流态进入高弹态的分界线;在吹膜过程中,材料在从模口中挤出时呈熔融状态,透明性良好;当离开模口之后,要通过冷却装置对膜泡的吹胀区进行冷却,高温的膜泡与冷却介质相接触,膜泡的热量会被冷却介质带走,其温度会明显下降到材料的粘流温度以下,从而使其冷却固化且变得模糊不清了;在吹塑膜泡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透明和模糊之间的分界线,这就是露点(或者称霜线);
3.在吹膜过程中,露点的高低对薄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露点高,位于吹胀后的膜泡的上方,则薄膜的吹胀是在液态下进行的,吹胀仅使薄膜变薄,而分子不受到拉伸取向,这时的吹胀膜性能接近于流延膜;相反,如果露点比较低,则吹胀是在固态下进行的,此时塑料处于高弹态下,吹胀就如同横向拉伸一样,使分子发生取向作用,从而使吹胀膜的性能接近于定向膜,一次在生产薄膜过程中对于冷却工艺参数的控制相对重要会影响到薄膜的品质;
4.薄膜在刚生产出后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对薄膜进行冷却降温处理,进而有助于提高成品薄膜的品质,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是在传动用的辊内部冲入冷却介质,进而在薄膜与输送辊接触时对薄膜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方式中薄膜与输送辊接触的面积较小,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却输送辊上多数面积与外部空气接触,进而使得内部的冷却介质主要与空气进行温度的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输送辊内部空间较大,进而使得内部的介质流动的速率较慢,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进而导致生产出的薄膜的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薄膜冷却辊在冷却时冷却介质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和现有的冷却辊的冷却效果差进而导致的生产的薄膜品质差的问题。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包括固定架、一号冷却部件和二号冷却部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所述一号冷却部件;所述一号冷却部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一号冷却部件下部设置有所述二号冷却部件;所述二号冷却部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7.所述一号冷却部件包括转轴、薄壁筒、连接架、冷却件、支撑架和分流架;所述固定架的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架通过调节部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
转轴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转轴通过限位部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冷却件;所述冷却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架;所述分流架一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中空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分流架的一侧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转轴的侧壁与外部的降温设备连通;另一个所述分流架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外部的压力泵连通;所述降温设备与所述压力泵连通;所述分流架的另一侧通过通道与所述冷却件内部连通;所述分流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薄壁筒;所述薄壁筒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薄壁筒的内侧与所述冷却件接触;
8.所述二号冷却部件与所述一号冷却部件结构相同;所述二号部件中的所述冷却件的朝向与所述一号冷却部件中的所述冷却件的朝向相反。
9.工作时,薄膜在刚生产出后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对薄膜进行冷却降温处理,进而有助于提高成品薄膜的品质,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是在传动用的辊内部冲入冷却介质,进而在薄膜与输送辊接触时对薄膜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方式中薄膜与输送辊接触的面积较小,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却输送辊上多数面积与外部空气接触,进而使得内部的冷却介质主要与空气进行温度的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输送辊内部空间较大,进而使得内部的介质流动的速率较慢,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因此在本方案中,薄膜与薄壁筒件接触,随着薄膜的输送,进而使得薄膜筒件更随薄膜转动,由于薄壁筒与冷却件接触,进而使得薄膜的热量通过薄壁筒传递到冷却件,随后冷却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内部的冷却介质,有流动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随后通过设置的降温部件将热量散布到环境中;其中通过设置两组冷却部件,进而在输送薄膜时,使得薄膜分别绕过两个冷却部件,进而使得薄膜与冷却部件的表面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薄膜在与冷却部件的接触时间增加,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且将冷却部件中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件设置成半圆状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部件中与冷却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主要与薄膜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将冷却件设置成半圆环状的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介质的流动截面积,进而在相同的输送压力下,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从冷却件中流动,进而能够实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10.优选的,所述冷却件内部沿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件的内部均匀分隔成若干独立腔体;所述分流件靠近所述冷却件一侧沿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一次与所述冷却件内的所述腔体连通。
11.工作时,由于薄膜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薄膜冷却,但是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导致冷却环节会影响到薄膜的生产速率,同时若在生产速率较快时,薄膜没有完全的冷却,进而会导致薄膜的品质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冷却件的内部设置隔板,将冷却件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在外部的压力泵的工作下,进而使得每个独立空腔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增加,进而使得介质在刚流入到冷却件内,到流出冷却件的留存时间减少,进而使得冷却件内部在冷却介质入口处和冷却介质的出口处的温度差较小,进而能够避免在出现不同位置的薄膜的降温效果不一致,进而使得薄膜上各个位置的冷却效率基本一致,进而时薄膜上各处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薄膜各处的品质基本保持一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
流动速度快,进而使得冷却件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薄膜上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带走,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其次由于冷却件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冷却件自身的温度的变化速率小,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冷却件对薄膜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生产的薄膜的品质相同,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一致性。
12.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涡轮和蜗杆;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所述涡轮;所述涡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一侧设置有所述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固定架上的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涡轮啮合。
13.工作时,由于生产的薄膜会有不同的厚度,进而不同厚度的薄膜在进行冷却时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本方案中在需要调节冷却的效果时,通过转动蜗杆,进而带动涡轮转动,进而使得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架和冷却件转动,进而使得冷却件相对薄膜的位置产生变化,进而使得冷却件与薄膜的正对的面积减小,进而能够减少在输送过程中与冷却件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进而实现对薄膜的冷却效果进行调节,由于在调节时仅仅需要转动蜗杆即可实现,进而使得调节的过程简便易行,进而降低了调节的操作难度;由于在本方案中调节的部件结构简单,且涡轮蜗杆机构自身具有自锁的效果进而在进行调节时不需要在额外的进行锁紧,进而使得调节方便可行;作为调节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固定架上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部设置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定螺钉的端部抵触在转轴的侧壁上,进而使得转转轴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在需要调节时,松开紧定螺钉即可实现转轴的转动,由于该方法结构相对简单,且装配要求低,进而使得生产制造成本低。
14.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安装板和双向螺钉;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一号螺纹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上开设有二号螺纹孔,所述安装板一侧设置有所述双向螺钉;所述双向螺钉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一号螺纹孔的螺纹与所述二号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钉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双向螺钉靠近端头的一端螺纹与所述一号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钉的另一段螺纹与所述二号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腰型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15.工作时,由于薄壁筒件自身的刚性较差,因此在薄膜输送过程中薄壁筒件会出现变形,在薄壁筒件内部主要依靠支撑件保持薄壁筒件的外形,因此在输送的过程中会有出现薄壁筒件的轴线偏斜,进而导致在输送的过程中薄膜与薄壁筒件的表面不贴合,进而导致出现局部的降温效果差,进而导致生产的薄膜的品质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转动双向螺钉,由于双向螺钉的上设置有双向的螺纹,且两端螺纹分别与安装板上的一号螺纹孔螺纹连接和转轴上的二号螺纹孔螺纹连接,进而随着双向螺钉的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纹连接的相对轴向的移动方向相反,由于转轴固定,进而实现安装板和转轴之间距离的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实现转轴在支撑架上的腰形孔的相对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相对转轴的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的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薄壁筒在输送处的轴线不偏斜,进而保证薄膜与在冷却的部位与薄壁筒的外部紧密的贴合,进而保证冷却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16.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橡胶圈、支撑片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所述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一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
接;所述支撑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圈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外侧与所述薄壁筒固定连接。
17.工作时,由于在两个支撑架的轴线偏斜时,会需要调节支撑架的位置,进而会使得薄壁筒受到挤压,进而导致薄壁筒变形;因此在本方案中将用于薄壁筒支撑的连接架内部设置橡胶圈,进而在支撑架移动会对薄壁筒产生挤压时,通过橡胶圈自身的变形吸收部分的加压力,进而使得薄壁筒的外形更规整,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薄壁筒的外侧,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冷却件之间进行而交换,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被冷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其次由于橡胶圈具有弹性,进而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能够被橡胶圈吸收部分,进而避免因较大的拉扯力使得薄膜产生变形,进而能够提高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18.优选的,所述连接架还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位于所述橡胶圈内部;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橡胶圈固定连接。
19.工作时,由于支撑条为刚性的,而橡胶圈为柔性材质,进而两者的结合处往往会容易产生脱离的情况出现,其次,在薄壁筒转动过程中,由于橡胶圈能够产生变形但是由于支撑片变形量小,进而会导致在薄壁筒表面形成凸起,进而导致薄膜的变形;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橡胶圈的内部设置弹性片,通过弹性片与支撑片连接,进而使得支撑片与橡胶圈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支撑片与橡胶圈的连接更紧密牢固;同时通过弹性片使得支撑片与橡胶圈的接触点的面积的增加,进而使得在橡胶圈变形时,在支撑连的端部位置不形成凸块,进而使得橡胶圈的变形更平滑,进而使得薄壁筒的表面更平滑,进而避免了薄膜的变形,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20.优选的,所述支撑片的沿自身的中心轴线偏转;所述支撑片的横截面的长边与所述连接环的端面不平行;两端所述连接架上的所述支撑片的偏转方向一致。
21.工作时,由于在薄膜的冷却过程中,薄壁筒件处于运动的状态,且薄壁筒件相对与冷却件处于运动的状态,进而使得在薄壁筒滑过冷却件后温度则下降的较慢,进而导致在下一次经过冷却件时,薄壁筒的温度较前一次会有所升高,进而导致冷却件先吸收薄壁筒上的热量,随后在吸收薄膜的热量,进而导致冷却效果的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支撑片倾斜设置,进而使得支撑片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薄壁筒内部的空气向外流动,进而能够加速薄壁筒没有与冷却件接触的一侧的温度快速的下降,进而能够使得薄壁筒再次与冷却件接触时能保持较低的温度,进而使得冷却件能更快速的吸收薄膜上的热量,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
22.优选的,所述冷却件的外表面电腐蚀处理;所述冷却件与所述薄壁筒之间涂抹有润滑脂。
23.工作时,由于薄壁筒与冷却件之间处于相对的滑动摩擦,进而在长时间的摩擦后会导致两者磨损,进而减少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两者摩擦阻力较大时滑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进而减弱了对薄膜的冷却效果;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润滑脂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两者的摩擦阻力的减小也能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减小,进而保证了薄膜的冷却效果,进而保证了薄膜的生产品质;在冷却件的表面通过电腐蚀处理进而产生微小的凹坑,随后在两者之间设置润滑脂,进而使得润滑脂能够停留在凹坑内部,进而避免润滑脂在使用后出现溢出的情况,进而防止润滑脂污染薄膜,进一步的保证了薄膜的品质。
24.优选的,所述薄壁筒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30w/m
·
k。
25.工作时,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一定时间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
·
度,记为w/(m
·
k),因此导热系数时反应物体传递热量的系数,且与传递热量的速率成正比,因此较高的导热系数则会使得热量能够更快的传递;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薄壁筒的导热系数,进而保证薄膜的热量能够更快速的传递到冷却件上,进而提高冷却的效果,进而使得生产的薄膜的品质提高。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7.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两组冷却部件,进而在输送薄膜时,使得薄膜分别绕过两个冷却部件,进而使得薄膜与冷却部件的表面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薄膜在与冷却部件的接触时间增加,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且将冷却部件中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件设置成半圆状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部件中与冷却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主要与薄膜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将冷却件设置成半圆环状的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介质的流动截面积,进而在相同的输送压力下,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从冷却件中流动,进而能够实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28.2.本发明中通过在冷却件的内部设置隔板,将冷却件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在外部的压力泵的工作下,进而使得每个独立空腔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增加,进而使得介质在刚流入到冷却件内,到流出冷却件的留存时间减少,进而使得冷却件内部在冷却介质入口处和冷却介质的出口处的温度差较小,进而能够避免在出现不同位置的薄膜的降温效果不一致,进而使得薄膜上各个位置的冷却效率基本一致,进而时薄膜上各处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薄膜各处的品质基本保持一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快,进而使得冷却件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薄膜上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带走,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其次由于冷却件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冷却件自身的温度的变化速率小,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冷却件对薄膜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生产的薄膜的品质相同,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一致性。
29.3.本发明中通过转动蜗杆,进而带动涡轮转动,进而使得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架和冷却件转动,进而使得冷却件相对薄膜的位置产生变化,进而使得冷却件与薄膜的正对的面积减小,进而能够减少在输送过程中与冷却件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进而实现对薄膜的冷却效果进行调节,由于在调节时仅仅需要转动蜗杆即可实现,进而使得调节的过程简便易行,进而降低了调节的操作难度;由于在本方案中调节的部件结构简单,且涡轮蜗杆机构自身具有自锁的效果进而在进行调节时不需要在额外的进行锁紧,进而使得调节方便可行;作为调节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固定架上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部设置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定螺钉的端部抵触在转轴的侧壁上,进而使得转转轴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在需要调节时,松开紧定螺钉即可实现转轴的转动,由于该方法结构相对简单,且装配要求低,进而使得生产制造成本低。
30.4.本发明中通过转动双向螺钉,由于双向螺钉的上设置有双向的螺纹,且两端螺纹分别与安装板上的一号螺纹孔螺纹连接和转轴上的二号螺纹孔螺纹连接,进而随着双向
螺钉的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纹连接的相对轴向的移动方向相反,由于转轴固定,进而实现安装板和转轴之间距离的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实现转轴在支撑架上的腰形孔的相对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相对转轴的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的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薄壁筒在输送处的轴线不偏斜,进而保证薄膜与在冷却的部位与薄壁筒的外部紧密的贴合,进而保证冷却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31.5.本发明中将用于薄壁筒支撑的连接架内部设置橡胶圈,进而在支撑架移动会对薄壁筒产生挤压时,通过橡胶圈自身的变形吸收部分的加压力,进而使得薄壁筒的外形更规整,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薄壁筒的外侧,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冷却件之间进行而交换,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被冷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其次由于橡胶圈具有弹性,进而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能够被橡胶圈吸收部分,进而避免因较大的拉扯力使得薄膜产生变形,进而能够提高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3.图1是本发明中冷却辊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发明中冷却辊组件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发明中冷却辊组件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发明中一号冷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发明中一号冷却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发明中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发明中连接架的结构时示意图;
40.图8是本发明中弹性片和支撑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1.图中:固定架1、一号冷却部件2、二号冷却部件3、转轴4、薄壁筒5、连接架6、冷却件7、支撑架8、分流架9、隔板10、涡轮11、蜗杆12、连接板13、双向螺钉14、一号螺纹孔15、二号螺纹孔16、腰形孔17、橡胶圈18、支撑片19、连接环20、弹性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冷却辊组件,包括固定架1、一号冷却部件2和二号冷却部件3;所述固定架1上设置有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下部设置有所述二号冷却部件3;所述二号冷却部件3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
44.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包括转轴4、薄壁筒5、连接架6、冷却件7、支撑架8和分流架9;所述固定架1的立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转轴4;所述转轴4与所述固定架1通过调节部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转轴4通过限位部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冷却件7;所述冷却件7与所述支撑架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8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架9;所述分流架9一侧与所述支撑架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中空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分流架9的一侧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穿过所述转轴4的侧
壁与外部的降温设备连通;另一个所述分流架9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外部的压力泵连通;所述降温设备与所述压力泵连通;所述分流架9的另一侧通过通道与所述冷却件7内部连通;所述分流架9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架6;所述连接架6与所述转轴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6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薄壁筒5;所述薄壁筒5与所述连接架6固定连接;所述薄壁筒5的内侧与所述冷却件7接触;
45.所述二号冷却部件3与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结构相同;所述二号部件中的所述冷却件7的朝向与所述一号冷却部件2中的所述冷却件7的朝向相反。
46.工作时,薄膜在刚生产出后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对薄膜进行冷却降温处理,进而有助于提高成品薄膜的品质,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是在传动用的辊内部冲入冷却介质,进而在薄膜与输送辊接触时对薄膜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方式中薄膜与输送辊接触的面积较小,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却输送辊上多数面积与外部空气接触,进而使得内部的冷却介质主要与空气进行温度的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输送辊内部空间较大,进而使得内部的介质流动的速率较慢,进而使得冷却的效果较差;因此在本方案中,薄膜与薄壁筒5件接触,随着薄膜的输送,进而使得薄膜筒件更随薄膜转动,由于薄壁筒5与冷却件7接触,进而使得薄膜的热量通过薄壁筒5传递到冷却件7,随后冷却件7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内部的冷却介质,有流动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随后通过设置的降温部件将热量散布到环境中;其中通过设置两组冷却部件,进而在输送薄膜时,使得薄膜分别绕过两个冷却部件,进而使得薄膜与冷却部件的表面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薄膜在与冷却部件的接触时间增加,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且将冷却部件中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件7设置成半圆状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部件中与冷却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主要与薄膜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将冷却件7设置成半圆环状的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介质的流动截面积,进而在相同的输送压力下,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从冷却件7中流动,进而能够实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47.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冷却件7内部沿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所述冷却件7的内部均匀分隔成若干独立腔体;所述分流件靠近所述冷却件7一侧沿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一次与所述冷却件7内的所述腔体连通。
48.工作时,由于薄膜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薄膜冷却,但是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导致冷却环节会影响到薄膜的生产速率,同时若在生产速率较快时,薄膜没有完全的冷却,进而会导致薄膜的品质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冷却件7的内部设置隔板10,将冷却件7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在外部的压力泵的工作下,进而使得每个独立空腔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增加,进而使得介质在刚流入到冷却件7内,到流出冷却件7的留存时间减少,进而使得冷却件7内部在冷却介质入口处和冷却介质的出口处的温度差较小,进而能够避免在出现不同位置的薄膜的降温效果不一致,进而使得薄膜上各个位置的冷却效率基本一致,进而时薄膜上各处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薄膜各处的品质基本保持一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快,进而使得冷却件7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薄膜上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带走,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其次由于冷却件7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冷却件7自身的温度的变化速率小,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冷却件7对薄膜的冷却效
果一致,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生产的薄膜的品质相同,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一致性。
4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涡轮11和蜗杆12;所述转轴4与所述固定架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一端设置有所述涡轮11;所述涡轮11与所述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一侧设置有所述蜗杆12;所述蜗杆12与所述固定架1上的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2与所述涡轮11啮合。
50.工作时,由于生产的薄膜会有不同的厚度,进而不同厚度的薄膜在进行冷却时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本方案中在需要调节冷却的效果时,通过转动蜗杆12,进而带动涡轮11转动,进而使得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架8和冷却件7转动,进而使得冷却件7相对薄膜的位置产生变化,进而使得冷却件7与薄膜的正对的面积减小,进而能够减少在输送过程中与冷却件7进行热交换的时间,进而实现对薄膜的冷却效果进行调节,由于在调节时仅仅需要转动蜗杆12即可实现,进而使得调节的过程简便易行,进而降低了调节的操作难度;由于在本方案中调节的部件结构简单,且涡轮11蜗杆12机构自身具有自锁的效果进而在进行调节时不需要在额外的进行锁紧,进而使得调节方便可行;作为调节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固定架1上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内部设置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定螺钉的端部抵触在转轴4的侧壁上,进而使得转转轴4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被限制,在需要调节时,松开紧定螺钉即可实现转轴4的转动,由于该方法结构相对简单,且装配要求低,进而使得生产制造成本低。
51.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安装板和双向螺钉14;所述支撑架8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一号螺纹孔15;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架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4上开设有二号螺纹孔16,所述安装板一侧设置有所述双向螺钉14;所述双向螺钉14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一号螺纹孔15的螺纹与所述二号螺纹孔16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钉14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双向螺钉14靠近端头的一端螺纹与所述一号螺纹孔15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钉14的另一段螺纹与所述二号螺纹孔16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8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转轴4与所述腰型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52.工作时,由于薄壁筒5件自身的刚性较差,因此在薄膜输送过程中薄壁筒5件会出现变形,在薄壁筒5件内部主要依靠支撑件保持薄壁筒5件的外形,因此在输送的过程中会有出现薄壁筒5件的轴线偏斜,进而导致在输送的过程中薄膜与薄壁筒5件的表面不贴合,进而导致出现局部的降温效果差,进而导致生产的薄膜的品质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转动双向螺钉14,由于双向螺钉14的上设置有双向的螺纹,且两端螺纹分别与安装板上的一号螺纹孔15螺纹连接和转轴4上的二号螺纹孔16螺纹连接,进而随着双向螺钉14的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纹连接的相对轴向的移动方向相反,由于转轴4固定,进而实现安装板和转轴4之间距离的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实现转轴4在支撑架8上的腰形孔17的相对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8相对转轴4的位置改变,进而实现支撑架8的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薄壁筒5在输送处的轴线不偏斜,进而保证薄膜与在冷却的部位与薄壁筒5的外部紧密的贴合,进而保证冷却的均匀性,进而保证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53.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连接架6包括橡胶圈18、支撑片19和连接环20;所述连接环20与所述转轴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环20的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所述支撑片19;所述支撑片19一端与所述连接环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片19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圈18连接;所述橡胶
圈18的外侧与所述薄壁筒5固定连接。
54.工作时,由于在两个支撑架8的轴线偏斜时,会需要调节支撑架8的位置,进而会使得薄壁筒5受到挤压,进而导致薄壁筒5变形;因此在本方案中将用于薄壁筒5支撑的连接架6内部设置橡胶圈18,进而在支撑架8移动会对薄壁筒5产生挤压时,通过橡胶圈18自身的变形吸收部分的加压力,进而使得薄壁筒5的外形更规整,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薄壁筒5的外侧,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冷却件7之间进行而交换,进而使得薄膜能够更好的被冷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其次由于橡胶圈18具有弹性,进而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能够被橡胶圈18吸收部分,进而避免因较大的拉扯力使得薄膜产生变形,进而能够提高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55.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架6还包括弹性片21;所述弹性片21位于所述橡胶圈18内部;所述支撑片19远离所述连接环20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片2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21与所述橡胶圈18固定连接。
56.工作时,由于支撑条为刚性的,而橡胶圈18为柔性材质,进而两者的结合处往往会容易产生脱离的情况出现,其次,在薄壁筒5转动过程中,由于橡胶圈18能够产生变形但是由于支撑片19变形量小,进而会导致在薄壁筒5表面形成凸起,进而导致薄膜的变形;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橡胶圈18的内部设置弹性片21,通过弹性片21与支撑片19连接,进而使得支撑片19与橡胶圈18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支撑片19与橡胶圈18的连接更紧密牢固;同时通过弹性片21使得支撑片19与橡胶圈18的接触点的面积的增加,进而使得在橡胶圈18变形时,在支撑连的端部位置不形成凸块,进而使得橡胶圈18的变形更平滑,进而使得薄壁筒5的表面更平滑,进而避免了薄膜的变形,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品质。
57.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片19的沿自身的中心轴线偏转;所述支撑片19的横截面的长边与所述连接环20的端面不平行;两端所述连接架6上的所述支撑片19的偏转方向一致。
58.工作时,由于在薄膜的冷却过程中,薄壁筒5件处于运动的状态,且薄壁筒5件相对与冷却件7处于运动的状态,进而使得在薄壁筒5滑过冷却件7后温度则下降的较慢,进而导致在下一次经过冷却件7时,薄壁筒5的温度较前一次会有所升高,进而导致冷却件7先吸收薄壁筒5上的热量,随后在吸收薄膜的热量,进而导致冷却效果的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支撑片19倾斜设置,进而使得支撑片19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薄壁筒5内部的空气向外流动,进而能够加速薄壁筒5没有与冷却件7接触的一侧的温度快速的下降,进而能够使得薄壁筒5再次与冷却件7接触时能保持较低的温度,进而使得冷却件7能更快速的吸收薄膜上的热量,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
59.所述冷却件7的外表面电腐蚀处理;所述冷却件7与所述薄壁筒5之间涂抹有润滑脂。
60.工作时,由于薄壁筒5与冷却件7之间处于相对的滑动摩擦,进而在长时间的摩擦后会导致两者磨损,进而减少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两者摩擦阻力较大时滑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进而减弱了对薄膜的冷却效果;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润滑脂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两者的摩擦阻力的减小也能使得两者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减小,进而保证了薄膜的冷却效果,进而保证了薄膜的生产品质;在冷却件7的表面通过电腐蚀处理进而产生微小的凹坑,随后在两者之间设置润滑脂,进而使得润滑脂能够停留在凹坑内部,进而避免润滑脂在使用后
出现溢出的情况,进而防止润滑脂污染薄膜,进一步的保证了薄膜的品质。
61.所述薄壁筒5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30w/m
·
k。
62.工作时,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一定时间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
·
度,记为w/(m
·
k),因此导热系数时反应物体传递热量的系数,且与传递热量的速率成正比,因此较高的导热系数则会使得热量能够更快的传递;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控制薄壁筒5的导热系数,进而保证薄膜的热量能够更快速的传递到冷却件7上,进而提高冷却的效果,进而使得生产的薄膜的品质提高。
63.工作时,薄膜与薄壁筒5件接触,随着薄膜的输送,进而使得薄膜筒件更随薄膜转动,由于薄壁筒5与冷却件7接触,进而使得薄膜的热量通过薄壁筒5传递到冷却件7,随后冷却件7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内部的冷却介质,有流动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随后通过设置的降温部件将热量散布到环境中;其中通过设置两组冷却部件,进而在输送薄膜时,使得薄膜分别绕过两个冷却部件,进而使得薄膜与冷却部件的表面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得薄膜在与冷却部件的接触时间增加,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且将冷却部件中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件7设置成半圆状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部件中与冷却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进而使得冷却介质主要与薄膜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将冷却件7设置成半圆环状的结构,进而减少了冷却介质的流动截面积,进而在相同的输送压力下,进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从冷却件7中流动,进而能够实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的将吸收的热量带走,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的效率;由于薄膜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薄膜冷却,但是冷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导致冷却环节会影响到薄膜的生产速率,同时若在生产速率较快时,薄膜没有完全的冷却,进而会导致薄膜的品质降低;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冷却件7的内部设置隔板10,将冷却件7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进而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截面积减小,进而在外部的压力泵的工作下,进而使得每个独立空腔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增加,进而使得介质在刚流入到冷却件7内,到流出冷却件7的留存时间减少,进而使得冷却件7内部在冷却介质入口处和冷却介质的出口处的温度差较小,进而能够避免在出现不同位置的薄膜的降温效果不一致,进而使得薄膜上各个位置的冷却效率基本一致,进而时薄膜上各处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薄膜各处的品质基本保持一致,进而提高了薄膜的品质;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快,进而使得冷却件7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薄膜上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带走,进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其次由于冷却件7内部的介质的交换速率快,进而使得冷却件7自身的温度的变化速率小,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冷却件7对薄膜的冷却效果一致,进而使得不同时间段内生产的薄膜的品质相同,进而提高了生产的薄膜的一致性。
6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