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1423发布日期:2022-10-28 23:2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塑料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改性塑料的生产改变了汽车、家电、日用品等行业对钢铁材料的依赖,使现代工业朝着更轻便、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现行改性塑料的生产方法是通过挤出造粒生产线生产出塑料粒子原料(改性或染色),再通过注塑、吹塑、挤出、拉丝、吸塑等方法使其成型,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塑料产品。现有技术的改性塑料挤出造粒生产线包括塑料挤出机、冷却设备和切粒机三台设备,其中,冷却设备还附带吸湿机。目前,塑料挤出机被广泛的应用于塑料产品的生产。塑料挤出机将原料进行加热,熔融,经过塑料挤出机挤压后,从其机头中挤出成型的条形塑料,条形塑料经过冷却后进入到切粒机,经过切粒机将条形塑料制成规定尺寸的塑料粒子,随后按照预设尺寸进行分筛,分别完成包装、运输以及存储。
3.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生产设备在生产的各阶段均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整体上对对生产造产能的限制,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包括:
5.塑料挤出装置,用于提供条状物料;
6.物料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条状物料,所述物料冷却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冷却介质的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上的调节输送装置,调节输送装置包括若干个调节支架和输送辊,各调节支架均包括与所述水槽的两侧缘配合的一组安装座以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安装座上的可调节支臂,所述输送辊两端分别于对应的可调节支臂铰接;所述调节支架具有整体位于所述水槽上方的正向安装状态和整体位于所述水槽内部的反向安装状态,各调节支架的输送辊分别承托和/或压迫物料形成输送路径;
7.物料风干设备,用于风干冷却后的条状物料,物料风干设备包括与支撑面相互连接的鼓风机、自所述鼓风机远离所述支撑面延伸的风管以及物料托盘,所述物料托盘包括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辊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辊下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固定于所述风管的侧壁上,所述风管远离所述鼓风机的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输出的气流经由所述输送辊后进入所述集水槽内;
8.切分装置,用于将干燥后的条状物料切分为塑料颗粒;
9.分料装置,用于将切分后物料按照粒径筛分,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筛分座,所述筛分座上安装有筛网、分料口以及若干固定组件,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筛分座,所述筛网包括在重力方向上由上而下依次叠放的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以及第三筛网,且三者的筛分粒径依次减小;所述分料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筛网下游的第一分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筛网下游的第二分料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筛网下游的第三
分料口;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筛分座外部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具有固定对应筛网和筛分座的工作状态和对应的释放状态,工作状态下的固定臂自所述筛分座的外部延伸至所述筛分座的内部与对应筛网配合;
10.均料装置,用于实现筛分后物料的运输,所述均料装置包括用于收容物料的储料桶、送料管路以及送料风机,所述储料桶包括位于底部的出料口,所述送料管路包括相互连通的送风口,送料入口以及均料出口,所述送料入口用于承接物料,所述均料出口与所述储料桶的顶部连通,所述送料风机与所述送风口连通并向所述送料管路内输入气流以驱使物料在所述送料管路内运动。
11.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12.可选的,所述筛分座的上方设有向所述筛网注入物料的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出口处设有入筛分布装置,所述入筛分布装置包括与所述入料斗固定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下方的分布结构,所述分布结构包括若干个朝向所述入料斗内部延伸的第一挡条和背向所述入料斗延伸的第二挡条;
13.多个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相邻布置,所述物料受所述分布结构阻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布并经由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之间的过料间隙进入所述筛分座。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连接板为一体结构且由所述连接板下缘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挡条和所述连接板为一体结构且由所述连接板下缘折弯形成;所述第一挡条和所述第二挡条的延伸趋势以所述连接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
15.可选的,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
16.滑动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17.柔性连接组件,成组设置在所述滑动座和所述筛分座之间,各组柔性连接组件至少包括两个连接构件,各连接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动座上的第一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筛分座上的第二连接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的弹性板,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的连线与重力方向之间存在夹角,该夹角为震动工艺角;
18.水平震动源,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并用于驱使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适配平面平移震动。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本体水平安装,所述第一连接臂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所述震动工艺角;
20.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筛分座座固定连接的第二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本体水平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臂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所述震动工艺角;
21.所述震动工艺角的取值范围为15度至75度。
22.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截面形状为h形,调节支架处于正向安装状态和反向安装状态下,水槽的侧缘分别与h形的两开口区域配合。
23.可选的,一组可调节支臂位于一组安装座之间。
24.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筛分座内壁上支撑条,所述筛网的侧缘抵压所述支撑条上,工作状态下的固定臂与所述支撑条夹持所述筛网的侧缘;
25.所述固定臂铰接于所述筛分座的侧壁上,所述筛分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臂穿设的适配过孔,所述固定臂还包括驱使自身运动的扣紧摇臂,所述扣紧摇臂用于将所述固定臂保持在所述工作状态。
26.可选的,所述送料管路为三通结构,所述送料入口垂直设置且旁通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均料出口之间的通路上;所述送料入口为漏斗状且内部平滑过渡。
27.可选的,所述储料桶的顶部还设有泄压风管,所述泄压风管包裹有过滤袋。
28.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的设计优化,实现了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的全流程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29.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30.图1为一实施例中物料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的物料冷却装置具体剖面示意图;
32.图3和图4为不同状态下的调节支架和输送辊示意图;
33.图5为一实施例中物料冷却装置中的输送路径示意图;
34.图6为一实施例中物料风干设备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图6中的物料风干设备的物料托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另一视角下的物料风干设备气流方向示意图;
37.图9为图6中的物料风干设备工作状态示意图;
38.图10为第一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示意图;
39.图11为图10中的分料装置俯视视角示意图;
40.图12为图11中所示位置的分料装置剖面状态示意图;
41.图13为图12中的固定组件部位放大示意图;
42.图14为第二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示意图;
43.图15为图14中所示位置的分料装置剖面状态示意图;
44.图16为图15中的分料装置另一视角示意图;
45.图17为第三实施例中分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46.图18和图19为图17中的不同位置的柔性连接组件放大示意图;
47.图20为图17中的分料装置侧面示意图图;
48.图21为图20中的柔性连接组件放大示意图;
49.图22为图17中的分料装置顶面示意图图;
50.图23为图22中的柔性连接组件放大示意图
51.图24为一实施例中带有入筛分布装置的分料装置示意图;
52.图25为图24中的入筛分布装置结构示意图;
53.图26为图25中的入筛分布装置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54.图27为图26中的分布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55.图28为图25中的入筛分布装置的侧视视角示意图;
56.图29为图28中的分布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57.图30为一实施例中均料装置示意图;
58.图31为图中的均料装置的送料管路放大示意图;
59.图32为图31中的均料装置的送料管路剖面状态示意图;
60.图33为图30中的均料装置工作过程示意图。
61.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62.1、水槽;
63.2、调节输送装置;
64.3、调节支架;31、安装座;32、可调节支臂;321、装配孔;33、加强杆;4、输送辊;41、输送环槽;
65.5、输送路径;
66.601、鼓风机;602、风管;603、出风口;604、输送路径;605、集风罩;606、受风端;607、送风端;610、物料托盘;611、输送辊;612、集水槽;613、排水阀门;
67.701、储料桶;702、出料口;703、基座;704、泄压风管;710、送料管路;711、送风口;712、送料入口;713、均料出口;714、控制阀门;715、送料出口;720、送料风机;
68.810、基座;820、滑动座;830、筛分座;840、柔性连接组件;841、连接构件;8411、第一组件;8412、第二组件;8413、第三组件;842、第一连接座;8421、第一本体;8422、第一连接臂;843、第二连接座;8431、第二本体;8432、第二连接臂;844、弹性板;845、加强件;850、入料斗;860、入筛分布装置;861、连接板;8611、腰孔;862、分布结构;8621、第一挡条;8622、第二挡条;8623、过料间隙;863、提拉部;871、第一筛网;8711、第一筛分段;8712、第一运输段;8713、观察空腔;872、第二筛网;873、第三筛网;874、第一分料口;8741、第一分料缓冲区;875、第二分料口;8751、第二分料缓冲区;876、第三分料口;8761、第三分料缓冲区;877、提拉结构;880、固定组件;881、固定臂;882、支撑条;883、适配过孔;884、扣紧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6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7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72.整体来看,本技术公开了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包括:
73.塑料挤出装置,用于提供条状物料;
74.物料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条状物料,物料冷却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冷却介质的水槽
以及设置在水槽上的调节输送装置,调节输送装置包括若干个调节支架和输送辊,各调节支架均包括与水槽的两侧缘配合的一组安装座以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安装座上的可调节支臂,输送辊两端分别于对应的可调节支臂铰接;调节支架具有整体位于水槽上方的正向安装状态和整体位于水槽内部的反向安装状态,各调节支架的输送辊分别承托和/或压迫物料形成输送路径;
75.物料风干设备,用于风干冷却后的条状物料,物料风干设备包括与支撑面相互连接的鼓风机、自鼓风机远离支撑面延伸的风管以及物料托盘,物料托盘包括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辊以及设置于输送辊下方的集水槽,集水槽固定于风管的侧壁上,风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输出的气流经由输送辊后进入集水槽内;
76.切分装置,用于将干燥后的条状物料切分为塑料颗粒;
77.分料装置,用于将切分后物料按照粒径筛分,分料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活动安装于基座上的筛分座,筛分座上安装有筛网、分料口以及若干固定组件,筛网设置在筛分座,筛网包括在重力方向上由上而下依次叠放的第一筛网、第二筛网以及第三筛网,且三者的筛分粒径依次减小;分料口包括设置于第一筛网下游的第一分料口,设置于第二筛网下游的第二分料口以及设置于第三筛网下游的第三分料口;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筛分座外部的固定臂,固定臂具有固定对应筛网和筛分座的工作状态和对应的释放状态,工作状态下的固定臂自筛分座的外部延伸至筛分座的内部与对应筛网配合;
78.均料装置,用于实现筛分后物料的运输,均料装置包括用于收容物料的储料桶、送料管路以及送料风机,储料桶包括位于底部的出料口,送料管路包括相互连通的送风口,送料入口以及均料出口,送料入口用于承接物料,均料出口与储料桶的顶部连通,送料风机与送风口连通并向送料管路内输入气流以驱使物料在送料管路内运动。
79.为了更好的描述整个系统的细节设置,下文中将分段描述各装置。
80.参考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物料冷却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冷却介质的水槽1以及设置在水槽1上的调节输送装置2,调节输送装置2包括
81.若干个调节支架3,均包括与水槽1的两侧缘配合的一组安装座31以及分别设置在对应安装座31上的可调节支臂32,
82.输送辊4,两端分别于对应的可调节支臂32铰接;
83.调节支架3具有整体位于水槽1上方的正向安装状态(参考附图3所示)和整体位于水槽1内部的反向安装状态(参考附图4所示),各调节支架3的输送辊4分别承托和/或压迫物料形成输送路径5。
84.调节的支架状态能够实现辊体相较于水槽1中冷却介质相对位置的调节,而且调节幅度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从而能够实现更为灵活的搭配。整体来看,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调节输送装置2的设置,尤其是调节支架3的不同安装状态设置,能够灵活实现物料的输送效果,配合水槽1设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为提高生产系统柔性提供了结构基础。
85.从上文描述不难理解的,调节支架3能够相对水槽1灵活搭配数量和位置,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槽1上设有多个调节支架3,各调节支架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可调节支臂32的长度。以免各调节支架3之间相互干涉。为了实现各调节支架3的灵活设置,可以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座31的截面形状为h形,调节支架3处于正向安装状态和反向
安装状态下,水槽1的侧缘分别与h形的两开口区域配合。该设计能够在灵活搭配的同时保证装配的稳定性。
86.在整体外形上,参考附图所示,一组可调节支臂32位于一组安装座31之间。可调节支臂32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座31的延伸方向垂直。为了提高输送装置的稳定性,各调节支架3的安装座31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杆33。加强杆33可以直接固定在安装座31上,还可以参考附图所示,可调节支臂32固定设置于安装座31的外侧壁上,加强杆33设置于对应的可调节支臂32之间。
87.除了调节支架3的调节效果外,还可以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调节支臂32上阵列开设有装配孔321,输送管铰接于装配孔321。为了保证调节效果,在原理上,装配孔321数量大于等于3个。在附图中,装配设置为5个且在直线上布置。
88.输送辊4为了提高自身对于物料的约束效果,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辊4沿自身轴向并排布置有输送环槽41,输送环槽41的开口宽度与物料的外径相匹配。
89.参考附图5所示,物料在各输送辊4的约束下能够稳定在按照预设的输送路径5实现运输,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满足预设加工参数需要。
90.参考附图6至附图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物料风干设备,包括:
91.鼓风机601,与支撑面相互连接;
92.风管602,自鼓风机601远离支撑面延伸,风管602远离鼓风机601的一端设有出风口603;
93.物料托盘610,包括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辊611以及设置于输送辊611下方的集水槽612,集水槽612固定于风管602的侧壁上,出风口603输出的气流经由输送辊611后进入集水槽612内。
94.鼓风机601用于提供风干动力,在本技术中,通过将鼓风机601作为物料风干设备的底座,并在风管602上设置物料托盘610,在实现有效风干物料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布局效果,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了紧凑布局。其中,物料风干设备的较重的部件为鼓风机601的总成,布局在整体的底部能有降低整体设备重心,稳定设置。
95.集水槽612能够收集物料上水分,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在集水槽612的设计细节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水槽612为截面形状为u形的中空壳体,输送辊611转动安装于u形的开口处,输送辊611形成悬空于集水槽612的输送路径604。集水槽612的整体形态除了能够有效收集水分外,还能有引导空气流动,避免在集水槽612中形成乱流,提高空气运行的效率,从而提高风干的效率。在风路的引导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口603处设有集风罩605,集风罩605包括与出风口603连接的受风端606和所受风端606逐渐扩张延伸形成的送风端607。集风罩605除了能够引导空气流道外,还能够和其他结构配合实现更好的风干效果。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送风端607的投影面积整体上覆盖输送路径604。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端607的投影面积至少占两输送辊611之间的面积的75%。从而将气流输送至大部分的物料上,实现快速风干。为了提高集水槽612的工作效果,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送风端607的开口宽度小于等于集水槽612的开口宽度。此处的开口宽度既可以理解为物料运行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理解为垂直于物料运行方向上的尺寸。
96.不难理解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水分的收集以及引导,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水槽612下方设有排水软管和用于控制排水软管通断的排水阀门613。
97.除了将鼓风机601作为设备整体的基座外,本技术中的物料风干设备还在各部分的空间布局上提供了优化方案。参考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口603的气流流向与风管602的气流流向相互垂直,经由集风罩605引导后穿过物料的风干气流的流向与出风口603的气流流向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的气流能够在保证气流运行的同时降低在三维空间中占用的空间尺寸,从而提高布局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风干气流的流向与出风口603的气流流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即实现的气流的回转与折叠,从而提高了上部分的布局紧凑程度。
98.除了布局理念外,本实施例中的物料风干设备在整体设备参数上也实现了优化配置。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物料的运行方向上,集水槽612的尺寸与鼓风机601的尺寸相匹配。同理的,出风口603的气流的方向上,集水槽612和风管602的整体尺寸与鼓风机601的尺寸相匹配。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规整的物料风干设备的外形尺寸,从而方便在生产中灵活布局与设置。
99.参考附图10至附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公开了分料装置,包括基座810以及活动安装于基座810上的筛分座830,筛分座830上安装有:
100.筛网,设置在筛分座830,筛网包括在重力方向上由上而下依次叠放的第一筛网871、第二筛网872以及第三筛网873,且三者的筛分粒径依次减小;
101.分料口,包括设置于第一筛网871下游的第一分料口874,设置于第二筛网872下游的第二分料口875以及设置于第三筛网873下游的第三分料口876;
102.若干固定组件880,固定组件880包括设置于筛分座830外部的固定臂881,固定臂881具有固定对应筛网和筛分座830的工作状态(参考附图所示)和对应的释放状态,工作状态下的固定臂881自筛分座830的外部延伸至筛分座830的内部与对应筛网配合。
103.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多层筛网的设置以及固定组件880的优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能够在保证筛分效果同时有效提高筛分效率,维护效率,同时降低维护的成本以及难度,为连续生产提供了结构基础。
104.在筛网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物料水平运动方向上,第一筛网871包括可分段组装的第一筛分段8711和第一运输段8712,第一筛分段8711上设有预设尺寸的筛孔,第一运输段8712的底面为封闭设置。第一筛分段8711用于实现筛分功能,第一运输段8712用于提高物料的运输效率,总而整体上提高筛分效率。在细节上,在筛分座83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运输段8712的尺寸逐渐减小。即附图所示的,第一运输段8712形成一运输通道,同时与筛分座830的侧壁之间形成观察空腔8713,便于观察下层筛网的工作情况。
105.各筛网的筛分效果需要分段运输,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分料口874通过第一分料缓冲区8741与筛分座830内部空间连通,第一分料缓冲区8741的底面与第二筛网872处于同一平面。第二分料口875通过第二分料缓冲区8751与筛分座830内部空间连通,第二分料缓冲区8751的底面与第三筛网873处于同一平面。
106.第三分料口876通过第三分料缓冲区8761与筛分座830内部空间连通,第三分料缓冲区8761的底面与筛分座830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述设置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充分的利用筛分座830的内部空间,在保证筛分效果的同时提高布局的紧凑程度。
107.在整体布局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筛分座830的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第一分料口874、第二分料口875以及第三分料口876错位设置。该设置便于物料的分别运输和存储,为后续设备的装配提供结构基础。
108.为了便于筛网的维护,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筛网的顶面设置有提拉结构877。
109.通过上文的描述不难看出,筛网的稳定工作和易于维护依托于固定组件880的设置,在细节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组件880还包括设置在筛分座830内壁上支撑条882,筛网的侧缘抵压支撑条882上,工作状态下的固定臂881与支撑条882夹持筛网的侧缘。固定臂881铰接于筛分座830的侧壁上,筛分座830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固定臂881穿设的适配过孔883,固定臂881还包括驱使自身运动的扣紧摇臂884,扣紧摇臂884用于将固定臂881保持在工作状态。
110.当需要固定安装筛网时,操作人员通过提拉结构877操作筛网进入预设位置,并通过固定组件880实现筛网和筛分座830的固定,实现筛分作业。当需要维护时,通过设置于筛分座830外部的固定组件880,尤其是扣紧摇臂884即可实现筛网的拆卸,结构简单稳定,操作便捷高效。
111.在上文基础上,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分料装置。参考附图17至附图2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分料装置,包括:
112.基座810,固定安装于支撑面上并形成适配平面;
113.滑动座820,滑动安装于基座810上;
114.筛分座830,筛分座830内部安装有若干用于筛分物料的筛网;
115.柔性连接组件840,成组设置在滑动座820和筛分座830之间,各组柔性连接组件840至少包括两个连接构件841,各连接构件841包括固定于滑动座820上的第一连接座842、固定于筛分座830上的第二连接座843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座842和第二连接座843之间的弹性板844,第一连接座842和第二连接座843之间的连线与重力方向之间存在夹角,该夹角为震动工艺角a;
116.水平震动源,设置于滑动座820上并用于驱使滑动座820相对适配平面平移震动。
117.水平震动源用于实现滑动座820的平移震动,滑动座820能够通过自身滑动避免将震动传递至基座810上,通过基座810和滑动座820的滑动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震动对于基座810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了震动污染;
118.同时柔性连接组件840能够通过自身的倾斜,将水平震动分解为筛分座830的复合震动,从而在保证噪音小,周围环境震感小的前提下提高了筛分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119.在实际实用中,水平震动源为带有偏心轴的震动电机,偏心轴的旋转平面与适配平面平行,震动电机在滑动座820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同步驱动。在滑动座820和基座810相互滑动的实现方式上,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参考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平面运动副相互约束。
120.在连接构件841的具体装配结构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842包括与滑动座820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8421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本体8421上的第一连接臂8422,第一本体8421水平安装,第一连接臂8422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于震动工艺角。
121.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板844为直线延伸设置,正是通过第一连接臂8422和第一本体8421的倾斜设置,才实现了震动工艺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弹性板844
的延伸路径改变来实现不同的震动工艺角设置,也可以实现震动工艺角的灵活调整。从另一角度来看,第二连接座843也需要实现震动工艺角,从原理上理解,可以采用上文中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二连接座843包括与筛分座830座固定连接的第二本体8431和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8431上的第二连接臂8432,第二本体8431水平安装,第二连接臂8432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连接座842中的第一连接臂8422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8432所在平面相较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等于也等于震动工艺角。同理的,第二连接座843也可以通过弹性板844的延伸路径改变来实现不同的震动工艺角设置,也可以实现震动工艺角的灵活调整。
122.不难看出,实际的震动效果和震动工艺角a的范围有关。在原理上,震动工艺角的取值范围为15度至75度。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震动工艺角的取值范围为35度至55度。
123.在连接座和弹性板844的连接方式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板844至少设有两块且分别从两侧夹持第一连接座842和第二连接座843。实际装配中可以通过两侧的夹板以及贯穿的螺栓来实现受力连接。
124.在弹性板844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组柔性连接组件840包括三个连接构件841,且三个连接构件841分别为:
125.第一组件8411,两弹性板844的弹性系数相同设置;
126.第二组件8412,两弹性板844的厚度不同设置;
127.第三组件8413,两弹性板844的弹性系数相同设置且其中一弹性板844上设置有加强件845。
128.即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两弹性板844可以如下设置:
129.两弹性板844的弹性系数相同或不相同;和/或
130.两弹性板844的厚度系数相同或不相同。
131.同理的,连接构件841还包括贴服于弹性板844设置的加强件845,加强件845的弹性系数大于弹性板844,加强件845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座842和第二连接座843。进一步的,弹性板844与加强件845为分体设置且两者为不同材质,其中加强件845为金属材质。
132.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设置方式可以灵活布置,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组件8411、第二组件8412以及第三组件8413依次布置。
133.其中,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组柔性连接组件840包括三个连接构件841,柔性连接的筛分装置包括四组柔性连接组件840,分别设置在筛分座830的四个角落,同侧的两组柔性连接组件840之间的第三组件8413相互远离设置,同侧的两组柔性连接组件840之间的第一组件8411相互靠近设置。
134.参考附图24至附图2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带有入筛分布装置860,也可以理解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入筛分布装置860的震动筛,包括基座810以及活动安装于基座810上的筛分座830,筛分座830内安装有用于筛分物料的筛网,筛分座830的上方设有向筛网注入物料的入料斗850,入料斗850的出口处设有入筛分布装置860,入筛分布装置860包括与入料斗850固定的连接板86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861下方的分布结构862,分布结构862包括若干个朝向入料斗850内部延伸的第一挡条8621和背向入料斗850延伸的第二挡条8622;
135.多个第一挡条8621和第二挡条8622在第一方向(参考附图26中的上下方向)上间
隔相邻布置,物料受分布结构862阻挡在第一方向上分布并经由第一挡条8621和第二挡条8622之间的过料间隙8623进入筛分座830。
136.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带有分布结构862的入筛分布装置860的设置,实现了在入料时的物料分布,避免了物料集中堆积,为连续稳定生产提供了结构基础。
137.在分布结构862的设置细节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条8621和连接板861为一体结构且由连接板861下缘折弯形成。同理的,第二挡条8622和连接板861为一体结构且由连接板861下缘折弯形成。该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分布装置生产成本,也可以带来一些结构上的优势。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条8621和第二挡条8622的延伸趋势以连接板861为对称轴相互对称。该设置能够提供更为规整的过料间隙8623,从而提高物料通过的顺畅程度。
138.在整体形态上,参考附图27和附图2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条862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1与第一挡条8621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2至0.6;第二挡条862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2与第二挡条862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2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2至0.6。
139.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分布结构862的高度h1与连接板861的高度h2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0.4。
140.在入筛分布装置860和入料斗850的装配关系上,参考附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板861封闭入料斗850的出口,分布结构862与入料斗850的出口入料斗850的出口的下缘相互对正。该设置能够实现物料在一定程度上的堆积,从而方便实现物料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配。
141.当然,具体的分配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入筛分布装置860上第二方向(参考附图25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板861上设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腰孔8611,连接板861通过贯穿腰孔8611的螺栓与入料斗850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142.为了更方便在生产中实现调节,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入筛分布装置860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板861上的提拉部863,提拉部863用于对连接板861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为了便于生产,提拉部863由连接板861上缘翻折形成,提拉部863与连接板861垂直设置。
143.通过上文的描述不难发现,本技术中的入筛分布装置860可以通过板件冲压生产制造,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分布效果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144.参考附图30至附图3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均料装置,包括:
145.储料桶701,用于收容物料,储料桶701包括位于底部的出料口702;
146.送料管路710,包括相互连通的送风口711,送料入口712以及均料出口713,送料入口712用于承接物料,均料出口713与储料桶701的顶部连通;
147.送料风机720,与送风口711连通并向送料管路710内输入气流以驱使物料在送料管路710内运动。
148.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风力送料避免了物料破损的问题,尤其是在均料过程中,通过重力和送料过程的配合,能够实现在储存的过程中全自动的完成均料过程,能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49.在具体的管路设置上,参考附图32所示的实施例中,送料管路710为三通结构,送料入口712垂直设置且旁通于送风口711和均料出口713之间的通路上。进一步的,送料入口712为漏斗状且内部平滑过渡。为了避免风压堆积,导致气流从送料入口712中离开送料管路710,送料入口712靠近送风口711设置。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单向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送料入口712的形状来克服该问题。
150.在储料桶701的整体结构上,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出料桶上半部为筒状,下半部为椎体且逐渐收敛形成出料口702。储料桶701的下半部还设置有基座703,送料管路710和送料风机720安装在基座703上,送料风机720和送料管路710整体位于储料桶701的投影面积内。该设置能够提供更为规整的外观。不过可以理解的,送料管路710沿着储料桶701的侧壁延伸至储料桶701的顶部并形成均料出口713,送料管路710各处平滑过渡。该设置可以减少送料的阻力。
15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参考附图31至附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储料桶701设有多个出料口702,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对正于送料入口712。
152.物料出料口702离开储料桶701之后进入从送料入口712内,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地送料管路710内;
153.在送料风机720的风力作用下物料经由送料管路710到达均料出口713,即储料桶701的上部;
154.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重新想出料口702运动,从而实现循环。
155.因为物料在运动以及椎体的下半部设置,物料在运动的过程中会自发的形成均料过程,同时避免了物料破碎的风险。
156.通过上面描述不难理解的,在送料或者均料过程中,送料风机720会对储料桶701内产生正压,为了避免正压影响到物料的输送,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储料桶701的顶部还设有泄压风管704,泄压风管704包裹有过滤袋。正压可以通过泄压风管704释放,同时过滤袋能够避免物料被带离储料桶701。
157.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除了上文中提到了均料功能外,还可以用于送料,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送料管路710上设有用于切换通路的控制阀门714和与下游设备连通的送料出口715。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物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运输,例如通过储料桶701下方的多个出料口702来实现其他操作。
158.本技术公开了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通过上文中公开的塑料挤出装置,物料冷却装置,物料风干设备,切分装置,分料装置以及均料装置,实现了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的全流程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15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16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