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6234发布日期:2022-07-20 00:4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套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


背景技术:

2.枕套用于套设在枕芯上使用,枕套的背面设有开口,用于将枕芯转入到枕套中。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在枕套的制作过程中,一般需要对无纺布进行两次折叠,第一次折叠是将无纺布的一侧向内折叠一次,无纺布的一侧形成双层结构,第二次折叠是将无纺布的另一侧也向内折叠一次,无纺布的另一侧也形成双层结构,从而形成枕套及枕套背面的开口,为了便于完成第二次折叠,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在枕套制作过程中,便于对无纺布进行第二次折叠,便于形成枕套。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第二折叠装置和竖直的第一安装箱,第一安装箱一侧设有竖直的箱板。
6.第二折叠装置包括折叠辊和翻折压合组件,折叠辊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箱板上,折叠辊与箱板转动连接,翻折压合组件包括倾斜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在箱板上,支撑板的底端靠近折叠辊的后侧,支撑板的上方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箱板,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背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翻折压合板,翻折压合板与支撑板之间有间隔,翻折压合板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板外。
7.支撑杆上可拆卸固定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端设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孔,第一滑动孔两端分别设置在滑动块的前后面上,滑动块靠近第一滑动孔的一侧设有水平开口,水平开口与第一滑动孔连通,滑动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贯穿水平开口并与水平开口壁螺纹连接。
8.滑动块的另一端设有与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孔,第二滑动孔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滑动块的顶面和底面上,滑动块靠近第二滑动孔的一侧设有竖直开口,竖直开口与第二滑动孔连通,滑动块的前部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栓,第三锁紧螺栓贯穿竖直开口并与竖直开口壁螺纹连接;第一滑动孔的中心线与第二滑动孔的中心线垂直。
9.支撑杆靠近箱板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第四锁紧螺栓,第四锁紧螺栓顶紧在支撑杆上,连接套的一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呈条形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设有第五锁紧螺栓,第五锁紧螺栓的内端与箱板螺纹连接,第五锁紧螺栓的外端顶紧在安装槽的底部。
10.箱板上设有竖直的第五螺纹孔组,第五螺纹孔组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能够与第五锁紧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五螺纹孔。
11.翻折压合板的顶部可拆卸固定有紧固板,固定杆固定在紧固板的顶部,支撑板上可拆卸固定有把边板,翻折压合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折布通道,把边板设置在折布通道的外侧。
12.翻折压合板顶部的宽度大于翻折压合板底部的宽度。
13.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还包括靠近支撑板顶部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拉布辊装置。
14.拉布辊装置包括第六安装架,所述第六安装架固定在支撑平台顶部,第六安装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配合使用的拉布辊,其中一个拉布辊靠近第一安装箱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另一个拉布辊与第三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第三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箱内。
15.本实用新型在枕套制作过程中,便于对无纺布进行第二次折叠,便于形成枕套,经过第一次折叠后的无纺布,被运输至第二折叠装置处,第二折叠装置将无纺布的另一侧向内折叠,无纺布的另一侧设置在折叠辊外,即经过第一次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宽度仍大于折叠辊的长度,无纺布经过折叠辊时,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向内折叠,并经翻折压合板向内折叠压合,并沿翻折压合板的底面向上压合输送,无纺布的另一侧也形成双层结构,枕套的背面形成装入枕芯的开口,折叠两次的无纺布再向下运输,完成枕套的制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第二折叠装置的翻折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支撑杆与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4所示,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包括第二折叠装置和竖直的第一安装箱10,第一安装箱10一侧设有竖直的箱板10a。
21.第二折叠装置包括折叠辊11和翻折压合组件,折叠辊1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在箱板10a上,折叠辊11与箱板10a转动连接,翻折压合组件包括倾斜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一侧固定在箱板10a上,支撑板15的底端靠近折叠辊11的后侧,支撑板15的上方设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箱板10a,支撑杆12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背离支撑杆12的一端固定有翻折压合板14,翻折压合板14与支撑板15之间有间隔,翻折压合板14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板15外,折叠辊11与翻折压合板14配合进行第二次折叠压合。
22.支撑杆12上可拆卸固定有滑动块53,滑动块53的一端设有与支撑杆1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孔58,第一滑动孔58两端分别设置在滑动块53的前后面上,滑动块53靠近第一滑动孔58的一侧设有水平开口57,水平开口57与第一滑动孔58连通,滑动块5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56,第二锁紧螺栓56贯穿水平开口57并与水平开口57壁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调整滑动块53在支撑杆12上的位置,调整固定杆13及翻折压合板14沿支撑杆12的位置,适应不同宽度的无纺布,当需要调整翻折压合板14沿支撑杆12的位置时,松开第二锁紧
螺栓56,滑动块53能够沿支撑杆12滑动,滑动块53带动固定杆13及翻折压合板14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拧紧第二锁紧螺栓56,将滑动块53的位置锁定。
23.滑动块53的另一端设有与固定杆13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孔61,第二滑动孔6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滑动块53的顶面和底面上,滑动块53靠近第二滑动孔61的一侧设有竖直开口60,竖直开口60与第二滑动孔61连通,滑动块53的前部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栓59,第三锁紧螺栓59贯穿竖直开口60并与竖直开口60壁螺纹连接;第一滑动孔58的中心线与第二滑动孔61的中心线垂直,便于调整翻折压合板14与支撑板15的间隔,便于适应无纺布的厚度等,当需要调整翻折压合板14与支撑板15的间隔时,松开第三锁紧螺栓59,固定杆13能够沿滑动块53的第二滑动孔61滑动,当翻折压合板14与支撑板15的间隔调整至合适位置后,拧紧第三锁紧螺栓59,将固定杆13的位置锁定。
24.支撑杆12的横截面优先为圆形,便于与滑动块53滑动连接,支撑杆1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正方形等形状。
25.支撑杆12靠近箱板10a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套52,连接套52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第四锁紧螺栓51,第四锁紧螺栓51顶紧在支撑杆12上,第四锁紧螺栓51用于将连接套52牢固的固定在支撑杆12上,连接套5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48,连接板48上设有呈条形的安装槽49,安装槽49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便于根据需要,微调支撑杆12在箱板10a上的位置,条形通孔内设有第五锁紧螺栓50,第五锁紧螺栓50的内端与箱板10a螺纹连接,第五锁紧螺栓50的外端顶紧在安装槽49的底部,第五锁紧螺栓50用于将连接板48牢固的固定在箱板10a上。
26.箱板10a上设有竖直的第五螺纹孔47组,第五螺纹孔47组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能够与第五锁紧螺栓50螺纹配合的第五螺纹孔47,便于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杆12在箱板10a上的安装位置。
27.翻折压合板14的顶部可拆卸固定有紧固板54,固定杆13固定在紧固板54的顶部,支撑板15上可拆卸固定有把边板55,翻折压合板14与支撑板15之间形成折布通道,无纺布沿折布通道向上压合输送,把边板55设置在折布通道的外侧,把边板55起把边的作用。
28.翻折压合板14顶部的宽度大于翻折压合板14底部的宽度,压合效果较好。
29.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还包括靠近支撑板15顶部的支撑平台111,支撑平台111靠近支撑板15的一端安装有拉布辊装置。
30.拉布辊装置包括第六安装架7,所述第六安装架7固定在支撑平台111顶部,第六安装架7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配合使用的拉布辊8,第六安装架7可以包括两个竖直的板,两拉布辊8转动连接在两竖直的板之间,其中一个拉布辊8靠近第一安装箱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另一个拉布辊8与第三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第三动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箱10内,第三动力装置为拉布辊8提供动力,第三动力装置可以选用电机等常规的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带动拉布辊8转动,实现无纺布的传输。
31.在使用时,可以将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安装在新型枕套生产装置中使用,新型枕套生产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安装的上料装置1、第一折叠装置、新型无纺布枕套起折装置、焊接装置16、裁切装置17,所述从前至后是指从生产线的前端至生产线的后端;第一折叠装置与第二折叠装置之间、焊接装置16与裁切装置17之间均安装有拉布辊装置,支撑平台111靠近支撑板15的一端安装的拉布辊装置设置在第二折叠装置与焊接装置16之间,便于输送;上料装置1、焊接装置16、裁切装置17均可采用现有常规结构,焊接装置16优先选
用超声波焊接装置16。
32.第一折叠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2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第二安装架2上安装有压紧辊装置和翻折装置;压紧辊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架5,第三安装架5固定在第二安装架2的顶部,第三安装架5上转动连接有两个配合使用的压紧辊6,第三安装架5可以是两个竖直的板,两压紧辊6转动连接在两竖直的板之间;翻折装置包括倾斜的呈三角形的底板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为等腰三角形,底板4的底边靠近第二安装架2的底部,底板4的顶角朝上,底板4固定在第二安装架2上,底板4的两侧设有呈三角形的侧板3,两侧板3的顶边贴合并设置在两压紧辊6的下方。
33.从上料装置1上输出的无纺布从底板4的底部经过并向上运输,无纺布通过侧板3翻折,经过第一次折叠后的无纺布进入到两压紧辊6之间进行压紧,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上无纺布卷的横向中心线与底板的中心线错开,不在一条直线上,在无纺布经过第一折叠装置时,第一折叠装置将无纺布进行不对称折叠,将无纺布的一侧向内折叠,无纺布的一侧形成双层结构,从两个压紧辊6出来的无纺布再经第一折叠装置与第二折叠装置之间的拉布辊装置运输至第二折叠装置处。
34.焊接装置16、裁切装置17、焊接装置16与裁切装置17之间的拉布辊装置均安装在支撑平台111的顶部。
35.第一折叠装置与第二折叠装置之间设有支撑架9,第一折叠装置与第二折叠装置之间的拉布辊装置的第六安装架7固定在支撑架9的顶部。
36.本实用新型在枕套制作过程中,便于对无纺布进行第二次折叠,便于形成枕套,在使用时,上料装置1用于上料,将成卷的无纺布放料,为第一折叠装置提供原料,第一折叠装置对无纺布进行第一次折叠,将无纺布的一侧向内折叠,无纺布的一侧形成双层结构,无纺布再经第一折叠装置与第二折叠装置之间的拉布辊装置运输至第二折叠装置处,第二折叠装置对无纺布进行第二次折叠,第二折叠装置将无纺布的另一侧向内折叠,无纺布的另一侧设置在折叠辊11外,即经过第一次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宽度仍大于折叠辊11的长度,无纺布经过折叠辊11时,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向内折叠,并经翻折压合板14向内折叠压合,并沿翻折压合板14的底面向上压合输送,经第一折叠装置和第二折叠装置折叠后,枕套的背面形成装入枕芯的开口,折叠两次的无纺布经第二折叠装置与焊接装置16之间拉布辊装置运输至焊接装置16,焊接装置16用于沿无纺布的长度方向间隔的焊接,形成无数个间隔并连接在一起的枕套,无数个连接在一起的枕套经焊接装置16与裁切装置17之间的拉布辊装置运输至裁切装置17,裁切装置17用于将连接在一起的枕套逐个裁切开,完成枕套的制作,大大节省人力。
3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