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4868发布日期:2023-03-14 23: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注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时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机作为一种快速成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注塑机逐渐趋于成熟化,但是很多注塑件还需要人工脱模,极大的浪费人力,且脱模的过程中易划伤皮肤,不安全因素过多。另外,如授权公告号cn216992883u揭示了一种模腔内压力监控用注塑工艺模具,包括:上模具,中部开设有进胶孔;下模具,自下而上式插入到上模具内,下模具与上模具之间形成的型腔内填充有产品;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上模具表面,并延伸到型腔内;然而,在型腔内压力传感器虽然可以检测注塑压力,但是一次性合模会造成产品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且残余内应力大的问题,严重影响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包括上下分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有上模仁,所述下模上设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配置界定有用以将产品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碟簧,所述上模上设有进胶管道,所述进胶管道通过与其连通的旁支管道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旁支管道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上模上还设有一与所述旁支管道连通的检测管道,所述检测管道上设有压力感应器。
6.优选的,所述下模上设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碟簧,所述碟簧的另一端可与所述上模抵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型腔的外侧,且相邻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型腔的中点形成的夹角相等。
8.优选的,所述下模至少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上方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所述下模仁,所述顶升板上还固设有一组顶针,所述顶针可贯穿所述下模板延伸至于所述下模仁内。
9.优选的,所述顶升板的两侧还设有固设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下方,其上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下模板延伸至于所述上模内。
10.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上模板、容置板以及顶板,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所述上模仁,所述容置板上设有所述进胶管道、旁支管道以及检测管道,所述顶板上设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与所述进胶管道连通。
11.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容置板以及顶板之间通过锁止螺栓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下模上固设有下卡块,所述下卡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上固设有
上卡块,所述上卡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块。
13.优选的,所述电动调节阀与压力感应器电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5.1、设计精巧,碟簧的设置可对上模施加反向作用,从而可进行两次进行合模,可使其合模时压力分布均匀、剪切应力变小,且注塑压力较低,从而提高良品率;
16.2、该装置可通过顶针实现自动脱模,操作简单便捷,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17.3、支撑柱的设置可确保上模和下模对正,提高注塑的准确性,提高良品率;
18.4、上模板、容置板以及顶板之间通过锁止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更换及维修,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此时,去除容置板和顶板;
22.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此时,去除上模板、容置板以及顶板;
23.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模的立体图;
24.图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模的立体图,此时,去除下模仁。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精度产品注塑模具,包括上下分置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上设有上模仁11,所述下模2上设有下模仁21,所述上模仁11和下
模仁21配置界定有用以将产品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上模1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上模板12、容置板13以及顶板14,所述上模板12上开设有所述上模仁11,所述容置板13上设有进胶管道3、旁支管道31以及检测管道33,所述顶板14上设有进胶口15,所述进胶口15与所述进胶管道3连通。所述上模1上设有进胶管道3,所述进胶管道3通过与其连通的旁支管道31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旁支管道31上设有电动调节阀32,所述上模1上还设有一与所述旁支管道31连通的检测管道33,所述检测管道33上设有压力感应器34,所述电动调节阀32与压力感应器34电性连接。
30.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12、容置板13以及顶板14之间通过锁止螺栓17连接,以便于拆卸更换及维修,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1.所述下模2至少包括底板24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顶升板25,所述顶升板25的上方设有下模板26,所述下模板26上开设有所述下模仁21,所述顶升板25上还固设有一组顶针27,所述顶针27可贯穿所述下模板26延伸至于所述下模仁21内。所述顶针的设置可实现自动脱模,操作简单便捷,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32.所述顶升板25的两侧还设有固设在所述底板24上的支撑块28,所述支撑块28位于所述下模板26的下方,其上固设有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贯穿所述下模板26延伸至于所述上模1内。所述支撑柱的设置可确保上模和下模对正,提高注塑的准确性,提高良品率。
33.所述下模2上固设有下卡块20,所述下卡块20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1上固设有上卡块16,所述上卡块16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和凹槽相配合可实现快速定位。
3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设计要点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碟簧4,具体的,所述下模2上设有一组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上套设有碟簧4,所述碟簧4的另一端可与所述上模1抵接。所述支撑杆22位于所述型腔的外侧,且相邻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型腔的中点形成的夹角相等,该设置可使得合模时压力分布均匀、剪切应力变小,且注塑压力较低,从而提高良品率。
35.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36.s1、上模1面向下模2移动,直至上卡块16的凸起部分延伸至于所述下卡块20的凹槽内,此时,所述上模1与下模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碟簧4处于部分压缩状态;
37.s2、向进胶口15注入胶料,依次通过进胶管道3和旁支管道31流入型腔内,此时,部分胶料会流入检测管道33内,当压力感应器34感应到预定压力值时,控制电动调节阀32闭合,此时,旁支管道31不再流入胶料;
38.s3、继续驱动上模1面向下模2移动,至上卡块16的凸起完全插接至所述下卡块20的凹槽内,直至注塑成型;
39.s4、注塑成型后,驱动上模1背向所述下模2向上移动,顶针27将型腔内的产品顶出下模。
40.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1.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