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8204发布日期:2023-06-15 14:1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


背景技术:

1、尾门开关是机械开关,通过控制电路的开闭对电机驱动的门锁进行开启、关闭动作。尾门开关是车辆的外部开关,多暴露在车外,因此需要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2、传统的尾门开关按钮及内壳主要通过装配关系及结构设计优化来实现防尘防水功能,该传统设计方法存在如下弊端;1、装配过程中按钮内壳连接部位需涂抹防水胶实现密封防水,此工艺需要人工对零部件进行涂胶,工序复杂,且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2、人工涂抹胶水质量不受控,易出现漏涂、少涂、过涂等现象,造成开关潜在失效风险;3、防水胶水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开关气味实验和整体质量;4、防水胶水存在与其他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导致失效,或者使用时间过长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脱落、开裂失效的风险。

3、因此对汽车尾门开关进行了改进,采用硬胶与软胶的配合实现密封防水效果,利用双色注塑模具进行注塑。

4、现有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10889096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前后模行位抽芯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一射模具及一侧的二射模具,所述一射模具包括一射前模及对应的一射后模,所述二射模具分别包括二射前模及对应的二射后模,所述一射后模和二射后模相对设置而实现180°旋转后的换位,所述一射前模和二射前模分别包括面板、水口板和前模板,所述水口板固定在面板的底部,所述前模板活动设置在水口板的下方,所述一射前模的前模板中设置有第一前模芯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前模芯两侧的一射前模行位,所述二射前模的前模板中设置有第二前模芯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前模芯两侧的二射前模行位,所述一射前模行位的碰穿面上设置有一射侧浇口,所述二射前模行位碰穿面上设置有二射侧浇口,所述面板下方设置有与一射前模行位或者二射前模行位对应的前模铲机,所述一射后模和二射后模分别包括后模板、承板、底板、左c板和右c板,所述后模板位于承板的上方,所述左c板和右c板对称设置在承板的底部,所述底板位于左c板和右c板的底部,所述后模板上设置有后模芯以及位于后模芯一侧的后模斜行位,所述承板上设置有与后模斜行位对应的后模铲机。

5、上述注塑模具,其通过后模180°旋转后换位,实现双色注塑,但是上述模具在注塑完成后,开模时,产品不易从前模脱离,导致产品粘附在前模上,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在前模板上增加第一顶出结构,使得开模时,可以将产品顶出,使产品留在后模板上,便于产品的脱模。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后模以及第一前模,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后模以及第二前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均包括有上固定板以及第一模板,上固定板上设有注胶口,第一模板上设有第一模仁,第一后模与第二后模上均设有第二模板以及设置在第二模板上的第二模仁,第一模仁与对应的第二模仁相对设置形成成型腔,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后模和第二模具的第二后模可旋转换位,所述的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上还包括有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第一模仁的第一顶出结构,所述的第一顶出结构包括第一顶针板、设置在第一顶针板上的第一顶针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顶针板设置在第一模板上,且位于第一模仁远离第二模仁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杆穿过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板上,且连接杆的端部设有胶塞,所述的胶塞与第二模板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的第一顶针板位于安装腔内,且第一顶针板与安装腔底部之间形成预留空间。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第一模具进行硬胶部分的注塑,然后将第一模具的后模与第二模具的后模进行旋转互换,通过第二模具进行软胶部分的注塑,因零件为硬胶+软胶成型,受零件及模具结构的限制约束及软胶本身的特性,先注塑硬胶,再注塑软胶,避免先注塑软胶再注塑硬胶造成一色软胶零件重新熔融变形严重,导致软胶结构及功能失效,同时也方便模具结构实现零件生产;同时设置第一顶出结构,在开模时,利用第一顶出结构将产品留在后模上,开模时,后模向远离前模方向运动,此时,因第一顶针通过软胶与第二模板过盈配合,因此后模带动第一顶出结构同步运动,前模保持不动,第一顶针板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顶针可将前模上的产品顶出,使其留在后模上,后模继续运动,第一顶针板与第一模板上的安装腔底部抵触,此时,第一顶出结构不再运动,使得胶塞脱离第二模板,完成开模,通过设计改善采用双色软胶产品过盈预压代替原有的通过涂胶装配实现密封外饰开关防水及减震功能,同时采用倒装双色模具结构先注塑硬胶再软胶可有效规避冲料、重新融熔等风险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模具上位于上固定板与第一模板之间设有第一热流道板,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设有与注胶口相通的第一热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一端贯穿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仁上,且末端设有倾斜设置的进胶管,所述第二模仁上设有成型区,所述倾斜设置的进胶管的出胶口对应成型区设置。

5、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模具上位于上固定板与第一模板之间设有第二热流道板,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内设有与注胶口相通的第二热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一端贯穿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仁上,且末端设有弧形进胶管,所述第二模仁上设有成型区,所述的弧形进胶管的出胶口对应成型区设置。

6、采用上述设置,便于软胶以及硬胶的进料,通过该双色进行产品注塑,且过盈预压,代替原有的涂胶装配的方式实现密封防水以及减震功能。

7、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模板上设有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第二模仁的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的第二顶出结构包括第二顶针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顶针板上的若干第二顶针,所述的第二顶针板设置在第二模板的下方,各第二顶针对应成型区位置。

8、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结构简单,便于成型后的产品脱离后模,实现产品加工。

9、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模板上的若干定位凸块以及设置在第二模板上的若干定位凹槽,各定位凸块卡设在对应的定位凹槽内。

10、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合模时,前模与后模之间位置准确,合模后结构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后模以及第一前模,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后模以及第二前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均包括有上固定板以及第一模板,上固定板上设有注胶口,第一模板上设有第一模仁,第一后模以及第二后模上均设有第二模板以及设置在第二模板上的第二模仁,第一模仁和对应的第二模仁相对设置形成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后模和第二模具的第二后模可旋转换位,所述的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上还包括有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第一模仁的第一顶出结构,所述的第一顶出结构包括第一顶针板、设置在第一顶针板上的第一顶针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顶针板设置在第一模板上,且位于第一模仁远离第二模仁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杆穿过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板上,且连接杆的端部设有胶塞,所述的胶塞与第二模板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模板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的第一顶针板位于安装腔内,且第一顶针板与安装腔底部之间形成预留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上位于上固定板与第一模板之间设有第一热流道板,所述第一热流道板内设有与注胶口相通的第一热流道,所述第一热流道一端贯穿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仁上,且末端设有倾斜设置的进胶管,所述第二模仁上设有成型区,所述倾斜设置的进胶管的出胶口对应成型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上位于上固定板与第一模板之间设有第二热流道板,所述第二热流道板内设有与注胶口相通的第二热流道,所述第二热流道一端贯穿第一模仁延伸至第二模仁上,且末端设有弧形进胶管,所述第二模仁上设有成型区,所述的弧形进胶管的出胶口对应成型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上设有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第二模仁的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的第二顶出结构包括第二顶针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顶针板上的若干第二顶针,所述的第二顶针板设置在第二模板的下方,各第二顶针对应成型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模板上的若干定位凸块以及设置在第二模板上的若干定位凹槽,各定位凸块卡设在对应的定位凹槽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后模以及第一前模,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后模以及第二前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均包括有上固定板以及第一模板,第一模板上设有第一模仁,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上均设有第二模板以及设置在第二模板上的第二模仁,第一模仁与对应的第二模仁相对设置形成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后模和第二模具的第二后模可旋转换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汽车开关的双色模具,其在前模板上增加第一顶出结构,使得开模时,可以将产品顶出,使产品留在后模板上,便于产品的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严胜义,宋小尉,胡光良,朱立凯,陈清举,王城栋,温英兰,王雷,朱少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