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3817发布日期:2023-11-30 00:2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顶针的,特指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对于一些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常规的加工生产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随之出现的就是模具这种批量生产设备,通过模具可以反复生产相应的产品,生产量得到大规模的提升,因此模具也随之普及;模具的生产一共包括注射、合模以及开模三个过程,在开模过程中,还需要将粘接在模具上的产品顶出,在现有技术中,均是通过顶针将模具上的产品顶出。

2、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顶针是通过顶针板固定在动模板上的,而顶针通常是螺纹连接或螺栓等方式与顶针板进行固定,但是这就导致了顶针安装较为麻烦,同时在顶针损坏需要更换时,其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通过顶针板的移动就可以实现顶针的快速更换,提高更换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供顶针穿出的通孔,包括:

3、顶针板,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顶针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导向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导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所述顶针上端设有定位端;

4、所述顶针板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定位端可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导向部内,当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端可从所述导向部运动至所述夹持部,以夹持所述定位端。

5、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的下部两侧均设有限位凸起,当所述定位端运动至所述夹持部时,所述定位端的下表面可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表面抵接。

6、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下部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7、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8、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还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模板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另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9、据上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动模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动模板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限位块,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初始位置时,即顶针板位于第一位置时,顶针板限位槽的导向部与通孔连通,由于导向部的宽度较大,顶针的上端、即定位端可轻松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向部的上部,再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顶针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顶针的定位端从导向部移动到了夹持部内,通过夹持部较小的宽度来夹持顶针的定位端,并通过限位凸起防止顶针下坠,起到对顶针的固定作用,在需要更换顶针时,也只需要将顶针板从第二位置驱动至第一位置即可,便于更换顶针。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所述模具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供顶针穿出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下部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模板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可与所述顶针板的另一侧相接,并可驱动所述顶针板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的第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动模板的第二侧设有第二限位块,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当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顶针板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顶针快换结构的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模具顶针快换结构,包括顶针板、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初始位置时,即顶针板位于第一位置时,顶针板限位槽的导向部与通孔连通,由于导向部的宽度较大,顶针的上端、即定位端可轻松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向部的上部,再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顶针板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顶针的定位端从导向部移动到了夹持部内,通过夹持部较小的宽度来夹持顶针的定位端,并通过限位凸起防止顶针下坠,起到对顶针的固定作用,在需要更换顶针时,也只需要将顶针板从第二位置驱动至第一位置即可,便于更换顶针。

技术研发人员:司军波,汲怀民,姚万涛,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锐捷智创(浙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