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的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754阅读:26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的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后的修复工艺,特别适用于油品储罐、油桶等金属容器的修复。
对于用金属等塑性材料制造的常压容器,由于使用不当或制造缺陷,容器壁或顶会凹陷变形,降低了使用价值,以至不能使用而报废。尤其对于钢制的大、中型油品储罐,由于出油时误操作,使罐内产生负压状态时有发生,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会使罐壁或罐顶向内大面积(几十以至几百平方米)凹陷变形。在沿海等风力强的地区,大风使储罐凹陷以至倾倒也会发生。在某些场合,大面积凹陷变形造成连续化大生产的炼油装置运行失稳,甚至停工。现有技术中,油品储罐凹陷变形后的修复工艺参照新罐的制造安装工艺,换掉凹陷部位的钢板在待修复的罐内搭脚手架、立中心柱、伞架及罐顶胎具,设吊装及焊接设备,然后用气割、吊除作业拆掉罐顶或罐壁凹陷变形的钢板,再安装、焊接新钢板。《炼油厂设备检修手册》工艺设备分册第八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年6月版)介绍了这一方法。其工艺复杂、消耗钢材多、劳动强度大、工期长。因此,寻求简便、快速、省工、省料的修复工艺,是常压塑性容器、尤其是油品储罐修复的重要课题。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的修复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向凹陷变形的常压塑性容器充入空气或惰性气体、水等流体,加压,使容器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容器壁或顶凹陷变形的部位就会隆起,恢复原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构成常压容器壁或顶的塑性材料发生凹陷变形可以复原这一原理,且对于制造油品储罐等大、中型容器器壁或器顶的钢板的变形弯折部位可经受二次大于90°的弯曲不致发生断裂这一性能来实现的。向容器充入流体时,当压力达到使容器壁或顶变形弯折处起着矫正弯曲应力作用的应力σj大于容器壁或顶材料固有的屈服极限σs时,弯曲处发生反向弯曲,直至展平到原状。
对于容器壁和顶为钢板等金属材料,

图1示出了油品储罐罐壁或罐顶的凹陷部分,其断面图A-A示出了变形弯折的棱边处两侧板AB、BC的夹角是大于100°的钝角,呈连续圆滑过渡形态。在已凹陷的ABC段,AB=l1、BC=l2;p是充入储罐中的压力,即作用于凹陷部分的矫正弯曲应力σj。σj>σs是复位过程完成的必要条件,由此可导出p = (σsδ)/((l1+ l2)2) kδ为金属板厚度;K是与凹陷面积有关的修正系数。可见对于几毫米厚的钢板,若凹陷面积几百平方米,只需充入上百毫米水柱的压力即可;适当增加压力,小面积的凹陷也能展平。说明本工艺适用性强,对凹陷面积无苛刻要求。
充流体、加压,使凹陷变形部位全部隆起复位后,延时撤压,保持压力较长时间,以至数小时,使其定型。对于带筋板拱顶结构的储罐,若撤压后罐顶仍有下挠,说明筋板有失效,本发明的工艺可再向罐内充压,入罐内带压操作,对损坏的筋板整形、焊牢即可消除下挠。亦可采用外加固工艺,在罐顶外侧装设经、纬向加强筋。若罐体变形,对于罐壁有向内倾斜的部位,表现为该部位的罐壁垂直度差,本发明的工艺是在该部位的外壁设几个着力点,用牵引机械如卷扬机拉牵,使其复圆。本发明的工艺还可用“马架”对罐壁板或包边角钢校圆。
采用本发明的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修复工艺,明显地达到了简便、快速、省工、省料之目的。对于油品储罐的修复,避免了材料消耗,工程量可减少50-80%,工期缩短60-90%,操作安全,改善了劳动条件。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容器壁或顶凹陷变形和凹陷断面受矫正弯曲应力的示意图;图2为充气设备连接图;图3为外壁牵引图4为“马架”及其校圆图;图5为加强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陈述。
实施例1油品储罐的修复工艺1、封闭油罐各开口,安装充气设备、压力计及其管线。储罐的各开口可通过关闭其阀门或用盲板封闭。图2示出了充气设备连接图。选用储罐(1)的任一开口如排污口(2),导入压缩空气。于是,在排污阀(3)的排出端装设带有两个通道的盲板(4)。压缩空气从管线(8)引入,经阀(7)、盲板(4)的通道、排污阀(3)、排污口(2)进入储罐(1)。压力计(6)经管线(5)、盲板(4)的另一通道、排污阀(3)、排污口(2)与储罐(1)连接。
2、缓慢导入压缩空气,用阀(7)调节进气量,控制储罐压力,直到凹陷变形部位全部隆起复位。复位后延时撤压,保持压力2小时左右,使其定型。
3、局部修整①撤压后罐顶有明显下挠,则再向罐内充压,人员进入罐内带压操作,对损坏的拱顶结构的筋板整形、焊牢,再撤压,消除了下挠。
②有一方位的罐壁垂直度明显超差,有向内倾斜的部位,于是在该部位的外壁设3个着力点,用卷扬机拉牵,复圆效果较好。见图3。
③用“马架”对罐壁板或包边角钢进行校圆,也得到满意效果。见图4。
实施例2外加固工艺消除罐顶下挠油品储罐的修复工艺同实施例1,对于撤压后罐顶仍有明显下挠,本实施例采用外加固修整工艺。再向罐内充压,然后在罐顶外侧装设经、纬向加强筋,再撤压,消除了下挠。见图5。
实施例3油桶的修复工艺该油桶因操作不当而被抽瘪,桶的两侧内壁互相贴合。本实施例向油桶充水,当达到一定压力时,抽瘪的油桶鼓起,恢复原状。局部的修整在带压时用敲击、挤压的方法处理。经约2小时后撤压,效果满意。
权利要求
1.一种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向容器充入流体,加压。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加压至凹陷变形部位复位后,延时撤压。
3.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修复工艺,其特征是对于带筋板拱顶结构的储罐撤压后罐顶仍有下挠,再向罐内充压,入罐内带压修复损坏的筋板。
4.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修复工艺,其特征是对于撤压后罐顶仍有下挠,再向罐内充压,在罐顶外侧装设经、纬加强筋。
5.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修复工艺,其特征是对于罐壁有向内倾斜的部位,在该部位的外壁设着力点,用牵引机械拉,使其复圆。
6.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修复工艺,其特征是用“马架”对罐壁板或包边角钢校圆。
全文摘要
一种常压塑性容器凹陷变形的修复工艺,特别适用于油品储罐、油桶等钢板制容器的修复。其特点是向容器充入空气或水等流体,加压,使凹陷变形的部位复位。配合罐内带压操作,修复损坏的拱顶筋板;罐顶外侧装设经、纬加强筋;罐壁向内倾斜部位的外壁设着力点,用牵引机拉;用“马架”对罐壁或包边角钢校圆等修整方法,使凹陷变形的容器恢复使用标准。该工艺简便、快速、省工、省料。
文档编号B29C73/00GK1105318SQ94100150
公开日1995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5日
发明者赵维桐 申请人:中国石化九江石油化工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