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878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和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连接器的方法和模具,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制造在连接器壳体的前侧或后侧装有一个保持器的连接器的方法。
所谓“前保持器型”和“后保持器型”(见图6和7)的连接器是公知的。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图6中的前保持器型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3中形成了分别容纳金属端子30的空腔31,在空腔31中又形成了与金属端子30接触的撞杆32。撞杆32是悬臂式的,因此,能够弹性变形。当金属端子30刚插入空腔内时,撞杆32先发生弹性变形或弯曲,进入在空腔下表面上形成的有斜度的空腔内,然后,当金属端子30进一步插入到预定位置时,撞杆32便保持与金属端子30的啮合(初始保持状态)。
在连接器壳体3的前部装了一个防止金属端子30退出来的保持器4。从保持器4上突出来的保持块34能分别插入为相应的撞杆32用的有斜度的空腔内。当保持器4装在壳体3上时,每一块保持块34都与协同工作的撞杆32的底面发生面接触,所以就能可靠地防止金属端子30退出来(二次保持状态)。
虽然图中没有详细表示,但保持器4可以固定在两个位置上,即,暂时保持位置(在此位置上,保持器4插入壳体3的深度很浅),和完全保持位置(在此位置上,插入的深度很深)。当保持器在暂时保持位置上时,还容许撞杆32弯曲,所以能让金属端子30插进去。当保持器在完全保持位置时,如上所述,撞杆32的弯曲受到了限制,所以能防止金属端子30退出来。
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后保持器型连接器中,在连接器壳体中形成了几个空腔40,几个金属端子42能分别插入这些空腔中。和前保持器型的连接器一样,一个后保持器能在暂时保持位置和完全保持位置之间相对于连接器壳体移动。当后保持器在暂时保持位置上时,在各空腔中形成的一个端子保持爪44初步与协同工作的金属端子42上的爪43啮合。当后保持器移动到完全保持位置上时,后保持器的边缘部分41在二次保持状态下分别与金属端子42的后端接触,从而使金属端子42保持在该位置上不会退出来。
在制造上述无论那一种连接器时,上述壳体3和保持器4是分别使用单独的模制成的零机模制成的,然后把这些模制成的零件送到装配工场,把各种零件组装在一起,成为连接器。这种装配工序既可以用一台装有送料器的自动机械进行,也可以用人工操作。
但是,在上述常用技术中,壳体3和保持器4的模制,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序都是分开实施的,需要经过模压工步,运输工步和装配工步才能制成成品。此外,当操作人员装配好零件之后,还需要有检测工步。这样,要制成成品就需要很多个工步,这就提高了制造成本。再者,还必须管理壳体3的模具和保持器4的模具,因此,管理的费用也增加了。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成本制造连接器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至少由两个树脂零件装配成的树脂模压制品的方法和金属模具,这种方法把许多互相配合的树脂零件用一对金属模具模制出来,这一对模具能沿着轴线方向移动,互相靠近或者离开,使这些树脂零件移动到互相面对面,这些树脂零件中的一个零件移动到靠近另一个树脂零件的位置,以便把这些树脂零件在预定的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当两个模具闭合在一起时,在这两个模具之间形成了许多模腔。把熔融的树脂充满模腔,就能模制出这些树脂零件来。树脂凝固之后,把模具打开,于是,在这两个模具上便留下了装配在一起的模制树脂零件。然后用移动机构在模具中移动模制成的树脂零件,于是,这些零件便沿着共同的轴线互相面对。然后,借助于装配机构把至少一个树脂零件向着另一个树脂零件移动,于是,这两个树脂零件就在预定的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这些按照顺序的工步,即,这许多树脂零件的模制和这些模制成的树脂零件的装配工序是在模具中完成的,因此,这种树脂模压制品的成本很低,因为工艺过程缩短了。此外,在模具打开的状态下,只要稍微操作一下装配机构,就能把这些树脂零件装配在一起,因此,与采用一个使模具闭合的工序把树脂零件装配在一起的情况相比,这一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并且所需要的能量也较少。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断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模制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开模状态下中间模芯移动的横断面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完工的成品从模具中取出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是要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模制的连接器的横断面图;图7是能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模制的一种后保持器型连接器的横断面图;图8是能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模制的连接器的横断面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模具在闭合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充满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模具在打开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模芯移动到退回位置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装配工序的横断面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装配好的连接器保持在移动侧模板上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被顶出来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三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模制状态的横断面图;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模制后模具打开状态时的对准工序的横断面图;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壳体与保持器连接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成品取出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1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充满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2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壳体和保持器互相对准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4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装配工序的横断面图;图2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固定侧出料板回到其原始位置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出模工序的横断面图27是模具第五实施例的横断面图,表示模具内充满熔融的树脂的状态;图28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抽出模芯销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29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0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壳体和保持器互相对准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装配工序的横断面图;图32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连接器出模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六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34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模制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5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模制状态下的重要部分的放大的横断面图;图36是表示上述模具完成模制之后处在打开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37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保持器移动的横断面图;图38是表示第六实施例中的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39是表示第六实施例的成品从模具中取出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40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模具在闭合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41是表示第七实施例中模制后的模具第一次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42是表示第七实施例中模具最终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43是表示第七实施例中顶出销的移动的横断面图;图44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装配工序的横断面图;图45是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连接器顶出时的横断面图;图46是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八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横断面图;图47是表示第八实施例中的模制状态的横断面图;图48是表示第八实施例在模制之后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49是表示第八实施例的对准工序的横断面图;图50是表示第八实施例中各壳体与各相应的保持器连接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1是表示第八实施例中成品取出时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2是第八实施例中的移动侧模板的正视图;图53是第八实施例中的固定侧模板的正视图;图54是表示第九实施例中模制前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5是表示第九实施例的模制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6是表示第九实施例中模制后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7是表示第九实施例中的中间板翻转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8是表示第九实施例中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59是表示第九实施例中成品取出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0是表示第九实施例的中间板的立体图;图61是第九实施例中的固定模的正视图;图62是表示第十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充满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3是表示第十实施例中的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4是表示第十实施例中壳体与保持器互相对准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5是表示第十实施例的装配工序的横断面图;图66是表示第十实施例中固定侧出料板回到其原始位置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67是表示第十实施例中的出料工序的横断面图;图68是模具第十一实施例的横断面图,表示充满了熔融的树脂的状态;图69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模芯销撤出状态的横断面图;图70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的模具打开状态的横断面图;图71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中壳体与保持器互相对准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72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中装配工序的初始阶段的横断面图73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的装配工序已经完成的状态的横断面图;图74是表示第十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已经出模的状态的横断面图。
第一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7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虽然这个实施例是针对上面说的前保持器型连接器的,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一个用于完成本发明方法的模具装在一台注塑成形设备中,它的重要部分将在下面描述,但图1至图5为便于说明而简化了,而且这种模具并不严格地与图6中所示的连接器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上述移动侧模S包括一块固定在移动侧装模板1上的移动侧模板2。在移动侧模板2的模压表面上制成了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3的壳体模制凹槽5,在该模压表面上,在上述壳体模制凹槽5的下方,还形成了用于容纳中间模芯7的卸载孔6,凹槽5和卸载孔6的轴线位于共同的垂直平面(图纸的平面)上。移动侧装模板1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能沿着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定的行程。
固定模M包括一块通过安装板9装在固定侧装模板8上的固定侧模板10,和安装在中间板11上的中间模芯7。
上述固定侧模板10安装在安装板9朝向移动模的一侧或表面上。在该固定侧模板10朝向移动模的表面上形成了一个保持器模制凹槽13,该凹槽13在图的水平方向上布置成与壳体模制凹槽5同轴线。
上述中间板11安装在固定侧装模板8上,并且布置在固定侧模板10和移动模板2之间。在安装板9和中间板11之间设置了一个弹簧12,该弹簧迫使中间板离开安装板9。在中间板11与固定侧模板10对准的那一部分上形成一个穿通的卸载窗口14,并且该卸载窗口14布置成与壳体模制凹槽5及保持器模制凹槽13同轴线。中间板11能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而固定侧模板10则紧密地与卸载窗口14相配合,因此,中间板能移动到与安装板9紧密地接触。
中间模芯7设置在中间板11朝向移动侧模的表面上。中间模芯7在正常情况下处在与卸载窗口14对准的位置,它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分别与移动侧模板2和固定侧模板10相对。在中间模芯7朝向模板2的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模芯模制部分7A,它与模板2上的模制凹槽5配合起来形成一个模腔,以便当两个模具S和M闭合在一起时用来模制壳体3。在中间模芯朝向模板10的表面上形成了一个模芯模制部分7B,它与模板10上的模制凹槽13配合起来形成一个模腔,以便当两个模具S和M闭合在一起时用来模制保持器4。如上所述,中间模芯7通常布置成与卸载窗口14对准。中间模芯7和一个往复滑动机构连接,所以它能在把壳体3和保持器4连接在一起之前,在图面上向下移动到与移动模上的卸载孔6对准。当壳体与保持器连接在一起时,中间模芯7便插入卸载孔6内,所以它不会妨碍移动模。
当模具打开后,已经模制成的保持器4和壳体3还分别留在模制凹槽5和13中时,已模制成的保持器和壳体的那些要连接在一起的表面都暴露在互相相对的位置上。分别通向两个模制凹槽的闸门(图中未示出)被打开,于是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填充到这些模制凹槽中去。
下面描述利用上述构造的模具模制和装配壳体3和保持器4的过程。
在图1所示的模具打开的状态下,当移动模向着固定模移动时,上述移动侧模板2首先靠住中间板11,于是中间模芯7的模芯模制部分7A便插入壳体模制凹槽5中,从而在这两者之间形成壳体的模制腔。当移动侧模S进一步向前移动时,上述中间板11退回,同时制缩弹簧12。然后,当中间板11与安装板9紧密结合时,上述固定侧模板10进入卸载窗口14内,于是中间模芯7的模芯模制部分7B与保持器模压凹槽13互相配合,在两者之间形成保持器的模腔。
在模具闭合好之后,熔融的树脂便充入在中间模芯7和模板2之间形成的壳体模腔,以及在中间模芯7和模板10之间形成的保持器模腔(参见图2)。然后,当树脂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而凝固之后,上述移动模返回,模具打开。结果,使中间模芯7从壳体模制凹槽5中撤回,而在弹簧12的影响下,中间板11与安装板9分离,上述固定侧模板2便从卸载窗口14中撤出。此时,壳体3仍保持在壳体模压凹槽5内,而保持器4仍留在保持器模制凹槽13内。
然后,往复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中间模芯7移动到与移动模中的卸载孔6对准的位置(即,从图3中的假想线位置移动到图3中的实线位置)。结果,卸载窗口的左右方向都打开了,于是模制成的壳体3和保持器4便暴露在互相相对而又处在同轴线的位置上。
然后,移动模S又向图的左方移动,使中间板11回到与安装板9紧密接触的位置。这时,中间模芯7插入移动模的卸载孔6中。与此同时,固定侧模板10又进入中间板11的卸载窗口14内,并与移动侧模板2紧密接触。结果,保持器4便在暂时保持的状态下与壳体3的前侧部分连接在一起。
然后,当移动模在上述工序之后再一次离开时,壳体3和保持器4已经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便留在壳体模制凹槽5中,然后,该连接器由一个与开模操作一致动作(或者独立动作)的顶出销(图中未示出)把它从模具中顶出。图5表示开模工作过程的状态。在此之后,中间模芯7回到它的原始位置(如图1所示),为下一个模压工序作好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组装工步可以同时进行,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输送和装配工序了,而且,从投料到完成产品的时间也因为工艺过程的缩短而缩短了,并且制造的成本也降低了。此外,由于能把不同种类的模制品,即壳体3和保持器4,在同一个模具中模制出来,从模具的管理上来看,也是很有利的。
第二实施例下面参照图8到15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首先,参照图8简单描述要模制的连接器。虽然要描述的这个连接器是所谓前保持器型连接器,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
该连接器包括一个连接器壳体170和一个保持器171,这两个零件用一种合成树脂整体模制而成。壳体170包括一个形成容纳金属端子(图中未示出)的基础部分172的后部(图8中的左部),和一个形成尺寸较大的外罩部分173的前部(图8中的右部)。金属端子的远端部分并排地突出在该外罩部分中,并且该外罩部分173朝着安装保持器171的方向是开口的。
在基础部分172中形成了端子容纳腔174,该容纳腔沿着壳体170的轴线延伸,而金属端子能从后方插入与其相配的端子容纳腔174中。在端子容纳腔174中形成了能在图面上向上作弹性变形的悬臂式弹性片175,当插入金属端子时,上述弹性片175退回到设置在图中的端子容纳腔上方的退缩空间176中。在退缩空间176的对面则形成了一个保持凸块177,当金属端子插入到预定深度的位置时,上述保持凸块177与金属端子接触。在保持凸块177的内部形成一个完全保持侧面178,当保持器171完全固定时,上述完全保持侧面178与保持器171的一条连接臂179啮合。
在基础部分172上还形成了一个容纳保持器171的夹持片180(将在下面说明)的插孔181,该插孔沿着壳体170的轴线延伸一个预定的深度。在插孔181靠近前端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保持台阶182,当保持器171处在暂时保持状态下时,该保持台阶182与夹持片180的暂时保持爪183啮合。插孔181的深度足以让夹持片插入到超过保持台阶182,直到保持器171完全固定住。
上述保持器171具有整体呈方形的形状,所以它能装入外罩部分173中,还有一块在保持器171内形成的基础板184,它能靠压在基础部分172的前端。在基础板184上形成下述三个突出部分。在基础板184上部形成的夹持片180,是三个突出部分中最长的一个,它沿着保持器插入外罩部分173的方向延伸。夹持片180能插进插孔181内,并且,在夹持器171的暂时固定位置上,在介于夹持片180相对两端的中间形成的暂时保持爪183,与在插孔181内表面上形成的暂时保持台阶182啮合。限制片185是最短的,它沿着轴线从基础板184的中央部分延伸出来。在保持器171的完全保持位置上,这块限制片185插入退缩空间176内,而在保持器171的暂时保持位置上,这块限制片185与退缩空间176之间有距离。因此,在该暂时保持位置上,各金属端子能插入与之配合的端子容纳腔174内,而当保持器171移动到完全保持位置时,上述限制片185便插入退缩空间176,从而限制了弹性片175的弯曲。能作弹性变形的连接臂179沿着轴线从基础板184的下部延伸出来,并且在其远端形成一个钩子186。在保持器171的完全保持位置上,上述钩子186与完全保持边缘178弹性地啮合在一起。
下面描述制造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模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是装在一台注塑模压设备上的。为了简化起见,在这几幅附图中,只大致表示了一些重要的部件,而省略了它们的细节。因此,图中未表示上述连接器结构的细节,并且为了举例,图中只大致表示了模芯销的数量和形状(将在下面描述)。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在附图的左侧表示的固定模101包括一块固定侧安装板103,而一块固定模板105(在图的右侧)则通过一块垫块104安装在板103上。一块中间板132则安装在固定侧模板105上。
中间板132能沿着轴线移动到与固定侧模板105紧密接触或者与它脱离的位置,用于为中间板的运动导向的导向柱106则相应地设置在垫块104的端部,穿过固定侧模板105,再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中间板132。在固定侧模板105和中间板132之间设有一个弹簧121,它迫使中间板132离开固定侧模板105。
在固定侧模板105朝向中间板132的那个表面上,形成了主要用来成形保持器171外框架部分的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用于模压保持器171的一部分内部结构(暂时保持爪183的一部分,连接臂179的钩子186的一部分,以及其他部分)的模芯销109安装在固定侧模板105上,与轴线平行,该模芯销109的远端部分穿过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当该模具处在图9和11所示的状态下时,伸入中间板132中的模芯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35内。
在固定侧模板105和固定侧安装板103之间设置了一块出料板110。这块出料板110是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的,能够在固定侧安装板103和固定侧模板105之间往复运动。推动销111安装在该出料板110上,它既用于保持器171的模制,又用于顶出保持器。上述推动销111穿过固定侧模板105,能够在其中滑动,并且,当模具闭合时,这些顶出销的远端顶住中间板132,并且通常形成固定侧保持器模压凹槽108的一部分。即,这些推动销既能够形成保持器171外部的一部分,又能够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接触,当出料板110按照图13所示的那样运动时,把保持器顶出去。
在中间板132上形成一个位置与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相对,并穿通中间板的卸载孔136。在中间模芯133朝向固定侧模板105的表面上形成了模芯侧保持器模压凹槽135,该凹槽与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相配合,当中间模芯133与固定侧模板105紧密接触时,形成一个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中间模芯133朝向移动侧模板113的表面与壳体模制凹槽115(将在下面描述)相配合,当中间模芯133与移动侧模板113互相紧密接触时,形成一个模制壳体170的模腔。
上述中间模芯133与一个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在卸载孔136中在下列两个位置上移位。即,中间模芯133可移动到模制位置(图9-11),在该位置上中间模芯133与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同轴线,也可移动到退回位置,(图12-15)在该位置上中间模芯133沿垂直方向离开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的轴线。
移动模102布置成与固定模101同轴线,它和固定模101一样,包括一块移动侧安装板112。在前后方向互相分开的移动侧模板113和140通过一个垫块137支承在图面上安装板112的左侧。在这两块移动侧模板113和140之间设置了一个弹簧134,它迫使前面的移动侧模板113离开模板140。移动模102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沿着图面的左右方向移动预定的行程。
在模具闭合状态下分别容纳两根导向柱106的导向套114分别嵌在前移动侧模板113的端部上,并与轴线平行。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很明显,为两块移动侧模板113和140的运动导向的导向柱和导向套是设置在两块模板113和140之间的。上述壳体模制凹槽115在前移动侧模板113朝向中间模芯133的表面上形成。该壳体模制凹槽115与上述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同轴线,并且也与位于模制位置上的中间模芯133同轴线。打开通向壳体模制凹槽115和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的闸门(图中未示出),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中。
在移动模102中,在后移动侧模板140与移动侧安装板112之间设置了一块销板129。该销板129与一个驱动机构连接(图中未示出),能沿着平行于轴线的前后方向移动。
一个用于模制壳体170的埋入模芯销119安装在后移动侧模板140上,与轴线平行,该埋入模芯销119的远端与前移动侧模板113配合,能够滑动。当模制壳体170时,上述埋入模芯销119凸入壳体模制凹槽115中,以便模制出保持台阶182等,但,当模具打开之后,在保持器171和壳体170连接在一起之前,前后移动侧模板113和140互相分开,如图11所示,于是上述埋入模芯销119从壳体模制凹槽115,也就是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
用于已经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顶出来的顶出销120安装在销板129上,沿着与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该顶出销120的远端通常设置成基本上与壳体模制凹槽115的内表面齐平。但是,当保持器171与壳体170连接在一起之后,销板129离开移动模102单独向前运动时,上述顶出销120便插入壳体模制凹槽115中,把连接器从凹槽中顶出来。
下面描述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工艺过程,和把这两者连接起来的装配工步。
在图9中的模具闭合状态下,前移动侧模板113保持与固定侧模板105紧密接触,上述壳体模制凹槽115被中间模芯133所闭合,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空间,并且一个主模芯销107和上述埋入模芯销119都插入壳体模制凹槽115中,从而形成了一个用于模制壳体170的模腔。
在中间模芯133的另一侧,模芯侧的保持器模制凹槽135与固定侧的保持器模压凹槽108相结合,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而模芯销109则插入该闭合空间内,从而形成了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
在这种模具闭合状态下,熔融的树脂通过闸门(图中未示出)充入模制壳体的模腔和模制保持器的模腔内(参见图10)。然后,当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树脂凝固之后,移动模退回,模具打开。结果,保持器171仍留在固定侧保持器模压凹槽108内,而壳体170则留在移动侧模中的壳体模制凹槽115内,并且,如图11所示,保持器171和壳体170是互相分开的。当模具打开时,中间模芯133在弹簧121的作用下离开固定侧模板105,于是模制成的保持器171就从中间模芯133的模芯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35中掉出。与此同时,前移动侧模板113在弹簧134的作用下离开后移动侧模板140,于是埋入模芯销119便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
然后,开动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中间模芯133移动到退回的位置(参见图12)。结果,这个有妨碍的构件(中间模芯133)就不再介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和壳体170之间,所以这两个模制成的零件互相处在同轴线的相对位置上。然后,当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出料板110向前移动时,其远端与保持器171接触的顶出销111推动保持器171,使它从固定侧保持器模制凹槽108中撤出来。然后,上述保持器171装入壳体170的外罩部分173内。当保持器171被向前推动时,模芯销109也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中撤出,而埋入模芯销119则已经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来了,因此,当保持器171与壳体170连接时,暂时保持爪183与保持台阶182的啮合就完全不会受到影响。于是,在该暂时保持位置下,保持器171与壳体170连接了起来。当完成上述装配工序之后,出料板110回到它的原始位置(参见图13)。
然后,当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推动销板129向前进时,顶出销120把连接器从壳体模制凹槽115中顶出来,使它出模。取出连接器后,销板129和中间模芯133就回到它们相应的原始位置上,使模具准备好进行下一个模制工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可以在同时进行,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输送和装配工序了,而且,从投料到制成产品的时间也因为工艺过程的缩短而缩短了,并且制造的成本也降低了。
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操纵推动销111就能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而只要操纵顶出销120就能把连接器顶出来。还可以设想利用综合的模具闭合工序来实现上述装配和顶出工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移动的那一部分很大,所以需要的能量也多。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要移动的部分最少,结构简单,并且该工序所需要的能量也少。
不同的模制品,即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能在一个模具中成形,从模具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有利的。在本实施例中,模制用的模芯销119和109,均在实施装配工序之前分别从壳体170和保持器171中撤出来了,因此还具有能把这两个零件顺利地连接在一起的优点。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进,所以下述的变型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是用中间模芯7的移动来闭合和打开卸载窗口14的,但也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即,中间模芯7与卸载窗口14之间留有空间,而让整个中间板11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中间模芯7和两块模板对准的位置,另一个是中间模芯和卸载窗口14对准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把模制成的保持器4和模制成的壳体3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序是依靠模具重新闭合过程来实现的。但,也可以采用下列结构来实现。例如,在移动模板2中设置一个出料销(图中未示出)。在按照图3完成了模制之后,驱动出料销,把模制成的壳体3推向保持器4,从而把保持器与壳体连接在一起。用这种方式装配成的连接器由于本身的重量而脱离壳体模制凹槽(也可以为此设置一个顶出器),从模具中掉下来。
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是把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树脂模制品,而且模制品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以应用于把两个以上的零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只有移动模沿着轴线方向移动或者移位,但也可以让两个模具都移动。
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中间模芯133是移动的,但也可以使中间模芯133固定而使整个中间板132移动。
此外,按照本发明,在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成形时,可以向连接器的壳体成形模和保持器成形模充入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树脂,制成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
第三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20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虽然本实施例是针对以上所述的前保持器型连接器的,但本发明也能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一个为完成本发明方法的模具装在一台注塑模压设备中,其中的重要部分都在下面说明,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图16到20被简化了,而且这个模具不是严格地与图6中的连接器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该移动模S包括一块固定在模板201上的移动侧模板202。在移动侧模板202的模制表面上形成了一个用于连接器的壳体3成形的壳体模制凹槽205,并且在这个模压表面上,在图中垂直方向与壳体模制凹槽205隔开距离的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模压保持器的接纳部分206A。
固定模M包括一块接受板208,这块板通常布置成与移动模S同轴线,并且固定安装在安装板207上,而在接受板208的前方还设置了一块固定侧模板209。
在固定侧模板209与接受板208之间设有弹簧210,该弹簧迫使固定侧模板209离开接受板208。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在固定侧模板209与接受板208之间还设有挡块装置,以便防止这两块板之间的距离超过一个预定的数值。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211的近端部分就安装在接受板208上,而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21的远端部分则插入水平地在固定侧模板209中形成的插销孔211A中,并且能够滑动。该插销孔211A前面连着一个在固定侧模板209上形成的,与模制保持器的接纳部分206A同轴线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211的远端,在正常情况下(即,如图16所示的模具打开状态下),是向后离开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的,但,在模具闭合状态(图17)下,该远端的端头与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的内表面齐平,因此,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与保持器接纳部分206A共同形成了一个模制保持器的模腔。
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的接近部分安装在接受板208上,与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211平行,并且在垂直方向与它对准。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的远端穿过在固定侧模板209上沿图面的水平方向形成的通孔212A,能在其中滑动,并且,这根模芯销212通常与移动侧模板202上的壳体模制凹槽205同轴线。当模具闭合时,模芯销212的远端插入壳体模制凹槽205中,与该模制凹槽共同形成一个模制壳体3的模腔。
当模具打开,模制好的保持器4和壳体3分别留在模制凹槽206B和205中时,模制好的保持器和壳体的将要连接在一起的表面就暴露出来,并且互相相对。分别通向两个模制凹槽205和206的闸门(图中未示出)打开,熔融的树脂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205和206中。上述结构中的移动模S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左右往复运动,一个是模具闭合位置,在该位置上固定侧模板209和移动模板202紧密接触,一个是模具打开位置(图16),在该位置上这两块模板202和209互相隔开预定的距离。移动模S也和一个独立于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机构连接(但可以连接在一个共同的驱动源上),并且能在上述模具打开的位置时沿图面的上下方向运动。因此,移动模S能在两个位置上作往复运动,一个是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位置,一个是模制好的保持器4和壳体3互相对准的装配位置。
下面描述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模制方法和装配过程。
当整个移动模S从开模位置(图16)向着固定模移动时,首先是移动模板202靠压在固定侧模板209上。结果,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的远端插入壳体模压凹槽205中。然后,当移动模S继续向前移动时,固定侧模板209压缩弹簧210与接受板208接触,于是这两个模具便闭合在一起。此时,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211和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均处于它们相应的正常位置上,因此,模制保持器的接纳部分206A和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形成了模制保持器4的模腔,而壳体模制凹槽205则形成了模制壳体3的模腔。然后,把熔融的树脂充入这两个模腔内。
然后,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当树脂凝固之后,移动模回到模具打开的位置,于是在弹簧210的作用下,固定侧模板209离开接受板208。此时,保持器4留在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内,而模芯销211则从保持器4中退回。虽然图中表示的保持器4和壳体在图的上下方向是互相隔开距离的,但这两者却保持在一个共同的垂直平面上。
然后,移动模S按照图18中的箭头所示,借助于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向上移动。即,移动模板202相对于固定侧模板209向上移位,移动到壳体3与保持器4对准的装配位置。在该装配位置上,移动模S再一次向图的左方前进,使得两块模板202和209互相保持紧密的接触。由于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已经处在不妨碍移动模板202的位置上了,因此当这两块模板202和209互相紧密接触时,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就不会妨碍移动模板202了。虽然在附图中模制壳体的模芯销212的位置在移动模板202的外部,但该移动模板202上却有一个能容纳模芯销212的卸载孔。
在两块模板202和209互相保持紧密的接触之后,保持器4便以暂时固定的状态与壳体3的前面部分连接起来。虽然图中未表示,但模制好的保持器4的近端部分仍留在保持器模制凹槽206B内,因此,即使在保持器与壳体3的连接过程中壳体3向保持器施加压力,保持器也不会在装配工序中向后退。壳体3与保持器4之间的连接是在固定侧模板209与接受板208保持距离的状态下实施的,而弹簧10有足够的弹力抗住这个压力。
在装配工序完成之后,移动模S再一次回到模具打开的位置,而壳体3和保持器4已经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则留在壳体模制凹槽205内,然后由一个顶出销(图中未示出)把连接器顶出模具。然后,移动模S向下移动到原始位置(模制位置;模具打开的位置),于是这两个模具就为下一个模制工序作好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可以同时进行,因此,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输送工序和装配工序了,而且,从投料到制成产品的时间也因为工艺过程的缩短而缩短了,并且制造的成本也降低了。此外,不同的模制品,即壳体3和保持器4能在一个模具中成形,从模具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有利的。
第四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1-26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首先,要模制的连接器已经参照图8描述过了。和第二实施例一样,虽然这里所描述的连接器是所谓前保持器型连接器,但本发明也能够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
下面描述制造上述构造的连接器的模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模具安装在一台注塑模制设备中。在这些附图中只大致表示了重要的部分,为了叙述简明起见,省略了许多细节。因此,图中未表示上述连接器结构中的许多细节,而且在附图中只举例大致表示了模芯销(将在以后描述)的数量和形状。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在附图左侧表示的固定模2101包括一块固定侧安装板2103,而一块固定侧模板2105(在图的右侧)则通过一块垫块2104安装在板2103上。在模具闭合时分别容纳导向柱2106的两个导套3114分别嵌入固定侧模板2105的相对两端,并且与模具的轴线平行。主要用于模制壳体170的一部分内部结构(缩回空间176的一部分,保持凸块177等)的主模芯销2107安装在固定挡板2140上,穿过固定侧模板2105,并冲着移动模2102。
主要用于模制保持器171的外框部分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在固定侧模板2105朝向移动模的表面上形成,并且与主模芯销2107隔开一些距离。用于模制保持器171的一部分内部结构(暂时保持爪183的一部分,连接臂179的钩子186的一部分,等等)的模芯销2109安装在固定侧挡板2140上,并且与主模芯销2107平行。模芯销2109的远端部分能伸入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内,并且能够从固定模2101继续向外突出。
固定侧出料板2110设置在固定侧模板2105和固定侧安装板2103之间。这块固定侧出料板2110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相连,并且能在固定侧安装板2103和固定侧挡板2140之间作往复运动。一对顶出销2111安装在固定侧出料板2110上,这一对顶出销2111既用于模制保持器171,也用于顶出模制成的保持器。两个顶出销2111穿过固定侧挡板2140和固定侧模板2105,能在其中滑动,中间设置了一个模芯销2109。顶出销2111的远端通常形成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的一部分,更具体的说,形成保持器171外部的一部分,并且,当固定侧出料板2110按照图24那样移动时,这些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接触的远端就把保持器顶出来。
固定模2101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在模具打开状态下能沿着垂直于轴线的图的上下方向移动。因此,固定模2101能在两个位置之间作往复运动,一个是模制保持器171和壳体170的模制位置,一个是把模制成的保持器171与模制成的壳体170对准的装配位置(在垂直方向离开上述模制位置)。
移动模2102通常布置成与固定模2101同轴线,它和固定模一样,包括一块移动侧安装板2112。在前后方向互相隔开的移动模板2113和2141设置在移动侧挡板2141的左侧。在两块移动模板2113和2141之间设有一个弹簧2118,这个弹簧向前推压移动模板2113。
上述移动模2102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在模具闭合位置和模具打开位置之间沿着图的左右方向移动,在模具闭合位置上,固定侧模板2105和前移动模板2113互相保持紧密接触,在模具打开位置上,这两块模板互相隔开预定的距离。
上述两根导向柱2106安装在移动侧挡板2142上,沿着与轴线平行的方向分别穿过两块移动模板2113和2141。在前移动模板2113朝向固定模的表面上,形成了壳体模制凹槽2115和保持器模制凹槽2116,模制凹槽2115通常和主模芯销2107对准,而模制凹槽2116通常与用于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芯销2109和两根顶出销2111对准。分别打开通向两个模制凹槽2115和2116的闸门(图中未示出),于是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内。
在移动模2102中,在移动侧挡板2142和移动侧安装板2112之间设置了用于顶出模制成的产品的销板2117。该销板2117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沿着轴线方向前后移动。
用于模制壳体170的一根埋入模芯销2119安装在后移动模板2141上,平行于轴线延伸。该埋入模芯销2119在模制壳体170的过程中(即,当前后移动模板2113和2141互相保持紧密接触时),伸进壳体模制凹槽2115内以便模制保持台阶182等。但,当上述两块移动模板2113和2141互相分开时(即,在模制过程之后),上述埋入模芯销2119就从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撤出,也就是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
用于把具有连接在一起的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连接器顶出去的顶出销2120安装在销板2117上,并且与轴线平行。该顶出销2120的远端通常布置成与壳体模制凹槽2115的内表面齐平。但,当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之后,前销板2117向前行进时,该顶出销2120的远端便伸入壳体模制凹槽2115内,顶出装配好的连接器。
下面描述采用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模具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步骤,以及把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装配步骤。
在模具闭合状态下(图21),前移动模板2113和固定侧模板2105互相保持紧密的接触,壳体模制凹槽2115闭合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或模腔,还有一个由两个分别在固定模和移动模上形成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和2116形成的封闭空间,用作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在此状态下,熔融的树脂通过相应的闸门(图中未示出)充入这两个封闭的模腔内。由于主模芯销2107和埋入模芯销2119伸入壳体模制凹槽2115内,就形成了壳体的外部形状和它的内部结构(缩回空间176,保持凸块177等)。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由互相配合的两个模制凹槽2108和2116形成,而模芯销2109伸入这个模腔内,因而就形成了保持器171的外部形状和它的内部结构(暂时保持爪183,连接臂179等)。
然后充入熔融的树脂,当经过预定的时间,树脂凝固时,如图22所示,移动模2102退回,模具打开。模具打开后,壳体170留在壳体模制凹槽2115内,而保持器171留在固定模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内。在这个打开模具的过程中,两块移动模板2113和2141在弹簧2118的作用下互相离开,于是埋入模芯销2119就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如上所述,埋入模芯销2119是用来模制保持台阶182和其他部分的,如果在以后的装配工步中埋入模芯销2119没有在保持器171与壳体170连接在一起之前从壳体170中撤出来,就会不利于装配工序。因此,撤出埋入模芯销是必需的工序。
然后,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固定模2101向图的上方移动。即,固定侧模板2105相对于前移动模板2113移位到装配位置,于是便如图23所示,保持器171移位到与壳体170同轴线的位置。
然后,固定侧出料板2110向前移动,于是模制成的保持器171被顶出销2111顶出(在固定侧模中形成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并向着壳体170移动。此时,模芯销2109从保持器171中撤出。模芯销2109是用来形成暂时保持爪183等部分的,如果模芯销2109没有在保持器171与壳体170连接之前从保持器171中撤出,就会不利于装配工序。所以,在顶出销2111把保持器171装入壳体171之前,模芯销2109和2119要撤出来,这样就完全不会影响暂时保持爪183与保持台阶182的啮合。于是,保持器171和壳体170就连接在一起了。
然后,当固定侧出料板2110回到原始位置时,已经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如图25所示,仍留在移动模内。然后,当销板2117向前移动时,顶出销2120推动壳体170,于是处在装配状态(暂时保持状态)下的连接器被推出壳体模制凹槽2115,从模具中掉下来。取出连接器之后,销板2117回到原始位置,移动模2102也回到原始位置。上述两个模具都回到了它们的原始位置,为下一个模制工序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能够在同时进行,因此就不需要通常的方法中的分开的输送工步和装配工步了,而且,从投料到制成产品的时间也因为工艺过程的缩短而缩短了,并且制造的成本也降低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操作顶出销,就能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还可以设想利用模具的闭合工序来实现装配工序。但,这时要移动的部分很大,所需要的能量也就多。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要移动的那些部分控制在最少的限度,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所需要的能量少。
由于不同种类的模制成品,即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能在同一个模具内模制出来,所以从模具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很有利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模制用的模芯销2109和2119都在装配工序之前就分别从保持器171和壳体170中撤出来了,因此,这两个零件就能够顺利地连接在一起。
第五实施例图27-32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模制的连接器与第二和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器相同。先看固定模2101,一块固定侧模板2105能够移动到与端部拉板2104紧密接触,或者离开它的位置。设置在这两块板2104和2105之间的弹簧2121迫使固定侧模板2105向图的右方离开端部拉板2104。设置了挡板装置(图中未示出)以防止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值。为了使固定侧模板2105能够顺利地向着或者离开端部拉板2104移动,设置了两根导柱2106,该导柱从固定侧安装板2103伸出,穿过端部拉板2104和固定侧模板2105,并能在固定侧模板2105中滑动,然后分别插入设置在移动模板2113上的导套2114中。
一根主模芯销2107从固定侧安装板2103上延伸出去,其远端部分插入贯穿固定侧模板2105的插孔2105内,并且与轴线平行。当固定侧模板2105保持与端部拉板2104紧密接触时(即,在图27所示的模具闭合状态下),主模芯销2107上直接与模制壳体170有关的那一部分穿过插孔2122而暴露出来,并伸入移动模的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当这两块板2104和2105互相离开时,主模芯销2107的这一部分就从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缩回,完全藏在插孔2122内。
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芯销2109从固定侧安装板2103上延伸出来,穿过一个贯穿固定模板2105的滑动孔2123,并且平行于轴线。在固定侧模板2105与端部拉板2104保持紧密接触的模具闭合状态下,与模制保持器171有关的模芯销2109的远端从滑动孔2123中露出来,伸入移动模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16中。当两块板2104和2105互相离开时,模芯销2109的远端便从保持器模制凹槽2116中缩回,完全藏入滑动孔2123中。
一根固定侧顶出销2124安装在固定侧安装板2103上,并且布置在主模芯销2107和模芯销2109之间。顶出销2124插入固定侧模板2105中,能够滑动。当两个模具2101和2102闭合在一起时,该固定侧顶出销2124插入在移动模板2113上形成的卸载孔2125中。当固定侧模板2105离开端部拉板2104时,顶出销2124的远端基本上与固定侧模板2105的表面齐平。如图32所示,当固定侧模板2105被移动侧复位销2127稍为推回一点时,顶出销2127便从固定侧模板2105中伸出来,与装配好的连接器的壳体接触,于是就从模具中顶出连接器。
第三和第五实施例在移动模2102方面的区别在于,不是把保持器171顶出来,去和壳体170连接,而是把壳体顶出来,去和保持器连接。更具体的说,在移动侧模板2113和移动侧安装板2112之间,通过一个隔垫2128设置了两块同轴线的销板2129和2130。顶出销2131安装在第一销板2129上,与轴线平行,并且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能沿着轴线往复运动。上述顶出销2131的远端通常布置成基本上与壳体模制凹槽2115的一个表面齐平。如图31所示,当第一销板2129和第二销板2130一起向前行进一个预定的形成时,顶出销2131就把模制成的壳体170从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顶出,使壳体在暂时保持状态下与保持器171接触。与模制壳体有关的埋入模芯销2119埋在移动模板2113内,它的远端伸入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
第二销板2130也和一个驱动机构连接(这个驱动机构既可以和第一销板2129的驱动机构是同一个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单独的驱动机构),也能沿着轴线作往复运动。复位销2127装在第二销板2130上,与轴线平行,该复位销2127的远端通常布置成基本上与移动模板2113的表面齐平。如图31所示,当第二销板2130和第一销板2129一起向前行进时,上述复位销2127与固定侧模板2105接触。然后,当复位销2127再向前行进一个预定的行程时,复位销2127便克服弹簧2121的压力,把固定侧模板2105推回去,于是,已经在暂时保持状态下把两个零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就被固定侧顶出销2124顶了出来。
第五实施例的模具结构如上所述,在如图27所示的模具闭合状态下,将熔融的树脂充入在两块模板2105和2113之间形成的模腔内,从而模制出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然后,当熔融的树脂凝固时,移动模2102就返回。由于移动模2102的返回运动,固定侧模板2105在弹簧2121的作用下离开端部拉板2104,结果,主模芯销2107便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而模芯销2109则从保持器171中撤出(见图28)。如图29所示,当移动模2102进一步退回时,就达到了模具打开的状态,此时,移动模板2113和固定侧模板2105互相分开。
然后,固定模2101借助于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向图的上方移动,使固定侧模板2105相对于移动模板2113移位,即,移到一个装配位置,在此位置上保持器171与壳体170同轴线(参见图30)。
当固定模移动到上述装配位置时,第一和第二销板2129和2130便如图31所示那样向上移动。结果,顶出销2131把壳体170推出壳体模制凹槽2115,并把壳体170与夹持在固定模中的保持器171配合好。与壳体170从壳体模制凹槽2115中被顶出来的同时,埋入模芯销2119从壳体170中撤出,因此,埋入模芯销2119不会影响壳体与保持器171的连接(例如,暂时保持爪183与保持台阶182之间的啮合),而壳体与保持器则在暂时保持状态下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复位销2127的远端保持与固定侧模板2105的表面轻微接触的状态,而壳体170的前端则保持与固定侧顶出销2124的远端接触。
然后,如图32所示,当只有第二销板2130向前移动时,移动侧回程销2127克服弹簧2121的压力,把固定侧模板2105撤回。结果,固定侧顶出销2124把壳体170顶出,于是,已经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就从固定模中的保持器模制凹槽2108中顶出,即,从模具中掉下。这样,连接器被取了出来,然后,第一和第二销板2129和2130分别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并且整个固定模2101也回到原始位置,模具为下一个模制工序作好准备。
如上所述,第五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一样,能够很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和装配连接器。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第四实施例相同,达到的效果也相同。
本发明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进,下列各种改进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说的是只有移动模S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但也可以两个模具都移动。
在第三实施例中,把模制成的保持器4和模制成的壳体3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序是通过模具重新闭合工序来实现的。但,也可以用下列构造代替例如,在移动模板202中设置一根脱模销(图中未示出)。当如图18所示完成了模制之后,脱模销就把模制成的壳体3推向保持器5,从而把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装配好了的连接器由于它本身的重量而脱离壳体模制凹槽(也可以为此设置一根顶出销),从模具中掉下来。
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是把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其他各种树脂模制制品,而且所连接的树脂模制制品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用于把两个以上的零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虽然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只有固定模是移动的,但也可以让移动模移动,或者让移动模和固定模都移动。
此外,按照本发明,在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成形时,可以向连接器的壳体成形模和保持器成形模内充入不同材料或颜色的树脂,以制成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连接器壳体和保持器。
第六实施例下面,参照图33-39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第六实施例。虽然本实施例是针对上面图6中所描述的前保持器型连接器的,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一个为完成本发明的方法的模具装在注塑模制设备上,通常,其各重要部分如下面所述,但,为了便于说明,附图都简化了,并且模具并不严格地与图6所示的连接器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上述移动模S包括一块固定在移动模垫板301上的移动模板302。在移动模板302的模制表面上形成了用于成形连接器的壳体3的壳体模制凹槽305。在该模制表面上,在凹槽305的正上方行程了用于成形保持器4的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306(参见附图)。在该模制表面上,在上述壳体模制凹槽305的正下方的那一部分开了一个卸载孔307。上述移动模S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能向图的左右方向移动一个预定的行程。
上述固定模R包括一块压块310,该压块通过一块安装板309安装在固定侧模垫板R1上。一块中间板311设置在移动模板302的前方,并与它相对。
一个弹簧SP设在中间板311和安装板309之间,它朝着离开安装板309的方向推压中间板311。在这两块板中间设有挡块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以防止中间板311与安装板309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的值。在中间板311朝向移动模板302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了保持器模制凹槽312。该保持器模制凹槽312设置在与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306对准的位置上,当模具闭合时,由该凹槽312、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306和一个闸板部分313(下面再描述)所界定的空间便形成了保持器4的模腔。
在本发明中组成移动机构的滑动销314装入中间板311中,以便沿着图的上下方向滑动。该滑动销314的远端通常布置成与保持器模制凹槽312的内表面齐平,当模制工序完成时,这个远端能够顶出来,把模制成的保持器4推入一个插孔315(下面再描述)。保持器的这一运动是有导向的,例如,可借助于凹凸配合(图中未表示,例如,可在保持器4的外表面上形成一些凸起,而在保持器模制凹槽312的内表面上相应地形成与这些凸起配合的凹槽),因此,保持器能在移动的同时保持它在模制好的时候所具有的姿态。
插孔315穿过中间板311,布置成与壳体模制凹槽305对准,并且沿着图的左右方向延伸。一个模芯销316装在中间板311朝向壳体模制凹槽305的表面上,并且插孔315向着模芯销316敞开。模芯销316布置成与壳体模制凹槽315同轴线,并且在其外部周缘上有一个扩展部分316A。当模具闭合时,模芯销316进入壳体模制凹槽305内,形成一个模制壳体3的模腔,该模腔从凹槽305的敞开端稍向内的区域延伸到凹槽305的内部或封闭端。模芯销316与一个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沿着中间板311的表面,朝图面的上下方向,在两个位置之间作往复运动,其中的一个位置是模芯销316与壳体模制凹槽305同轴线的位置,另一个位置是模芯销316与卸载孔307同轴线的位置。
在模具打开之后,当模制好的保持器4和模制好的壳体3还分别留在模制凹槽305和312中时,保持器4和壳体3的那些要连接起来的表面就都暴露在互相相对的方向上了。分别通向这两个模制凹槽305和312的闸门(图中未示出)打开,于是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305和312中。
装在安装板309上的压块310能插入插孔315内,并且在压块310上形成了一个向前突出的,与插孔在图上的上表面齐平的延伸部分。当模具闭合时,该延伸部分靠住移动模板302的前表面,起上述闸板部分313的作用,把保持器模制凹槽312封闭住。在压块310位于图中闸板部分313下方的那一部分上形成一个台阶形的加压面317。当模具闭合时,该加压面317形成一个空间310A,该空间的高度稍大于保持器4的高度,而厚度稍小于保持器的厚度(参见图35)。由于这种结构,就能把模制好之后进入插孔315的保持器4从后面向前压,使它和位于壳体模制凹槽305中,并且相对于该凹槽305的敞开端稍稍后撤的模制好的壳体3连接起来。
下面描述采用上述构造的模具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序和装配工序。
在图33所示的模具打开的状态下,当移动模S向着固定模R移动时,上述移动侧模板302首先靠压在中间板311上。当移动模S进一步向前行进时,中间板311便缩回,同时压缩弹簧SP,与安装板309紧密接触。此时,模芯销316插入壳体模制凹槽305内,形成模制壳体的模腔。同时,保持器模制凹槽312与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306配合,并且压块310插入插孔315内,于是闸板部分313靠在移动模板302上,把保持器模制凹槽312封闭住。结果,就由保持器模制凹槽312、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306和闸板部分313形成了模制保持器4的模腔。在这种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内(参见图34和35)。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当树脂凝固时,移动模S返回,把模具打开。当压块310从插孔315中撤回,回到它的原始位置时,保持器4仍留在固定侧模板的保持器模制凹槽312中,而壳体3仍留在移动模板302的壳体模制凹槽305中(参见图36)。然后,模芯销316向图的下方移动,进入在水平方向上与卸载孔307同轴线的位置。
然后,滑动销314向图的下方移动,把模制好的保持器4推出保持器模制凹槽312。此时,由于保持器4和插孔315之间的上述凹凸配合关系,保持器4进入插孔315内的运动是有导向的,不会改变保持器4在模制完成时的姿态。结果,保持器4在图的水平方向上与壳体3在共同的轴线上相对。
然后,在滑动销314回到它的原始位置之后,移动模S又一次向前移动,在压缩弹簧SP的同时再把模具闭合。结果,压块再一次插入插孔315内,所以它的压力表面317就推动保持器4的后表面。结果,该保持器4便在壳体3的前面与这个壳体结合,和这个壳体连接成暂时保持状态。此时,模芯销316插在卸载孔307内,因此不会妨碍移动模S。
这样,装配工序就完成了,然后,当移动模S再一次返回时,由壳体3和保持器4连接在一起组成的连接器便留在移动模S中,再由卸料机构(图中未示出)把这个连接器从模具中顶出来,例如,用与移动模的开模机构共同动作的顶出销把它顶出来。于是,这两个模具就为下一个模制工序作好了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步和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工步能在同时进行,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输送工序和装配工序了,而且由于工艺过程缩短了,产品从投料到出成品的时间也缩短了。此外,还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不同种类的模制制品,即壳体3和保持器4,能在一个模具中模制出来,从模具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有利的。
第七实施例下面参照图40-45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首先,要模制的连接器是已经参照图8说明过的。和以前的那些实施例一样,虽然描述的是前保持器型的连接器,但,本发明也能用于后保持器型的连接器。
下面描述制造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模具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模具安装在一台注塑模制设备中。在附图中,只大致表示了重要的部分,为描述的简便起见,省略了其中的细节。因此,图中没有表示上述连接器结构的细节,例如,图中只大致表示了模芯销(将在下面描述)的数量和形状。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在附图左侧表示的固定模3101包括一块固定侧安装板3103,而一块固定侧模板3105(在附图的右侧)则通过一块端部拉板3104安装在板3103上。导向柱3106设置在端部拉板3104的端部,用于为两个模具的开、闭模运动导向。弹簧3121设置在端部拉板3104和固定侧模板3105之间,它迫使固定侧模板3105离开端部拉板3104。用于模制壳体170一部分内部结构(缩回空间176和保持凸块177等的一部分)的主模芯销3107固定安装在端部拉板3104上,与轴线平行,并且穿过固定模板3105,能在其中滑动。模制保持器171一部分内部结构(一部分是暂时保持爪183,一部分是连接臂179的钩子186,等等)的模芯销3109安装在端部拉板3104上,与轴线平行,并且与主模芯销3107隔开预定的距离。
在固定侧模板3105朝向移动模的那个表面上形成了呈槽形的导轨3117,该导轨3117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从固定侧模板3105(图中的)上端向主模芯销3107的远端延伸。在导轨3117的底部形成了两个孔口,模芯销3109和主模芯销3107的远端部分,分别以紧配的方式穿过这两个孔口。如图40所示,当固定侧模板3105和端部拉板3104互相保持紧密接触时,模芯销3109和主模芯销3107穿过导轨3117进入移动模内。如图41-44所示,当端部拉板3104和固定侧模板3105互相分开时,模芯销3109的远端离开导轨3117预定的距离,而主模芯销3107的远端则基本上与导轨3117齐平。
当模具闭合时,如图40所示,导轨3117和移动模板3113一起,形成一个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这时,如以上所描述的,模芯销3109插入该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内。一个顶推销3118紧配在导轨3117中,以便沿着导轨移动,该顶推销3118的远端通常露出在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中。顶推销3118和一个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在图的上下方向移动,当模具闭合进行模制工序时,顶推销3118远端的表面形成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的一部分。上述顶推销3118也起移动机构的作用,在模制完成之后,它把模制成的保持器171推动到主模芯销3107的前方的位置上。然后,如图44所示,当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之后,推动销3118的远端与壳体170接触。
移动模3102布置成与固定模3101同轴线,并且和固定模一样,包括一块移动侧安装板3112。移动模板3113通过垫块3137支承在安装板3112的(图中的)左侧。移动模3102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沿着图的左右方向移动预定的行程。
在闭合的模具藏入移动模板3113的端部时分别容纳上述两根导柱3106的两个导套3114平行于轴线延伸。在移动模板3113朝向固定侧模板3105的那一侧或表面上,形成了一个用于形成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的凹槽3108,该凹槽的位置与模芯销3109相对。在移动模板3113的该表面上位于凹槽3108下方的那一部分,还有一个为形成模制壳体的模腔H的凹槽3115,它的位置与主模芯销3117相对。在移动模板3113朝向固定侧模板的表面上形成一个凸起3120,当模具闭合时,该凸起3120伸入导轨3117内,以形成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用于模制壳体170的埋入模芯销3119埋在移动模板3113上凹槽3115的后侧,平行于轴线延伸,该埋入模芯销3119凸入凹槽3115内。虽然图中未表示,但分别通向两个凹槽(即保持器模制凹槽和壳体模制凹槽)3108和3115的闸门被打开,于是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凹槽。
在移动模板3113和移动侧安装板3112之间,通过一个垫块3128设置了两块销板3129和3130。第一销板3129和第二销板3130都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是共同的驱动装置,也可以是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并且能互相独立地沿着轴线移动。一根顶出销3124安装在第一销板3129上,与轴线平行,穿过第二销板3130和移动侧模板3113,并且能在其中滑动。顶出销3124用于把将要和保持器171连接的模制好的壳体170顶出。回程销3127安装在第二销板3130上,与轴线平行,穿过移动侧模板3113,并且能在其中滑动。
通常,回程销3127的远端的位置基本上与移动模板3113的表面齐平,当第二销板3130向前行进时,回程销3127使固定侧模板3105克服弹簧3121的压力而返回。
下面描述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模具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工艺过程和装配过程。
首先,两个模具3101和3102闭合在一起,使两块模板3105和3113互相紧密接触。此时,推动销3118的远端暴露在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中。在上述两块紧密接触的模板3105和3113之间,形成了模制壳体的模腔H和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此时,模芯销3109插入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内,而主模芯销3107和埋入模芯销3119则插入模制壳体的模腔H内。
在这种模具闭合的状态下,熔融的树脂通过闸门(图中未示出)充入模制壳体的模腔H和模制保持器的模腔R内。经过预定的时间,在树脂凝固之后,移动模移回到图41所示的状态。更具体的说,当移动模3102返回时,固定侧模板3105在弹簧3121的作用下离开端部拉板3104,结果,模芯销3109便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中撤出,而主模芯销3107也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
然后,当移动模3102进一步向后移动时,上述两块模板3105和3113互相分开,如图42所示,模制成的保持器171夹持在固定侧(导轨3117),而模制成的壳体170则夹持在移动侧(壳体模制凹槽3115)。
在这种模具打开的状态下,开动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推动销3118沿着导轨3117向图的下方运动。结果,推动销3118沿着导轨3117推动保持器171,于是保持器171便如图43所示,处于主模芯销3107的前方。在此状态下,保持器171的后侧紧靠在主模芯销3107上,因而由该主模芯销支承。
这样,保持器171和壳体170在一根共同的轴线上处在互相相对的位置上,并且,在此状态下,第一和第二销板3129和3130由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向前推动。结果,顶出销3124把壳体170从壳体模制凹槽3115中顶出来,于是保持器171便装入罩壳部分173内,使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上述回程销3127只顶住固定侧模板3105,不起推动的作用。虽然图44中表示的是壳体170和保持器171已经连接在一起,壳体170完全从凹槽3115中顶出来了,但最好壳体170与保持器171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即,壳体170还稍稍装入凹槽3115开口的端部一点点。
然后,当第二销板3130向前行进时,回程销3127克服弹簧3121的压力,使固定侧模板3105返回。因此,装配好的连接器就被主模芯销3107从后面顶出,从模具中掉下来。这样,就把处在暂时保持状态下的连接器从模具中取出来了。
如上所述,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是在同时进行的,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独立的输送和装配工步了,而且由于工艺过程缩短了,产品从投料到出成品的时间也缩短了。此外,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操作顶出销3124就能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只要操作回程销3127就能把装配好的连接器卸下来。还可以设想利用整个闭合模具的操作过程来实现这种装配和卸料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移动的部分很大,需要的能量就多。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的部分保持在最小的范围,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所需要的能量很少。
不同种类的模制成品,即壳体和保持器能在一个模具中形成,从模具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有利的。在本实施例中,模芯销是在装配工序之前从壳体170和保持器171中撤出来的,因此具有能使这两个零件顺利地连接在一起的优点。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变型,下面的各种变型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在第六实施例中,把模制成的保持器4和模制成的壳体3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序是用模具再闭合工序来实现的,因此模具的闭合机构也用作装配机构。但是,也可以用下列装配机构来代替。
例如,可以在设置压力块310的位置上设置模芯销316,当模具闭合时,模芯销316穿过插孔315,在壳体模制凹槽305中形成模制壳体的模腔。
可以在移动模板302上设置一根顶出销(图中未示出)。如图37所示,当滑动销314推动保持器4的动作完成时,保持器4正好和壳体3相对,此时,驱动上述顶出销,把模制成的壳体3推向保持器4,从而把保持器4和壳体3连接在一起。这样装配好的连接器,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而脱离壳体模制凹槽(也可以为此设置一根顶出销),从模具中掉下来。
在第七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是把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构造,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树脂模制品,而且模制品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应用在把两个以上的零件连接在一起的构造。
虽然在第七实施例中只有移动模沿着轴线移动位置,但也可以使移动模和固定模都移动。
此外,按照本发明,在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成形时,可以向连接器成形模和保持器成形模内充入不同颜色和不同材料的树脂,从而能制造出不同材料和不同颜色的连接器壳体和保持器。
第八实施例下面参照图46-53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虽然描述的是针对前保持器型的连接器,但,本发明也能用于后保持器型的连接器。实现本发明方法的模具安装在一台注塑模制设备中,该模具的重要部分将在下面描述,但为描述的简便起见,图46到53被简化了,而且这个模具没有严格地和图6中的连接器相对应。图46到51是沿图52的P-P线和图53的Q-Q线的断面图。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固定模S和一个移动模R。该移动模R包括一块安装在底板401上,能绕轴线X转动的移动模板402。移动模板402的表面朝向固定模S,作为一个模制表面402A,壳体模制凹槽411和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412都在这个模制表面402A上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壳体模制凹槽411和两个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412,如图53所示。布置了两个凹槽411的直线垂直于有一对接受部分412的直线,并且这一对凹槽411和这一对接受部分412布置在一个圆周上,圆周的中心处在移动模板402转动轴线X上。移动模板402和一个带有转位装置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够绕着转动轴线来回地转动90度(一次能向一个方向转动90度)。
固定模S与移动模R布置成同轴线,它包括一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05上的接受板406,和安装在接受板406前方的固定侧模板407。固定侧模板407上朝向移动模板402的表面用作模制表面407A。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在模制表面407A上形成,并且通常与两个保持器模制接受部分412在同一条轴线上相对。在接受板406和固定侧模板407之间设置了一个弹簧SP,这个弹簧迫使固定侧模板407离开接受板406。在接受板406和固定侧模板407之间设有适当的挡块装置(图中未示出),以防止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的数值。
一对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409的近端部分安装在接受板406中,并且分别与固定侧模板407中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对准。因此,这两根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的近端部分就装在接受板406内,并且它们的远端部分分别插入水平地在固定侧模板407上形成的贯穿的插孔409A,能在其中滑动,这两个插孔409A分别与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相通。在图46所示的模具打开状态下,各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409的远端从协同工作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中缩回,而当接受板406和固定侧模板407互相保持紧密接触时,该模芯销409的远端便暴露在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中。当这两块模板402和407闭合在一起时,在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与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12之间形成了模制保持器的模腔。
一对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10也装在接受板406上。这两根模芯销410分别布置成与移动模板402中的壳体模制凹槽411对准,而且这一对模芯销410所处的平面与一对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409所处的平面垂直。两个模芯销410布置在一个圆周上,圆周的中心在固定模S的轴线上,也就是在移动模R的转动轴线X上。两根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10的近端部分也装在接受板406中,而它们的远端部分分别插入水平地贯穿固定侧模板407的插孔410A中。两根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10通常分别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与移动模板402上的壳体模制凹槽411同轴线,并且它们的远端布置成与模制表面407A齐平,或者稍稍缩回一点。但是,如图47所示,当模具闭合时,各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10都突入协同工作的壳体模制凹槽411内,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模制壳体的模腔。
在模具打开之后,当模制好的保持器4和壳体3还分别留在模制凹槽407B和411中时,配对的模制好的壳体3和保持器4上要连接在一起的那些表面都暴露出来,并且分别互相相对。打开分别通向各模制凹槽407B和411的闸门(图中未示出),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些模制凹槽内。
移动模R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向图中的左右方向来回移动,因此,移动模能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位置是移动模板402与固定侧模板407保持紧密接触的位置,即紧靠在移动模板402上的固定侧模板407与接受板406保持紧密接触的位置;另一个位置是移动模板402与固定侧模板407分开的位置。
下面描述利用上述结构的模具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艺过程和装配过程。
在图46所示的模具打开状态下,当移动模R向着固定模S移动时,移动模板402首先靠压在固定侧模板407上。当移动模R继续向前行进,在压缩弹簧的同时,固定侧模板407与接受板406紧密接触。结果,两个模制保持器的模芯销409沿着相应的插孔409A向前行进,分别到达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结果,各模芯销409、协同工作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以及协同工作的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12联合起来,形成模制保持器的模腔。并且,这两根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10分别突入壳体模压凹槽411内,所以模制壳体的模腔便在各模芯销410和协同工作的模制凹槽411之间形成。在这种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注入各凹槽内。
然后,当经过一段时间,树脂凝固后,移动模退回,打开模具。结果,各壳体3分别留在壳体模制凹槽411内,而保持器4分别留在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内。模具打开之后,固定侧模板407离开接受板406,于是模芯销409和410分别回到它们原始位置。
这样,完成了模制过程之后打开模具,然后移动模板402借助于旋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绕转动轴线X(移动模的轴线)旋转90度。结果,两个壳体3分别转动到在图的水平方向与两个保持器4同轴线的相对的位置。然后,移动模R再一次向前行进,使移动模板402与固定侧模板407接触(也可以是使模板402移动到与模板407靠近的位置),于是两个保持器4就分别在暂时保持状态下与两个壳体3的前端部连接。各保持器4的底部仍由保持器模制凹槽407B的内表面支承着,所以在保持器4与壳体3配合时,保持器4不会退回。
这样,就完成了装配工序,并且,当固定模S再一次退回时,已经把壳体3和保持器4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连接器分别留在各壳体模制凹槽411内,都用一个顶出销(图中未示出)使它从模具中顶出来。然后,移动模板402朝相反的方向转动90度,转到原始位置,于是两个模具S和R就为下一个模制工序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是在同时进行的,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独立的输送和装配工步了,而且由于工艺过程缩短了,产品从投料到出成品的时间也缩短了。此外,由于不同种类的模制制品,即壳体3和保持器4,能在一个模具中模制出来,从模具管理上来看,也是很有利的。
第九实施例图54-61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M和一个固定模N。移动模M包括一块装在装模板415上的移动模板416。一个模制壳体的壳体模制凹槽417在移动模板416的模制表面上形成。移动模M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整个移动模M能在图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
固定模N包括一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18上的固定模板419,和一块中间模板420,该中间模板与安装板418连接,布置在固定模板419和移动模板416之间。模制保持器4的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21在固定模板419的模制表面上形成。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21的高度和壳体模制凹槽417的高度相同,但在图的水平方向上不和壳体模制凹槽417对准。
如图60所示,中间板420被围在一个外框架424里,它的上、下端用销轴425支承在外框架424中,能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板420和一个转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且每次能够转动180度。保持器模制凹槽426在中间板420的表面上形成,在正常状态下,该表面朝向固定模板419(如图54所示)。当模具闭合时(见图55),保持器模制凹槽426和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21一起形成一个模制保持器4的模腔。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23安装在中间板420的表面上,该表面在正常状态下朝向移动模板416。该模芯销423的位置布置成与保持器模制凹槽426对称于中间板420的转动轴线(即销轴425的轴线)。当模具闭合时,便在模芯销423和壳体模制凹槽417之间形成了模制壳体3的模腔。
在固定模板419和外框架424之间有一个弹簧SP,该弹簧迫使外框架424离开固定模板419。在固定模板419和外框架424之间设置了挡块装置(图中未示出),以防止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的值。
第九实施例的模具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结构,其使用的方式如下。整个移动模M由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推动向固定模N移动。结果,移动模板416首先靠住中间模板420和外框架424,然后,当移动模进一步前进时,中间板420和外框架424在压缩弹簧SP的同时,与固定模板419紧密接触。这样,两个模子M和N就闭合在一起,同时,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23插入壳体模制凹槽417内,于是在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模制壳体3的模腔。同样,保持器模制凹槽426进入与模制保持器的接受部分421对准的位置,在它们之间形成模制保持器4的模腔。在这样的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充入这两个模腔内。
然后,当经过一段时间,树脂凝固后,移动模M退回,打开模具。结果,各壳体3留在移动模板416中,而保持器4留在中间板420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26内(见图56)。然后,用转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中间板420绕销轴425转动90度。结果,中间板420翻转过来,使保持器在图的水平方向上与壳体3对准。然后,移动模M再次前进,此时不再压缩弹簧SP而到达与中间板420紧密接触的位置。结果,保持器4在暂时保持状态下与壳体3的前端部连接。
这样就完成了装配工序,当移动模M再一次退回时,已经把壳体3和保持器4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留在壳体模制凹槽417内,而由一个顶出销(图中未示出)把它顶出来,使它脱模。然后,模制壳体的模芯销423回到它的原始位置,而中间板420再一次翻转,于是两个模具都回到了它们的原始状态,为下一个模制工序做好准备。
第九实施例具有和第八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也可以用于后保持器型的连接器。
第十实施例下面,参照图62-67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第十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模制的连接器如图8所示。和以前的那些实施例一样,虽然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前保持器型连接器,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后保持器型连接器。
下面描述模制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模具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装在注塑模制设备上,附图中,只大致表示了各重要部分,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一些细节。因此,图中没有表示上述结构连接器的细节,并且只在附图中大致表示了模芯销的数量和形状(将在下面描述)。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一个移动模和一个固定模。在图的左侧表示的固定模4101包括一块固定侧安装板4103,而一块固定侧模板4105(在图的右侧)通过一个垫块4104安装在上述板4103上。两个导向套4114分别埋入固定侧模板4105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内,并且与模具的轴线平行。主要为模制壳体170的一部分内部结构(一部分退缩空间176、保持台阶170等)的主模芯销4107安装在固定侧模板4105内,并且与轴线平行地指向移动模4102。
主要为模制保持器171的外框架部分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108在固定侧模板4105的朝向移动模的表面上形成,它与主模芯销4107稍稍隔开一点距离。用于模制保持器171的一部分内部结构(暂时保持爪183的一部分、连接臂179的钩子186的一部分,等等)的模芯销4109安装在固定侧模板4105内,并且与主模芯销4107平行。模芯销4109的远端部分能突入保持器模制凹槽4108内,并且还能继续从固定模4101向外伸出。
在固定侧模板4105和固定侧安装板4103之间设置了一块固定侧出料板4110。该固定侧出料板4110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在固定侧安装板4103和固定侧底板4140之间作往复运动。一对推动销4111安装在固定侧出料板4110上,并且这一对推动销4111既用于保持器171的模制,也用于顶出模制成的保持器。上述推动销4111穿过固定侧底板4140和固定侧模板4105,能够滑动,而上述模芯销41 09位于这两根推动销之间。通常,推动销4111的远端形成保持器模制凹槽的一部分,更具体的说,能够形成保持器171外部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当固定侧出料板4110移动到图65的位置时,这些推动销的远端便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接触,把它们顶出去。
通常,移动模4102布置成与固定模4101同轴线,并且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所以整个移动模能在模具闭合位置与模具打开位置之间沿着图的左右方向作往复运动。在模具闭合位置上,移动模靠住固定模4101,在模具打开位置上,两个模具互相分开。移动模4102的支承方式使得它能绕着自己的轴线(转动轴线R)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更具体的说,移动模4102能在模制位置和装配位置之间转动。在模制位置上模制出壳体170和保持器171,在装配位置(与模制位置相隔180度)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位置在同一根轴线上,位置互相相对(下面将详细描述)。
移动模4102和固定模一样,包括一块移动侧安装板4112。移动侧底板4142通过垫块4150安装在移动侧安装板4112上。前后方向互相分开的移动模板4113和4141支承在移动侧底板4142的前侧。在两块移动模板4113和4141之间设置了一个弹簧4118,它向前推压前移动模板4113。
两根导向销4106分别安装在移动侧底板4142相对的两端,穿过两块移动模板4113和4141,并且沿着轴线方向向固定模突出。在模具闭合和打开时,导向销4106分别插入导向套4114内,从而能为开模和闭模运动导向。壳体模制凹槽4115和保持器模制凹槽4116都在前移动模板4113朝向固定模的表面上形成,通常,模制凹槽4115与主模芯销4107对准,而模制凹槽4116与模芯销4109和两个模制保持器171用的推动销4111对准。分别打开通向两个模制凹槽4115和4116的闸门(图中未示出),于是熔融的树脂便通过相应的闸门充入这两个模制凹槽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模具4101和4102闭合时,所形成的两个模腔,一个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和一个模制壳体170的模腔,分别布置在两个圆周上,这两个圆周的中心的位置在转动轴线R(模具的轴线)上。并且这两个模腔离开转动轴线R的距离相等,互相相隔180度的角度。
在移动模4102上,在移动侧底板4142和移动侧安装板4112之间设置了一块销板4117。该销板4117与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能沿着轴线作往复运动。用于把已经将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顶出去的顶出销4120安装在销板4117上,并且平行于轴线。顶出销4120的远端的位置通常与壳体模制凹槽4115的内表面齐平。但是,在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之后,当前销板4117前进时,顶出销4120的远端就突入壳体模制凹槽4115内,把装配好的连接器顶出去。
用于模制壳体170的埋入模芯销4119装在后移动模板4141上,与轴线平行。该埋入模芯销4119在预定的操作过程(如图62-64所示)中从壳体170的模制位置突入壳体模制凹槽4115中,以便模制出保持台阶182。但是,当如图63所示,两块移动模板4113和4141互相离开时,该埋入模芯销4119便从壳体模制凹槽4115中撤出,因而也就从模制好的壳体170中撤出。
下面描述采用第十实施例的上述模具模制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的模制工步,和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序。
在模具闭合的状态下(图62),此时前移动模板4113和固定侧模板4105互相紧密接触,壳体模制凹槽4115被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或模腔,同时,由分别在固定模和移动模上形成的两个保持器模制凹槽4108和4116所界定的另一个封闭空间,则成为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在这个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通过相应的闸门(图中未示出)充入这两个封闭的模腔内。由于主模芯销4107和埋入模芯销4119都突入壳体模制凹槽4115内,所以就形成了壳体的外部形状和它的内部结构(退缩空间176、保持凸块177等)。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腔由两个互相匹配的模制凹槽4108和4116形成,模芯销4109突入该模腔内,从而形成了保持器171的外形和它的内部构造(暂时保持爪183、连接臂179等)。
然后,充入熔融的树脂,当经过预定的时间树脂凝固时,移动模4102就退回,把模具打开,如图63所示。打开模具后,壳体170留在壳体模制凹槽4115内,而保持器171则留在固定模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108内。在开模的动作过程中,两块移动侧模板4113和4141在弹簧4118的作用下互相离开,如上所述,于是埋入模芯销4119便从壳体170中撤出。如上所述,埋入模芯销4119要用来模制保持台阶182等,如果在后面的装配工序中,埋入模芯销4119没有在保持器171和壳体170连接起来之前从壳体中撤出来,那么装配工序就要受到不利的影响。因此,这个撤出工序是必要的。
然后,如图63所示,整个移动模4102绕轴线R转动180度,从模制位置转动到装配位置。如上所述,壳体170和保持器171分别被夹持在圆周上,它们的中心都位于转动轴线R上,并且互相隔开180度的角度。因此,当移动模4102转动时,模制成的壳体170在同一条轴线上与模制成的保持器171相对。
然后,在固定模4101中的固定侧出料板4110向前移动(见图65),于是模制成的保持器171被推动销4111推出在固定模中形成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108,并且向保持器171移动。此时,把模芯销4109从保持器171中撤出。该模芯销4109是用来形成暂时保持爪183等构件的,如果在保持器171和壳体170连接起来之前它不从保持器171中撤出,就会对装配工序有不利的影响。在保持器171由推动销4111装入壳体170之前,模芯销4109和4119就都撤出来了,因此,完全不影响暂时保持爪183和保持台阶182的连接。这样保持器171就和壳体170连接在一起了。
然后,当固定侧出料板4110回到原始位置之后,已经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则如图66所示,仍留在移动模内。然后,销板4117向前移动,顶出销4120推动壳体170,于是,处于装配状态(暂时保持状态)的连接器被推出壳体模制凹槽4115,从模具中掉下来。连接器取出之后,销板4117回到原始位置,而移动模4102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到原始位置。这样,两个模具4101和4102都回到了它们相应的原始位置,为下一个模制工序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模制壳体3和保持器4的工步,以及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装配工步是在同时进行的,因此,就不需要常规方法中的独立的输送和装配工步了,而且由于工艺过程缩短了,产品从投料到出成品的时间也缩短了。同时,制造成本也降低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操作推动销就能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还可以设想,利用模具闭合过程来实现装配工序。但,在这种情况下,要移动的那些部分很大,所需要的能量就多。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那些要移动的部分压低到最少程度,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所需要的能量少。
此外,由于不同种类的模制制品,即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能在一个模具中模制出来,从模具管理上来看,也是很有利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模芯销4109和4119在实施装配工序之前就分别从保持器171和壳体170中撤出来了,因此有利于把这两个零件顺利地连接在一起。
第十一实施例图68-74表示本发明模具的第十一实施例。首先说明固定模4101。固定侧模板4105可以移动到与端部拉板4104紧密接触,或者与它脱离。在这两块板4104和4105之间设置了弹簧4121,它迫使固定侧模板4105向图的右方离开端部拉板4104。设置了挡块装置(图中未示出)以防止两块板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的数值。为了使固定侧模板4105能顺利地接近和离开端部拉板4104,从固定侧安装板4103延伸出两根导柱4106,穿过端部拉板4104,再穿过固定侧模板4105,并能在其中滑动。最后,分别插入设在移动模板4113内的导套4114中。
一根主模芯销4107从固定侧安装板4103延伸出来,它的远端部分插入贯穿固定侧模板4105的插孔4122中,并且和它的轴线平行。当固定侧模板4105与端部拉板4104保持紧密接触时(即,在如图68所示的闭模状态下),主模芯销4107的直接与模制壳体170有关的那一部分穿过插孔4112而暴露出来,并突入移动模中的壳体模压凹槽4115内。当两块板4104和4105互相分开时,主模芯销4107的这一部分便从壳体模制凹槽4115中退回,完全容纳在插孔4122内。
用于模制保持器171的模芯销4109从固定侧安装板4103延伸出来,插入贯穿固定侧模板4105的滑动孔4123中,并且与其轴线平行。在闭模状态下,固定侧模板4105与端部拉板4104保持紧密接触,与模制保持器171有关的模芯销4109的远端便从滑动孔4123中暴露出来,突入移动模的保持器模制凹槽4116中。当两块板4104和4105互相离开时,模芯销4109的远端便从保持器模制凹槽4116中退回,完全容纳在滑动孔4123中。
一根固定侧顶出销4124安装在固定侧安装板4103上,布置在主模芯销4107和模芯销4109之间。该顶出销4124插入固定侧模板4105内,能够滑动。当固定模4101和移动模4102闭合在一起时,固定侧顶出销4124插入贯穿移动模板4113的卸载孔4125内。在开模状态下,顶出销4124的远端基本上与固定侧模板4105的表面齐平。当固定侧模板4105由图74所示的回程销4127使它稍稍后退时,顶出销4124便从固定侧模板4105中突出来,与装配好的连接器的壳体接触,把连接器从模具中顶出来。
至于移动模4102,第十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把保持器171顶出来去和壳体170连接,而是把壳体170顶出来去和保持器171连接。更具体的说,第一和第二销板通过一个垫块4128设置在移动模板4113和移动侧安装板4112之间,并且在同一条轴线上。
一个顶出销4131安装在第一销板4129上,与轴线平行,并且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便沿着轴线作往复运动。顶出销4131的远端通常布置成基本上和壳体模制凹槽4115的表面齐平。当第一销板4129和第二销板4130一起前进一个预定的行程时,顶出销4131把模制成的壳体170从壳体模制凹槽4115中顶出来,使它和保持器171连接成暂时保持状态,如图72所示。
第二销板4130也和一个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可以和第一销板4129用同一个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单独的),也能沿着轴线作往复运动。回程销4127装在第二销板4130上,与轴线平行,它的远端通常布置成基本上与移动模板4113的表面齐平。如图72所示,当第二销板4130和第一销板4129一起前进时,回程销4127和固定侧模板4105接触。然后,当回程销4127继续前进一个预定的行程时,回程销4127使固定侧模板4105克服弹簧4121的压力而退回,结果,已经把两个零件在暂时保持状态下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就被固定侧顶出销4124顶了出来。
和第十实施例一样,整个移动模能在模制位置和装配位置之间绕转动轴线R转动。模具闭合状态下,在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模制保持器的模腔和模制壳体的模腔分别布置在各圆周上,圆周的中心都在转动轴线R上,并且各模腔互相相隔180度。
与模制壳体170有关的埋入模芯销4119埋在移动模板4113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模具,在图68所示的闭模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充入在两块模板4105和4113之间形成的模腔内,从而模制成壳体170和保持器171。然后,当树脂凝固后,移动模4102返回。随着移动模4102的向回移动,固定侧模板4105在弹簧4121的作用下离开端部拉板4104,结果,主模芯销4107便从模制成的壳体170中撤出,而模芯销4109则从保持器171中撤出(见图69)。当移动模4102继续向后移动时,就成了开模状态,移动模板4113和固定侧模板4105互相分开,如图70所示。
然后,整个移动模4102绕转动轴线R从模制位置转动到装配位置。结果,模制好的壳体170到达与模制好的保持器171在同一条轴线上相对的位置(见图71)。
当移动模转动到装配位置时,第一和第二销板4129和4130移动到如图72所示的位置。结果,顶出销4131把壳体170推出壳体模制凹槽4115,并且把壳体170装在夹持在固定模中的保持器171上。当壳体170从壳体模制凹槽4115中被顶出来时,埋入模芯销4119同时从壳体170中撤出,因此,埋入模芯销4119不会影响壳体与保持器的连接(即,暂时保持爪483与保持台阶182的连接),所以壳体和保持器在暂时保持状态下互相连接在一起。此时,回程销4127的远端仍与固定侧模板4105的表面保持轻微的接触,而壳体170的前端则仍保持与固定侧顶出销4124远端的接触。
然后,只有当第二销板4130如图73所示的那样向前移动时,回程销4127才克服弹簧4121的压力,使固定侧模板4105退回。结果,固定侧顶出销4124把壳体170顶出来,于是,已经把壳体170和保持器17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从固定模的保持器模压凹槽4108中脱出,从模具上掉下来。这样,在连接器取出来之后,第一和第二销板4129和4130分别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而整个移动模也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为下一个模制工序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实施例一样,能够很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和装配出连接器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第十实施例相同,并且具有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改进型,下面各种改进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装配工序和把模制好的壳体3和保持器4连接在一起的工序是用模具重新闭合来实现的。但是,也可以用下列结构来代替例如,可以在移动模板402上设置一根脱模销(图中未示出)。当如图49或57那样完成了模制工序之后,驱动脱模销,把模制好的壳体3推向保持器4,从而把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这样装配好的连接器由于本身的重量而脱离壳体模制凹槽(也可以为此设置一根顶出销),并且从模具中掉出来。
在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中,虽然其中描述的是把壳体和保持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的构造,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各种树脂模制制品,并且模制制品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应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零件的制品。
虽然在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中只有移动模能沿着轴线方向移动,但也可以两个模具都能够移动。
虽然在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中是整个移动模都转动,但也可以是只有移动模朝向固定模的那一部分能够转动,或者移动模和固定模都能够转动。
虽然在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中只模制和装配了一个连接器,但也可以采用能同时处理许多连接器的模具,这时,模具转动的角度决定于这许多对中心在共同轴线上的模腔的布置。
此外,按照本发明,在连接器的壳体和保持器成形时,可以向连接器的壳体成形模和保持器成形模内充入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树脂,从而制造出壳体与保持器的材料或颜色不同的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至少把两个树脂零件装配在一起的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用一对能沿轴线方向移动到互相闭合或互相分离的模具,模制一个第一树脂零件,和一个与第一树脂零件相配的第二树脂零件;使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互相面对;使第二树脂零件移动到靠近第一树脂零件,把上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在预定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模制制品是一个连接器,它包括一个作为第一树脂零件的连接器壳体,和一个作为第二树脂零件的保持器,上述连接器壳体具有若干空腔,若干金属端子能从壳体的后侧插入这些空腔内,并且与从前方插入的若干金属端子相配,上述保持器固定在连接器壳体的前侧或后侧,以保持上述金属端子不退出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模具以下列方式闭合在一起,即,安装在上述两个模具中的一个模具上的中间模芯插入上述两个模具的中间,结果上述中间模芯和上述两个模具一起,形成了两个同轴线的模腔;在上述两个模腔中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然后上述两个模具互相分开;然后,移动上述中间模芯,于是分别留在上述两个模具中的上述两个树脂零件在一条共同的轴线上互相相对;以及在这样的状态下,使上述模制成的树脂零件互相相对地移动,从而把上述两个树脂零件在预定的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在模制上述两个树脂零件时分别突入上述两个模腔内的模制用的模芯销,在模制成上述树脂零件之后,但在上述模制成的树脂零件固定在一起之前,分别从上述两个模腔中撤出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模具闭合在一起时,在这两个模具相对的表面上形成许多模腔;把熔融的树脂充入上述模腔内;然后,把上述两个模具互相分开;然后,上述两个模具在垂直于该两个模具打开和闭合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使这两个要固定在一起的树脂零件在同一条轴线上互相面对;然后,在模具打开的状态下,上述两个树脂零件沿着轴线互相相对地移动,在预定的状态下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在充入上述熔融的树脂时分别突入上述两个模腔内的模制用的模芯销,在模制成上述树脂零件之后,但在上述模制成的树脂零件固定在一起之前,分别从上述两个模腔中撤出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模具闭合在一起,以便在该两个模具相对的表面之间形成许多模腔;把熔融的树脂充入上述模腔内;然后,当上述树脂凝固之后,上述两个模具互相分开,结果,上述第一树脂零件留在上述两个模具中的一个内,而第二树脂零件则留在另一个模具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在模制上述两个树脂零件时分别突入上述两个模腔内的模制用的模芯销,在模制成上述树脂零件之后,但在上述模制成的树脂零件固定在一起之前,分别从上述两个模腔中撤出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模具闭合在一起时,在这两个模具相对的表面上形成许多模腔;把熔融的树脂充入上述模腔内;然后,把上述两个模具互相分开;然后,上述两个模具中至少一个相对的表面绕一根轴线转动,于是,各模制成的树脂零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处在和与它相配的模制成的树脂零件相对的位置上,而这两个树脂零件是要连接在一起的;然后,在上述模具打开的状态下,每一对互相相对的模制好的树脂零件沿着这条轴线相对移动,以便在预定的状态下固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在充入熔融的树脂时分别突入上述两个模制部分内的模制用的模芯销,在模制成上述树脂零件之后,但在上述模制成的树脂零件连接在一起之前,分别从上述两个模制部分中撤出来。
11.一种制造至少把两个树脂零件装配在一起的树脂模制制品的模具,上述模具包括一对金属模具,这一对模具上形成模制至少两个树脂零件的模腔,这两个树脂零件包括一个第一树脂零件和一个与第一树脂零件配合的第二树脂零件,上述这一对模具能沿着轴线方向互相闭合和分开;一个移动机构,用于移动上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中的一个,以便使上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互相面对;一个装配机构,用于移动上述第二树脂零件,使它接近第一树脂零件,以便把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在预定的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模制品是一个连接器,它包括一个作为第一树脂零件的连接器壳体,和一个作为第二树脂零件的保持器,上述连接器壳体具有若干空腔,若干金属端子能从壳体的后侧插入这些空腔内,并且与从前方插入的若干金属端子相配,上述保持器固定在连接器壳体的前侧或后侧,以保持上述金属端子不退出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装在上述两个模具中之一上的中间模芯,上述中间模芯的两个表面分别朝向上述两个模具,以便当上述两个模具闭合时,用于形成分别模制上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的相应的模腔,上述中间模芯能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上述中间模芯形成上述两个模腔的位置,一个是上述中间模芯在模制之后退回的位置,这样,上述两个模制成的树脂零件能在一条共同的轴线上互相直接相对,上述退回位置在垂直于上述两个模具开闭方向上隔开距离;一个卸料机构,该机构设在至少上述两个模具中的一个上,用于把模制成的第二树脂零件向模制成的第一树脂零件顶出,以便把它们在预定的状态下装配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上述两个金属模具闭合在一起时,在相对表面之间的不同位置上形成许多模腔;以及上述移动机构在模制工序之后,使上述两个模具沿着垂直于轴线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到开模的状态,以便使分别留在上述两个模具的相对的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互相面对。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上述两个金属模具闭合在一起时,在相对表面之间的不同位置上形成许多模腔;上述移动机构至少使上述两个模具中的一个绕一根转动轴线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以及上述模腔分别布置在各圆周上,各圆周的中心位于上述转动轴线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具中充入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树脂,以形成上述第一树脂零件和第二树脂零件,使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用不同的材料或颜色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中充入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的树脂,以形成上述第一树脂零件和第二树脂零件,使第一和第二树脂零件用不同的材料或颜色制成。
全文摘要
移动模能移近和离开固定模,以便使模具闭合或打开。固定模包括一块朝向移动侧模板的中间板。该中间板有一个保持器模制凹槽,与移动模板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保持器模腔,中间板上还装有一个模芯销,它与壳体模制凹槽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壳体模腔。一个在模腔中模制成的保持器由顶出销使它向下移动,到达与壳体处在同轴线的位置。然后这两个模具再次闭合,于是壳体和保持器就连接在一起,然后,把装配好的制品取出来。
文档编号B29C45/14GK1134873SQ9610323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
发明者川濑治, 笹井理, 和田恭典, 筒井伸介, 伊藤光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