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加热装置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582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具加热装置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制程或热固性制程用的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按常规模具的加热方法或装置,皆是于模具内部或者于模具的分模面设置具备高周波诱导感应磁波的导热线圈,并使导热线圈与高周波电源供应系统连接,以加载高周波电流于该导热线圈,藉以将模具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同时将加热限定在模具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上。
[0003]然而高周波炉本身为电力能源,虽较无安全性方面的虞虑,但设备成本高,而且高周波仅对深度浅与平板状模穴有效,对于形状复杂的模仁表面较难适用,且皆有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亦即模具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且有感应电流不稳定、加热时间长、耗电量高等问题。
[0004]为此,WO 2010/104129 Al专利前案中,揭露在上模或下模中配置一导电层、一绝缘层、及搭配二电极与二导电单元,并使导电单元的电阻系数低于该导电层的电阻系数,藉以使该上模或下模的表面温度分布均匀,然而,该专利前案是将该二导电单元分别设于该导电层的两侧面,且该二导电单元直接穿出于外而无与该模穴相互对应,因此,除了造成电源配置不便之外,加热所需的电流无法汇集而造成模穴加热区的加热效果不彰。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其主要提升该模具加热区的加热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包含:一导电层,具有一第一导电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第二导电表面、一设于该第一导电表面的加热部、及一连接该第一、二导电表面的第一导电侧面及第二导电侧面;一绝缘层,绝缘地结合于该导电层,并具有一结合于该第二导电表面的第一绝缘表面、一反向于该第一绝缘表面的第二绝缘表面、及一连接该第一、二绝缘表面且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侧面同侧的第一、二绝缘侧面;一加热装置,包含至少一第一导电单元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单元,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侧面的第一电极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部且与该导电层绝缘的第一连接部、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部且位于该绝缘层内并对应该加热部的第一内导电段、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内导电段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的第一外导电段;该第二导电单元,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侧面的第二电极部、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部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之外并与该第一外导电段绝缘的第二外导电段。
[0007]较佳地,该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方向凹设呈槽状。
[0008]较佳地,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下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0009]较佳地,该导电层的加热部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朝该第二导电表面反方向凸设呈凸状。
[0010]较佳地,更包含一上模、及一与该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该上模是由该导电层与绝缘层所组成。
[0011]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加热部与该第一内导电段之间。
[0012]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的调整段对应该加热部设有穿孔。
[0013]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的遮蔽段,该遮蔽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位于该第一内导电段与该第二绝缘表面之间。
[0014]较佳地,该第一、二导电单元皆呈板状。
[0015]较佳地,该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电极部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连接部、第一内导电段与第一外导电段为管状,且该第一连接部插置于该第一穿孔,该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电极部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外导电段为管状并插置于该第二穿孔及绝缘的套设该第一外导电段,该第二导电单元更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外导电段且为管状的调整段,该调整段位于该绝缘层内且绝缘套设该第一内导电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0019]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0021]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一第一导电单元、及一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0024]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导电单元呈板状的状态。
[0026]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1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二导电单元呈板状的状态。
[0028]图13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1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0]图15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的立体状态。
[0031]图16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2]图17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导电层10、10AU0B
[0035]第一导电表面11
[0036]第二导电表面12
[0037]加热部13、13A
[0038]第一导电侧面14
[0039]第二导电侧面15
[0040]绝缘层20、20A、20B
[0041]第一绝缘表面21
[0042]第二绝缘表面22
[0043]第一绝缘侧面23
[0044]第二绝缘侧面24
[0045]第一导电单元30、30A、30B
[0046]第一电极部31、31B
[0047]第一穿孔31IB
[0048]第一连接部32、32B
[0049]第一内导电段33、33A、33B
[0050]第一外导电段34、34B
[0051]第二导电单元40、40A、40B
[0052]第二电极部 41、41B
[0053]第二穿孔41IB
[0054]第二外导电段42、42A、42B
[0055]调整段43、43A、43B
[0056]穿孔431
[0057]遮蔽部44
[0058]上模51
[0059]下模52
[0060]电源90
[0061]距离L1、L2
[0062]第一位置A
[0063]第二位置B
【具体实施方式】
[0064]参阅图1、2、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加热装置的模具,主要是由一导电层10、一绝缘层20、以及一加热装置所组成,其中:
[0065]该导电层10,为钢材(或招材)所制成,并具有一第一导电表面11、一反向于该第一导电表面11的第二导电表面12、一设于该第一导电表面11的加热部13、及一连接该第一、二导电表面11、12的第一导电侧面14及第二导电侧面15 ;本实施例中,该加热部13是由该第一导电表面11朝该第二导电表面12方向凹设呈槽状,且该第一导电侧面14及第二导电侧面15分别位于第2图图面的左右两侧。
[0066]该绝缘层20,绝缘地结合于该导电层10,并具有一结合于该第二导电表面12的第一绝缘表面21、一反向于该第一绝缘表面21的第二绝缘表面22、及一连接该第一、二绝缘表面21、22且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侧面14、15同侧的第一、二绝缘侧面23、24 ;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层20与该导电层10可透过电气绝缘处理或阳极处理来达到电性绝缘的状态,该绝缘层20亦可选自制石材或陶瓷材质所制成,同样可与该导电层10达到电性绝缘的状态。
[0067]该加热装置,包含三第一导电单元30及三第二导电单元40,其中:
[0068]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侧面14的第一电极部31、一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部31且与该导电层10绝缘的第一连接部32、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部32且位于该绝缘层20内并对应该加热部13的第一内导电段33、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内导电段33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的第一外导电段34 ;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一外导电段34接设一电源90,并呈板状,且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为铜或表面批覆银或金。
[0069]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具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侧面15的第二电极部41、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部41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并与该第一外导电段34绝缘的第二外导电段42,使该第二外导电段42与该第一外导电段34位在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二外导电段42接设一电源90,并呈板状,且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为铜或表面批覆银或金。
[0070]据此,由于各该第一导电单元30的第一外导电段34、以及各该第二导电单元40的第二外导电段42皆且位于该第二绝缘侧面24之外而呈同一侧,且该第一导电单元30具有一对应该导电层10加热部13的第一内导电段33,因此,藉由该第一、二导电单兀30、40的配置,能够控制流经该导电层10的电流路径,使该电流较能汇集在该导电层10的第一导电表面11,特别是集中汇集在该加热部13的表面,使其由室温预热达工作温度,藉以达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