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4364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导流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导流罩多通过SMC模压工艺制造或直接注塑成型。现有SMC模压工艺制造的导流罩,不仅密度较高、产品较重,而且该种工艺原材料不环保,制成的导流罩不容易回收再利用。而通过塑料直接注塑成型得到的导流罩,虽然原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产品重量较轻,但产品本身刚度及强度较弱,为提高导流罩的刚度及强度,需要布置复杂的支撑支架,增加导流系统的重量及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导流罩的轻量化、增强导流罩的强度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
[000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熔融的塑料投入到模具中;向模具中注入惰性气体并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预定压力以形成气道;排出所述惰性气体并对所述熔融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
[000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不仅增强导流罩刚度及强度;而且由于惰性气体具有高效的压力传递性,可使气道内部各处的压力保持一致以消除内应力。
[0006]优选地,所述导流罩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本体上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内限定出所述气道。
[0007]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每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大体沿横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部沿纵向分布,每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大体沿纵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沿横向分布。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加强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均相交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均相交。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为线形的管状件,所述管状件的内孔形成所述气道。
[0010]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具有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本体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具有所述第二加强部。
[0011]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0012]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的注入点为至少一个,经每个所述注入点注入的惰性气体呈线性单向流动。
[0013]优选地,所述预定压力的压力范围为30_40MPa。
[0014]优选地,所述预定时间为5.5-6秒。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剖视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导流罩100,
[0019]本体10,上边沿11,下边沿12,左边沿13,右边沿14,内表面15,
[0020]加强结构20,气道21,第一加强部22,第二加强部23,
[0021]加强筋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3]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
[002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包括:
[0025](I)将熔融的塑料投入到模具中。其中,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限定出与导流罩外形大体一致的型腔,将熔融的塑料充入型腔内。
[0026](2)向模具中注入惰性气体并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预定压力以形成气道。其中,模具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排气口,自进气口向熔融的塑料内注入惰性气体并保压预定时间以在导流罩内形成气道。
[0027](3)排出惰性气体并对熔融的塑料进行冷却、成型。最后,从排气口排出惰性气体并去掉上模,取出最终成型的导流罩。
[002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通过将惰性气体注射到熔融的塑料中并保压预定时间以在本体上形成气道,不仅增强导流罩刚度及强度;而且由于惰性气体具有高效的压力传递性,可使气道内部各处的压力保持一致以消除内应力;除此之外,采用上述方法还具有减轻了导流罩的重量、消除缩痕,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制造方法制造出导流罩100,其中,导流罩100包括:本体10以及连接在本体10上的加强结构20,加强结构20内限定出气道21。制造时,模具上具有用于形成加强结构的凹槽,进气口和排气口均与凹槽连通,自进气口向凹槽内注入惰性气体并保压预定时间以在凹槽内形成加强结构和气道。
[0030]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导流罩100,不仅提高了导流罩整体的受力强度,而且降低了导流罩100的整体重量;此外,本体10与加强结构20采用上述注塑成型方法使加强结构20的各部分受力均衡、避免应力集中,同时便于批量生产。
[0031]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结构20内的气道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连通的气道21,也可以是多个互不连通的气道21,加强结构20的形状可以是条状、块状等。
[0032]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20包括多个第一加强部22和多个第二加强部23,每个第一加强部22大体沿横向延伸且多个第一加强部22沿纵向分布,每个第二加强部23大体沿纵向延伸且多个第二加强部23沿横向分布。其中,横向是指导流罩100的长度方向,纵向是指导流罩100的宽度方向。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加强部22大体沿横向延伸的弧形,第二加强部23呈大体沿纵向延伸的直线形或弧形,第一加强部22均匀分布在纵向方向上且第二加强部23均匀分布在横向方向上。由此,第一加强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对本体10的横向和纵向均起到加强作用,增强了导流罩100整体的强度以及刚度。
[0033]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本体10的上边沿11和下边沿12为向下凹的弧形,本体10的左边沿13为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的弧形,本体10的右边沿14为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延伸的弧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体10以及加强结构20的形状、加强结构20的数量等可有多种选择,在此不赘述。
[0034]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加强部22与多个第二加强部23均相交且每个第二加强部23与多个第一加强部22均相交。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加强部22与多个第二加强部23在本体10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结构,增强了两者之间连接的紧固性以及各自与本体10连接的紧固性,使导流罩100的结构强度更高。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为线形的管状件,管状件的内孔形成气道21。如图2所示,以第一加强部22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加强部22形成为管状,第一加强部22的部分外侧壁连接在本体10的内侧面上,气道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部2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注塑成型过程中,向熔融的塑料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一体形成气道21,加强结构20与本体10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第一加强部22、第二加强部23和本体10。第二加强部23的结构与第一加强部22类似,在此不赘述。由此,第一加强部22和第二加强部23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0036]优选地,本体10的上边沿11和下边沿12具有第一加强部22,本体10的左边沿13和右边沿14具有第二加强部23。如图1所示,本体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