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蒸汽发生方法及常压蒸汽伺服机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008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常压蒸汽发生方法及常压蒸汽伺服机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蒸气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蒸汽发生方法及常压蒸汽伺服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产生蒸汽设备很多,如燃煤、燃油、燃气蒸汽锅炉、纯电加热蒸汽锅炉等等。这些蒸汽锅炉,多是采用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效率低,能耗高,采用单一能源温度提升慢等。燃油、气、煤的蒸汽锅炉对环境有直接污染,现在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纯电加热蒸汽锅炉,效率低,耗电量高,需要较大容量的变压器与之相匹配,用户增容困难,并且电网负荷较大,用户使用成本增加,同时属压力容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上述蒸汽锅炉不能满足用户广泛而多方面的需求,不适应时代低碳、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发展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常压蒸汽发生方法及常压蒸汽伺服机组,不仅用水少、产汽快、温度高,而且能够提高蒸发量,从而减少投资,节省能源。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常压蒸汽发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热缸体内与大气连通,在制热缸体内,低温水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低温水换热管,加热成饱和水;

B、饱和水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饱和水换热管,加热成饱和蒸汽;

C、饱和蒸汽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过热换热管内,加热成过热蒸 汽。

制热缸体内以有机热载体为介质。

步骤A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冷水在预热缸体内经空气源热泵系统预热,成为低温水。

一种常压蒸汽伺服机组,包括进水管、第一阀门、蒸发泵、单向阀、蒸发泵出水管、制热缸体、呼吸阀、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过热换热管、液位计、蒸汽温度探头、蒸汽压力探头、PLC电控系统、电加热装置和油温探头,其中,

进水管、第一阀门、蒸发泵、单向阀、蒸发泵出水管、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依次连接,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的内径都小于0.15米,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从下到上依次位于制热缸体内,制热缸体与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之间以有机热载体为介质;

液位计安装在饱和水换热管段,过热换热管伸出制热缸体的一端开设有蒸汽出口,蒸汽温度探头和蒸汽压力探头安装在蒸汽出口,蒸汽温度探头和蒸汽压力探头与PLC电控系统连接,蒸汽温度探头用于向PLC电控系统发送蒸汽的温度信号,蒸汽压力探头用于向PLC电控系统发送蒸汽的压力信号,PLC电控系统与蒸发泵和电加热装置连接,PLC电控系统用于通过控制蒸发泵和电加热装置动作来控制蒸发量;

呼吸阀安装在制热缸体,呼吸阀用于连通制热缸体内部和大气;

电加热装置伸入制热缸体内部,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油温探头伸入制热缸体内部,油温探头用于检测有机热载体的温度。

还包括补水泵、第二阀门、补水联通管、蒸发器、连通管、压缩机、压缩机出管、冷凝器、预热缸体、干燥过滤器、膨胀阀、液位探头和温度探头,其中,

补水泵、第二阀门和补水联通管依次连接,补水联通管与预热缸体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通过压缩机出管连接,冷凝器位于预热缸体内部,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干燥过滤器和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液位探头和温度探头伸入预热缸体,压缩机中充满压缩机工质;

预热缸体与进水管连接,预热缸体用于向进水管送水;

PLC电控系统与补水泵连接,PLC电控系统用于通过控制补水泵动作来控制蒸发量。

还包括底座、外壳、通风百叶窗和触摸操作屏,其中,外壳位于底座上,通风百叶窗和触摸操作屏安装在外壳上,触摸操作屏与PLC电控系统连接,触摸操作屏用于实现操作控制PLC电控系统。

还包括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位于制热缸体外围。

呼吸阀是防爆呼吸阀。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机组结构简单,实现手段容易,体积小,清洁环保,无任何排放,能够实现在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蒸发量及温度,从而节省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和综合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常压蒸汽伺服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在有机热载体为介质的制热缸体内,低温水经蒸发泵和单向阀进入在密闭的内径小于0.15m的低温水换热管内,迅速加热 至饱和水,然后饱和水进一步在密闭的内径小于0.15m的饱和水换热管内,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从而完成从饱和水至饱和蒸汽的过程,饱和蒸汽在内径小于0.15m的过热换热管内再继续加温,从而产生过热蒸汽,经蒸汽出口排出。在制热缸体内装有电加热装置,供给有机热载体热量。制热缸体装有防爆呼吸阀,与大气联通,属于常压设备。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常压蒸汽伺服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常压蒸汽伺服机组包括蒸汽出口1、外壳2、电加热装置3、防爆呼吸阀4、过热换热管5、有机热载体6、油温探头7、制热缸体8、预热缸体9、液位探头10、温度探头11、蒸发器12、连通管13、膨胀阀14、干燥过滤器15、压缩机工质16、压缩机17、第二阀门18、补水泵19、补水联通管20、压缩机出管21、冷凝器22、进水管23、第一阀门24、蒸发泵25、单向阀26、蒸发泵出水管27、低温水换热管28、饱和水换热管29、液位计30、底座31、通风百叶窗32、PLC电控系统33、触摸操作屏34、蒸汽温度探头35、蒸汽压力探头36和保温隔热层37。

其中,进水管、第一阀门、蒸发泵、单向阀、蒸发泵出水管、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依次连接,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的内径都小于0.15米,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从下到上依次位于制热缸体内,制热缸体与低温水换热管、饱和水换热管和过热换热管之间以有机热载体为介质,液位计安装在饱和水换热管段,过热换热管伸出制热缸体的一端开设有蒸汽出口,蒸汽温度探头和蒸汽压力探头安装在蒸汽出口,蒸汽温度探头和蒸汽压力探头与PLC电控系统连接,蒸汽温度探头用于向PLC电控系统发送蒸汽的温度信号,蒸汽压力探头用于向PLC电控系统发送蒸汽的压力信号,PLC电控系统与蒸发泵和电加热装置连接,PLC电控系统用于通过控制蒸发泵和电加热装置动作来控制蒸发量,防爆呼吸阀安装在制热缸体,防爆呼吸阀用于连通制热缸体内部和大气,电加热装置伸入制热缸体内部,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油温探头伸入制热缸体内部,油温探 头用于检测有机热载体的温度。

补水泵、第二阀门和补水联通管依次连接,补水联通管与预热缸体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通过压缩机出管连接,冷凝器位于预热缸体内部,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干燥过滤器和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液位探头和温度探头伸入预热缸体,压缩机中充满压缩机工质,预热缸体与进水管连接,预热缸体用于向进水管送水,PLC电控系统与补水泵连接,PLC电控系统用于通过控制补水泵动作来控制蒸发量。

外壳位于底座上,通风百叶窗和触摸操作屏安装在外壳上,触摸操作屏与PLC电控系统连接,触摸操作屏用于实现操作控制PLC电控系统。保温隔热层位于制热缸体外围。也即底座31上设有外壳2,外壳2上设有通风百叶窗32和触摸操作屏34,其它部件除补水泵19和蒸发泵25系统全部在底座31之上外壳2内部。冷水经补水泵19、第二阀门18和补水联通管20进入预热缸体9预热,预热缸体9上装有液位探头10和温度探头11,预热缸体9内装有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冷凝器22。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蒸汽发生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冷水在预热缸体内经空气源热泵系统预热,成为低温水。

其中空气源热泵系统工作过程是:压缩机工质16经蒸发器12吸收环境的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气体,低温低压的压缩机工质16经连通管13进入压缩机17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冷凝器22内放出热量,将热量交换给预热缸9内的水,压缩机工质16变为低温高压的汽液混合体,然后经干燥过滤器15和膨胀阀14,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进入蒸发器12,通过蒸发器12再从环境吸收热量,如此反复,给水加热。

步骤102、制热缸体内与大气连通,在制热缸体内,低温水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低温水换热管,加热成饱和水。

步骤103、饱和水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饱和水换热管,加热成饱和蒸汽。

步骤104、饱和蒸汽经过密闭的内径小于0.15米的过热换热管内,加热成过热蒸汽。

具体步骤是预热缸体9的低温水经进水管23、第一阀门24进入蒸发泵25,然后经单向阀26、蒸发泵出水管27进入以有机热载体6为介质的制热缸体8内的内径小于0.15m低温水换热管28,变成饱和水,进入内径小于0.15m饱和水换热管29,进一步加热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内径小于0.15m过热换热管5,再加热变成过热蒸汽,经蒸汽出口1排出。

在饱和水换热管段29装有液位计30,在蒸汽出口1装有蒸汽温度探头35和蒸汽压力探头36,以检测蒸汽的温度、压力。蒸汽的温度压力信号反馈给PLC电控系统33,以控制补水泵19、蒸发泵25、电加热装置3等动作控制蒸发量。

制热缸体8装有呼吸阀4,与大气联通,属于常压设备。有机热载体6通过电加热装置3提供热源,通过油温探头7检测油温。制热缸体8设保温隔热层37。PLC控制系统33在外壳2内单独隔离,操作控制通过外壳2上的触摸操作屏34完成。

制热缸体8与大气联通,饱和水及蒸汽在内径小于0.15m的换热管道内流动,不储存,是一种常压的设备,不属于压力容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合理,布置紧凑,利用电能激发有机热载体油,对内径小于0.15m的换热管道内的水快速连续加热,产生蒸汽。具有制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等特点,为用户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带来了不菲的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 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