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蒸汽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水电分离式电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蒸汽发生器也称免检型小型电蒸汽锅炉、微型电蒸汽锅炉等,是一种自动补水、加热,同时连续地产生低压蒸汽的微型锅炉,小水箱、补水泵、控制操作系统成套一体化,无需复杂的安装,只要接通水源和电源即可。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6.04.06、授权公告号为CN205137400U的专利文献(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电蒸汽发生器,该快速电蒸汽发生器和控制其启闭的控制元件电性连接,如果不对控制元件和快速电蒸汽发生器进行隔离,一旦快速电蒸汽发生器发生漏水的情况,水就有可能喷射到控制元件上,从而导致控制元件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电器短路时,如果短路电流不足以烧断用户保险丝,或使空气开关跳闸,则会使用电线路电流加剧,烧毁电路支线,严重的可能导致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分离式电蒸汽发生器,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电分离式电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水泵、水箱以及蒸汽发生炉胆,水泵分别和水箱、蒸汽发生炉胆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交流接触器和用于避免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水接触的水电分离保护机构,所述交流接触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上部,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蒸汽发生炉胆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流接触器是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水电分离保护机构,一方面,实现了交流接触器和壳体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将交流接触器和水泵、水箱、蒸汽发生炉胆隔离开来,一旦水泵、水箱或蒸汽发生炉胆发生漏水的情况,将会有效地避免交流接触器和水接触,且交流接触器设置的位置也使其不易和水接触,防止短路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U型护板和用于安装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U型护板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护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护交流接触器免于和位于其下方的水泵和水箱所漏水接触,另一方面能够防护交流接触器免于和位于其侧部的蒸汽发生炉胆所漏水接触;安装板的设置有实现交流接触器和U型护板之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护板设置有过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线孔的设置为提供实现交流接触器和蒸汽发生炉胆之间电性连接的导线过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护板的上开口处设置有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壳体的顶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连接部的设置用于实现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和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交流接触器和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护板的侧开口处设置有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和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连接部的设置用于实现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和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交流接触器和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顶壁于所述U型护板的上开口处设置有防水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接头的设置为实现交流接触器和外部电源之间的电性连接提供过道的;相对于普通的接头而言,防水接头具备过硬的密封性能,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发生炉胆内设置有电加热管组、汽水分离器和水位计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管的设置用于将进入蒸汽发生炉胆的液态水转化为蒸汽;大量含水的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并在其中以离心向下倾斜式运动,夹带的水份由于速度降低而被分离出来,被分离的液体流经疏水阀排出,干燥清洁的蒸汽从分离器出口排出;水位计套管的设置用于指示蒸汽发生炉胆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汽发生炉胆内还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沸板,所述防沸板设置于所述电加热管和汽水分离器之间,所述防沸板有用于水位计套管穿过的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沸板的设置用于蒸汽发生炉胆将水转化为蒸汽的过程中防止暴沸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沸板的边缘设置有蒸汽过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过孔设置于防沸板的边缘处,使得蒸汽在防沸板的边缘处通过,而电加热管的加热位置位于防沸板的中部,从而可进一步防止暴沸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管和水箱给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的设置防止水箱中的水位过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将交流接触器和水泵、水箱、蒸汽发生炉胆隔离开来,一旦水泵、水箱或蒸汽发生炉胆发生漏水的情况,将会有效地避免交流接触器和水接触,且交流接触器设置的位置也使其不易和水接触,防止短路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一;
图2为实施例的轴测图二;
图3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4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5为实施例中的密封法兰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实施例中的密封法兰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实施例中的水电分离保护机构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水泵;21、水泵给水管;22、水泵出水管;3、水箱;31、水箱给水管;32、溢流管;4、蒸汽发生炉胆;41、给水分配器;42、排污口;43、焊接法兰;44、密封法兰;441、连接杆;45、U型电加热管;46、防沸板;47、汽水分离器;48、水位计套管;49、蒸汽出口;5、防护罩;51、连接环;52、加强筋;53、通线孔;6、交流接触器;7、水电分离保护机构;71、U型护板;711、侧连接部;712、上连接部;713、过线孔;72、安装板;8、防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水电分离式电蒸汽发生器,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2、水箱3、蒸汽发生炉胆4和交流接触器6,蒸汽发生器炉胆安装于壳体1的一侧,水泵2、水箱3和交流接触器6依次自下而上安装于壳体1的另一侧,水箱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壳体1外的水箱给水管31和溢流管32,水箱3通过水泵给水管21和水泵2相连通,水泵2通过水泵出水管22和蒸汽发生炉胆4相连通。
参照图4所示,水泵出水管22的端部设置有与蒸汽发生炉胆4相适配的给水分配器41,蒸汽发生炉胆4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42和进水口,进水口和水泵出水管22相连通,蒸汽发生炉胆4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49。
参照图4所示,蒸汽发生炉胆4内的底部设置有三套电加热管组,每组电加热管组包括六个U型电加热管45,一个U型电加热管45穿插于两个并列排布的U型电加热管45之间,且U型加热的端部形成第一正六边形面;其它三个U型电加热管45均匀分布于第一正六边形面周围,且U型电加热管45的端部形成第二正六边形面。这六个U型电加热管45的端部通过设置于蒸汽发生炉胆4的焊接法兰43以及与焊接法兰43密封连接的密封法兰44固设于蒸汽发生炉胆4的内部,密封法兰44设置有与U型电加热管45相适配的安装孔。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密封法兰44可拆卸连接有用于保护U型电加热管45端部的防护罩5,密封法兰44的中部固设有连接杆441,连接杆441和密封法兰44一体成型设置,连接杆44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防护罩5的底壁固设有连接环51,防护罩5和连接环51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连接环51和防护罩5连接强度的加强筋52,加强筋5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这三个加强筋52均匀分布于连接环51的周围,其中防护罩5、加强筋52和连接环51为一体成型设置。连接环51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环51和连接杆441螺纹连接;防护罩5于靠近密封法兰44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的通线孔53。
参照图4所示,蒸汽发生炉胆4内的顶部设置有汽水分离器47和水位计套管48,其中水位计套管48内分别设置有低水位计、中水位计和高水位计。蒸汽发生炉胆4内还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沸板46,防沸板46设置于电加热管和汽水分离器之间,防沸板46设置有用于水位计套管48穿过的穿孔,防沸板46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的蒸汽过孔,若干蒸汽过孔均匀分布于防沸板46的边缘。
参照图3所示,交流接触器6位于壳体1内的上部,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避免所述交流接触器6和水接触的水电分离保护机构7,交流接触器6通过水电分离保护机构7和壳体1固定连接,交流接触器6和蒸汽发生炉胆4电性连接。
参照图7所示,水电分离保护机构7包括U型护板71和用于安装所述交流接触器6的安装板72。U型护板71的上开口处设置有上连接部712,上连接部712和壳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具体可通过螺栓连接;U型护板71的侧开口处设置有侧连接部711,侧连接部711和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具体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板72安装于U型护板71的内部。U型护板71于靠近蒸汽发生炉胆4的一侧设置有过线孔713。参照图3所示,壳体1的顶壁于U型护板71的上开口处设置有防水接头8。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