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10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化工等行业中,对于加氢气化新工艺项下,余热回收锅炉余热回收系统用以回收粗煤气的热量,产生过热蒸汽。余热回收锅炉系统由余热回收锅炉、过热器、转换连接管组成。粗煤气的最大特性是含有大量的半焦颗粒,产生速度每小时约3000~5000kg/h,半焦粉尘的平均粒径约为80~100μm,半焦粉尘的堆息角为32°,密度为1600~2000kg/m3。这些粉尘容易在气流通道内粘附、聚集产生堆积形成“灰桥”。包括壳体内壁、换热管内壁、管板表面非布管区、中心管内部、过热器出口通道,都要受到影响,其结果不仅对余热回收锅炉、过热器的传热造成影响,不能起到预期的余热回收作用,同时将严重影响余热回收锅炉、过热器的长周期运行。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旋风分离器对粗煤气进行除尘处理,但由于粗煤气中的半焦颗粒量太大,这种除尘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现有技术还缺乏一种能在余热回收锅炉系统内部,自动排出粉尘,防止粉尘堆积形成“灰桥”,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在余热回收系统内部排出粉尘,防止形成“灰桥”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锅炉和过热器,余热回收锅炉通过转换连接管与过热器连通;

所述余热回收锅炉、过热器和转换连接管的壳体内壁设有一层耐火保护层,所述耐火保护层为一体浇注成型;

所述余热回收锅炉和过热器内部设有用于产生向下气流的旋流板。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保护层的内壁为光滑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过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供粗煤气通过的内管。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保护层的下端呈锥形结构,其锥度≥32°。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锅炉上设置有中心管调温阀。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锅炉外还设有超声波除尘装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了防止粉尘堆积的耐火保护层,能减少壳体内壁各个连接位置的死角,防止粉尘堆积形成“灰桥”。

2、本发明的耐火保护层的下端呈锥形结构,且锥度大于半焦粉尘的堆息角32°,从物理形态上优化了本装置,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半焦粉尘自动排出本装置。

3、本发明的耐火保护层内壁经过处理,变成光滑内壁,使半焦粉尘更难附着在内壁上,进一步提高了粉尘的排出效果。

4、本发明设置的旋流板,能产生向下气流,利用气流的旋转动力,将粉尘带出余热回收锅炉系统,从而避免“灰桥”的形成。

5、本发明设置的中心管调温阀,因粗煤气组分含有水蒸汽,在低温下水蒸汽容易凝结,而粘附粉尘,造成粉尘粘附在余热回收锅炉系统各处。因此在余热回收锅炉上设置中心管调温阀,通过调节阀的开度,能够对余热回收锅炉出口温度、过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有效调节,使粗煤气温度始终在介质露点温度以上(约200℃),从而避免产生露点下粉尘粘壁。

6、本发明设置的超声波除尘装置,定期启动,能更加高效的清楚设备内附着的顽固粉尘,提高粉尘清除效率。

7、本发明的过热器采用管壳式结构(外壳加内管的结构),使含尘粗煤气介质走内管,蒸汽走内管与外壳之间的通道。避免了传统盘管式结构含尘粗煤气与蒸汽同时进入过热器,从而从结构上避免了粉尘在换热管外壳内壁的粘附堆积,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过热器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余热回收锅炉;2-过热器;201-内管;3-转换连接管;4-壳体;5-旋流板;6-锥形结构;7-粗煤气进口;8-粗煤气出口;9-中心管调温阀;10-超声波除尘装置;11-耐火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锅炉(1)和过热器(2),余热回收锅炉(1)通过转换连接管(3)与过热器(2)连通;所述余热回收锅炉(1)、过热器(2)和转换连接管(3)的壳体(4)内壁设有一层耐火保护层(11),所述耐火保护层(11)为一体浇注成型。

本实施例装置工作时,粗煤气从粗煤气进口(7)进入壳体(4)内部,粗煤气中含有的半焦粉尘在耐火保护层(11)的作用下,顺势滑向粗煤气出口(8)排到设备外,耐火保护层(11)能减少壳体(4)内壁各个连接位置的死角,防止粉尘堆积形成“灰桥”。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所述耐火保护层(11)的下端呈锥形结构(6),且锥度大于半焦粉尘的堆息角32°,从物理形态上优化了本装置,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半焦粉尘自动排出本装置。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所述耐火保护层(11)内壁经过处理,变成光滑内壁,使半焦粉尘更难附着在内壁上,进一步提高了粉尘的排出效果。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所述余热回收锅炉(1)和过热器(2)内部设有用于产生向下气流的旋流板(5)。旋流板(5)能产生向下气流,利用气流的旋转动力,将粉尘带出余热回收锅炉系统。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所述余热回收锅炉(1)上设置有中心管调温阀(9)。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中心管调温阀(9)的开度,能够对余热回收锅炉(1)出口温度、过热器(2)出口温度进行有效调节,使粗煤气温度始终在介质露点温度以上(约200℃),从而避免产生露点下粉尘粘壁。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余热回收锅炉(1)外还设有超声波除尘装置(10),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当设备长期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堆积,这时,打开超声波除尘装置(10),能有效清楚顽固的粉尘堆积。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过热器(2)采用外壳(4)加内管(201)的结构,使含尘粗煤气介质走内管(201),蒸汽走内管(201)与外壳(4)之间的通道。避免了传统盘管式结构含尘粗煤气与蒸汽同时进入过热器(2),从而从结构上避免了粉尘在换热管外壳内壁的粘附堆积,造成堵塞。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粉尘堵塞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锅炉(1)和过热器(2),余热回收锅炉(1)通过转换连接管(3)与过热器(2)连通;所述余热回收锅炉(1)、过热器(2)和转换连接管(3)的壳体(4)内壁设有一层耐火保护层(11),所述耐火保护层(11)为一体浇注成型;所述余热回收锅炉(1)和过热器(2)内部设有用于产生向下气流的旋流板(5)。本发明装置能减少壳体内壁各个连接位置的死角,防止粉尘堆积形成“灰桥”。

技术研发人员:肖阳东;袁波;李洪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江市旭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4
技术公布日:2018.0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