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706发布日期:2019-01-22 22:5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不论是在工业、商业还是日常生活均需要使用蒸汽,以工业为例,在纺织印染行业利用蒸汽对织物染色和后整理;以商业为例,宾馆、洗浴中心和餐饮行业以蒸汽作为热源对水加热或进行蒸煮饭菜;以日常生活为例,利用蒸汽供暖,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保温效率高,可满足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的蒸汽使用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包括箱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箱体设置有容水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箱体连接并均与容水腔连通;所述箱体的外壁穿设有伸入容水腔内的搅拌头,所述箱体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头转动的电机;

所述容水腔的内壁为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箱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复合层,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呈不规则凹凸状;

所述箱体的外壁以及箱体的底部均设置有耐火保温板;

所述容水腔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加热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蒸汽出口、温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水位探头,所述水位探头置于容水腔内;

所述箱体底部的耐火保温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

其中,还包括有水箱、水泵、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水箱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通过水管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其中,所述出水管设置有控制阀。

其中,所述保温隔热复合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石膏层、石棉层、矿物棉层、聚氨酯泡沫层。

其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上缓冲层、中间缓冲层和下缓冲层,所述的中间缓冲层包括缓冲层本体,所述的缓冲层本体上至少设置一排缓冲柱组,所述的每排缓冲柱组中相邻的缓冲柱上下交替设置;

所述的上缓冲层和下缓冲层中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缓冲柱组配合设置的缓冲槽。

其中,所述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为圆柱、方柱、椭圆柱或三角柱结构;所述的缓冲层本体与缓冲柱组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所述的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分别伸入上缓冲层和下缓冲层中的缓冲槽中并与缓冲槽内壁形成空气阻尼腔;所述的缓冲柱组中的缓冲柱顶部触碰缓冲槽,所述缓冲柱的柱身与缓冲槽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阻尼腔。

其中,所述蒸汽出口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水管将水送入至容水腔内,当水装满后,即可启动加热体对容水腔内的水体进行加热,所述螺旋状的加热体贯穿所述箱体内,使罐内的水持续沸腾,随着沸腾产生蒸汽,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通过点击驱动搅拌头转动,对容水腔内的水体进行搅拌,可使水温更加均匀,其中,该搅拌头的转速不宜过大,为每分钟50-100转即可;保温隔热复合层可以提高容水腔的水体保温效果,金属板的表面呈不规则凹凸状,以扩大金属板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保温隔热复合层的蓄热保温的效率,所述耐火保温板进一步提高容水腔的保温隔热效果;所述密封盖可拆卸于箱体的顶部,便于工作人员将密封盖打开,进而对蒸汽发生器进行维修;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对容水腔内的水体的温度进行测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其内部温度;所述水温传感器通过水位探头对容水腔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容水腔内的水体是否充裕;所述缓冲机构缓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引起的冲击力和震动,防止震动严重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箱体 2—进水管 3—出水管

4—容水腔 5—搅拌头 6—电机

7—金属板 8—保温隔热复合层 9—耐火保温板

13—加热体 14—密封盖 15—蒸汽出口

16—温度传感器 17—水位传感器 18—水位探头

19—缓冲机构 20—水箱 21—水泵

22—第一过滤器 23—第二过滤器 24—单向阀

25—控制阀 26—上缓冲层 27—中间缓冲层

28—下缓冲层 29—缓冲层本体 30—缓冲柱组

31—缓冲槽 32—空气阻尼腔 3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包括箱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箱体1设置有容水腔4,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均与箱体1连接并均与容水腔4连通;所述箱体1的外壁穿设有伸入容水腔4内的搅拌头5,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头5转动的电机6;

所述容水腔4的内壁为金属板7,所述金属板7与箱体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热复合层8,所述金属板7的表面呈不规则凹凸状;

所述箱体1的外壁以及箱体1的底部均设置有耐火保温板9;

所述容水腔4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加热体13,所述箱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14,所述密封盖14上设置有蒸汽出口15、温度传感器16和水位传感器17,所述水位传感器17包括水位探头18,所述水位探头18置于容水腔4内;

所述箱体1底部的耐火保温板9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19。

具体地,通过进水管2将水送入至容水腔4内,当水装满后,即可启动加热体13对容水腔4内的水体进行加热,所述螺旋状的加热体13贯穿所述箱体1内,使罐内的水持续沸腾,随着沸腾产生蒸汽,蒸汽从蒸汽出口15排出;通过点击驱动搅拌头5转动,对容水腔4内的水体进行搅拌,可使水温更加均匀,其中,该搅拌头5的转速不宜过大,为每分钟50-100转即可;保温隔热复合层8可以提高容水腔4的水体保温效果,金属板7的表面呈不规则凹凸状,以扩大金属板7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保温隔热复合层8的蓄热保温的效率,所述耐火保温板9进一步提高容水腔4的保温隔热效果;所述密封盖14可拆卸于箱体1的顶部,便于工作人员将密封盖14打开,进而对蒸汽发生器进行维修;所述温度传感器16可以对容水腔4内的水体的温度进行测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其内部温度;所述水温传感器通过水位探头18对容水腔4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容水腔4内的水体是否充裕;所述缓冲机构19缓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引起的冲击力和震动,防止震动严重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完整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有水箱20、水泵21、第一过滤器22和第二过滤器23,所述水箱20通过水管与水泵21连接,所述水泵21通过水管与第一过滤器22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22通过水管与第二过滤器23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23与进水管2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23与进水管2之间设置有单向阀24。具体地,所述水泵21可以将所述水箱20内的水抽进所述容水腔4内,水体通过水管经过第一过滤器22和第二过滤器23,然后再经过进水管2进入容水腔4,所述单向阀24可以防止水体倒灌。

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器22为PP棉过滤器;第二过滤器23为活性炭过滤器;

PP棉过滤器的作用:PP棉作为滤芯,自来水经过PP棉滤芯过滤,可去除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物,胶体等杂质。

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烧结活性碳滤芯,可有效果吸附水中异色,异味,余氯,长寿命的压缩活性炭和高纳污能力的网布构造,使滤芯具有双重功能的过滤性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所述出水管3设置有控制阀25。具体地,所述控制阀25可以控制出水管3打开或者关闭。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所述保温隔热复合层8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石膏层、石棉层、矿物棉层、聚氨酯泡沫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所述缓冲机构19包括上缓冲层26、中间缓冲层27和下缓冲层28,所述的中间缓冲层27包括缓冲层本体29,所述的缓冲层本体29上至少设置一排缓冲柱组30,所述的每排缓冲柱组30中相邻的缓冲柱上下交替设置;所述的上缓冲层26和下缓冲层28中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缓冲柱组30配合设置的缓冲槽31;所述缓冲柱组30中的缓冲柱为圆柱、方柱、椭圆柱或三角柱结构;所述的缓冲层本体29与缓冲柱组3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缓冲柱组30中的缓冲柱分别伸入上缓冲层26和下缓冲层28中的缓冲槽31中并与缓冲槽31内壁形成空气阻尼腔32;所述的缓冲柱组30中的缓冲柱顶部触碰缓冲槽31,所述缓冲柱的柱身与缓冲槽31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空气阻尼腔32。

具体地,缓冲机构19的上缓冲层26、中间缓冲层27和下缓冲层28构成“汉堡”结构,提高柔软度,上缓冲层26和中间缓冲层27、下缓冲层28和中间缓冲层27之间形成空气阻尼腔32结构,受力时,中间缓冲层27的缓冲柱形变挤压空气阻尼腔32中的空气,空气阻尼腔32中的空气受力回弹,使得空气阻尼腔32恢复原形,给箱体1一个助力,缓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引起的冲击力和震动,防止震动严重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述缓冲柱为具有弹性的弹性柱。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烘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出口15设置有过滤网33。具体地,所述过滤网33可提高本实用新型从蒸汽出口15喷出的蒸汽的纯净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