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3153发布日期:2019-07-03 04:0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卡,具体为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



背景技术:

锅炉高温受热面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吸热提升管屏内蒸汽的温度、压力,高温高压蒸汽对汽轮机做功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当前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350MW和600MW超临界参数锅炉炉膛上部和水平烟道内布置的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长期运行后管屏出列现象较多。经检查分析现有管卡存在以下缺点:结构设计不合理,部件数量多且每根受热面管间管夹均是独立的未预留膨胀量,管道的轻微晃动就可能导致管屏脱扣或膨胀受阻;加工工艺及材料选择不合理,锅炉运行高温环境下卡具强度及膨胀量不能满足要求,最终导致管卡脱扣、断裂,管屏出列一方面容易造成局部管屏永久性弯曲变形,另一方面运行中受外部烟气与内部蒸汽介质的扰动使管屏间或与管卡固定部分晃动撞击,存在超温及机械磨损隐患,这些缺陷不仅增加防磨防爆及检修工作量,而且给锅炉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包括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所述第一管夹模块包括呈直线设置的两个第一卡件和四个第二卡件,四个第二卡件位于两个第一卡件之间,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之间设置有插销键,所述第一管夹模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卡件之间也设置有插销键,所述第一管夹模块上第二卡件的中部设置有与插销键相匹配的键槽,所述第二管夹模块包括呈直线设置的五个第二卡件,所述第二管夹模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卡件之间也设置有插销键,所述第二管夹模块上第二卡件的中部也设置有与插销键相匹配的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件由一个半圆筒组成,所述第二卡件由两个半圆筒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键槽位于两个半圆筒的连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上的半圆筒内壁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均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上的半圆筒圆心均位于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均由高镍耐热不锈钢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可以夹持住外接管壁,通过插销键和键槽可以使得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更加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将每屏受热面管管夹数量降至最低,减少了部件损坏或安装不当导致的管屏出列隐患,无论每屏管排数量多少都可根据现场尺寸加工第一管夹模块与第二管夹模块两部分进行固定。

2、管夹整体成型预留足够的膨胀量,根据每屏受热面管尺寸材质定制第一管夹模块和第二管夹模块,预留了足够的膨胀量,固定方式更可靠,能够避免与管道的局部磨损,适应运行中管屏的变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的第一管夹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的第二管夹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夹模块;2、第二管夹模块;3、第一卡件;4、第二卡件;5、插销键;6、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卡,包括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第一管夹模块1包括呈直线设置的两个第一卡件3和四个第二卡件4,四个第二卡件4位于两个第一卡件3之间,第一卡件3与第二卡件4之间设置有插销键5,第一管夹模块1上相邻两个第二卡件4之间也设置有插销键5,第一管夹模块1上第二卡件4的中部设置有与插销键5相匹配的键槽6,第二管夹模块2包括呈直线设置的五个第二卡件4,第二管夹模块2上相邻两个第二卡件4之间也设置有插销键5,第二管夹模块2上第二卡件4的中部也设置有与插销键5相匹配的键槽6,通过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可以夹持住外接管壁,通过插销键5和键槽6可以使得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更加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将每屏受热面管管夹数量降至最低,减少了部件损坏或安装不当导致的管屏出列隐患,无论每屏管排数量多少都可根据现场尺寸加工第一管夹模块1与第二管夹模块2两部分进行固定,管夹整体成型预留足够的膨胀量,根据每屏受热面管尺寸材质定制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预留了足够的膨胀量,固定方式更可靠,能够避免与管道的局部磨损,适应运行中管屏的变形。

其中,第一卡件3由一个半圆筒组成,第二卡件4由两个半圆筒组成,通过半圆筒可以使得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准确的正对卡合,结构简单,卡合精度高。

其中,键槽6位于两个半圆筒的连接处,通过键槽6位于两个半圆筒的连接处可以提高键槽6的准确性。

其中,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上的半圆筒内壁相对设置,通过半圆筒内壁的正对设置,可以将外接管壁夹持住。

其中,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均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可以提高其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上的半圆筒圆心均位于同一侧,通过半圆筒圆心位于同一侧可以使得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正对设置,从而固定住管壁。

其中,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均由高镍耐热不锈钢支撑,通过采用高镍耐热不锈钢整体铸造,其强度、耐高温性能更好,增加了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的使用寿命。

工作时,为解决现有受热面管卡存在的不足,通过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将管屏固定,半圆筒的内壁为与受热面管壁弧度相同的弧面,同一侧的相邻管夹采用熔模铸造工艺整体成型,材料使用高镍不锈耐热钢ZG1Cr25Ni20Si2,每个弧面两侧为连接点,一侧为凸出的插销键5,一侧为键槽6,第一管夹模块1与第二管夹模块2弧面两侧键槽6反向布置,使用时第一管夹模块1与第二管夹模块2分别从管屏的两侧的插销键5对准键槽6夹紧管屏,并在两侧键槽6处进行塞焊,焊接后第一管夹模块1和第二管夹模块2组成的卡合结构须在管子上能自由滑动。

将每屏受热面管管夹数量降至最低,减少了部件损坏或安装不当导致的管屏出列隐患,无论每屏管排数量多少都可根据现场尺寸加工管夹A与管夹B两部分进行固定,目前现有技术以每屏10根管计算则每组管夹最少需由11件部件组成,管夹整体成型预留足够的膨胀量,根据每屏受热面管尺寸材质定制管夹,预留了足够的膨胀量,固定方式更可靠,能够避免与管道的局部磨损,适应运行中管屏的变形,管夹采用高镍耐热不锈钢整体铸造,管夹的强度、耐高温性能更好,增加了管夹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