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2880发布日期:2022-11-25 22: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纯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纯蒸汽发生器有降膜式纯蒸汽发生器和升膜式纯蒸汽发生器两种机型,该两种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3.降膜式纯蒸汽发生器优点:产纯蒸汽速度快、干燥度指标优、小产量使用时能耗较低等;缺点:单流程蒸发原料水耗量较大、不凝性气体指标容易超标、综合工业蒸汽耗量较大等。升膜式纯蒸汽发生器优点:原料水耗量小、不凝性气体指标优、综合工业蒸汽耗量小等;缺点:产纯蒸汽速度慢、干燥度指标差、小产量使用时能耗较高等。因此无论采用哪种均具有相应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解决了降膜式纯蒸汽发生器和升膜式纯蒸汽发生器的缺点,并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实用性强。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上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的顶部,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原水泵,输送原料水至所述缓冲罐内;以及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水泵将原料水抽送至缓冲罐内,通过第二管道将原料水从蒸发器的底部送入,并通过循环泵将原料水从蒸发器的顶部送入,从而达到原料水可分别从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送入的效果,使得蒸发器同时具有升膜式蒸发器和降膜式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蒸发器的实用性。
7.作为改进,还包括预热器,所述原水泵输送原料水流经所述预热器后到达所述缓冲罐,通过上述改进,使得原料水在进入蒸发器前预热到一定温度,降低缓冲罐传输的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8.作为改进,所述缓冲罐上还设有与所述预热器连接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隔膜阀,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隔膜阀,通过上述改进,第一隔膜阀用于控制预热器与缓冲罐之间的通断,第二隔膜阀用于控制缓冲罐与蒸发器顶部的通断。
9.作为改进,所述缓冲罐为隔膜式,所述缓冲罐上还设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通过上述改进,隔膜式缓冲罐你用隔膜将气体和液体分开,从而排放不凝性气体。
10.作为改进,所述蒸发器上还设有纯蒸汽引出口和浓缩水出口,所述浓缩水出口位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上述改进,蒸馏水由纯蒸汽引出口排出,浓缩水在蒸馏水蒸发后
通过浓缩水出口排出。
11.作为改进,所述蒸发器上设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浓缩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上依次设有卫生球阀、疏水阀和止回阀,通过上述改进,卫生球阀可用于截断或接通第五管道中浓缩水的通断,并可调节与控制,疏水阀则可自动将冷凝水排放到第五管道外,止回阀能防止浓缩水逆流,以此保障浓缩水的顺利排放,提高蒸馏水的纯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运行原理图;
13.图2为图1中蒸发器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4.图中:1、蒸发器;11、纯蒸汽引出口;12、第五管道;121、浓缩水出口;122、卫生球阀;123、疏水阀;124、止回阀;2、缓冲罐;21、第一管道;211、第二隔膜阀;22、第二管道;23、第三管道;231、第一隔膜阀;24、第四管道;3、原水泵;4、循环泵;5、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1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1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9.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泵热待机强制循环纯蒸汽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蒸发器1、缓冲罐2、原水泵3和循环泵4。缓冲罐2上设有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第一管道21连通至蒸发器1的顶部,第二管道22连通至蒸发器1的底部;原水将原料水输送至缓冲罐2内;循环泵4设于第一管道21上。由于原料水需要通过蒸发器1的顶部进入,因此需要设置循环泵4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从而驱使原料水进行从蒸发器1的顶部进入。
20.具体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预热器5,原水泵3输送原料水流经预热器5后到达缓冲罐2。预热器5设置在循环泵4和蒸发器1之前可有效完成对原料水的升温,并避免原料水经过缓冲罐2后升温不均匀的问题。
21.具体的,如图2所示,缓冲罐2上还设有与预热器5连接的第三管道23,第三管道23上设有第一隔膜阀231,第一管道21上设有第二隔膜阀211。在蒸发器1通过循环泵4进行循环时,可关闭第一隔膜阀231使缓冲罐2与蒸发器1之间进行充分的循环,第二隔膜阀211可用于在循环后半段停止第一管道21的通入,使得原料水由下至上通入加热管内,从而使原料水在蒸发器1中的停留时间缩短,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蒸发。
22.优选的,第一隔膜阀231为气动隔膜阀,气动控制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第二隔膜阀211为手动隔膜阀,第二隔膜阀211仅在少数实际需求中存在,因此手动设置可避免操作失误,并节省成本。
23.具体的,如图2所示,缓冲罐2为隔膜式,缓冲罐2上还设有第四管道24,第四管道24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
24.具体的,蒸发器1上还设有纯蒸汽引出口11和浓缩水出口121,浓缩水出口121位于缓冲罐2的底部。
25.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管道24上和出蒸汽因出口管道上同样设置有隔膜阀,本技术其余管路相应控制位置设置阀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技术手段,因此本技术中不再详细说明。
26.具体的,如图2所示,蒸发器1上设有第五管道12,第五管道12与浓缩水出口121连接,第五管道12上依次设有卫生球阀122、疏水阀123和止回阀124。止回阀124设置在最后可防止浓缩水逆流,从而影响蒸馏水出品的质量,卫生球阀122则为控制机构,因此需设置在靠近蒸发器1出口的地方。
27.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