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679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属于锅炉自动装置。
现有的执行机构是用两个电动调节阀及自控系统实现给水的“换向”“调节”由于给水系统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就得被迫停用,使推广受到限制。另一种方式是选用一只电动调节阀的自控系统,只具有调节性能而不能改变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
目前锅炉多采用人工操作停启锅炉给水的方式运行,这种运行方式违反《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简称“规程”中所述的安全可靠地向锅炉给水的规定,使锅炉设备受热面得不到可靠的冷却,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小型工业锅炉给水系统中实现自动给水,采用一阀代替二阀,即简化给水系统。同时,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进行“换向”“调节”锅炉补给水量,使运行中的锅炉在变化工况下始终保持在“规程”规定的正常水位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构安装在省煤器至锅筒(汽包)之间的给水系统上,并直接与再循环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将换向调节阀,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离合器、伺服电机、阀位传感器等组成整体结构。而换向调节阀主要由阀体、阀盖、阀杆及阀瓣组成;减速装置主要由曲轴、固定齿圈、活动内齿轮、轴承组成;离合器主要由导杆、活动键、换向节、销、压盖、弹簧、手柄组成;阀位传感器主要由干簧管、指针及磁钢组成。阀体两端分别与阀盖、端盖连接,并用嵌有环座的中间隔板隔成阀腔体和机腔体,在阀腔体同一断面上有三个通孔进水孔及给水孔、再循环孔。给水孔再循环孔分别至锅筒(汽包)和软水箱。进水孔,给水孔为对称布置,孔中心线与阀体轴中心线的倾斜角为90°,再循环孔在0°~180°之间布置且垂直于轴中心线。给水孔、再循环内端有凸缘形成阀座密封面,该面通过装在阀腔体内的与阀杆为整体结构的阀瓣相匹配,可以同步反向调节给水孔和再循环孔的流量。在机腔体内嵌装减速装置的固定齿轮、曲轴、活动内齿轮、齿轮及轴承。离合器的导杆装在阀杆的中心孔内,其外端穿过压盖经换向节与手柄相连而内端有活动键。在阀盖端装有阀位传感器,在机腔体端装配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选用能迅速趋向平衡状态性能的SXK型显示控制装置配合,并受阀位传感器和安装在锅炉水位计上的水位传感器信号的控制。当锅炉热负荷频繁波动时,水位传感器与阀位传感器就产生相应的水位信号和阀位信号,经显示装置“平衡”“放大”后输出去驱动伺服电机,从而使阀瓣做旋转运动,其转角的变化改变阀座通径面积。这样,锅炉的补给水量得到调节,并与水位达到新的平衡,由于阀位跟踪水位使补给水量与锅炉负荷相匹配。在平衡过程中,经再循环管至软水箱的水量也得到了同步反向调节,从而改变了给水流动的方向,其量与锅炉补给水量互为补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
图1结构沿1-1线的剖视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将阀体(1)与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装置(7)、(8)、(9)、(10)、(11)、(12)、(13)外壳铸成一体,其端面与阀盖(2),端盖(3)过度配合组成阀腔体(A)和机腔体(B),在外侧分别装有接线盒(27)及伺服电机(29)。在阀腔体(A)上有进水孔(E),给水孔(F),再循环孔(G),孔外端均有法兰面,而给水孔(F),再循环孔(G)的内端有凸缘形成阀座密封面(C)(D)。在机腔体(B)内用过渡配合装配固定齿圈(8),阀体(1)中间隔板静配合装配环座(6)。端盖(3)上有内藏式轴承座,其内可布置连轴节(16)。阀瓣(5)与有轴中心孔的阀杆(4)成整体结构,并与阀座密封面(C)(D)为非接触式装配。
图1所示的具体结构中,采用开有十字键槽的活动内齿轮(9),连轴节(16)将阀杆(4),曲轴(7),电机转子(28)连接成转动部分,阀杆(4)被嵌有密封材料(24)的阀盖(2),环座(6)支撑。用活动内齿轮(9)、端盖(3)的轴承座内的滚珠轴承(15)支撑对称偏心的曲轴(7)。而活动内齿轮(9)动配合装配在阀杆(4)内端的结合面上。齿轮(10)(11)经针形轴承(14)与曲轴(7)装配。销轴(12)与齿轮(10)静配合装置。齿轮(11)上钻销孔,在孔与销轴(12)之间装销套(13)。从结构上看阀杆(4)内装有导杆(17),外端有空腔体与压盖(19)组成弹簧盒(H),其内装弹簧(18),在内端结合面上开有滑动键槽,而导杆(17)内端嵌装活动键(23),该键通过阀杆(4)滑动键槽锁住活动内齿轮(9)的十字键槽形成“自动状态”,当需要“手动状态”时,可将手柄(22)改变换向节(20)中心距,经销(21)使导杆(17)上的活动键(23)作轴向位移而达到离合的目的。
代磁钢(26)的指针(25)装在压盖(19)的上端,并与干簧管(27)相匹配。
动作时,伺服电机(29)的转子经连轴节(16)使曲轴(7)旋转。而齿轮(11)在固定齿圈(8)的啮合作用下作第一级减速,经销轴(12)将第一级减速传递给齿轮(10),使活动内齿轮(9)作第二级减速,在活动键(23)的离合作用下,把阀杆(4)当输出轴而带动旋转,此时,由于阀瓣(5)随阀杆(4)转动而改变阀座密封面(C)(D)的通经面积,使锅炉补给水量,再循环水量得到同步反向调节,达到锅炉给水量自动“换向”“调节”的目的,从而实现安全可靠地向锅炉给水——连续进水,使锅炉水位始终保持在“规程”规定的正常水位范围内,保证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普遍执行机构的结构,将“换向”“调节”功能并为一体,使工作介质得到同步反向调节,实现P≤25kgf/cm2,D≤20t/h中小型工业锅炉自动给水。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对锅炉给水自控系统及运行方式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方便于锅炉给水系统的配套,安装,改造。
权利要求1.一种由阀体(1)、阀盖(2)、端盖(3)、阀杆(4)、伺服电机(29),少齿差行星齿轮装置的曲轴(7),固定齿圈(8)、活动内齿轮(9)、齿轮(10)、(11)、销轴(12)、销套(13),离合器导杆(17)、弹簧(18)、压盖(19)、换向节(20)、销(21)、手柄(22)、活动键(23),阀位传感器指针(25)、代磁钢(26)、干弹簧(27)等组成的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阀体腔(A)的同一断面上有进水孔(E)与给水孔(F)并对称布置,在0°~180°之间有再循环孔(G),使锅炉补给水量,再循环水量具有同步反向调节即“换向”“调节”性能的阀杆(4)上的阀瓣(5)与给水孔(F),再循环孔(G)的阀座密封面(C)、(D)相对位置的面积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阀体(1)与减速装置壳体铸为一体,而进水孔(E)及给水孔(F)的孔中线与阀体(1)轴中心线的倾斜角为90°,再循环孔(G)中心线垂直于轴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阀杆(4)与阀瓣(5)为整体结构并有轴中心孔,在内端加工圆柱形结合面,其面上开滑动键槽并垂直于轴中心线,在外端有空腔体与压盖(19)组成弹簧盒(H),内装弹簧(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阀杆(4)轴颈相对应的阀盖(2)的结合面处和环座(6)上均嵌有密封材料(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自动给水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导杆(17)、弹簧(18)、压盖(19)、换向节(20)、销(21)、手柄(22)、活动键(23)、导杆(17)的内端嵌装有活动件(23),该键通过阀杆(4)滑动键槽锁住活动内齿轮(9)的十字键槽,其外端穿过压盖(19)经销(21)、换向节(20)与手柄(22)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规定的机构,其特征在于一阀杆(4)被阀盖(2)、环座(6)支撑,用活动内齿轮(9)及端盖(3)的轴承座内的滚珠轴承(15)支撑曲轴(7)、而活动内齿轮(9)动配合装配在阀杆(4)内端的结合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中小型工业锅炉的自动给水执行机构。由换向调节阀、减速装置、离合器、伺服电机、阀位传感器组成整体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机构中阀瓣开度大小的改变调节给水孔,再循环孔的水量,使锅炉给水的“换向”“调节”性能并为一体,实现锅炉给水量随负荷变化而自动进行“换向”“调节”,使锅炉水位始终保持在“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正常水位范围。
文档编号F22D5/00GK2039384SQ8721088
公开日1989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87年6月26日
发明者周乐伦 申请人:周乐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