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74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
目前现有的螺旋板换热器采用板与板之间塞元钢,然后焊接密封,而通道之间的间距拥元钢柱作间距支承,因工艺结构的原因,易使换热器失稳,刚度降低,导致内部元钢柱处产生漏点而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流式螺旋板式换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包括壳体(2)、开设于壳体(2)顶部及底部的物料入口(1)、出口(4),开设于壳体(2)侧壁的冷却工质入口(7)及出口(5);壳体(2)内纵向设置有横截面呈螺旋状、互不连通且相互间隔分布的物料通道(6)及冷却工质通道(3);物料通道(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物料入口(1)及出口(4)连通,冷却工质通道(3)的上、下两侧端分别与冷却工质出口(5)及入口(7)连通;冷却工质通道(3)顶端至少一侧边缘向另一侧弯曲并与另一侧边缘固定连接密封为一整体,物料通道(6)内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冷却工质通道(3)顶端两侧边缘相对向内弯曲后固定连接、密封为一整体。
加强筋(8)纵截面为梯形的加强筋。
加强筋(8)为纵截面为梯形、且与壳体(2)纵轴呈一定夹角,相互平行的弧形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视图。
图3是物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冷却工质通道3和物料通道6采用钢板弯卷制成,冷却工质通道3顶部及底部边缘向内弯曲后焊接、密封为一整体,冷却工质为水,其余结构如前述。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该螺旋板换热器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选配得当,增强了换热器整体刚度,解决了现有螺旋板换热器因失稳造成其内部产生内漏点的问题,工作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1.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包括壳体(2)、开设于壳体(2)顶部及底部的物料入口(1)、出口(4),开设于壳体(2)侧壁的冷却工质入口(7)及出口(5);壳体(2)内纵向设置有横截面呈螺旋状、互不连通且相互间隔分布的物料通道(6)及冷却工质通道(3);物料通道(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物料入口(1)及出口(4)连通,冷却工质通道(3)的上、下两侧端分别与冷却工质出口(5)及入口(7)连通;其特征在于冷却工质通道(3)顶端至少一侧边缘向另一侧弯曲并与另一侧边缘固定连接密封为一整体,物料通道(6)内设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工质通道(3)顶端两侧边缘相对向内弯曲后固定连接、密封为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8)纵截面为梯形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叉流式螺旋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8)为纵截面为梯形、且与壳体(2)纵轴呈一定夹角,相互平行的弧形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它主要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下两端及侧壁的物料入口、出口及冷却工质入口、出口,设置于壳体内部相互间隔分布、且与物料入口、出口及冷却工质入口、出口连通的螺旋状物料通道及冷却工质通道,冷却工质通道顶部边缘固接、密封,物料通道内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失稳造成内部产生内漏点的问题,具有结构合理、零部件选配得当、刚度大、工作可靠性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7/02GK2424435SQ0023558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
发明者李大力, 李大刚 申请人:李大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