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气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157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产气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灶。
随着洁净燃料技术的发展,以前城市居民的燃煤灶早已被液化石油气燃气灶和煤气灶取代,而液化石油气是将石油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成液态后被注入液化气瓶中,由于是带压灌装,因此易引起爆炸,另液化气泄漏后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在有些城市还用煤气代替液化石油气,而煤气更不安全,其泄漏后可直接导致死亡。为安全和热值高且成本低,目前国家在推广使用取代现有的燃气,而天然气虽然安全,但需埋设管线,并不是任何地方均有能力承担,大部分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均无法使用,因此如何推广应用一种既安全,成本又低,使用又方便的洁净燃料成为国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经冷裂变后自产气、燃烧热值高于其他燃料一倍、热效率高达65%以上、燃烧后的氮氧化物比液化石油气低200个单位、二氧化硫比液化石油气低300个单位、成本低、洁净的自产气燃气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自产气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外壳、燃气灶炉膛和燃气喷嘴,在燃气灶外壳和燃气灶炉膛之间设有反应室,该反应室与合成液进液口和自产气出气口相连;在燃气灶炉膛内还设有燃气喷嘴;出气口与燃气喷嘴相连。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将烯烃或油醇液中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作原料,利用燃气灶的炉膛和外壳之间作反应室,在通入增氧剂或受热条件下进行冷裂变为气态,提高其燃烧热值为原液态的1倍,并可提高热效率达65%以上。
2、本发明将合成液转变为气态后可充分燃烧,从而使其燃烧后的氮氧化物比液化石油气低200个单位,二氧化硫比液化石油气低300个单位;且成本低、燃烧洁净,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1—液位控制器 2—燃气灶外壳 3—产气芯 4—燃气灶炉膛5—增氧剂进口 6—燃气喷嘴 7—产气芯导气管 8—出气口9—连通管 10—进液导管 11—进液口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12—燃气喷嘴调节装置本发明还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利用烯烃添加催化剂和其他助剂在增氧剂的作用下进行冷裂变生产燃气的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外壳2、燃气灶炉膛4和燃气喷嘴6,在燃气灶外壳2和燃气灶炉膛4之间设有反应室,在反应室内还应设有产气芯3,所述的产气芯3为在一园盘上设有产气芯导气管7而成,所述的产气芯3还与增氧剂进口5相连;且反应室还通过进液导管10和连通管9与液位控制器1相连;合成液进液口11还与液位控制器1相连;反应室和自产气出气口8相连;在燃气灶炉膛4内还设有燃气喷嘴6;出气口8与燃气喷嘴6相连。
所述的液位控制器1可为浮球液位控制装置、光电液位控制装置和电磁液位控制装置。
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为利用油醇液添加催化剂和其他助剂在加热条件下冷裂变生产燃气的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外壳2、燃气灶炉膛4和燃气喷嘴6,在燃气灶外壳2和燃气灶炉膛4之间设有反应室,该反应室与合成液进液口11和自产气出气口8相连;在燃气灶炉膛4内还设有燃气喷嘴6;出气口8与燃气喷嘴6相连。在启动时先需给燃气喷嘴6外接启动气源,当燃气炉膛4受热后反应室内的油醇液自动裂变为气态时给出控制信号即可自动停止启动气源供气。喷嘴6上还设有燃气喷嘴调节装置12。
权利要求
1.一种自产气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外壳(2)、燃气灶炉膛(4)和燃气喷嘴(6),其特征在于在燃气灶外壳(2)和燃气灶炉膛(4)之间设有反应室,该反应室与合成液进液口(11)和自产气出气口(8)相连;在燃气灶炉膛(4)内还设有燃气喷嘴(6);出气口(8)与燃气喷嘴(6)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产气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当燃气灶外壳(2)和燃气炉膛(4)之间的反应室内的进液为合成烯烃液时,则在反应室内还应设有产气芯(3),所述的产气芯(3)为在一盘上设有产气芯导气管(7),所述的产气芯(3)还与增氧剂进口(5)相连;且反应室还通过进液导管(10)和连通管(9)与液位控制器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产气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当燃气灶外壳(2和燃气炉膛(4)之间的反应室内的进液为油醇液时,则燃气喷嘴(6)还必须外接启动气源,且喷嘴(6)上还设有燃气喷嘴调节装置(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产气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外壳、燃气灶炉膛和燃气喷嘴,在燃气灶外壳和燃气灶炉膛之间设有反应室,该反应室与合成液进液口和自产气出气口相连;在燃气灶炉膛内还设有燃气喷嘴;出气口与燃气喷嘴相连;本发明的燃气灶内的合成液经冷裂变后自产气,其燃烧热值高于其他燃料一倍、热效率高达65%以上、燃烧后的氮氧化物比液化石油气低200个单位、二氧化硫比液化石油气低300个单位、成本低、洁净。
文档编号F23D14/28GK1367343SQ0110673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0日
发明者张永平 申请人:张永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