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52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化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为原料进行燃烧的燃烧炉,更具体说是一种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
背景技术
在化肥工业,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了利用在生产中产生的可燃废气,通常是将这些可燃废气通入吹风气燃烧炉中进行燃烧,对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回收利用。目前,绝大多数的吹风气燃烧炉,由于在炉膛中设置有体积很大、主要由格子砖构成的内件,使炉膛的有效空间大大减小,从而使可燃废气燃烧不彻底,其弊端是1、热能回收利用率低;2、内件中存有的可燃废气,一旦条件具备就会发生爆炸,存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可燃废气燃烧充分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所提供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吹风气入口和高温气出口,炉体的底面上设有下伸的排灰口,排灰口的末端置于水封槽内,其结构特点是在炉体的底面上固接有上伸的耐火柱体。
上述的耐火柱体固接在炉体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耐火柱体呈长圆台形、其上端半径为炉体外半径的1/4、下端半径为炉体外半径的1/3、高度是炉体高度的2/3。
上述的排灰口为四个——八个,分布在耐火柱体的周围。
上述的吹风气入口设置在炉体侧面的下部位置处、高温气出口设置在炉体侧面的上部位置处。
上述的炉体包括炉壳,在炉壳的内壁上砌有耐火层。
这种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将化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可燃废气,经配风后,由吹风气入口沿炉体的内壁切线进入炉体内腔中,在炉体内壁与耐火柱体之间呈螺旋式上升并燃烧,未燃烧的废气在到达耐火柱体之上的纯空间区又进一步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由于采用了体积小的耐火柱体,其有益效果是1、减少了耐火材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2、增大了燃烧炉的有效燃烧空间,又因可燃废气在炉内螺旋上升,有效地延长了在炉内的燃烧时间,使可燃废气燃烧充分,燃烧率比通用的燃烧炉提高5%-8%,热能的利用率高;3、由于可燃废气在炉内螺旋上升,从而使灰尘的分离效率提高60%-90%,有效地减轻了对后续设备的冲刷和腐蚀;4、与通用的燃烧炉相比,炉内压力至少降低30mm水柱,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附图画出的是实施例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炉体,其中的1-1是炉壳、1-2是耐火层,2为吹风气入口,3为高温气出口,4为排灰口,5为水封槽,6为耐火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实施例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包括由炉壳1-1和在炉壳1-1的内壁上砌有的耐火层1-2构成的炉体1,炉体1侧面的下部位置处设有与炉体1内腔连通的吹风气入口2,炉体1侧面的上部位置处设有与炉体1内腔连通的高温气出口3,炉体1的底面上设有四个下伸的排灰口4和砌固有上伸的耐火柱体6,每个排灰口4的末端置于水封槽5内,上述的耐火柱体6砌固在炉体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耐火柱体6呈长圆台形、其上端半径为炉体1外半径的1/4、下端半径为炉体1外半径的1/3、高度是炉体1高度的2/3,四个排灰口4分布在耐火柱体的周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有与炉体(1)内腔连通的吹风气入口(2)和高温气出口(3),炉体(1)的底面上设有下伸的排灰口(4),排灰口(4)的末端置于水封槽(5)内,其特征是在炉体(1)的底面上固接有上伸的耐火柱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其特征是耐火柱体(6)固接在炉体(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其特征是耐火柱体(6)呈长圆台形、其上端半径为炉体(1)外半径的1/4、下端半径为炉体(1)外半径的1/3、高度是炉体(1)高度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其特征是排灰口(4)为四个——八个,分布在耐火柱体(5)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其特征是吹风气入口(2)设置在炉体(1)侧面的下部位置处、高温气出口(3)设置在炉体(1)侧面的上部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其特征是上述的炉体(1)包括炉壳(1-1),在炉壳(1-1)的内壁上砌有耐火层(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化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为原料进行燃烧的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吹风气入口和高温气出口,炉体的底面上设有下伸的排灰口,排灰口的末端置于水封槽内,其结构特点是在炉体的底面上固接有上伸的耐火柱体。这种外循环吹风气燃烧炉,由于采用了体积小的耐火柱体,不但减少了耐火材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增大了燃烧炉的有效燃烧空间,延长了可燃废气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燃烧更充分,燃烧率高,而且灰尘的分离效率高,安全性好。
文档编号F23G5/32GK2844691SQ20052008704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建设, 何帅民, 杨福堂, 王珍 申请人:北京普尔捷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