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管中具有穿孔板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7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管中具有穿孔板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具有在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之间延伸的多个平行 管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热交换器,并且更具体涉及在入口集管内提 供制冷剂膨胀以便改进经过热交换器的平行管的双相制冷剂流的分配。
背景技术
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是本领域公知的。釆用制冷剂蒸汽压缩循环 的空气调节器以及热泵一般用于冷却或者冷却/加热供给到住所、办公 楼、医院、学校、饭店或者其它设施内的气候可控舒适区域的空气。 制冷蒸汽压缩系统一般还用于冷却空气或者其它二次流体以便例如为 超市、便利店、食品店、自助餐厅、饭店或者其它食品机构的展示盒 内的食物以及饮料产品提供冷藏环境。
传统上,这些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连接成制冷剂流动连通的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上述基础制冷剂系统部件在置。膨胀装置, 一般是膨胀阀或固定口径的计量装置,例如小孔或者 毛细管相对制冷剂流在蒸发器上游并且冷凝器下游的位置设置在制冷剂管线内。膨胀装置操作为将通过制冷剂管线从冷凝器流向蒸发器的 液态制冷剂膨胀到更低的压力和温度。这时, 一部分穿越膨胀装置的 液态制冷剂膨胀成蒸汽。结果,在这种类型的传统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由双相混合物组成。液态制冷剂和蒸汽 制冷剂的特定百分比取决于所采用的特定膨胀装置以及所使用的制冷剂,例如R12、 R22、 R134a、 R404A、 R410A、 R407C、 R717、 R744或者其它可压缩流体。在某些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蒸发器是平行管热交换器。这些 热交换器具有由在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成平行关系延伸的多个管 提供的多个经过其的平行制冷剂流路。入口集管从制冷剂线洛接收制 冷剂流并且在经过热交换器的多个流路中间对其进行分配。出口集管 用于随着制冷剂流离开相应流路而对其进行收集并将收集流导引回制 冷剂管线以便返回单程式热交换器中的压缩机或者通过多程式热交换 器中的热交换管的附加存储单元。在历史上,用于这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的平行管热交换器使 用圆管,通常直径为1/2英寸、3/8英寸或7毫米。最近,平的矩形或 椭圆形多通道管用在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的热交换器中。各多通道管 具有沿管的长度成平行关系纵向延伸的多个流动通道,各通道提供小 流动截面面积的制冷剂路径。因而,具有在热交换器的入口集管和出 口集管之间成平行关系延伸的多通道管的热交换器将具有在两个集管 之间延伸的相对大数量的小流动截面面积的制冷剂路径。相反,具有 传统圆管的平行管热交换器将具有在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延伸的 相对少数量的大流动面积的流动路径。XM目制冷剂流的非均匀分配(也称作分配不当)是平行管热交换 器中对热交换器效率产生不良影响的普遍问题。在其它因素中,双相 分配不均问题是由于随制冷剂穿越上游膨胀装置后的膨胀产生的存在于入口集管内的汽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的密度差引起的。在Repice等人的美国专利No.6,502,413中公开了 一种在蒸发热交 换器中控制经平行管的制冷流分配的解决方案。在其中公开的制冷剂 蒸汽压缩系统中,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热交换器入口集管 上游的传统直列式膨胀装置内部分膨胀成较低压力的制冷剂。此外, 在连接到管入口下游的入口集管的各管内提供限制,例如管内的简单200580047532.X说明书第3/12页变窄或者设置在管内的内部小孔板,以便在进入管后实现到低压液体/ 蒸汽制冷剂混合物的膨胀。在Kanzaki等人的日本专利No.JP4080575中公开了另 一种在蒸发 热交换器中控制经平行管的制冷流分配的解决方案。在其中公开的制 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也在热交换器的 分配腔室上游的传统直列式膨胀装置中部分膨胀成丰支低压力的制冷 剂。具有多个小孔的板延伸过该腔室。较低压力的制冷剂随着其通过 小孔而在板的下游和向腔室开放的相应管入口的上游膨胀成低压液体/蒸汽混合物。Massaki等人的日本专利No.6241682公开了 一种用于热泵的平行 流管热交换器,其中对与入口集管连接的各多通道管的入口端进行挤 压以便在管入口的正下游在各管内形成部分节流限制。Hiroaki等人的 曰本专利No.JP8233409公开了 一种平行流管热交换器,其中在一对集 管之间连接多个平的多通道管,各集管的内部在制冷剂流的方向上减 小流动面积,作为将制冷剂均匀分配到相应管的手^R。 Yasushi的曰本 专利No.JP2002022313公开了 一种平行管热交换器,其中制冷剂经沿 集管的轴线延伸的入口管供给到集管,以便解决集管端部的不足,由 此两相制冷剂流不会随其从入口管通入入口管的外表面和集管内表面 之间的环形通道而分开。因而,两相制冷剂流通入向环形通道开》丈的 各管内。在相对大量的小流动截面面积的制冷剂流路当中获得均匀的制冷 剂流分配比在传统圆管式热交换器中更困难的,并且能够明显降低热 交换器效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减小具有在第 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之间延伸的 多个多通道管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的分配不均。本发明 一方面的目的是将制冷剂均勾分配到多通道管阵列的各通
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的目的是延迟具有多个多通道管的制冷剂蒸汽 压缩系统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膨胀,直到制冷剂流已经以液态制冷剂 形式的单相在多通道管阵列的不同管中间进行了分配。本发明再一方面的目的是延迟具有多个多通道管的制冷剂蒸汽压 缩系统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膨胀,直到制冷剂流以液态制冷剂形式的 单相分配到多通道管阵列的各通道。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中空内部的 集管,将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其另一侧 的第二腔室的纵向延伸构件,以及分别限定经过其的多通道制冷剂流 路的多个热交换管。各通道限定在热交换管的入口端具有入口的制冷 剂流路。各管的入口端通入集管的第二腔室并设置成与延伸通过纵向 延伸构件的单个孔或者一系列纵向间隔开口的^f黄向延伸孔排并置。流 体进入集管的第一腔室并通过纵向延伸构件内的开口以便分配到热交 换管的不同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横向延伸的孔排与多个热交换管中的 一个的 入口端并置横向延伸,同时热交换管的每个通道具有一个孔。各孔可以具有与热交换管的通道的截面面积相比相对小的截面面积。孔排中 的各孔的截面面积充分小到起到膨胀小孔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延伸构件将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 的用于接收流体的第一腔室以及在其另 一侧限定多个扩散流动通路的 第二腔室。各扩散流路具有与第 一腔室流动连通的单个入口开口以及 流动连通到相应热交换管的各通道的出口开口 。单个入口开口具有与 所述相应热交换管的通道的总截面面积相比相对小的截面面积。单个 入口开口的截面面积充分小到起到膨胀小孔的功能。在另 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多通道热交换管以成对热交换管的纵向 间隔组排列。各组成对热交换管配置成与设置在该组的成对热交换管 的相应入口端中间的一 系列纵向间隔开口的 一组开口并置。该组开口可以包4舌在该组的成对热交换管的相应入口端的中间碎黄向延伸的孔 排。各孔可以具有与热交换管通道的截面面积相比相对小的截面面 积。孔排的各孔的截面面积充分小到起到膨胀小孔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参照要结合附图阅读的本发明的后续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显示图1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局部剖 面透视图;图3是沿图1的线3-3的剖面正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4-4的剖面正视图,进一步显示图1的热交换 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图5是沿图4的线5-5的剖面平面图; 图6是沿图4的线6-6的剖面平面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备选 实施例的剖面正视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另一 个备选实施例的剖面正视图;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另一 个备选实施例的剖面正视图;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另 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剖面正视图;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另 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剖面正视图;图12是显示图1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再一个 实施例的沿纵向线的剖面正-见图;图13是显示图l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另一个
实施例的沿纵向线的剖面正视图;以及图14是结合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所描述的多通道管热交换器的单程式平行管实施例大 致描述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热交换器10包括入口集管20、出口集 管30以及多个纵向延伸的多通道热交换管40。在本申请所描述的交 换器10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热交换管40显示为配置成在大致水平延 伸的入口集管20和大致水平延伸的出口集管30之间成平行关系大致 竖直延伸。入口集管20限定用于从管线14接收流体以便在热交换管 40中间分配的内部体积。出口集管30限定用于从热交换管40收集流 体并导引收集的流体从其经过管线16的内部体积。多个纵向延伸的多通道热交换管40由此在入口集管20和出口集 管30之间提供多个流体流路。各热交换管40具有与入口集管20的内 部体积流体流动连通的入口端43以及与出口集管30的内部体积流体 流动连通的出口端。在图1、图2、图3和图7的实施例中,集管20 和30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纵向细长的中空闭端柱体。在图8和图9的 实施例中,集管包括具有半椭圆截面的纵向细长的中空闭端柱体。在 图10和图11的实施例中,集管包括具有矩形截面的纵向细长的中空 闭端柱体。然而,集管不限于所描述的结构。例如,任意一个集管可 以包括具有椭圆截面的纵向细长的中空闭端柱体或者是具有正方形、 矩形、六边形、八边形或其它截面的纵向细长的中空闭端柱体。各热交换管40具有纵向(即沿管的轴线、管的长度)延伸的多个 平行流动通道42,由此在管入口和管出口之间提供多个独立的平行流 路。各多通道热交换管40是限定细分为形成独立流动通道42的并列 阵列的内部的例如展平矩形或椭圆截面的"平"管。例如,与直径为 1/2英寸,3/8英寸或7mm的传统现有4支术圆管相比,平的多通道管40 的宽度为五十毫米或者更少,通常是十二到二十五毫米,并且高度为大约两毫米或更少。为了说明的简单和清楚,管40在其附图中显示为 具有限定圆形截面的流路的十二个通道42。然而,要理解,在商业应 用中,例如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各多通道管40通常具有十到二十 个流动通道42,但可以如所希望地具有更多或者更少数的通道。 一般 来说,各流动通道42具有在从大约200微米到大约3毫米范围内的液 力直径,该液力直径定义为流动面积除以周长的四倍。尽管在附图中 描述成具有圆形截面,^f旦通道42可以具有矩形、三角形、梯形截面或 者任何其它所希望的非圆形截面。现在参照图2-图6,具体来说,纵向细长构件22设置在中空闭端 入口集管20的内部体积内以便将内部体积划分成构件22 —侧的第一 腔室25以及构件22另一侧的第二腔室27。入口集管20内的第一腔 室25与流体入口管线14流体流动连通以便从入口管线14接收流体。 在图2-图6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构件22包括设置成背对背关系的第一 纵向细长板22A和第二纵向细长板22B以便延长集管20的长度,其 中板22A面向第一腔室25,而板22B面向第二腔室27。第一板22A 由沿其长度以纵向间隔横向延伸过板的一系列相对小直径的孔21的 排进行穿孔。第二板22B具有沿其成度以纵向间隔提供在其中的一系 列横向延伸的开槽28。开口 21的排和开槽28相互配置使得板22A的 各排开口 21与板22B的对应开槽28对齐。构件22还可以设有一定数 量的经过其开;^文的相对较大的孔23,以^便平銜、没置在构件22的相对 两侧的腔室25和27之间的压力。如果构件22铜焊或以其它方式牢固 固定到集管20的内壁,则不必提供压力平衡孔23。热交换器10的各热交换管40插过入口集管20的壁内的配合开槽 26,管的入口端43延伸到入口集管20的笫二腔室27内。各管40插 入足够的长度,以便管的入口端43延伸到笫二板22B的对应开槽24 内。随着相应管40的入口端43插入笫二板22B的对应开槽24,热交 换管40的通道42的相应口 41开放成与第一板22A中的开口 21的对
应排成流体流动连通,由此将管40的流动通道42连接成与第一腔室 25流体流动连通。第二板22B不仅将管40保持在适当位置,还防止 制冷剂旁路管40。在图7-图11中显示了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的 各种备选实施例。在图7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构件22也将内部体积划 分成构件22 —侧的第一腔室25以及构件22另一侧的第二腔室37。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细长构件22包括与在其面向管40的一侧具有以 纵向间隔形成于其中的多个大致V形沟槽29的第二纵向细长构件22B 成背对背关系设置的第一纵向细长板22A。板22A面向第一腔室25 并具有沿集管20的长度以纵向间隔对齐的多个孔21。各孔21通到沟 槽29的相应一个。各沟槽29限定用于接收相应热交换管40的入口端 43的腔室37并形成从通路顶点的孔21延伸到接收在其中的相应热交 换管40的入口端43的扩散流动通路。因而,热交换管40的通道42 的相应口 41开^t成通过扩散通路流体流动连通到单个开口 21。现在参照图8和图9,在本申请描述的实施例中,集管120是由 纵向细长闭端半圆柱壳122和铜焊或以其它方式适当紧固到壳122上 以便覆盖壳122的开放面的帽形构件124形成的两件式集管。尽管显 示成具有半椭圓截面,壳120可以具有半圓形、直线形、六边形、八 边形或其它截面。在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帽形构件124是具有部分延伸通过帽 形构件124的厚度的多个纵向间隔的横向延伸开槽123的纵向细长板 状构件,各开槽123适于接收多通道管40的一个的入口端43。此外, 帽形构件124由一系列沿其长度以纵向间隔横向延伸过板的直径相对 小的孔121的排穿孔。和前面讨论的图3的实施例一样,开口 121和 开槽123的排相互配置使得构件124的各排开口 121与构件124的对 应开槽123对齐。随着相应管40的入口端43插入构件124的对应开 槽123内,热交换管40的通道42的相应口 41开》文成与构件124的开 口 121对应排成流体流动连通,由此将管40的流动通道42连4妄成与 集管120的内部腔室125流体流动连通。在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帽形构件124包括在其面向管40的一 侧上具有以纵向间隔形成于其中的多个大致V形沟槽129的纵向细长 构件。各沟槽129限定用于接收相应热交换管40的入口端43的腔室 127并形成从通路顶点的孔121延伸到接收在其中的相应热交换管40 的入口端43的扩散流动通路。各孔121开放成与流体腔室125成流体 流动连通。因而,和先前讨论的图7的实施例一样,各热交换管40的 通道42的相应口 41开放成通过扩散通路流体流动连通到单个开口 21。现在参照图10和图11,集管220是由纵向细长中空闭端壳222 形成的单件式集管。尽管显示为具有直线形截面,壳222可以具有卵 形、六边形、八边形或者其它截面。壳222的壁228具有部分延伸通 过壁厚度的多个纵向间隔的横向延伸开槽223,各开槽223适于接收 多通道管40的一个的入口端43。在图IO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壁228由沿其长度以纵向间隔横向延 伸过该板的一系列直径相对小的孔221的排穿孔。开口 221和开槽223 的排相互配置成使得各开口 221的排与壁228内的对应开槽223对 齐。因而,和图3及图8的实施例一样,随着相应管40的入口端43 插入对应开槽223,热交换管40的通道42的相应口 41开放成与开口 221的对应排成流体流动连通,由此将管40的流动通道42与集管220 的内部腔室225连接成流体流动连通。在图ll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与各开槽223对应,壁228具有大致 V形沟槽229。各沟槽129限定用于接收相应热交换管40的入口端43 的腔室227并且形成从通路顶端的孔221延伸到接收在其中的相应热 交换管40的入口端43的扩散流动通路。各孔221开放成与流体腔室 225流体流动连通。因而,和先前讨论的图7和图9的实施例一样, 各热交换管40的通道42的相应口 41开放成通过扩散通路成流体流动 连通到单个开口 221。
在图12和图13中显示了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管和入口集管配置 的附加备选实施例。在各实施例中,设置在中空闭端入口集管20的内 部体积内以便将内部体积划分成板22 —侧的第 一腔室25以及板22的 另一侧的第二腔室27的纵向细长板22由沿其长度以纵向间隔延伸的 一系列多个孔21的排进行穿孔。热交换器IO的各热交换管40插过入 口集管20的壁内的配合开槽,管的入口端43延伸到入口集管20的第 二腔室27内。在这些实施例中,孔21的排配置成使得一排孔21定位 在各组成对管40之间,而不是象图1的实施例那样每个管一排孔。在图12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各管40的入口端43插入腔室27, 直到入口端43的面4妄触板22。在各组成对管40的入口端面向该排孔 21的侧面48内切出横向延伸的开口 46。开口 46在侧面48内提供到 达管40的各通道42的入口 。流体从集管20的腔室25流经各孔21, 并随后流经与其关联的该组成对管40的侧面48内的开口 46。在图13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各管40的入口端43插入集管20的 腔室25,但没有远到接触板22。更确切的,各管40的入口端43定位 成使得入口端43的面以间隔关系与板22并置,以便在入口端43的端 面和板22之间提供间隙61 。流体从集管20的腔室25流经各排孔21 并从此通过间隙61并进入与各相应排的孔21关联该组成对管40的通 道42的口 41内。为了防止流体在腔室27内流到别处,而不是直接进 入管40的通道42的口 41中,在各組成对管40的附近提供一对横向 延伸的挡板64。在图3、图8、图10、图12和图13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构件22 内的各开口 21具有与各流动通道42的截面面积相比相对小的流动截 面面积。相对小的截面面积使从集管20内的第一腔室25经开口 21流 入不同多通道管40的流动通道42内的流体中的压降均匀,由此确保 流体在通入入口集管20的各管40中间相对均匀的分配。此外,各开 口 21的流动面积相对多通道管40的各流动通道42的流动面积小到足 以确保随着流体流经各开口 21出现所希望水平的高压液态流体到低
压液态和蒸汽混合物的膨胀以便进入通道42的对应口 41。例如,对 于具有内部流动面积为标称1平方毫米的通道的热交换管40 ,开口 21 的流动面积可以是十分之一毫米(0.1毫米)的量级以便确保通过其的 流体的膨胀。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的,膨胀度可以通过 相对接收通过特定开口 21的流体的流动通道42的流动面积选择性设 定特定开口 21的流动面积而进行调节。在图7、图9和图11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其中单个孔21开放成 经扩散流动通路流动连通到多个流动通道42,各单个开口 21也具有 相对与其相关联的多通道管40的各流动通道42的总流动面积相对小 的流动截面面积,以便在从集管20内的流体腔室经开口 21流入不同 多通道管40的流动通道42内的流体中提供压降均匀性,由此确保流 体在通到入口集管20的各管40中间相对均匀的分配。此外,各单个 开口 21的流动面积相对与其关联的多通道管40的各流动通道42的总 流动面积小到足以确保随着流体流经各开口 21进入其下游的扩散流 动通路出现所希望水平的高压液态流体到低压液态和蒸汽混合物的膨 胀。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的,膨胀度可以通过设定特定 开口 21的流动面积的尺寸而进行调节。现在参照图14,示意性描述了具有在闭环制冷剂线路内通过制冷 剂管线12、 14和16连接的压缩机60、起到冷凝器功能的热交换器 IOA,以及起到蒸发器功能的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100。和在传统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一样,压缩机60循环高压热制冷 剂蒸汽通过制冷剂管线12进入冷凝器IOA的入口集管120,并由此通 过冷凝器10A的热交换管140,其中热制冷剂蒸汽随着与冷却流体成 热交换关系通过而冷凝成液态,冷却流体例如是由冷凝器风扇70在冷 凝器热交换管140上方通过的外界空气。高压液态制冷剂在冷凝器10A 的出口集管130收集并由此通过制冷剂管线14到达蒸发器10B的入口 集管20。制冷剂由此通过蒸发器10B的热交换管40,其中制冷剂随着 与要冷却的空气成热交换关系通过而进行加热,空气由蒸发器风扇80
在热交换管40上方通过。制冷剂蒸汽收集在蒸发器10B的出口集管 30并从其通过制冷剂管线16以便经吸入口返回压缩机60。在图14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随着其从冷凝器 10A通到蒸发器10B通过与制冷剂管线14操作性关联的膨胀阀50。 在膨胀阀50中,高压液态制冷剂部分膨胀成较低压力的液态制冷剂或 液体/蒸汽制冷剂混合物。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的膨胀随着制冷剂在 进入热交换管40的流动通道的上游通过相对小的流动面积开口 21、 121、 221而在蒸发器10B内完成。当开口 21、 121、 221的流动面积 不能做得小到足以确保随着液体经过其通过而完全膨胀或者当膨胀阀 用来作为流动控制装置时,蒸发器10B的入口集管20上游的膨胀阀内 制冷剂的部分膨胀式有利的。在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的备选实施例 中,利用完全发生在热交换器10B内的从冷凝器IOA通过的制冷剂的 膨胀消除膨胀阀50。尽管图14所示的示范性制冷剂蒸汽压缩循环是简化的空气调节 循环,但要理解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应用到各种设计的制冷剂蒸汽 压缩系统中,包括,但不局限于热泵循环、节能循环以及商业制冷循 环。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用来作 为冷凝器和/或作为这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的蒸发器。另夕卜,所描述的热交换器10的实施例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 明。要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发明可以在热交换器10的各种结构上实 施。例如,热交换管可以配置成在大致竖直延伸的入口集管和大致竖 直延伸的出口集管之间成平行关系大致水平延伸。另外,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意识到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并不限于所示的单程实施例,而是 还可以配置在不同单程实施例以及多程实施例中。此外,尽管已经参照如图所示的实施例具体显示并描述了本发 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化和々务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具有中空内部的集管;将所述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的用于接收流体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第二腔室的纵向延伸构件,所述构件具有一系列经过其延伸的纵向间隔开口;以及多个热交换管,各所述多个热交换管限定经过其的多通道制冷剂流路,所述多通道制冷剂流路的各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热交换管的入口端的入口,各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相应入口端通入所述集管的第二腔室并与所述纵向间隔开口系列的一个相应开口并置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口包括 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一个并置的横向延伸的孔排,其中所述热交 换管的每个通道带一个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相对所 述热交换管的通道截面具有相对小的截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包括膨 胀小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延伸构 件将所述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的用于接收流体的第 一腔室以 及在其另 一侧限定多个扩散流动通路的第二腔室,各扩散流路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流动连通的单个入口开口以及流动连通到相应热交^:管的各通道的出口开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孔与所 述相应热交换管的通道的总截面相比具有相对小的截面面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孔包括 膨胀小孔。
8. —种热交换器,包括 具有中空内部的集管;将所述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的用于接收流体的笫一腔室 以及位于其另 一侧的第二腔室的纵向延伸构件,所述构件具有一 系列经过其延伸的纵向间隔开口;以及多组成对热交换管,各所述热交换管限定经过其的多通道制冷剂 流路,所述多通道制冷剂流路的各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热交换管的入口 端的入口 ,各所述热交换管的相应入口端通入所述集管的笫二腔室, 所述多组成对热交换管的各组配置有设置在所述组的成对热交换管的 相应入口端中间的所述纵向间隔开口系列中的一个开口 。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间隔开 口系列的各开口包括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 一个并置的横向延伸的 孔排,其中所述热交换管的每个通道带一个孔。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相对 所述热交换管的通道截面具有相对小的截面。
1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包括 膨胀小孔。
全文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入口集管、出口集管以及多个在其间延伸的平的多通道热交换管。纵向延伸构件将集管的内部划分成位于其一侧的用于接收流体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第二腔室。多个多通道热交换管在集管间延伸,同时各热交换管的对应入口端通入入口集管的第二腔室。流体通过纵向延伸构件内的一系列纵向间隔开口以便分配到多通道热交换管的通道的入口。流体随其通过开口而经历膨胀。
文档编号F28F9/22GK101120226SQ200580047532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日
发明者I·B·瓦伊斯曼, J·B·怀索基, M·A·达尼尔斯, M·B·戈鲍诺夫, M·法扎德, P·弗马 申请人:开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