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89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制冷设备(离心式、螺杆式)的满液式蒸发器的蒸发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大型制冷设备(离心式、螺杆式)的满液式蒸发器的蒸发管结构是以铜管为主体,在光滑铜管的表面经挤压轧制形成肋片或翅片,以加大氟利昂侧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系数。但这种经挤压轧制形成的肋片或翅片形状不规则,肋片或翅片间难以形成规则的通道,通道成型差,因而蒸发时形成汽泡少,换热系数提高并不显著,并且在挤压轧制过程中内孔还易出现变形,使水侧阻力增大。有些蒸发管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换热系数,还在铜管内侧也轧制肋片来换取更大的换热面,提高水侧的换热系数,但是,管内的肋片又使水侧阻力增大,若降低水阻,只能降低水速,这样会导致换热系数的降低,因此其增大换热系数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满液式蒸发管在蒸发时形成汽泡少,换热系数小,水侧阻力大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在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水侧的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它以铜管为主体,铜管表面由刀具加工出肋片,肋片沿铜管表面均匀分布,肋片上半部经滚压向一个方向弯折,封闭各相邻肋片上方,从而在铜管表面沿轴向形成一系列规则的通道,并在肋片的弯折边上有均匀连续的开口。本蒸发管通过在铜管表面形成了规则的通道和开口,从而形成最多的沸腾核,利于蒸发汽泡的连续生成,可以避免沸腾汽泡被再冷凝,减少过冷冷媒的影响,在低热流区亦能获得极好的传热效果。由于采用了机械加工和二次折边技术,可以保证通道与开口的尺寸精确,使蒸发管的性能十分稳定。并且肋片是刀具加工获得,保证铜管的内孔在加工中不变形,保证不对水流形成影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铜管具有光滑的内表面,即不轧制内肋,在保持传热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水侧的阻力损失,可以节省空调系统水泵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水侧的压力损失;换热系数提高后,可以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功耗,水侧的压力损失减小后,可以低降机组配套的水泵的功耗。由于大型中央空调属于高耗能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对节约能源具有积极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的主体1是铜管,铜管内表面不轧制内肋,为光滑内表面,目的是降低水侧的阻力损失,提高传热性能。铜管表面有由刀具加工出来的肋片2,肋片2是沿铜管表面轴向均匀分布的,肋片2上半部经滚压向一个方向弯折,由弯折边将各相邻肋片上方封闭,就在铜管表面沿轴向形成了一系列规则的通道3。同时,在肋片2上半部的弯折边上开有均匀连续的开口4,这些规则的通道和开口,使在铜管表面形成了很多沸腾核,利于蒸发汽泡的连续生成,提高换热系数。
权利要求1.一种满液式蒸发器用蒸发管,它以铜管为主体,铜管表面加工有肋片,其特征在于由刀具加工出的肋片沿铜管表面均匀分布,肋片上半部经滚压向一个方向弯折,封闭各相邻肋片上方,从而在铜管表面沿轴向形成一系列规则的通道,并在肋片的弯折边上有均匀连续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管,其特征在于铜管具有光滑的内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制冷设备(离心式、螺杆式)的满液式蒸发器用的蒸发管,它以铜管为主体,铜管表面由刀具加工出肋片,肋片沿铜管表面均匀分布,肋片上半部经滚压向一个方向弯折,封闭各相邻肋片上方,从而在铜管表面沿轴向形成一系列规则的通道,并在肋片的弯折边上有均匀连续的开口,而铜管内表面不轧制内肋,采用光滑结构。通过上述改进,使本实用新型在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的同时,降低水侧的压力损失,从而降低制冷压缩机和机组配套水泵的功耗,对大型中央空调的节能具有积极意义。
文档编号F28F1/18GK2911555SQ20062011061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袁剩勇, 文志成, 祝红伟 申请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