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02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闭式冷却塔,具体涉及一种在冷却塔上、下部进风,风向与塔内 管束和填料中流体的流动均实现逆流且可以使用池式配水系统的闭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主要是通过空气与喷淋水直接接触,通过喷淋水的蒸发散热完成热量交换的设备, 分为开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对于闭式冷却塔,被冷却流体在管内流动,喷淋水流过管束 传热面带走管内流体的热量;空气与喷淋水接触,通过喷淋水蒸发带走喷淋水的热量。冷却 塔又分横流塔和逆流塔, 一般地,横流塔空气流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逆流塔空气流动方向为 垂直方向。横流塔和逆流塔各有优点和缺点,逆流塔的优点之一是参与换热的流体之间形成 逆流流动,可以有较大的传热传质温差或焓差,有利于传热。普通逆流塔的缺点之一是空气 流通面积比横流塔小,从而空气流量比横流塔小,不利于传热。
对于闭式冷却塔,横流塔的形式较多,逆流塔的形式较少。在目前已有的逆流闭式塔形 式中,有的填料与管束交错布置,有的填料与管束分开布置,但大多数还是存在上述的空气 流通面积小的缺点,另外,喷淋水和空气、喷淋水和管内流体的温差在流动过程中极不均匀, 影响了传热。目前已有个别闭式塔从塔的上部和下部进风,分别流过管束和填料,有较大的 空气流通面积,但这种塔填料部分是横流形式,比逆流形式的传热效果要弱一些。最近有公 开的全逆流且也是较大空气流通面积的闭式冷却塔专利申请案,但那是中部进风的,与本冷 却塔的结构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克服现有的逆流闭式冷却塔 存在的空气流通面积小,喷淋水和空气、喷淋水和管内流体的温差在流动过程中极不均匀, 传热效率低等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在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布置管束、下部布置填料,在冷却塔两个侧 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从上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向下流过管束,然后转 向流入排风通道,从冷却塔顶部排出;从下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向上流过填料,在中部与上进 风口的空气会合,然后流入排风通道,从冷却塔顶部排出。在冷却塔中,喷淋水自上而下流 动,管束内被冷却的流体自下而上流动。这样,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的流动同向且与管内被
3冷却流体的流动成逆流流动,填料中空气与喷淋水成逆流流动。本发明的这种上、下部进风、 上下双向流动的全逆流流动方式,可以增加空气的流通面积和空气流量,增大喷淋水和流体 之间、空气和喷淋水之间的传热传质的平均温差或焓差,从而提高传热传质效果、减少管束 面积、降低成本。另外,配水器可以是管式配水系统,也可以是池式配水系统或其它配水系 统,作为逆流塔可以采用池式配水器是新颖的,可使逆流塔特别是逆流方塔配水更均匀。
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其特点是空气是分别从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和下部进 入,然后分两路分别向下和向上流过分开布置的管束和填料的,配水器流出的水自上而下流 动,管束内流体自下而上流动,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的流动同向且与管内被冷却流体的流动 成逆流流动,填料中空气与喷淋水成逆流流动。
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它包括出风口,风机,配水器,上进风口,管束, 通道隔板,排风通道,填料,下进风口,集水盘和水泵,风机在塔体顶部,集水盘在塔体底 部,集水盘经水泵和配水器连接;其特点是管束布置于闭式冷却塔上部区域、填料布置于 闭式冷却塔的下部区域,管束之上布置有配水器,配水器之上以及管束周边是通道隔板,在 冷却塔的两个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上、下两个进风口;另两个侧面与通道隔板构成排风 通道,排风通道在通道隔板的下部位置与塔体中部区域连通,用于排出流过管束和填料的空 气。
配水器可以是管式配水系统,也可以是池式配水系统或其它配水系统。 本发明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所采取的上、下部进风、空气双向流动的方法, 可以增加空气的流通面积,增大喷淋水和流体之间、空气和喷淋水之间的传热传质的平均温 差或焓差,从而提高传热传质效果、减少管束面积、降低成本。此外,目前的逆流塔均采用 管式配水系统,配水容易产生不均匀。本发明公开的逆流塔能采用池式配水统,可以使配水 均匀。


图1是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出风口, 2.风机,3.配水器,4.上进风口, 5.管束,6.通道隔板,7.排风通道, 8.填料,9.下进风口, 10.集水盘,11.水泵。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它包括出风口 1,风机2,配水器3,上进风口 4, 管束5,通道隔板6,排风通道7,填料8,下进风口9,集水盘IO,水泵ll;管束5布置于 闭式冷却塔上部区域、填料8布置于冷却塔的下部区域,风机2在塔体顶部,集水盘10在塔 体底部,管束之上布置有配水器3,集水盘10经水泵11和配水器3连接;在冷却塔两个侧面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上、下两个进风口4和9,未开进风口的另两个侧面与通道隔板6构成 排风通道7,排风通道通过通道隔板的下部与塔体中部区域连通,用于排出流过管束和填料的 空气,出风口与排风通道7连通。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塔体顶部布置风机2,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空气从冷却塔两个 侧面的上进风口 4和下进风口 9的位置吸入,上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入配水器3和管束之间 的空间,然后向下流过管束到塔的中部;下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从填料下部向上流过填料,在 塔的中部与上进风口的空气会合后,转向流入排风通道7,再从排风通道向上流动,从冷却塔 顶部出风口l排出;配水器3流出的水自上而下流动,流经管束5和填料8到集水盘10,水 泵11从集水盘10抽吸循环喷淋水,打向配水器3,配水器可以是管式配水系统、池式配水系 统或其它配水系统,使得水均匀洒向管束5;在管束中,管内流体自下而上流动,空气与喷淋 水形成同向流动,与管内流体形成逆向流动;流经管束后的水升温后向下流过填料降温,然 后落入集水盘IO,再被水泵11打入上部配水器,构成循环。通过设计合适的填料和管束、风 道、进风口结构,可调整流过填料和管束的风量。
权利要求
1.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空气从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和下部进入,分别向下和向上流过分开布置的管束和填料,配水器流出的水自上而下流过管束和填料,管束内流体自下而上流动,填料中空气与喷淋水逆向流动,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同向流动且与管束内流体逆向流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它包括出风口,风机,配水器,上进风口,管束,通道隔板,排风通道,填料,下进风口,集水盘和水泵,风机在塔体 顶部,集水盘在塔体底部,集水盘经水泵和配水器连接,其特征在于管束布置于闭式 冷却塔上部区域、填料布置于闭式冷却塔的下部区域,管束之上布置有配水器,配水器 之上以及管束周边是通道隔板,在冷却塔的两个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上、下两个进 风口;另两个侧面与通道隔板构成排风通道,排风通道在通道隔板的下部位置与塔体中 部区域连通,用于排出流过管束和填料的空气。
全文摘要
上、下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是在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布置管束、下部布置填料,风机在塔顶部,集水盘在塔底部,管束上部有配水器,集水盘经水泵和配水器连接;在冷却塔的两个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上、下两个进风口,另两个侧面与通道隔板构成排风通道。从上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向下流过管束后,与从下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然后向上流过填料的空气会合,在冷却塔中部转向通过排风通道向上流动,从冷却塔顶部排出。填料中空气与自上而下的喷淋水逆向流动,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同向流动且与管束内被冷却流体逆向流动。本逆流闭式冷却塔可使用池式配水系统。本发明可增加空气的流通面积和空气流量,均匀配水,提高传热传质效果。
文档编号F28C1/02GK101319852SQ20071004181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妮 刘, 辉 李, 欧阳新萍, 章立新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