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焚烧垃圾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62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型焚烧垃圾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物处理的垃圾焚烧装置技术领域,同时亦涉及燃烧设备和流体加热装置,具体 涉及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锅炉,也可作为烧水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焚烧炉常被应用于焚烧工业废弃物或污染物方面。但这类焚烧炉通常将燃烧废弃物过程 中所发生的污染物排出于大气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的环保形式日益严峻,环保要 求越来越高,各方面的法律规定也日趋完善。"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环保方针。为克 服现有技术中污染物质的排出,政府加大了对焚烧装置体系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能喷射空气形成气帘、以此形成燃烧区域而阻止污染 物质之排出的环保型垃圾焚烧锅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锅炉,由圆筒形炉壳,固定于圆筒形炉壳内部的砌筑瓦材等部分组成。所 述焚烧炉一侧的端部与炉体相结合,形成可开关自如的盖子,盖子置于焚烧炉上部的开放部分;位 于焚烧炉的中心、以竖直方向形成带有贯通孔的喷嘴棒;喷嘴棒的后端连接有鼓风机,还连接有向 焚烧炉内供应水或燃料的2个储藏罐;所述的形成于喷嘴棒上的贯通孔,在整个喷嘴棒表面形成规 则性分布,SP:由喷嘴棒的上端、沿着喷嘴棒的圆周、以均等的间隔呈竖向分布;焚烧炉内部设置 有供应水或燃料的喷嘴,为该喷嘴供水及燃料、设置有两个罐体水罐和燃料罐,同时,设有泵为 上述两个罐体输送水或燃料。
环保型垃圾焚烧锅炉的外观为圆筒形,由圆筒形的炉壳按一定间隔、在炉体内形成固定装置, 该固定装置固定于炉体内砌筑的瓦材上,所述瓦材的内部包括有冷却水管,构成烧温水锅炉。
焚烧炉上部的盖子形成环形板,沿着该环形板的外周垂直而形成侧墙,侧墙上端设有封锁板; 所述环形板的宽幅相当于焚烧炉炉壳的厚度加上瓦材的厚度之合;所述的侧墙上形成有多数的贯通 孔;焚烧炉的侧墙底端形成有二次排出口。封锁板的底部、向着焚烧炉的内部固定有形状为圆筒形 的二次隔板,其高度低于所述侧墙之的高度,其直径几乎与所述瓦材的内径相同。
所述喷嘴棒的贯通孔,为沿着所述喷嘴棒的竖直方向、至少形成于3处,且该贯通孔是按均等 间隔形成于上述喷嘴棒的圆周中。所述喷嘴棒的底端可贯通至焚烧炉的底部,并延长至所述盖子的 底部,喷嘴棒的上端被封闭,喷嘴棒的底端设有接口或称插口。
连接于所述的鼓风机和喷嘴棒而形成油路的空气供应管上设有法兰,该空气供应管的法兰连接 于所述的接口。
所述焚烧炉内部上端的相对方向形成有数个喷嘴,焚烧炉内部底端亦相对形成有数个喷嘴;所 述分别设于焚烧炉上端和底端的喷嘴数量最佳设置为两个,该位于上端的两个喷嘴与该位于底端的 两个喷嘴相互形成直角。
所述的设于焚烧炉上端和底端的各两个喷嘴,分别连接到三通阀的两个支管上,而三通阀的另 一支管连接至泵,该泵可将水或燃料自两个罐供应至上述喷嘴。
所述的鼓风机、两个罐体及所述的泵,均位于所述焚烧炉的侧面,且置于炉壳之中;且焚烧炉、 控制箱及炉壳均置于支座垫板上而形成一体,并且可以移动。
本发明解决了本领域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的焚烧炉具有以下特点无烟囱,因而无需集尘器及 冷却装置,由通过喷嘴棒而喷射出的空气而区分多数燃烧室,从而可彻底燃烧废弃物及其他有害物 质。焚烧炉内设置可喷射空气的喷嘴棒,并利用由喷嘴棒喷射的空气而形成动数的燃烧室,与过去 的焚烧炉相比成本低廉。本发明的焚烧装置不使用以往的燃烧器,而是利用废弃物燃烧时所生成的 热,同时供应大量氧气而燃烧被投放废弃物,因此可节省焚烧炉的运营费用。此外,本发明的焚烧 装置因小型化,可搭载于货车的货箱中而任意移动。


图1为现有技术的焚烧装置中焚烧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实施例而成的焚烧装置之斜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的正面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的管道系统图; 图5为图2所示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之烧炉的侧面图6为图2所示的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在焚烧废弃物时的空气流程示意图7a为位于本发明之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内部的喷嘴棒之正面图7b为图7a中所示喷嘴棒的断面图8a为位于本发明之焚烧炉内部的喷嘴棒之正面图8b为图8a中所示喷嘴棒的断面图9a为位于本发明之焚烧炉内部的喷嘴棒之正面图-,
图9b为图9a中所示喷嘴棒的断面图10a为位于本发明之烧温水锅炉焚烧装置内部的喷嘴棒之正面图10b为图8a中所示喷嘴棒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上述各附图,本发明的焚烧炉720是由以下部分组成上部呈开放状态,内部由瓦材砌筑
称焚烧炉,可开或关焚烧炉开放部的盖子750,以竖方向形成于焚烧炉的中心且其周围有多数贯通 孔的喷嘴棒800,连接于喷嘴棒800后端的鼓风机,及为向焚烧炉内部供应水或燃料而设的2个储 藏罐743和745。焚烧炉720的外观为圆筒形,该炉由圆筒形炉壳721,设于炉体内部的固定装置 722,及容纳该固定装置且被固定于炉体内的瓦材723,瓦材内部有冷却水管724等组成。焚烧炉还 包括上部盖子750形成的环形盖板,及沿着环形盖板的外周垂直而成的侧墙223,及可封锁侧墙上 端的封锁板等。此时,环形盖板的宽幅等于焚烧炉炉体之厚度加瓦材厚度之合,上述侧壁形成有多 数的贯通孔。封锁板的底部固定有具有与上述侧墙之高度同样高度的圆筒之二次隔板,而该二次 隔板朝着上述焚烧炉的内部.喷嘴棒的贯通孔沿着上述喷嘴棒的竖方向最少形成于三处,且该贯通 孔是按一定间隔形成于上述喷嘴棒的圆周.上述喷嘴棒的底端可贯通上述焚烧炉的底部,并延长至 上述盖的底部,上述喷嘴棒的上端被封闭,上述喷嘴棒的底端设有接口 (插口)。
如图1所示,具有直六面体形象的焚烧炉1之内部竖向形成有两个隔墙11、 12而构成三个燃烧 室,第一燃烧室2形成有可投放废弃物的投放口 6,第三燃烧室4的上部设有烟囱5。第一燃烧室2 中形成有可投放废弃物的投放口 6,通过投放口 6而被投放的废弃物可在第一燃烧室2得以第一次 燃烧。另外,通过形成于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之间的隔墙11顶部的贯通孔7,在第一燃烧 中所发生的灰和烟气将移动至第二燃烧室3。
在第二燃烧室3中,产生于第一燃烧室2的灰及气体将得以第二次燃烧;同时,通过形成于第
二燃烧室3和第三燃烧室4之间的隔墙12顶部的贯通孔8,在第二次燃烧中所发生的灰和烟气将移 动至第三燃烧室4。在第三燃烧室4中,发生于第二燃烧的灰及烟气将进行第三次燃烧,且通过形 成于第三燃烧室4顶部的烟囱5,即排气筒被排出于大气中。同时,在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 的底部设有灰烬排出口 9,可将由燃烧产生于各燃烧室的重量较重的灰予以回收和排出。
如上所述,在过去,对废弃物进行三次燃烧之后,将发生于燃烧过程的灰及烟气排出于大气中, 但随着环境问题愈来愈重视,开始利用冷却装置对烟囱所排出的高温气体及灰予以冷却,并由集尘 器进行集尘后排出于大气之中。这种焚烧装置因具有烟闺,烟囱及各燃烧室的内部均存在空气压力, 因此,与烟囱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燃烧室的适度压力将受到烟囱之空气压力之阻力。尤其,在 第一燃烧室,因有强制燃烧,故发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因受到烟囱空气压力之影响, 未能充分燃烧而通过烟囱排出于外。同时,烟囱设有含过滤装置的集尘器,该集尘器负责收集由烟 囱排出的有害物质及煤尘,而因为过滤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其集尘能力,故信赖度较差。即使过 滤装置的寿命己尽,单看其外观是难以判断集尘器是否充分发挥着其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展示说明实施例
如图2至图6所示,本焚烧炉的构成为投放废弃物而进行燃烧的圆筒形焚烧炉720,向置于 焚烧炉720内部的喷嘴棒800输送空气的鼓风机741,及将水供应至焚烧炉内部,又可储藏水的水 罐743,向焚烧炉720内部供应废油,又可储藏废油的废油罐745等。
圆筒形焚烧炉720由圆筒形外壳721,沿外壳721的内部底面和内侧面而被固定的瓦材723,在 圆筒形焚烧炉720中心,以竖方向形成的圆柱形喷嘴棒800,及可盖住焚烧炉上部开放口的盖子750 等而组成.
在外壳721内部底面及侧面,按一定间隔突出固定夹,由瓦材723容纳固定夹722,而瓦材723 被固定于外壳721内部的底面和侧面。另外,瓦材723的内部按一定间隔安排水冷管724而散出瓦 材723的热量,即降低了瓦材723的温度。
喷嘴棒800贯通焚烧炉720的底面,并延长至焚烧炉720上端盖子的底面。此外,这些喷嘴棒800 沿着其圆周形成着多数个贯通孔801,沿着圆周而形成的贯通孔801形成于喷嘴棒800的竖直方向。 喷嘴棒800上端被封锁,下端开放的。焚烧炉720底面相接的部位设有可包围喷嘴棒800的套管,套 管下端设接口,而接口的下端形成有法兰。
焚烧炉720的侧墙下端形成排出口 725,排出口 725处设有可控制排出门开或关的装置。
焚烧炉720内部下端各设有两个喷嘴729,这些喷嘴729的位置关系是以喷嘴棒800中心轴 为零点,相互交叉而形成直角的两轴上设有两喷嘴。而位于上端的两个喷嘴729形成于2,4四分面 之45°方向,位于下端的两个喷嘴729形成于1,3四分面的45°方向。
此外,相互交叉的两个轴中,一个轴于贯通排出口 725的中心.即位于焚烧炉720上端的两个喷嘴 729宜设在自排出口 725的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至135'和315°处;而位于焚烧炉720下端的两 个喷嘴729宜设在自排出口 725的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至45°和225°处。因此,分别位于上下 端的每两个喷嘴729对向形成180°关系.位于上下端的喷嘴729则形成相互交叉关系.
如上所述,对向形成的两个喷嘴729将被连接到T形三通阀,三通阀727位于喷嘴729延长线之 垂直方向,三通阀将与两个分支管和一个供应管相连接;两个分支管再将与两个喷嘴729相连接; 而一个供应管将与泵747a、 747b相连接。
可盖住焚烧炉上端的盖子的构成关系如下
盖子750由环状底板,及沿着上述底板外周、与底部板垂直而成的圆筒形侧墙,及盖住上述恻
墙上端的盖板等组成;底板的宽度等于焚烧炉720的外壳721之厚度加上瓦材723的厚度,侧墙的 各面形成有贯通孔801。盖板的底面有二次隔板,该二次隔板的高度与侧墙高度相同,为圆筒形,且被 固定于盖板的底面。
所述的盖子750由合页连接到焚烧炉720上,盖子以合叶轴760为中心旋转,盖住焚烧炉720 的上端;合页轴760上设有电机765,电机765的旋转导致盖子750上下旋转。同时,电机765均 由控制箱780控制。
位于焚烧炉720中心的喷嘴棒800上接有鼓风机741,由鼓风机输送的空气通过空气供应管252 供至喷嘴棒800的底端,形成于空气供应管252之一端的法兰、和连接于喷嘴棒800底端接口 215 的法兰由螺栓和螺母连接。
可储藏水的水罐743和第一泵747a由管子连接,储藏废油的废油罐745和第二泵747b亦由管子 连接;第一泵747a、第二泵747b分别连接到焚烧炉720上下端的2个三通阀727上。
当起动第一泵747a时,位于焚烧炉720上下端的共4个喷嘴729开始喷水,随着起动第二泵 747b,共四个喷嘴729开始喷废油;当第一、第二泵747a, 747b起动之时,可通过调节排管上的阀 790而使焚烧炉上端的两个喷嘴开始喷水,使下端的两个喷嘴729开始喷废油;或与此相关,使焚 烧炉上端的两个喷嘴开始喷废油,使下端的两个喷嘴729开始喷水。焚烧炉720、水罐743、废油罐 745、鼓风机741及两个泵747a、 747b均设于支座垫板701的上面。
如图3及4所示,支座垫板701左侧设有焚烧炉720,焚烧炉720的右侧设有两个炉壳742a、 742b,紧靠焚烧炉720的第一炉壳742a内设有水罐743和废油罐745,第二炉壳742b的内部设有 鼓风机741及两个泵747a、 747b,上述第一炉壳742a、第二炉壳742b相互连通;与鼓风机741相 连的空气供应管252穿过水罐743和废油管745,而连接到接口 215的法兰上。
第一、第二炉壳742a、 742b上面呈开放型,由设于各炉壳742a、 742b上的盖子750进行开或 关炉壳742a、 742b,再者,第二炉742b的外围形成阶梯板746,第一炉壳742a的上部设导轨,第二 炉壳742b的上部设有本方案的第三实施例,即可控制焚烧装置700动作的控制箱780;而这种焚烧 装置可被搭载于货车的货箱而移动。
本焚烧装置的燃烧关系如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焚烧装置700中,打开正在燃烧废弃物的焚烧炉720的盖子750,并将废 弃物投放至焚烧炉720内部,而后,将盖子750旋转,来封锁焚烧炉720的上端。
用鼓风机741将空气输送至喷嘴棒800底端时,空气将通过形成于喷嘴棒800的贯通孔801而 被喷射到焚烧炉720的内部;此时,被喷射的空气具有高速度,可起到气帘作用。同时,沿着喷嘴 棒800的竖方向、于焚烧炉720内部形成了多数燃烧室811、 812、 813。
垂直设于焚烧炉720内部的喷嘴棒800,看其竖方向,喷嘴800上端形成第一空气喷射部603, 而自第一空气喷射部603至焚烧720之内部底面,将该距离等分成三段后,该两处依次形成第二空 气喷射部604和第三空气喷射部605。
焚烧炉720的内部底面和第三空气喷射部605之间的区域成为第一次燃烧室101;第二空气喷 射部604和第三空气喷射部605间的区域成为第二次燃烧室102;第一空气喷射(603和第二空气喷 射部604间的区域成为第三次燃烧室103;各贯通孔801将喷射高速空气,这种空气可起气帘作用 而区分燃烧室811、 812、 813。同时,又可供应燃烧所需的氧气。
此外,若将纸类投放于焚烧炉720中,燃烧过程中将发生大量纸灰,这种灰被焚烧炉内部的暖 流形态空气浮游向上,为将这些浮游向上的灰移动至焚烧炉720底部,需进行二次燃烧,可利用位
于焚烧炉720上部的四个喷嘴729进行喷雾状喷水。
由四个喷嘴729喷射出的水,被吸收到灰中而致使灰移动至焚烧炉720的底部,而得以二次燃 烧;投放于焚烧炉720的废弃物若为纸类时,将使用沿着竖方向以等间隔形成贯通孔的喷嘴棒800。
此外,将含有大量水份的废弃物投放于焚烧炉720时,通过分别设置于焚烧炉720上下端的两 个喷嘴729,喷射废油而提高焚烧炉720的内部温度,可促进含大量水份的废弃物的燃烧。
此外,若将含有PVC材质的废弃物投放于焚烧炉720中,应将碳酸,丐(CaC03)等中和材料填加到 水罐743后,通过焚烧炉720上下的各两个喷嘴729而予以喷射;这是为中和PVC燃烧中所发生的 氯化氢(HCL);当使用类似中和材料后发现氯化氢的浓度从200PPM降到了 8PPM。
如上所述,废弃物通过三次燃烧过程后,得以完全燃烧。本发明之实施例中,第一燃烧室101的 适宜温度为300—400°C,第二次燃烧室102的适宜温度为500—600°C,第三燃烧室103的适宜温度 为125(TC以上。
发生于焚烧炉720内部的灰将上升至焚烧炉的上部,此时,灰将流入盖750的两次隔板内部, 然后再顺着二次隔板移动至下方,即焚烧炉720之燃烧室811、 812、 813内部。同时,外部空气可 通过形成于盖750之侧墙的贯通孔801而流入焚烧炉720内部,由此而看,空气可通过盖750、喷 嘴棒800等两个渠道被供应到焚烧炉720之内部。
如图6所示,喷嘴棒800,按其竖方向形成具有同样间隔的贯通孔801,但根据废弃物的种类, 可选择采用具有同样间隔或具有不同间隔的喷嘴棒。
此外,将燃气排出管连接至焚烧炉上部的盖上,同时安装旋风器、冷却装置、集尘器,而对可 能发生的燃气及煤尘进行二次过滤,并予以冷却,以此预防污染物的排出。
下面,将详细说明一下置于焚烧炉内部的喷嘴棒。
如图7a及图7b所示的喷嘴棒620,长度3230mm,吸管209厚度为250 mm,且位于自喷嘴 棒620底端向上500 mm的位置上;自喷嘴棒620上端向下138mm处,沿着喷嘴棒620的圆周,按 15mm间隔形成着直径达2—3. 5mm的贯通孔;为便于说明,在此,将形成于喷嘴棒620之最上端的 贯通孔621称为第一穿孔部623a,以下依次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穿孔部。
自第一穿孔部623a向下556mm处,形成着第二穿孔部623b,第二穿孔部623b与第一穿孔 部623a相同,即直径达2—3.5mm的贯通孔按15mm间隔、沿着喷嘴棒620的圆周而形成。自第 二穿孔部623b向下100mm处,形成第三穿孔623c,且第三穿孔部623c和第二穿孔部623b是相 同的。自第三穿孔部623c向下556mm处,沿着喷嘴棒的圆周,按15mm间隔形成着其贯通孔直径 达3.2 mm的第四穿孔部623d。自第四穿孔部623d向下100mm处,形成有与第四穿孔部623d相 同的第五穿孔部623e ;自第五穿孔部623e向下500mm处,形成第六穿孔部623f,第六穿孔部623f 的贯通孔直径为3.加m,间隔为15mm。自第六穿孔部623f向下100mm处,形成有与第六穿孔部 623f相同的第七穿孔部623g ;自第七穿孔部623g向下500mm处,按15mm间隔,形成着贯通孔 直径达3.0mm的第八穿孔部623h。自第八穿孔部623h向下50mm处,设有吸管;还有,自具有 250mm厚度的吸管向下50mm处,形成与第八穿孔部623h相同的第九穿孔部623i,自第九穿孔部 623i向下400mm处,设有与第九穿孔部623i相同的第十穿孔部623j。
如图7a及图7b之(a)、 (b)所示的喷嘴棒620中,第一穿孔部623a和第二穿孔部623b、及第三 穿孔部623c和第四穿孔部623d之间的间隔均为556mm ;jil:外,第五穿孔部623e和第六穿孔部623f: 及第七穿孔部623g和第八穿孔部623h之间的间隔均为500 mm ;象这样穿孔部之间的间隔具有规 则性的称为"等间隔喷嘴棒";这种等间隔喷嘴棒,通常使用于废弃物的成分以纸类为主时。
图8a及图8b所示的喷嘴棒630系等间隔喷嘴棒,该喷嘴棒630的长度为1410mm,沿着喷嘴 棒630的竖方向,共形成有10个穿孔部633a 633j,自喷嘴棒630的上端向下40mm处,沿着喷嘴 棒630的圆周,按10mm间隔形成有其贯通孔直径达2. 7—2. 8mm的第一穿孔部633a,自第一穿孔 部633a向下50mm处,形成有第二穿孔部623b,该第二穿孔部633b是沿着喷嘴棒630的圆周, 按15mm间隔形成,且其贯通孔直径达2. 7—2. 8mm。自第二穿孔部633b向下40mm处,形成有第 三穿孔部633c,该第三穿孔部633c与第一穿孔部633a是相同的。自第三穿孔623c向下150mm 处,沿着喷嘴棒的圆周,按10mm间隔形成着其贯通孔直径达1. 5mm的第四穿孔部633d;第四穿孔 部623d下面以150mm间隔,形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穿孔部633e 633i ;自第九穿孔部633i 向下25mm处,按10mm间隔,形成贯通孔直径达3.2 mm的第十穿孔部633j。
如8a及图8b所示的喷嘴棒640与上述等间隔喷嘴棒有所不同,它是具有不等间隔的喷嘴棒; 该喷嘴棒640的长度为935mm,共形成有7个穿孔部633a 633g);自喷嘴棒640上端向下80mm处, 形成第一穿孔部643a,该第一穿孔部633a沿着喷嘴棒630的圆周,按10mm间隔形成;其贯通孔 直径达4. 5—5. Omm。自第一穿孔部643a向下60mm处形成有第二穿孔部643b,第二穿孔部643b 与第一穿孔部643a相同,即沿着喷嘴棒640的圆周、按15mm间隔形成,其贯通孔直径为4. 5— 5. Omm。自第二穿孔部643b向下50mm处,形成第三穿孔部643c,且第三穿孔部643c和第二穿孔 部643b的共同点是具有同样直径的贯通孔按10mm间隔形成。自第三穿孔643c向下255mm处, 沿喷嘴棒的圆周,按10mm间隔形成着其贯通孔直径达4.2mm的第四穿孔部643d ;自第四穿孔部 643d向下70mm处,形成与第四穿孔部643d相同的第五穿孔部643e。自第五穿孔部643e向下250mm 处形成有第六穿孔部643f,第六穿孔部643f的贯通孔直径为4. Omm,贯通孔之间的间隔为10mm。 自第六穿孔部643f向下70mm处,形成有与第六穿孔部643f相同的第七穿孔部643g ;如上所述,若 喷嘴棒之穿孔部具有无规则间隔时,通常用于自原油生成的合成树脂及橡胶类废弃物的焚烧。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喷嘴棒650,亦具有不均等的间隔。该喷嘴棒650长度为1410mm,共 形成有11个穿孔部653a 633k ;自喷嘴棒650的上端向下40mm处,形成第一穿孔部653a)该第 一穿孔部633a沿着喷嘴棒650的圆周,按10mm间隔形成,且其贯通孔直径达2. 6. —2. 7mm。自第 一穿孔部653a向下50mm处,形成有第二穿孔部653b,第二穿孔部653b与第一穿孔部653a相 同,即沿着喷嘴棒650的圆周,按15 mm间隔形成,且其贯通孔直径为2. 7—2. 8mm。自第二穿孔部 653b向下40mm处,形成第三穿孔部653c,且第三穿孔部653c和第一穿孔部653a的共同点是 具有同样直径的贯通孔按10mm间隔形成;自第三穿孔653c向下260mm处,沿喷嘴棒650的圆周, 按10mm间隔形成着其贯通孔直径达2. 7mm的第四穿孔部653d ;还有,自第四穿孔部653d向下300 mm处,形成着与第一穿孔部653a相同的第五穿孔部653e。自第五穿孔部653e向下50mm处,形 成有第六穿孔部653f,且第六穿孔部643f与第五穿孔部653e是相同的。
自第六穿孔部653f向下200 mm处,形成有与第六穿孔部653f相同的第七穿孔部653g ;自第七 穿孔部653g向下50mm处,形成有与第七穿孔部653g相同的第八穿孔部653h ;自第八穿孔部653h 向下165mm处,形成有第九穿孔部653i,且第九穿孔部653i与第四穿孔部653d是相同的;自第九 穿孔部653i向下175mm处,形成有第十穿孔部633j,且按5mm间隔形成其直径达1.5mm的贯通孔。 自第十穿孔部633j向下40mm处,形成有第十一穿孔部653k,且按15mm间隔形成直径达2.7mm的 贯通孔。
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喷嘴棒650,亦通常用于自原油生成的合成树脂及橡胶类废弃物的焚烧。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焚烧垃圾锅炉,由圆筒形炉壳,固定于圆筒形炉壳内部的砌筑瓦材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一侧的端部与炉体相结合,形成可开关自如的盖子,盖子置于焚烧炉上部的开放部分;位于焚烧炉的中心、以竖直方向形成带有贯通孔的喷嘴棒;喷嘴棒的后端连接有鼓风机,还连接有向焚烧炉内供应水或燃料的2个储藏罐;所述的形成于喷嘴棒上的贯通孔,在整个喷嘴棒表面形成规则性分布,即由喷嘴棒的上端、沿着喷嘴棒的圆周、以均等的间隔呈竖向分布;焚烧炉内部设置有供应水或燃料的喷嘴,为该喷嘴供水及燃料、设置有两个罐体水罐和燃料罐,同时,设有泵为上述两个罐体输送水或燃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炉,其外观为圆筒形, 由圆筒形的炉壳按一定间隔、在炉体内形成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固定于炉体内砌筑的瓦材上,所 述瓦材的内部包括有冷却水管,构成烧温水锅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上部的盖子形成环形板, 沿着该环形板的外周垂直而形成侧墙,侧墙上端设有封锁板;所述环形板的宽幅相当于焚烧炉炉壳 的厚度加上瓦材的厚度之合;所述的侧墙上形成有多数的贯通孔;焚烧炉的侧墙底端形成有二次排 出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锁板的底部、向着焚烧炉的 内部固定有形状为圆筒形的二次隔板,其高度低于所述侧墙之的高度,其直径几乎与所述瓦材的内 径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棒的贯通孔,为沿着所述 喷嘴棒的竖直方向、至少形成于3处,且该贯通孔是按均等间隔形成于上述喷嘴棒的圆周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棒的底端可贯通至焚烧炉 的底部,并延长至所述盖子的底部,喷嘴棒的上端被封闭,喷嘴棒的底端设有接口或称插口。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的鼓风机和喷嘴棒而形 成油路的空气供应管上设有法兰,该空气供应管的法兰连接于所述的接口 。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内部上端的相对方向形 成有数个喷嘴,焚烧炉内部底端亦相对形成有数个喷嘴;所述分别设于焚烧炉上端和底端的喷嘴数 量最佳设置为2个,该位于上端的2个喷嘴与该位于底端的2个喷嘴相互形成直角。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于焚烧炉上端和底端的各两个喷嘴,分别连接到三通阀的两个支管上,而三通阀的另一支管连接至泵,该泵可将水或燃料自 两个罐供应至上述喷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焚烧垃圾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风机、两个罐体及所述 的泵,均位于焚烧炉的侧面,并置于炉壳之中;且焚烧炉、控制箱及炉壳均置于支座垫板上形成一 体,可以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焚烧垃圾锅炉,是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废弃物焚烧炉,焚烧炉外观呈圆筒形,包括有圆筒形的炉体及设于炉体内部的固定装置组成,炉体内砌有瓦材,且通过喷射空气而形成气帘,同时还可供应燃气。焚烧炉的上部呈开放状态,开放的上部设有环形盖板,沿环形盖板外周垂直而成有侧墙,侧墙上端有封锁板。环形盖板的宽幅为焚烧炉炉体厚度加瓦材厚度之合,侧墙上形成有多数的贯通孔。炉内竖直方向设有形成于焚烧炉的中心且其周围有多数贯通孔的喷嘴棒,喷嘴棒后端连接鼓风机,设有两个储藏罐以向焚烧炉内供应水或燃料。
文档编号F23G5/00GK101173763SQ20071018832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金正红 申请人:金正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