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35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特别是一种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
背景技术
秸秆气化炉是让炉膛内的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产生以一氧化 碳为主的可燃性的燃气,产生的燃气用燃气炉燃烧可用于烹饪、取暖。秸秆气 化炉使用方便、卫生,燃料利用率较高,热效率较高。秸秆气化炉有气化炉体 和与气化炉体相连的净化器,净化器出口是秸秆气化炉的燃气出口,可输出经 初步净化的燃气。农作物秸秆在秸秆气化炉中缺氧燃烧时,产生馏油,俗称焦 油,农作物秸秆气化时产生的焦油气味难闻,对人的身体有有害,使用时,焦 油是呈细小的液态焦油微粒随燃气流动,在通过净化器时可以除掉一部分焦 油,净化器除不掉的一部分焦油进入燃气炉后,可从燃气炉的喷嘴渗出外溢, 极大地影响使用环境。已有技术中,燃烧秸秆气化炉产生燃气的燃气炉是用燃 烧城市煤气、天然气或液化气的燃气炉,燃气炉有立式炉体架,炉体架的上端 有水平炉口,炉体架内的下端有水平的圆环形燃气管,圆环形燃气管的侧面有 进气口,圆环形燃气管的上面均布有与圆环形燃气管相通的喷嘴,圆环形燃气 管和喷嘴外罩有炉膛罩。用这种燃气炉燃烧秸杆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性的燃气时 焦油能从喷嘴渗出外溢,极大地影响使用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使焦油燃烧不能从喷 嘴渗出外溢的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 本实用新型是用如下方法实现的。
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有立式炉体架,炉体架的上端有水平炉口,炉体架 内的下端有水平的圆环形燃气管,圆环形燃气管的侧面有进气口,圆环形燃气 管的上面均布有与圆环形燃气管相通的喷嘴,圆环形燃气管和喷嘴外罩有圆筒形炉膛罩,在燃气管侧面的进气口连有三通,在炉膛罩外圆周围有圆环形燃气 预热管,燃气预热管的一端与三通的侧管口相连,燃气预热管的另一端是燃气 进口,三通的另一个管口是富氧助燃气入口。
本实用新型在作为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时要配合已有技术中的秸秆气 化炉和吸附增氧器使用。吸附增氧器有容器,容器有进、出口,容器内的进、
出口之间填充有5A沸石,5A沸石具有吸附氮气的作用,用,机在容器的进
口鼓入空气,在容器的出口可排出氧气含量高于空气的富氧助燃气。
使用时,把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进口与秸秆气化炉的燃气出口相连,富氧助 燃气入口与吸附增氧蕃出口相连,进入燃气进口的秸秆气化燃气,经燃气预热 管后与富氧助燃气混合,预热管围在炉膛罩外圆周,燃气炉在燃烧使用时,可 加热预热管内的秸杆气化燃气,秸秆气化燃气内的细小液态焦油微粒可因受热 而汽化。
本实用新型在炉膛罩圆周外围有燃气预热管,从燃气进口进入的秸秆气化 燃气中的细小液态焦油微粒可在预热管内被汽化,在喷嘴喷出后可以充分地燃 烧,不会有焦油从喷嘴渗出外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l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方案提出的一种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的主
视局剖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有立式炉体架1,炉体架的上端有 水平炉口 2,炉体架内的下端有水平的圆环形燃气管3,圆环形燃气管的侧面 有进气口 4,圆环形燃气管的上面均布有与圆环形燃气管相通的喷嘴5,圆环 形燃气管和喷嘴外罩有圆简形炉膛罩6,在燃气管侧面的进气口连有三通7, 在炉膛罩外圆周围有圆环形燃气预热管8,燃气预热管的一端与三通的侧管口 9相连,燃气预热管的另一端是燃气进口 10,三通的另一个管口是富氧助燃气 入口 11。
权利要求1. 一种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有立式炉体架,炉体架的上端有水平炉口,炉体架内的下端有水平的圆环形燃气管,圆环形燃气管的侧面有进气口,圆环形燃气管的上面均布有与圆环形燃气管相通的喷嘴,圆环形燃气管和喷嘴外罩有圆筒形炉膛罩,其特征在于在燃气管侧面的进气口连有三通,在炉膛罩外圆周围有圆环形燃气预热管,燃气预热管的一端与三通的侧管口相连,燃气预热管的另一端是燃气进口,三通的另一个管口是富氧助燃气入口。
专利摘要秸秆气化炉专用燃气炉,有立式炉体架,炉体架的上端有水平炉口,炉体架内的下端有水平的圆环形燃气管,圆环形燃气管的侧面有进气口,圆环形燃气管的上面均布有与圆环形燃气管相通的喷嘴,圆环形燃气管和喷嘴外罩有圆筒形炉膛罩,在燃气管侧面的进气口连有三通,在炉膛罩外圆周围有圆环形燃气预热管,燃气预热管的一端与三通的侧管口相连,燃气预热管的另一端是燃气进口,三通的另一个管口是富氧助燃气入口。本实用新型在炉膛罩圆周外围有燃气预热管,从燃气进口进入的秸秆气化燃气中的细小液态焦油微粒可在预热管内被汽化,在喷嘴喷出后可以充分地燃烧,不会有焦油从喷嘴渗出外溢。
文档编号F23D14/32GK201225621SQ20082001355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9日
发明者董铁生 申请人:董铁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