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45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型汽车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散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散热器。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所用的柴油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应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运转,必须防止发动机过热或过冷,随着重型汽车的快速发展,重型汽车所 用的柴油机功率也越来越大,发动机的散热量不断的增加,现常用的散热器 为竖流式结构,即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流动的方向是上下流动的,散热器的整 体尺寸较长,整车布置上位置较低,通用性能差,尤其是在重型卡车上的布 置受到限制,现有的散热器、中冷器的散热能力已无法满足重型汽车柴油发 动机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重型汽车用散热器,加大散热面积,减少 散热器的长度,既有利于整车布置又提高了散热效果,确保柴油发动机的正 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重型汽车用散热器,包括出水 室、散热芯体、上侧板、下侧板、进水室、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室、进水 室、上侧板和下侧板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散热芯体安装在此矩形框架之内, 其特征是在散热器的矩形框架中,矩形管的进水室竖向右置,进水口位于 此进水室的上端的前侧壁上,矩形管的出水室竖向左置,出水口位于出水室 的下端的前侧壁上,散热芯体呈片状,前后两片散热芯体均呈横向设置,右 接进水室,左接出水室,即组成散热芯体的各散热管的右端均接通进水室, 而左端均接通出水室;散热器芯体呈管带式,即散热芯体主要由散热管和散 热带组焊而成,散热管为扁管,各散热管由上至下依次间隔水平排列,在各 上、下两两相邻的散热管之间均焊装波形散热带,即波形散热带的尖端折弯 处与上、下相邻散热管的外表面焊接相连,同时在波形散热带上加工有鳍片,
以增加有效散热面积,该散热芯体的焊接合格率达98%以上,具备可靠的散热性和耐震性,同时由于采用了前后两片散热芯体,也即采用了双列散热管, 这样散热器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使用时,该散热器的进 水口和出水口与柴油发动机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对应相接,冷却液由进水口进 入进水室,自右向左经各散热管流过散热芯体进入出水室,最后经出水口流 入发动机;在散热器工作过程中,散热器内部的水蒸气和空气通过进水室上
的除气管排到外面;此外,散热器盖严密地盖在另设的加冷却液口上,使汽 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成为封闭系统,这样就使系统内的压力提高98—196Kpa, 冷却液的沸点相应地提高到12(TC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 差,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由于冷却液容积膨胀,使冷却系内的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散热 器盖的压力阀开启, 一部分冷却液经溢流管流入补偿水桶,以防止冷却液涨 裂散热器;当发动机停机后,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冷却系内的压力也随之降 低,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出现真空时,散热器盖的真空阀开启,补偿水 桶内的冷却液部分地流回散热器,可以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力压坏,冷却系 中产生的空气泡或蒸汽泡都会在补偿水桶中消除。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重型汽车用散热器,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既 有利于整车布置又提高了散热效果,确保重型汽车的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重型汽车用散热器作进一步 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重型汽车用散热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重型汽车用散热器的左视示意图。
' 图3是图1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中1、出水室 2、散热带 3、散热管 4、散热芯体 5、
上侧板6、除气管7、进水室8、进水口 9、下侧板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l、图2、图3中可以看出 一种重型汽车用散热器,包括出水室l、
散热芯体4、上侧板5、下侧板9、进水室7、进水口8和出水口 10,出水室 1、进水室7、上侧板5和下侧板9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散热芯体4安装在此矩形框架之内,其特征是在散热器的矩形框架中,带上、下堵头的矩形管 的进水室7竖向右置,进水口 8位于此进水室7的上端的前侧壁上,带上、 下堵头的矩形管的出水室1竖向左置,出水口 IO位于出水室1的下端的前侧
壁上,散热芯体4呈片状,前后两片散热芯体4均呈横向设置,右接进水室7, 左接出水室l,即组成散热芯体4的各散热管3的右端均接通进水室7,而左 端均接通出水室l;散热芯体4呈管带式,即散热芯体4主要由散热管3和散 热带2组焊而成,散热管3为扁管,各散热管3由上至下依次间隔水平排列, 在各上下两两相邻的散热管3之间均焊装波形散热带2,波形散热带2的尖端 折弯处与上下相邻散热管3的外表面焊接相连,同时在波形散热带2上加工 有鳍片(图中未画出),以增加有效散热面积,该散热芯体4的焊接合格率达 98%以上,具备可靠的散热性和耐震性,同时由于采用了前后两片散热芯体4, 也即采用了双列散热管3,这样散热器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佳的散热效 果,使用时,该散热器的进水口 8和出水口 IO与柴油发动机的出水管和进水 管对应相接,冷却液由进水口 8进入进水室7,由进水室7进入各散热管3, 自右向左流过散热芯体4进入出水室1,最后经出水口 IO流入发动机,既有 利于整车布置又提高了散热效果,确保重型汽车的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在散热器工作过程中,散热器内部的水蒸气和空气通过进水室7上的除气管6 排到外面;此外,在另设的加冷却液口上严密地加盖散热器盖,使汽车柴油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成为封闭系统,这样就使系统内的压力提高98—196Kpa, 冷却液的沸点相应地提高到12(TC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 差,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当柴油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 高,由于冷却液容积膨胀,使冷却系内的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 散热器盖的压力阀开启, 一部分冷却液经溢流管流入补偿水桶,以防止冷却 液涨裂散热器;当柴油发动机停机后,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冷却系内的压力 也随之降低,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出现真空时,散热器盖的真空阀开启, 补偿水桶内的冷却液部分地流回散热器,可以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力压坏, 冷却系中产生的空气泡或蒸汽泡都会在补偿水桶中消除。
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汽车用散热器,包括出水室(1)、散热芯体(4)、上侧板(5)、下侧板(9)、进水室(7)、进水口(8)和出水口(10),其特征是a、在散热器的矩形框架中,带上、下堵头的矩形管的进水室(7)竖向右置,进水口(8)位于进水室(7)的上端的前侧壁上,带上、下堵头的矩形管的出水室(1)竖向左置,出水口(10)位于出水室(1)的下端的前侧壁上,散热芯体(4)呈片状,前后两片散热芯体(4)均呈横向设置,右接进水室(7),左接出水室(1),即组成散热芯体(4)的各散热管(3)的右端均接通进水室(7)而左端均接通出水室(1);b、散热芯体(4)呈管带式,散热芯体(4)主要由散热管(3)和散热带(2)组焊而成,散热管(3)为扁管,各散热管(3)由上至下依次间隔水平排列,在各上下两两相邻的散热管(3)之间均焊装波形散热带(2),波形散热带(2)的尖端折弯处与上下相邻散热管(3)的外表面焊接相连,同时在波形散热带(2)上加工有鳍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型汽车用散热器,属散热器,其特征是矩形管的进水室竖向右置,进水口位于进水室的上端的前侧壁上,矩形管的出水室竖向左置,出水口位于出水室的下端的前侧壁上,散热芯体呈片状,前后两片散热芯体均呈横向设置,组成散热芯体的各散热管右端均接通进水室而左端均接通出水室;散热芯体由散热管和散热带组焊而成,各散热管均为扁管由上至下依次间隔水平排列,在各上、下两两相邻的散热管之间均焊装波形散热带,同时在波形散热带上加工有鳍片以增加有效散热面积,该散热芯体具备可靠的散热性和耐震性,由于采用了前后两片散热芯体,散热器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确保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F28D1/053GK201340207SQ20092003806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
发明者张红霞, 朱明书, 俊 牛, 丰 赵 申请人: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