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45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热交换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移动型 风冷式后冷却器。用于对船舶、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使用的 空气压縮机排出的高温压縮空气进行强制冷却降温,排出凝结的水。
(二)
背景技术
船舶、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在工程中大量使用移动式空
气压縮机。空气压縮机排出的压縮空气在高温季节排气温度可以达到100
x:以上,并在输送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空气温度逐步下降,压縮空气 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对输送管道、气动元件、设备以及涂装喷砂作业 表面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由专用的冷却设备对空气压縮机排出的 高温压縮空气进行强制冷却降温,排出凝结的水,使工作空气是相对干燥 的。考虑工艺装备系统时, 一般配备可移动型后冷却器对压縮空气进行冷 却降温并去除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传统工艺配置一般采用水冷式和电动 风冷式二种后冷却器。水冷式后冷却器通过常温的水与较高温度的压縮空 气进行热交换来达到降温目的,其冷却除水效果尚可,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不适合缺少水源以及设备周围环境不允许有积水的作业场合。电动风冷式 后冷却器通过电动机驱动风扇产生的常温气流冷却设备上的热交换器实现
3降温目的。但其在野外流动性作业时电力供应困难,故不适合于缺少电力 以及特殊的施工环境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允许使用电力的场合。近年来还出 现了冷冻式后冷却器,其通过冷媒吸收压縮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除水, 但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维护修理难度较大,且使用条件苛刻,在环 境温度偏低时效果明显降低或不能使用,故仅适合于站房固定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冷却除水效果好、无 需水资源、无需电力、制造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修理的可移动型风冷 式后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包 括底座框架、气动马达、冷却风扇、热交换组件、进气防护格栅、进气气 包、进气阀门、气水分离器、排水消音器、排气气包、排气阀门、驱动气 阀、压力表和气路三联件组件,所述气动马达向下装置于底座框架顶部, 冷却风扇与气动马达直接相连,热交换组件水平设置于底座框架中间,进 气防护格栅设置于热交换组件下方的底座框架外围,进气气包设置于热交 换组件的进气口侧,进气气包的出气口与热交换组件的换热管的进气口相 连通,进气阀门设置于进气气包的进气口,气水分离器和排气气包设置于 热交换组件的出气口侧,气水分离器的一侧的进气口与热交换组件的换热 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水分离器另一侧的出气口与排气气包的进气口相连 通,排水消音器装置于气水分离器的底部,排气阀门设置于排气气包的排 气口,驱动气阀连接于气动马达的进气管路上,压力表安装于排气包上,气路三联件组件设置于底座框架匕所述气路三联件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 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节阀,其中空气过滤器和空气润滑器均与进气阀 门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压力调节阀分别与压力表和驱动气阀相连通。 工作过程为
打开驱动气阀,驱动压力空气进入气动马达,气动马达带动与之直接 相连的冷却风扇高速旋转而产生自下向上的吸引气流,这时参与冷却的空 气由底部经过进气防护格栅进入热交换组件换热管表面,打开压縮空气进 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压縮空气经进气气包进入热交换组件的换热管束内部 流动,与换热管束外的冷却空气实现热交换,温度已经降低的压縮空气进 入气水分离器分离出凝结的水,水分经由气水分离器下部的排水消音器排 出,已降温干燥的压縮空气经排气包及排气阀门排出进入工作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1、 采用气动马达驱动冷却风扇,热交换器等所有部件均安装在同一个 底座框架内。整机外形尺寸较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 便,运行可靠,噪音低,空气消耗小,冷却除水效果良好,设备转移容易, 无需水资源、无需电力,易于维护修理。特别适合于船舶涂装、化工、道 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使用。
2、 本实用新型气动驱动系统由空气过滤器、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 节阀的气路三联件对驱动气源进行净化润滑和通过压力调节对冷却风扇的 转速进行控制,可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有效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的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气动马达l、冷却风扇2、热交换组件3、气水分离器4、进气 阀门5、进气气包6、排气阀门7、排气气包8、排水消音器9、进气防护 格栅IO、气路三联件组件ll、风扇风帽12、压力表13、底座框架14、驱 动气阀1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主要由底 座框架14、气动马达1、冷却风扇2、热交换组件3、进气防护格栅10、 进气气包6、进气阀门5、气水分离器4、排水消音器9、排气气包8、排 气阀门7、驱动气阀15、压力表13和气路三联件组件11组成。所述气动 马达1向下装置于底座框架14顶部,冷却风扇2与气动马达1直接相连, 热交换组件3水平设置于底座框架14中间,进气防护格栅10设置于热交 换组件3下方的底座框架14外围,进气气包6设置于热交换组件3的进气 口侧,进气气包6的出气口与热交换组件3的换热管的进气口相连通,进 气阀门5设置于进气气包6的进气口 ,气水分离器4和排气气包8设置于 热交换组件3的出气口侧,气水分离器4的一侧的进气口与热交换组件3 的换热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水分离器4另一侧的出气口与排气气包8的 进气口相连通,排水消音器9装置于气水分离器4的底部,排气阀门7设 置于排气气包8的排气口,驱动气阀15连接于气动马达1的进气管路上,压力表13安装于排气包8上,气路三联件组件11设置于底座框架14上, 所述气路三联件组件11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节阀, 其中空气过滤器和空气润滑器均与进气阀门5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压力 调节阀分别与驱动气阀15和压力表13相连通。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包括底座框架(14)、气动马达(1)、冷却风扇(2)、热交换组件(3)、进气防护格栅(10)、进气气包(6)、进气阀门(5)、气水分离器(4)、排水消音器(9)、排气气包(8)、排气阀门(7)、驱动气阀(15)、压力表(13)和气路三联件组件(11),所述气动马达(1)向下装置于底座框架(14)顶部,冷却风扇(2)与气动马达(1)直接相连,热交换组件(3)水平设置于底座框架(14)中间,进气防护格栅(10)设置于热交换组件(3)下方的底座框架(14)外围,进气气包(6)设置于热交换组件(3)的进气口侧,进气气包(6)的出气口与热交换组件(3)的换热管的进气口相连通,进气阀门(5)设置于进气气包(6)的进气口,气水分离器(4)和排气气包(8)设置于热交换组件(3)的出气口侧,气水分离器(4)的一侧的进气口与热交换组件(3)的换热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气水分离器(4)另一侧的出气口与排气气包(8)的进气口相连通,排水消音器(9)装置于气水分离器(4)的底部,排气阀门(7)设置于排气气包(8)的排气口,驱动气阀(15)连接于气动马达(1)的进气管路上,压力表(13)安装于排气包(8)上,气路三联件组件(11)设置于底座框架(14)上,所述气路三联件组件(11)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润滑器和空气压力调节阀,其中空气过滤器和空气润滑器均与进气阀门(5)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压力调节阀分别与压力表(13)和驱动气阀(15)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用于对船舶、化工、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等行业使用的空气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压缩空气进行强制冷却降温,排出凝结的水。它包括底座框架(14)、气动马达(1)、冷却风扇(2)、热交换组件(3)、进气防护格栅(10)、进气气包(6)、进气阀门(5)、气水分离器(4)、排水消音器(9)、排气气包(8)、排气阀门(7)、驱动气阀(15)、压力表(13)和气路三联件组件(11)。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型风冷式后冷却器冷却除水效果好、无需水资源、无需电力、制造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修理。
文档编号F28F27/00GK201348450SQ20092003818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
发明者凯 张 申请人:江阴市凯天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