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盘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421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路盘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双路盘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节能是空调行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利用第二冷源和自然冷源成为机房空调行 业的主要节能手段之一。机房空调通常设计为两个系统,即采用压缩机的制冷剂系统和利 用第二冷源或自然冷源的节能系统来既满足房间的恒温恒湿要求,同时又实现机组的节 能。在楼宇的冷水机组能提供的第二冷源冷冻水的条件下,节能运行系统的盘管中直接通 入冷冻水,来实现对房间的制冷,在无冷冻水时使用压缩机来进行制冷;另外,节能运行系 统还可以采用自然冷源,当冬天室外环境温度很低的时候,通过干冷器使乙二醇或者水直 接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低温的乙二醇或者水流过节能运行系统的盘管,从而实现 机组的节能运行,其他时间使用压缩机来进行制冷。因此,就需要在系统中设计两套换热器 盘管。在目前的第二冷源和自然冷源的利用形式中,室内换热器盘管设计通常有以下方 式1.在机组外部新增加一个机柜,安装第二换热器盘管,使其实现节能;此种方法 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新增单独的机柜,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占地面积大,成本较高,适 用于已有机组的改造。2.将压缩机制冷换热器盘管和节能运行换热器盘管放在一个机柜里面,二者单独 占用机组出风面积,没有重叠部分,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气流经过不同的盘管换热表面; 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机组的体积较大,需要两套不同的风路来实现两种不同的制冷 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第二冷源或自然冷源需要 增加一套换热器,因此需增加机柜或占用机组更多的出风面积,造成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的 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不占用过多空间、成本低、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包 括换热器框架,框架内设有盘管,所述盘管包括制冷剂系统中的第一盘管、节能系统中的第 二盘管,两盘管共用整体式翅片,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都分别设有换热介质的进口 和出口。所述的第一盘管整体与第二盘管叠加在一起,并且流路分别各自排布。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都分别由直管和弯管组成,第一盘管的直管与第二盘 管的直管分别各自平行排布在一起,并通过各自的弯管联通形成独立的流路。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流路相互交错排布在一起。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都分别由直管和弯管组成,所述的第一盘管的直管与第二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布,并通过各自的弯管联通形成独立的流路。所述整体式翅片是由多个间隔设置并同时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连接的散热片 组成。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多个回路,每个回路都设有进口和出口,每个回路的进口通过 与制冷剂系统总管路联通的分配头汇集在一起,第一盘管的多个出口汇集为一个与制冷剂 系统总管路联通的总出口,所述总出口处设置有低压压力传感器或在第一盘管的一个回路 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双回路盘管式换热器,即将采用压缩机的制冷剂系统的第一 盘管和利用第二冷源或自然冷源的节能系统的第二盘管结合在一起,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 属于一个换热器,二者共用一套散热翅片及换热器框架。本实用新型只是将换热器分为制 冷剂蒸发部分和乙二醇或冷冻水换热部分,分别应用于制冷剂系统和节能系统,这两个系 统共用一个换热器、一个风系统,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安装布管方便,避免使用两 块换热器时二者之间的配合问题,没有了安装误差;并且由于共用一套整体式换热翅片,对 于每一个系统来讲,是增加了换热面积,在不增加流路的条件下,提高了换热器的效率;同 时也为第二冷源或自然冷源节能系统提供一种高效蒸发器。另外,双回路盘管式换热器加工方便,其重量较两块同样的换热器盘管轻,共用散 热翅片和换热器框架,降低了整体换热器成本。换热器两个盘管的换热介质流路排布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一盘管、第二盘管流 路各自单独设置,然后叠合在一起;第二种方式是将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的流路交错布置, 即将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布,采用不同的弯管即不同的U形管连接直管,形成 不同独立的流路,在换热器上设有至少二个进口、至少二个出口,分别对应于第一盘管和第 二盘管,分别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第二冷源换热介质流动。在制冷剂温度过低的情况下,通有冷冻水的盘管中有结冰的风险,所以本实用新 型在制冷剂通过的第一盘管的总出口处设置有低压压力传感器或者一个回路中设置有温 度传感器,通过低压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来控制蒸发温度。当蒸发温度低于一定值 时,系统会自动切断制冷剂系统,这样就保证当第二盘管中存有水时不会结冰,避免第二盘 管冻裂的情况发生。使用低压压力传感器来进行防冻结保护有诸多优点压力传感器的响 应速度快;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的总出口,可检测到蒸发器的最低压力,因此保护更安 全;压力传感器测量比较准确,从压力来换算得到准确的温度值。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是两个制冷系统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框架1,框架内1设有盘管,所述盘管包括与制冷剂系统连接的第一盘管2、与节能换热器连接的第二盘管3, 第一盘管2和第二盘管3排布在一起,并且二者共用整体式翅片5,所述的第一盘管2设有 进液口 21和出气口 23,第二盘管3设有进液口 31和出液口 33。第一盘管2由直管25和弯管22组成,弯管22为U形管,本实施例的直管25只有 一层,直管2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管22,所有直管25都是通过弯管22联通,形成一个完整 的流路。第二盘管3由直管35和弯管32组成,弯管32为U形管,本实施例的直管35只有 一层,直管3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管32,所有直管35都是通过弯管22联通,形成一个完整 的流路。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盘管2和第二盘管3的直管还都可以分别设置两层及两层以 上,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弯管,所有直管都是通过弯管联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流路。第一盘管2整体与第二盘3管分别各自独立排布,然后整体上下叠加形成换热器 的盘管。排布时第一盘管2的直管25和第二盘管3的直管35相互平行。整体式翅片5是 由多个间隔设置并同时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连接的散热片组成。如图3所示是两个制冷系统连接示意图。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多个回路,每个回路 都设有进口和出口,每个回路的进口通过与制冷剂系统总管路联通的分配头汇集在一起, 第一盘管的多个出口汇集为一个与制冷剂系统总管路联通的总出口,所述总出口处设置有 低压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如图2所示,在第一盘管的一个回路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实施例2、如图4所示,第一盘管由直管(图中未示出)和弯管22组成,弯管22为 U形管,第二盘管由直管(图中未示出)和弯管32组成,弯管32为U形管,第一盘管的直管 和第二盘管的直管上下交错排布,并通过各自的弯管22、32联通形成两个独立的流路,弯 管22、32相互交叉排布,在第一盘管的一个回路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其余结构同实施 例1,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一种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框架,框架内设有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包括制冷剂系统中的第一盘管、节能系统中的第二盘管,两盘管共用整体式翅片,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都分别设有换热介质的进口和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盘管整体与第 二盘管叠加在一起,并且流路分别各自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 管都分别由直管和弯管组成,第一盘管的直管与第二盘管的直管分别各自平行排布在一 起,并通过各自的弯管联通形成独立的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 管流路相互交错排布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 管都分别由直管和弯管组成,所述的第一盘管的直管与第二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布,并通过 各自的弯管联通形成独立的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翅 片是由多个间隔设置并同时与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连接的散热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设置多个回 路,每个回路都设有进口和出口,每个回路的进口通过与制冷剂系统总管路联通的分配头 汇集在一起,第一盘管的多个出口汇集为一个与制冷剂系统总管路联通的总出口,所述总 出口处设置有低压压力传感器或在第一盘管的一个回路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路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框架,框架内设有盘管,所述盘管包括制冷剂系统中的第一盘管、节能系统中的第二盘管,两盘管共用整体式翅片,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都分别设有换热介质的进口和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不占用过多空间、成本低、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555470SQ200920205740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刚, 牛星, 赵大勇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