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098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扁平管和翅片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将扁平管的平面部水平配置、并将翅片配置在平面部与平面部之间的热交 换器广泛普及(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热交换器具有从翅片朝空气流的下 游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设有缺口。在热交换器产生的结露水汇集于空气流的下游 侧,并从缺口朝下方落下。但是,当结露水成长至能够借助自重落下的程度的大小时结露水 才会从缺口落下,否则结露水会暂时滞留于热交换器,该结露水成为通风阻力而使热交换 性能降低。因此,申请人开发了使翅片从平面部与平面部之间露出、结露水经由该露出部分 朝下方流动的热交换器,提高了热交换器相对于结露水的排水性(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热交换器的小型化进一步发展的状况下,热交换器的小型化使热交换器 对结露水的排水性降低的可能性高,因此谋求排水性的进一步提高。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63-663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018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对结露水的排水性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具备扁平管和翅片。扁平管以平面部朝向上下 方向的状态排列有多级。翅片以被折弯成波形的状态配置于由上下相邻的扁平管夹着的通 风空间,且该翅片具有导热部和切出立起部。导热部的折弯部分与扁平管的平面部接合。切 出立起部是从通风空间露出的部分,在翅片的坯料被折弯成波形之前,在折弯部分的假想 中心线的附近设置有切割线,通过折弯,切割线的周围立起而形成切出立起部。切割线是与 假想中心线交叉的切割线彼此的组合,或者是与假想中心线交叉的切割线和相对于假想中 心线移位的切割线的组合。在该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切出立起高度增加,因此,上下相邻的翅片的切出 立起部彼此之间容易接触,且接触部分也增加。结果,翅片表面的结露水容易流到下方的翅 片表面,排水性变好。对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割 线包括第一切割线和第二切割线。第一切割线与假想中心线交叉。第二切割线从第一切割 线的末端附近延伸,与假想中心线交叉。在该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根部与顶点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上下相邻的翅 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量增加。对于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割 线包括第一切割线和第二切割线。第一切割线与假想中心线交叉。第二切割线从第一切割 线的末端附近延伸,不与假想中心线交叉。
在该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根部与切出立起部的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的端面之 间的距离变长,因此,上下相邻的翅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量进一步增加。对于本发明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割 线包括第一切割线、第二切割线、第三切割线以及第四切割线。第一切割线与假想中心线交 叉。第二切割线从第一切割线的末端附近延伸,不与假想中心线交叉。第三切割线从第二 切割线的末端附近延伸,与假想中心线交叉。第四切割线从第三切割线的末端附近延伸,不 与假想中心线交叉。在该热交换器中,在切割线的周围形成有2个切出立起部,因此,上下相邻的翅片 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可靠性高。发明效果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切出立起高度增加,因此,上下相 邻的翅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容易接触,且接触部分也增加。结果,翅片表面的结露水容 易流到下方的翅片表面,排水性变好。在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根部与顶点之间的距离变长,因 此,上下相邻的翅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量增加,结露水容易顺着切出立起部流 下。在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切出立起部的根部与切出立起部的朝向上方或 者下方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上下相邻的翅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量进 一步增加,结露水容易顺着切出立起部流下。在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热交换器中,在切割线的周围形成有2个切出立起部,因此, 上下相邻的翅片的切出立起部彼此之间的接触可靠性高。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图4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 的具体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热交换器10的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 A部的放大立体图。在图1、图2中,热交换器10具备扁平管11、波形翅片12以及集管 (header)150(扁平管11)4
扁平管11由铝或者铝合金成形,具有成为导热面的平面部Ila和供制冷剂流过的 多条制冷剂流路lib (参照图2)。如图2所示,扁平管11以平面部Ila朝向上下方向的状 态排列有多级。(波形翅片12)波形翅片12是被折弯成波形的铝制或者铝合金制的翅片。如图2所示,波形翅片 12配置于由上下相邻的扁平管11夹着的通风空间,谷部12g和峰部1 与扁平管11的平 面部Ila接触。另外,谷部12g、峰部Ia1和平面部Ila钎焊焊接。导热面1 是与通过通风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部分,具有用于高效地进行热 交换的通风窗12c。通风窗12c形成从导热面12a的一个面朝另一个面贯通的开口。为了 便于说明,将从正面观察图2时的导热面1 的右侧的面称为“第一面”,将导热面12a的左 侧的面称为“第二面”。空气流顺着导热面12a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通过,因此,位于导热面 12a的比中央靠上游侧的位置的通风窗12c组以使空气流从第二面朝第一面流动的方式倾 斜,位于导热面12a的比中央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通风窗12c组以使空气流从第一面朝第二 面流动的方式倾斜。(集管15)在图1中,集管15连结于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级的扁平管11的两端。为了便于 说明,将从正面观察图1时的位于右侧的集管称为“第一集管151”,将位于左侧的集管称为 “第二集管152”。第一集管151和第二集管152具有如下功能支承扁平管11的功能;将 制冷剂引导至扁平管11的制冷剂流路lib的功能;以及使从制冷剂流路lib流出的制冷剂 汇合的功能。(制冷剂的流动)在图1中,从第一集管151的入口 151a流入的制冷剂大致均等地被分配至最上级 的扁平管11的各条制冷剂流路11b,并朝第二集管152流动。到达第二集管152后的制冷 剂均等地被分配至第二级的扁平管11的各条制冷剂流路11b,并朝第一集管151流动。之 后,奇数级的扁平管11内的制冷剂朝第二集管152流动,偶数级的扁平管11内的制冷剂朝 第一集管151流动。进而,位于最下级且为偶数级的扁平管11内的制冷剂朝第一集管151 流动,在第一集管151汇合并从出口 151b流出。当热交换器1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在制冷剂流路lib中流动的制冷剂经由波 形翅片12从在通风空间中流动的空气流吸热。当热交换器1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在 制冷剂流路lib中流动的制冷剂经由波形翅片12朝在通风空间中流动的空气流放热。(结露水的流动)一般情况下,当扁平管11以平面部Ila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排列时,热交换器表 面的排水性变差,在作为蒸发器利用的情况下,滞留的结露水成为空气流的阻力,存在热交 换性能降低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中,如图2所示,使波形翅片12的宽度比扁平 管11的宽度大,从而使波形翅片12的两端部从通风空间露出,因此,结露水经由波形翅片 12的两端部朝下方流下,结露水不会滞留于波形翅片12。以后,将波形翅片12的从通风空 间露出的部分称为“导水部12d”。为了良好地将结露水排出,优选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中的位于上侧的波形翅片12的导水部12d与位于下侧的波形翅片12的导水部12d接触。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 器10中,如图2所示,在上下相邻的导水部12d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形成有呈锐角突出的 切出立起部12b,上下相邻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接触。切出立起部12b是在将波形翅片 12的板状坯料折弯成波形时切出立起而形成的。以下,使用附图对切出立起部12b进行说明。(切出立起部12b)图3是被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在图3中,在折弯前的波形翅片 12中,在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通风窗12c组。由通风窗12c组夹着的区域是折弯后成 为谷部12g或者峰部12h的区域,以后称为“弯曲预定区域”。在弯曲预定区域的从两端朝内侧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设有与弯曲预定区域的假 想中心线X正交的第一切割线121。第一切割线121的长度只要是扁平管11的厚度的程度 即可。进一步,以与假想中心线X交叉的方式从第一切割线121的一端朝弯曲预定区域的端 部设置第二切割线122。以后,将第一切割线121和第二切割线122总称为“切割线120”。当弯曲预定区域被实际折弯成谷状或者峰状时,由第一切割线121和第二切割线 122包围的锐角三角形部分、以及由第二切割线122和弯曲预定区域的端部包围的锐角三 角形部分都被切出立起而成为切出立起部12b。如图2所示,切出立起部12b朝波形翅片 12的上方或者下方突出,因此,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接触。因此,顺着上侧的波形翅片12的导水部12d下降的结露水经过切出立起部12b而 流动至下侧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并顺着导水部12d进一步下降。< 特征 >在热交换器10中,在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12的坯料设置有第一切割线121 和第二切割线122,第一切割线121与折弯部分的假想中心线X交叉,第二切割线122从第 一切割线121的末端附近延伸而与假想中心线X交叉,通过折弯,至少由第一切割线121和 第二切割线122夹着的锐角三角形部分立起而形成切出立起部12b。切出立起部12b的根 部与顶点之间的距离比现有产品(专利文献幻长,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 12b彼此的接触量增加,因此,结露水容易顺着切出立起部12b流下,排水性提高。〈第一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切割线122与假想中心线X交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4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折 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在图5中,在弯曲预定区域的从两端朝内侧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与弯曲预 定区域的假想中心线X正交的第一切割线131。第一切割线131的长度只要是扁平管11的 厚度的程度即可。进一步,以与假想中心线X平行的方式从第一切割线131的一端朝弯曲 预定区域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切割线132。以后,将第一切割线131和第二切割线132总称为 切割线130。如图4所示,当弯曲预定区域被实际折弯成谷状或者峰状时,由第一切割线131、 第二切割线132以及弯曲预定区域的端部包围的四边形部分被切出立起而形成切出立起 部12b。切出立起部12b朝波形翅片12的上方和下方突出,因此,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 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接触。在第一变形例中,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的接触面积比上述实施方式增加,因此,结露水更容易顺着切出立起部12b流下。<第二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和第一变形例1中,切割线120、130由2条切割线构成,但是,并 不限定于此。图6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 热交换器的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的俯视图。在图7中,在弯曲预定区域的从两端朝内侧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与弯曲预 定区域的假想中心线X正交的第一切割线131。第一切割线131的长度只要是扁平管11的 厚度的程度即可。进一步,以与假想中心线X平行的方式从第一切割线131的一端朝弯曲预定区域 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切割线132。第二切割线132的长度设定成从第一切割线131到弯曲预 定区域的端部的距离的大致一半。进一步,以与第一切割线131平行的方式从第二切割线132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切 割线133。第三切割线133的长度与第一切割线131的长度相等。进一步,以与假想中心线X平行的方式从第三切割线133的一端到弯曲预定区域 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切割线134。第四切割线134夹着假想中心线X位于第二切割线132的 相反侧。如图6所示,当弯曲预定区域被实际折弯成谷状或者峰状时,由第一切割线131、 第二切割线132、第三切割线133包围的四边形部分、以及由第三切割线133、第四切割线 134、弯曲预定区域的端部包围的四边形部分被切出立起而成为切出立起部12b。切出立起 部12b朝波形翅片12的上方和下方突出,因此,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 彼此接触。此处,如果对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的特征进行比较,如图2 所示,上述实施方式在切割线的周围形成有2个切出立起部12b,因此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 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比第一变形例高。如图4所示,第一变形例在切割线的周围形成有1个切出立起部12b,但是,切出立 起部12b的面积大,因此,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之间的接触面积 比上述实施方式大。如图6所示,第二变形例中的1个切出立起部12b的面积是第一变形例中的1个 切出立起部12b的面积的一半,但是,在切割线的周围形成有2个切出立起部12b,因此,上 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之间的总接触面积与第一变形例同等。并且, 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之间的接触可靠性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热交换器,即便是在扁平管水平配置的情况下,对 结露水的排水性也好,因此,对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和汽车的散热器是有用的。标号说明10 热交换器;11 扁平管;Ila :平面部;12 波形翅片;1 :导热部;1 切出立 起部;120,130 切割线;121,131 第一切割线;122,132 第二切割线;133 第三切割线; 134:第四切割线。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10)具备扁平管(11),该扁平管(11)以平面部(Ila)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排列有多级;以及 翅片(12),该翅片(1 以被折弯成波形的状态配置于由上下相邻的所述扁平管(11) 夹着的通风空间,所述翅片(12)具有导热部(1 ),该导热部(12a)的折弯部分与所述扁平管(11)的所述平面部(Ila)接 合;以及切出立起部(12b),该切出立起部(12b)是从所述通风空间露出的部分,在所述翅片 (12)的坯料被折弯成所述波形之前,在所述折弯部分的假想中心线(X)的附近设置有切割 线(120、130),通过折弯,所述切割线(120、130)的周围立起而形成所述切出立起部(12b), 所述切割线(120)是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的切割线(121、122)彼此的组合,或 者是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的切割线(131、133)和相对于所述假想中心线(X)移位的 切割线(132、134)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中, 所述切割线(120)包括第一切割线(121),该第一切割线(121)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以及 第二切割线(122),该第二切割线(122)从所述第一切割线(121)的末端附近延伸,与 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中, 所述切割线(130)包括第一切割线(131),该第一切割线(131)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以及 第二切割线(132),该第二切割线(132)从所述第一切割线(131)的末端附近延伸,不 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中, 所述切割线(130)包括第一切割线(131),该第一切割线(131)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 第二切割线(132),该第二切割线(132)从所述第一切割线(131)的末端附近延伸,不 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第三切割线(133),该第三切割线(133)从所述第二切割线(132)的末端附近延伸,与 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以及第四切割线(134),该第四切割线(134)从所述第三切割线(133)的末端附近延伸,不 与所述假想中心线(X)交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对结露水的排水性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10)中,在被折弯成波形之前的波形翅片(12)的坯料设置有第一切割线(121)和第二切割线(122),第一切割线(121)与折弯部分的假想中心线(X)交叉,第二切割线(122)从第一切割线(121)的末端附近延伸,不与假想中心线(X)交叉,通过折弯,至少由第一切割线(121)和第二切割线(122)夹着的锐角三角形部分立起而形成切出立起部(12b)。切出立起部(12b)的根部与顶点之间的距离比以往长,上下相邻的波形翅片(12)的切出立起部(12b)彼此之间的接触量增加,因此,结露水容易顺着切出立起部(12b)流下,排水性提高。
文档编号F28F1/30GK102047064SQ20098012048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中田春男, 藤野宏和, 金铉永, 镰田俊光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