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86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
背景技术
振荡流热管是国际上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热管(H. Akachi (赤地)=Looped Capillary Tube Heat Pipe, Proceedings of 71st General Meeting Conference of JSME,Vol.3,No. 940-10,1994)。振荡流热管(又称脉动热管)是由长的毛细管弯曲成的蛇 形管路,由若干细直管道和若干弯头组成,划分为加热段、冷凝段和隔热段三部分。按其循 环系统的不同,又可分为首尾连成闭合回路的回路型(Looped)(如图1所示)和首尾不相 连的非回路型(Unlooped)(如图2所示)两种。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管径足够小时,在 真空下封装在管内的工作液体将在管内形成液、汽相间的柱塞。在加热段,汽泡或汽柱与管 壁之间的液膜因受热而不断蒸发,导致汽泡膨胀,并推动汽液柱塞流向冷端冷凝收缩,从而 在冷、热端之间形成较大的压差。由于汽液柱塞交错分布,因而在管内产生强烈的往复振荡 运动,从而实现高效热传递。振荡流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但其热量的传输距离通常不大于1 2米;同 时,在许多将振荡流热管用于发热体散热的场合,往往要求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而仅使用 单根热管将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这就提出了如何延长热管的热传输距离和扩展热管散热面 积的关键应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单根振荡流热管热传输距离不大,散热面积小的不足,本 发明提供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征在于,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 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由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组成,N为1 3 ;所述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由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次级振荡流热管102和蒸发换 热联接段103构成,蒸发换热联接段103为竖置的密闭容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容器抽真 空,再充填工作液104并密封,初级振荡流热管101的一端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并 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下部,次级振荡流热管102的一端 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并次级振荡流热管102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上 部,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冷凝端,(即散热端),初级振 荡流热管101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端为蒸发端,(即吸热端),次级振荡流热管102 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蒸发端,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端为冷凝端,工 作液104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初级振荡流热管101的冷凝端浸没在工作液104内, 次级振荡流热管102的蒸发端在工作液104的液面以上;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中,第1级振 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初级振荡流热 管,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3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3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N-I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I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N级振荡流 热管组合单元N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的蒸 发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第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的 次级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所述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和次级振荡流热管102均为单支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单 支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所述工作液104为蒸馏水、乙醇、丙酮或制冷剂R141b。所述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容器充填工作液前抽真空,真空度为ΙΟ—1 10_2Pa。所述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中的初级振荡流热管为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次 级振荡流热管为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202,所述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和并联式次 级振荡流热管202均由2 5支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平行排列组成, 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的管路平面为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通过振荡流 热管的并联组合达到扩展散热面积的目的,提高了热管的传热能力。本发明采用蒸发换热联接段来实现振荡流热管串联与并联组合的新方法,该方法 利用蒸发相变传递热量与直接接触的管间热传递,通过对振荡流热管进行串、并联组合,延 长了热传输距离,扩展了散热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热管的传热能力。在进行串联组合时,初级振荡流热管和次级振荡流热管通过串联组合构成振荡流 热管组合单元。多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串联组合组成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 流热管,延长了热传输距离。多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一般不宜超过三级。在进行并联组合时,用一组振荡流热管作为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初级振荡流热 管,用另一组振荡流热管作为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次级振荡流热管,两组振荡流热管与 蒸发换热联接段构成并联式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扩展了散热面积。多级并联式振荡流热 管组合单元也可通过串联组合组成散热面积更大的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 管。每组振荡流热管的振荡流热管并联一般不宜超过五支。本发明使用时,将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蒸发端(即吸热端)与加热热源 连接,将末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冷凝端(即散热端)与需要加热的物体连接(对于一 些需要散热的设备或元件,可以把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蒸发端直接贴附在需要散 热的设备或者元件上,末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冷凝端置于冷却流体中),中间热输送段 的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振荡流热管和蒸发换热联接段用绝热材料包裹,以减少输送过程 热损失。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形式,用于大中型换热器或 长距离热输送场合,可用于高效紧凑换热器、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振荡流热管的串联组合达到延长热传输距离的目的, 通过振荡流热管的并联组合达到扩展散热面积的目的,因此可以显著改善振荡流热管传热 能力。可根据具体需要,用若干支振荡流热管的串并联组合来满足相应的传热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示意图;图2为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示意4
图3为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示意图;图4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图5为并联式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示意图。图中,1-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第N 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01-初级振荡流热管,102-次级振荡流热管,103-蒸发换热联 接段,104-工作液,201-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2-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图4、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示意图。如图3所示,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初级振荡 流热管101、次级振荡流热管102和蒸发换热联接段103构成,蒸发换热联接段103为竖置 的密闭容器,容器抽真空后充填工作液104后密封,初级振荡流热管101的一端置于蒸发换 热联接段103内,并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下部,次级振荡 流热管102的一端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并次级振荡流热管102水平固接在蒸发换 热联接段103的上部,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冷凝端,即 散热端,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端为蒸发端,即吸热端,次级振 荡流热管102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蒸发端,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 端为冷凝端。蒸发换热联接段103为竖直放置的密闭立方体容器,容器内充有蒸馏水或乙醇工 作液104,充液率以能使工作液全部浸没下部的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冷凝端为准,蒸发换热 联接段103内部空间用真空泵抽真空至真空度为ICT1 10_2Pa。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和次 级振荡流热管102均为由内径3mm,外径5mm的铜管制成的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管内封装的 工作液体为蒸馏水,封装量约50%。图4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如图4所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 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由多级如图3所示的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组成,本实施例为三级振 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2级振荡 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 为第3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3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N-I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I的 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的初级振荡流热管,本实施例N为3。第 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 热管的蒸发端,第3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次级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 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三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蒸发换热联接段的工作液均为 蒸馏水。与图3所示的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同样,各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初级振荡流热 管和次级振荡流热管均为由内径3mm,外径5mm的铜管制成的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管内封装 的工作液体为蒸馏水,封装量约50%。如图5所示的并联式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初级振荡流热管和次级振荡流热管为 两组管路平面水平布置的并联式组合振荡流热管,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为4支振荡 流热管并联组合,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202也为4支振荡流热管并联组合,并联式初级振 荡流热管201和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202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构成散热面积较大的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与图3的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同样,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在蒸发 换热联接段103的下部,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202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上部。蒸发 换热联接段103为竖直放置的密闭立方体容器,容器内充的工作液104为蒸馏水或乙醇,工 作液浸没组成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全部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组成并联式次级振荡 流热管202全部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均在工作液液面以上。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容器内部 用真空泵抽真空至KT1 10_2Pa后充液。组成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和并联式次级振 荡流热管202的振荡流热管均为由内径3mm,外径5mm的铜管制成的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管 内封装的工作液体为蒸馏水,封装量约50%。由多级级并联式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可 组成并联式的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达到扩展散热面积的目的,可以显 著改善振荡流热管传热能力。 本发明适用于高效紧凑换热器、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
权利要求
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征在于,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由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组成,N为1~3;所述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由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次级振荡流热管(102)和蒸发换热联接段(103)构成,蒸发换热联接段(103)为竖置的密闭容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容器抽真空,再充填工作液(104)并密封,初级振荡流热管(101)的一端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并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下部,次级振荡流热管(102)的一端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并次级振荡流热管(102)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的上部,初级振荡流热管(101)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冷凝端,即散热端,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端为蒸发端,即吸热端,次级振荡流热管(102)插入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的一端为蒸发端,在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外的一端为冷凝端,工作液(104)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内,初级振荡流热管(101)的冷凝端浸没在工作液(104)内,次级振荡流热管(102)的蒸发端在工作液(104)的液面以上;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中,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2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2)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3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3)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N 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 1)的次级振荡流热管即为第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第1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的初级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第N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N)的次级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为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 所述初级振荡流热管(101)和次级振荡流热管(102)均为单支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单支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换热联接段(103)容器充填工作液前抽真空,真空度为KT1 10_2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液(104)为蒸馏水、乙醇、丙酮或制冷剂R141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中的初级振荡流热管为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次级振荡 流热管为并联式次级振荡流热管(202),所述并联式初级振荡流热管(201)和并联式次级 振荡流热管(202)均由2 5支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平行排列组成, 回路型振荡流热管或非回路型振荡流热管的管路平面为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初级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和次级振荡流热管的蒸发端均置于蒸发换热联接段内分别水平固接在蒸发换热联接段的下部和上部,蒸发换热联接段内抽真空充填工作液后密封,工作液浸没初级振荡流热管的冷凝端,构成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1~3级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串联组成带蒸发换热联接段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振荡流热管组合单元的初、次级振荡流热管也可由2~5支振荡流热管并联构成。通过振荡流热管的串联组合达到延长热传输距离的目的,并联组合达到扩展散热面积的目的,显著改善振荡流热管传热能力。本发明适用于高效紧凑换热器、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
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907414SQ20101023885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冼海珍, 刘登瀛, 杜小泽, 杨勇平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