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自然通风蜂窝型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11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自然通风蜂窝型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洁净燃烧型煤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暖的< 7MW自然通 风蜂窝型煤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蜂窝型煤炉型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水火管的,一种是管架式的,一 种是水夹套内布置交叉管的,均是自动通风形式,其一是炉本体结构各有明显弊端,水火管 的自然通风纵向冲刷,不仅换热效果极差,因自然通风烟速低烟管内极易积灰增加热阻和 流阻,管架式的因全是耐火材料构筑炉膛和烟道,不仅密封性差而且流阻和热阻大,管内容 易积垢不易清除而且使用寿命短;水夹套内布置交叉管的使炉膛内水冷度过大,使炉膛温 度过低,不仅严重影响充分燃烧,而且燃烧速度极低升温慢,其二是炉拱结构,各种炉型普 遍是极低的炉拱,离煤层仅有100mm左右,并且均无前拱,拱口过大,炉拱内燃烧和蓄热能 力过差;其三是进煤口和除渣口密封不严,再加人工加煤除渣时,敞开大口时间长导致大量 冷风进入炉膛,使大量冷风把炉膛热量吸收排入大气。其四是高温烟气从拱口出口就进入 对流受热面,使未来得及充分燃烧的可燃物即停止燃烧,使其水分未能在其空间充分蒸发 就直接接触对流受热面,造成对受热面的腐蚀加快锅炉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彻底解决目前各种炉型所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能体现型煤 燃烧的优越特性,节能降耗减排显著的新炉型。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自然通风蜂窝型煤锅炉, 包括拱形水套、前、后拱、煤间板、密封煤仓、煤仓密封门等,其特征是由拱形水套构成密封 炉膛,其两侧安装集箱对流管束构成二回程对流烟道,其上端安装椭圆水套两侧由管束连 通浇注耐火材料密封,构成三回程烟道,前拱的后端与后拱的前端垂直平齐,并以高出后拱 以6米左右的烟气流速为拱口截面,煤间板与拱形水套前端紧靠上下密封滑动,其前端安 装密封煤仓和煤仓密封活动门。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锅炉结构上,保证合理的炉膛容积和辐射受热面,使其能充分燃烧和辐射传热, 在对流受热布置上能横向冲刷和合理的烟气流速减少受热面积灰,在水路和烟路上实现全 逆向对流。在炉拱方面,要保证合理的炉拱高度和拱口截面,即保证一定的火焰高度空间不 压火,也要提高拱下的蓄热和反射强度,保证合理的拱口截面,使其即不产生正压又不让高 温火焰顺利溢出拱口增加在拱内时间提高拱内温度和燃烧速度。在加煤方面,设加煤内外双道门,摆煤时开启煤仓密闭门,关闭煤闸板、向炉膛推 煤时关闭煤仓密闭门开启煤闸板,型煤推进炉膛后关闭煤闸板,开启煤仓密闭门摆煤。在除 渣方面,在锅炉尾部设除渣水封坑,采用除渣机除渣,尾部始终处于密封状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在图中1是风门、2是底座、3是煤仓密封门、4是密封煤仓、5是煤间板、6是前拱、 7是拱形水套、8是三回程烟道进口、9是出水口、10是椭圆水套、11是水封管、12是排烟口、 13是拱管、14是二回程烟道进口、15是后拱、16是燃尽煤出口、17是煤渣箱、18是检查门、 19是活动炉排、20是炉排梁、21是进水口、22是三回程烟道、23是水冷壁墙、24是侧对称上 集箱、25是对流管束、26是二回程烟道、27是连通管、28是侧对称下集箱、29是落灰斗、30 是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蜂窝型煤锅 炉,包括拱形水套(7)前、后拱(6) (15)、煤闸板(5)、煤仓(4)、煤仓门(3)等,其特征是, 后拱(15)的后部三分之一长度离煤层顶端100mm左右,其前部三分之二长度离煤层顶端 300mm左右,其前端呈人字形离煤层顶端200mm左右,前拱(6)的后端与后拱(15)的前端平 齐,前拱后端以6米左右烟气流速的截面为高出距离,烟气量以原煤散烧60%的理论烟气 量计算,前拱(6)的前端与拱形水套(7)的前端内端紧靠。煤闸板(5)的前端安装密封煤 仓(4),其前端安装开启灵活关闭密封的煤仓密闭门(3)。拱管(13)离炉排一定距离其两端分别与拱形水套(7)的内层壁连通,拱形水套 (7)的上部安装椭圆水套(10)、其两侧安装侧对称集箱、对流管束(24) (29) (25),其后端下 部安装煤渣箱(17),检查孔(18)在煤渣箱后端或两侧安装。其锅炉水路,进水从进水口(21)进入侧对承上集箱(24)前端,通过对流管束(25) 下降至侧对称下集箱(28)向后行至后端通过连通管(27)进入拱形水套(7)和椭圆水套 (10)向前行至前端热水汇集到椭圆水套(10)通过出水口(9)送往供热系统。其锅炉操作工程及烟路,打开底座(2)上的风门(1)调整自然通风,打开煤仓密封 门⑶摆煤至密封煤仓⑷内,关闭煤仓密封门(3),打开煤闸板(5)将煤推进炉内点燃,在 前、后拱(6) (15)的作用下在炉内形成预热、燃烧和燃尽段,烟气通过拱口进入炉膛(30)通 过二回程烟道进口(14)进入二回程烟道(26)向前行至离水冷壁墙(23)的前端一段距离, 通过三回程烟道进口(8)进入三回程烟道(22)向后行至排烟口(12)排出。
权利要求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蜂窝型煤锅炉,包括拱形水套(7)前、后拱(6)(15)、煤闸板(5)、煤仓(4)、煤仓门(3)等,其特征是,后拱(15)的后部三分之一长度离煤层顶端100mm左右,其前部三分之二长度离煤层顶端300mm左右,其前端呈人字形离煤层顶端200mm左右,前拱(6)的后端与后拱(15)的前端平齐,前拱后端以6米左右烟气流速的截面为高出距离,烟气量以原煤散烧60%的理论烟气量计算,前拱(6)的前端与拱形水套(7)的前端内端紧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蜂窝型煤锅炉,其特征是,煤闸 板(5)的前端安装密封煤仓(4),其前端安装开启灵活关闭密封的煤仓密闭门(3)。
专利摘要一种双道密封门炉拱全覆盖自然通风蜂窝型煤锅炉,由拱形水套、前、后拱、煤闸板、密封煤仓、煤仓密封门等构成,其特征是由拱形水套构成密封炉膛,其两侧安装集箱对流管束构成二回程对流烟道,其上端安装椭圆水套两侧由管束连通浇注耐火材料密封,构成三回程烟道,前拱的后端与后拱的前端垂直平齐,并以高出后拱以6米左右的烟气流速为拱口截面,煤闸板与拱形水套前端紧靠上下密封滑动,其前端安装密封煤仓和煤仓密封门,本锅炉不仅提高了炉拱的蓄热和辐射强度,利于提高炉膛温度和燃烧速度及燃尽度,而且大大改善了因加煤和运行时锅炉严重漏风的难题,使之升温快、热效高、出力足、运行稳定。
文档编号F23M5/06GK201607016SQ2010201081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王森 申请人:王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