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1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 器结构特点,该烧器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属于炉具用品与能源高效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炉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用能设备,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 前在我国农村使用的炉灶大多数都是传统的炉灶,这些炉灶设备简陋,燃料在使用中得不 到充分燃烧,热效及低,在使用中燃料受热裂解和热化反映产生的可燃气体和游璃炭随烟 气排至大气,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能源的使用 范围不断扩大,能源用量大量的增加,造成能源性危机日趋加重,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当代 人们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高度认识,努力开发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和新型节能 设备,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化石能使用量,维护生态能源,促进健康,走持续可以发 展的道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原因和现有炉灶存在的不足,设计的一种结构 简单,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放置在任何炉灶炉芯上端即可使用的燃烧器,该燃烧器有助 于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热裂解和热化反映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中氧气混合燃烧,以达充 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为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包括助燃器、围风圈和安装在助燃器上端 套筒式的助燃器盖板,其特征是助燃器为圆台锥形、梯形或喇叭形结构,用耐热金属或陶瓷 耐火材料制成上下开口中空内腔的两个可分离结构的装配壳体,在两装配壳体之间设有凸 齿,凸齿以射状或旋转状沿圆周方向均布在壳体表面上,凸齿与凸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相 应表面构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风道,在助燃器与围风圈之间设有一个环绕助燃器的环形 风道,在环形风道的侧面开有与大气连接相通的进风口,使空气在环形风道内预热后通过 进风道流向助燃器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的上部分壳体下端向 外侧弯曲延伸并平行于下部分壳体顶端外表面,延伸部分与凸齿外端对齐成装配结构,在 助燃器的上部分壳体上端外表面上设有安装套筒式盖板的定位沉台。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的下部分壳体的下端 沿边径向弯曲延伸形成助燃器底座环。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凸齿沿着助燃器的上部分壳 体下端延伸部分的内表面或助燃器的下部分壳体上端外表面等间距地径向设置,凸齿的截 面为20 200mm2,其形状可为四边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鱼脊形结构,其两齿间的进风道截面为30 280mm2。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上下两个装配壳体的 壁周上可以分别增加一排圆形的进风孔,进一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凸齿和壳体是连体制成得。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技术总体性能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势在 于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制作方便,成本低,维护简单,经久耐用,可以与任 何结构的炉灶配套使用,在助燃器与炉体之间设有环形预热风道,空气可以随时填满并预 热,提高空气流动量,空气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源源不断地从进风道流向燃烧室内,使可燃气 体与空气充分的混合燃烧,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烟尘排放,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本实 用新型实用性强,实施和使用方便,它不但适用于商品炉的生产,而且还可以实现,现有农 村低效炉灶的改造和新建。从而改变传统炉灶的燃烧方式,大量提高燃烧效率,热利用效率 达40%以上,省燃料60%左右,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所述助燃器(附图1)下部分壳体 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在炉灶中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是助燃器,2是围风圈,3是助燃器盖板,4进风道,5是环形风道,6是进风 口,7是凸齿,8是炉芯,9是定位沉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的结构原 理做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由助燃器1、围风圈2和安装在 助燃器1上端定位沉台9上的助燃器盖板3构成;助燃器3为圆台锥形结构,成上下开口中 空内腔的两个可分离的装配壳体组成,在两装配壳体之间设有凸齿7,凸齿7以射状均布在 壳体表面上,凸齿7齿与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相应表面构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风道4,助 燃器1与围风圈2 (或与灶体之间)形成一个环绕助燃器1的环形风道5,在环形风道5的 侧面开有与大气连接相通的进风口 6,外界空气在环形风道5内预热后通过进风道4流向燃 烧器1中空内腔中。在图1中的助燃器1是用金属溶液浇铸的两个可分离的装配壳体,其上部分壳体 下端向外侧弯曲延伸并平行于下部分壳体顶端外表面,延伸部分与凸齿7外端对齐,并与 下部分壳体表面上的凸齿7成装配结构,其下部分壳体的下端沿边径向弯曲延伸形成助燃 器1底座环,将其助燃器1底座环放置在炉芯8上(如图3所示),助燃器1下端内沿边正 好与炉芯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炉膛内的可燃气体导入燃烧器1中空内腔中与空气混合燃
;Bs
JyCi。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灶型和结构,根据各参数不同可以配合不同炉具使用,为了更加完善燃烧效果可在助燃器1上下两个装配 壳体的壁周上分别增加一排圆形的进风孔,进一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在实际实施时环 形的预热风道可以通过助燃器与炉灶体自然形成。
权利要求一种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包括助燃器、围风圈和安装在助燃器上端套筒式的助燃器盖板,其特征是助燃器为圆台锥形、梯形或喇叭形结构,用耐热金属或陶瓷耐火材料制成上下开口中空内腔的两个可分离结构的装配壳体,在两装配壳体之间设有凸齿,凸齿以射状或旋转状沿圆周方向均布在壳体表面上,凸齿与凸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相应表面构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风道,在助燃器与围风圈之间设有一个环绕助燃器的环形风道,在环形风道的侧面开有与大气连接相通的进风口,空气在环形风道内预热后通过进风道流向助燃器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的上部分壳 体下端向外侧弯曲延伸并平行于下部分壳体顶端外表面,延伸部分与凸齿外端对齐成装配 结构,在助燃器的上部分壳体上端外表面上设有安装套筒式盖板的定位沉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的下部分壳 体的下端沿边径向弯曲延伸形成助燃器底座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凸齿沿着助燃器的 上部分壳体下端延伸部分的内表面或助燃器的下部分壳体上端外表面等间距地径向设置, 凸齿的截面为20 200mm2,其形状可为四边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鱼脊形结构,其两 齿间的进风道截面为30 280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助燃器上下两个装 配壳体的壁周上可以分别增加一排圆形的进风孔,进一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凸齿和壳体是连 体制成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省柴节煤炉灶中的燃烧器,包括助燃器、围风圈和安装在助燃器上端的盖板,其特征是助燃器为圆台锥形、梯形或喇叭形结构,用耐热金属或陶瓷耐火材料制成上下开口中空内腔的两个可分离结构的装配壳体,在两装配壳体之间设有凸齿,凸齿以射状或旋转状沿圆周方向均布在壳体表面上,凸齿与凸齿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相应表面构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风道,在助燃器外设有环形风道,空气在环形风道内预热后通过进风道流向助燃器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放置在任何炉芯上端即可使用,有助于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热裂解和热化反映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中氧气混合燃烧,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F23L15/00GK201662079SQ20102010734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杨成 申请人:杨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