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沥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4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沥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原料焦油加热装置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能节约能源、 降低生产成本的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包括导热油储槽、导热油泵、导热油炉、原料焦油储槽及其相连接的管道构成,导热油储槽内的导热油通过管道上的导热油泵送入导热油炉内,经在导热油炉内加热后,成高温导热油,再通过管道输入原料焦油储槽加热原料焦油。 所述的导热油炉是通过煤气加热的。这种原料焦油的加热装置的不足在于由于导热油炉是通过煤气加热的,所以能源消耗严重,提高了原料焦油的生产成本。也有的将导热油炉通过煤气加热改为蒸汽加热,然而采用蒸汽加热,又存在供热废水、废渣及煤燃烧产生的废气控制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焦油生产企业,一般还有浙青类产品的生产项目, 在浙青类产品生产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包括浙青反应釜、浙青换热器,浙青在浙青反应釜内的反应温度为350 V左右,通过管道输入浙青换热器内,与浙青换热器内的冷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其降温至180°C,才能使浙青降温成为产品,从浙青换热器内流出的冷介质温度可达到100°C。与原料焦油的所需温度相接近,这就为采用浙青反应釜内的反应热量加热原料焦油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浙青生产中的余热作为加热原料焦油的热源,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无污染、无废水、无废渣的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包括导热油储槽、导热油泵和原料焦油储槽构成,导热油储槽与导热油泵通过管道相连接,在导热油储槽内盛有导热油,其特征在于导热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相应管道与浙青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入口相连接,冷介质输出口通过输出管接入原料焦油储槽,在浙青换热器的一端下部设浙青热料进口,浙青换热器的浙青热料进口通过浙青输出管道接浙青反应釜,在浙青换热器上与浙青热料进口相对的一端设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浙青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由管状壳体、 浙青热料进口、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冷介质进入口、冷介质管束、冷介质输出口、左、右密封挡板、左、右端盖以及折流板构成,浙青热料进口设在管状壳体底部的右端,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设在管状壳体底部的左端,冷介质进入口设在左端盖的底部,冷介质输出口设在右端盖的顶部,使冷介质在冷介质管束内的流动方向与热浙青在管状壳体内的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考虑到浙青热料降温后稠度加大,所以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设在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采用导热油炉加热原料焦油相比,由于不再设导热油炉,所以简化了设备,使其操作更加方便;由于采用了浙青生产中的余热作为热源,所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对于浙青生产来说,减少了油气的挥发,克服了污染,缩短了浙青放料时间。可广泛用于煤焦油生产企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浙青换热器轴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包括导热油储槽1、导热油泵2和原料焦油储槽3构成,导热油储槽1与导热油泵2通过管道4 相连接,在导热油储槽1内盛有导热油,其特征在于导热油泵2的输出端通过相应管道5 与浙青换热器6的冷介质进入口 7相连接,冷介质输出口 8通过输出管9接入原料焦油储槽3,在浙青换热器6的一端下部设浙青热料进口 10,浙青换热器6的浙青热料进口 10通过浙青输出管道接浙青反应釜,在浙青换热器6上与浙青热料进口 10相对的一端设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 11。导热油储槽1内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泵2将导热油打入浙青换热器 6内,与浙青反应釜流入的350°C的浙青进行热交换,在热浙青降温的同时,导热油升温至 SO-IOO0C,使导热油成为原料焦油。所述的浙青换热器6为管式换热器,由管状壳体12、浙青热料进口 10、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 11、冷介质进入口 7、冷介质管束16、冷介质输出口 8、左、右密封挡板13、13'、 左、右端盖14、14'以及折流板15构成,浙青热料进口 10设在管状壳体12底部的右端,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 11设在管状壳体12底部的左端,冷介质进入口 7设在左端盖14的底部,冷介质输出口 8设在右端盖14'的顶部,使冷介质在冷介质管束16内的流动方向与热浙青在管状壳体12内的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考虑到浙青热料降温后稠度加大,所以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 11设在底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要把浙青反应釜的输出管接入浙青热料进口 10即可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代替导热油炉,给原料焦油加热。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包括导热油储槽(1)、导热油泵(2) 和原料焦油储槽C3)构成,导热油储槽(1)与导热油泵( 通过管道(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导热油泵O)的输出端通过相应管道(5)与浙青换热器(6)的冷介质进入口(7)相连接,冷介质输出口(8)通过输出管(9)接入原料焦油储槽(3),在浙青换热器(6)的一端下部设浙青热料进口(10),在浙青换热器(6)上与浙青热料进口(10)相对的一端设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浙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浙青换热器(6)为管式换热器,由管状壳体(1 、浙青热料进口(10)、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11)、冷介质进入口(7)、冷介质管束(16)、冷介质输出口(8)、左、右密封挡板(13、 13')、左、右端盖(14、14')以及折流板(1 构成,浙青热料进口(10)设在管状壳体(12) 底部的右端,浙青热料降温后的出口(11)设在管状壳体(1 底部的左端,冷介质进入口 (7)设在左端盖(14)的底部,冷介质输出口(8)设在右端盖(14')的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沥青生产余热给原料焦油加热的装置,包括导热油储槽、导热油泵和原料焦油储槽构成,其特征在于导热油泵的输出端通过相应管道与沥青换热器的冷介质进入口相连接,冷介质输出口通过输出管接入原料焦油储槽。与目前采用导热油炉加热原料焦油相比,由于不再设导热油炉,所以简化了设备,使其操作更加方便;由于采用了沥青生产中的余热作为热源,所以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对于沥青生产来说,减少了油气的挥发,克服了污染,缩短了沥青放料时间。可广泛用于煤焦油生产企业。
文档编号F28D7/00GK202164275SQ20112026631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翟佩峰, 韩爱军 申请人:山东固德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