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5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具体是一种密封工艺简单、无氧化腐蚀且密封强度高的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调节器或热泵热水机等所采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换热内管与壳体间的密封处理,一般是采用焊接或涨管两种方式处理;焊接方式密封质量牢固但工艺复杂、 加工时间长,而且经过高温焊接的地方容易被氧化和腐蚀。采用涨管方式密封工艺简单,但涨管方式密封强度低很容易因承受的压力过高或其它外界冲击会使涨管处变形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工艺简单、无氧化腐蚀且密封强度高的套管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状的壳体I和若干换热内管2,所述壳体I的两端管口分别由法兰组封盖;其中所述换热内管2均位于壳体I内、且各换热内管2的两端部均穿出相应的法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内均固定设有用于密封的弹性件5、且所述各弹性件5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管式换热器采用在相应换热内管轴向固定的弹性件被挤压变形后挤满换热内管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密封。为方便加工、安装,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每个法兰组包括开有若干阶梯通孔31的第一法兰3和开有若干直通孔41的第二法兰4, 所述阶梯通孔31、直通孔41的数量均与换热内管2相等,所述直通孔41的孔径与阶梯通孔31中较小的孔径相应,所述第二法兰4固定拼合在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一侧的端面、且所述各阶梯通孔31分别和相应的直通孔41同轴贯通形成整个法兰组的穿透孔,两法兰中相对、接触的端面为各自的配合端面,两法兰中相背的端面分别为各自的非配合端面;所述法兰组由第一法兰3或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固定封盖在壳体I端部的管口处,所述各换热内管2的端部经相应的法兰组的穿透孔穿出;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各换热内管2与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各弹性件由相应的阶梯通孔的阶梯面和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压紧固定、并有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共同作用实现弹性件在换热内管的轴线方向的固定、同时两法兰将弹性件与外界隔绝、密封强度很高,使得弹性件不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密封效果;而换热内管和第一法兰的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的内壁之间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实现弹性件在换热内管的径向方向的固定、同时挤满需要填充的缝隙,达到密封的目的。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做一下的改进所述弹性件5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叠装的密封胶圈构成,所述弹性件5的密封圈套在相应的换热内管2外。密封胶圈为常用的标准件,可直接在市面上购买合适的规格,成本低廉,更换方便。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壳体I的管壁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外界连通的开口 61、62 ;以便于通入冷却介质。所述壳体I的两开口 61、62分别靠近所述壳体I的两端部;使得冷却介质的壳程尽量长,与循环介质充分热交换。为方便连接,所述壳体I的两开口 61、62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连接管;所述每个法兰组的第二法兰4或第一法兰3的非配合端面设有循环介质连接管,所述循环介质连接管和各换热内管2相应的端部均连通。工作时,将冷却介质连通冷却介质连接管、循环介质经循环介质连接管实现与各换热内管连通,操作方便。所述每个法兰组的第一、第二法兰3、4通过螺丝I固定拼合。所述多个换热内管2平行设置。所述壳体I和换热内管2盘成相应的螺旋状。所述换热内管2为金属管,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优选为不锈钢管、紫铜管或镍白铜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管式换热器采用弹性件被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与相应的法兰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密封、安装和更换方便;换热内管在整个密封过程中无须经过高温焊接、换热内管的材质不会出现高温氧化,而且弹性件的外部由法兰限制、密封强度很高,不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密封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组、换热内管和弹性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 2所示的套管式换热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它包括了管状的壳体I 和若干换热内管2,壳体I的两端管口分别由法兰组封盖;其中换热内管2均位于壳体I内、 且各换热内管2的两端部均穿出相应的法兰组;多个换热内管2平行设置,且壳体I和换热内管2盘成相应的螺旋状。每个法兰组包括开有若干阶梯通孔31的第一法兰3和开有若干直通孔41的第二法兰4。第一法兰3的阶梯通孔31、第二法兰4的直通孔41的数量均与换热内管2相等, 且直通孔41的孔径与阶梯通孔31中较小的孔径相应,第二法兰4通过螺丝7固定拼合在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一侧的端面、且各阶梯通孔31分别和相应的直通孔41同轴贯通形成整个法兰组的穿透孔,两法兰中相对、接触的端面为各自的配合端面,两法兰中相背的端面分别为各自的非配合端面。每个法兰组由第一法兰3或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固定封盖在壳体I端部的管口处,各换热内管2的端部经相应的法兰组的穿透孔穿出。一个或一个以上叠装的密封胶圈构成用于密封的弹性件5,各弹性件的密封圈套在相应的换热内管2外、并设置在该换热内管2与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各弹性件由相应的阶梯通孔的阶梯面和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压紧固定、并有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共同作用实现弹性件在换热内管的轴线方向的固定,而换热内管和第一法兰的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的内壁之间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实现弹性件在换热内管的径向方向的固定、同时挤满需要填充的缝隙,达到密封的目的。壳体I的管壁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外界连通的开口 61、62,两开口 61、62分别靠近壳体I的两端部,且两开口 61、62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连接管;每个法兰组的第二法兰4或第一法兰3的非配合端面设有循环介质连接管,循环介质连接管和各换热内管2相应的端部均连通。工作时,将冷却介质连通冷却介质连接管、循环介质经循环介质连接管实现与各换热内管连通,操作方便。为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内管2为金属管,优选为不锈钢管、紫铜管或镍白铜管。
权利要求1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状的壳体(I)和若干换热内管(2),所述壳体(I)的两端管口分别由法兰组封盖;其中所述换热内管⑵均位于壳体⑴内、且各换热内管⑵的两端部均穿出相应的法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内均固定设有用于密封的弹性件(5)、且所述各弹性件(5)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法兰组包括开有若干阶梯通孔(31)的第一法兰(3)和开有若干直通孔(41)的第二法兰(4),所述阶梯通孔(31)、直通孔(41)的数量均与换热内管(2)相等,所述直通孔(41)的孔径与阶梯通孔(31) 中较小的孔径相应,所述第二法兰(4)固定拼合在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一侧的端面、且所述各阶梯通孔(31)分别和相应的直通孔(41)同轴贯通形成整个法兰组的穿透孔,两法兰中相对、接触的端面为各自的配合端面,两法兰中相背的端面分别为各自的非配合端面;所述法兰组由第一法兰(3)或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固定封盖在壳体(I) 端部的管口处,所述各换热内管(2)的端部经相应的法兰组的穿透孔穿出;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各换热内管(2)与第一法兰(3)阶梯通孔中较大孔径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内,各弹性件由相应的阶梯通孔的阶梯面和第二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压紧固定、并有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叠装的密封胶圈构成,所述弹性件(5)的密封圈套在相应的换热内管(2)夕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管壁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外界连通的开口(61、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两开口(61、62) 分别靠近所述壳体(I)的两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两开口(61、 62)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连接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法兰组的第二法兰(4) 或第一法兰(3)的非配合端面设有循环介质连接管,所述循环介质连接管和各换热内管(2)相应的端部均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法兰组的第一、第二法兰(3、4)通过螺丝(7)固定拼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内管(2)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和换热内管(2) 盘成相应的螺旋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状的壳体(1)和若干换热内管(2),所述壳体(1)的两端管口分别由法兰组封盖;其中所述换热内管(2)均位于壳体(1)内、且各换热内管(2)的两端部均穿出相应的法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内均固定设有用于密封的弹性件(5)、且所述各弹性件(5)由相应的换热内管和法兰组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2)与相应的法兰组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管式换热器采用弹性件被挤压变形挤满换热内管与相应的法兰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密封、安装和更换方便;换热内管在整个密封过程中无须经过高温焊接、换热内管的材质不会出现高温氧化。
文档编号F28D7/10GK202350592SQ20112047894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彭越诚, 曾森权, 蔡林润 申请人:佛山市确正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