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3519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浸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浸式换热器,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沉浸式换热器是当前应用成熟的换热器,为了达到延长热交换的时间,通常是将热交换管做成盘绕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蛇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可以是做成以圆心为中心,由内向外扩散开的同心圆,类似盆状的蚊香形状,还可以做成弹簧状,延长待热交换的流体在热交换管中的停留时间。但是沉浸式换热器,沉浸在大的容积中,就使得管外流体很多,管内流体少,传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浸式换热器,本沉浸式换热器可以增加管内流体体积和管外流体体积比,充分利用容积及交换液。本沉浸式换热器,包括容箱和布置在容箱里面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料管和出料管穿过容箱壁,伸到容箱的外面,容箱下端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的相对面的上端设置有出液口 ;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进料管设置在与出液口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所述出料管设置在于进液口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所述换热管盘绕着呈螺旋状。所述容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换热管俯视图呈正方形排布。所述容箱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图为圆形。本沉浸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换热管可以排列紧密,占容箱的比例就大,这样可以在提高容箱的利用率和容箱中热交换液体的交换效率。


图I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实施例I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实施例2的视图),
附图标明列表1一容箱,2—出液口,3—进料管,4一进液口,5—出料管,6—换热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虚线表示容箱内部构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沉浸式换热器,包括容箱I和布置在容箱I里面的换热管6,换热管6的进料管3和出料管5穿过容箱壁,伸到容箱I的外面,容箱I下端设置有进液口 4,进液口 4的相对面的上端设置有出液口 2 ;进料管3设置在与出液口 2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出料管5设置在于进液口4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换热管6盘绕着呈螺旋状。实施例1,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容箱I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换热管6俯视图呈正方形排布。实施例2,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容箱I的横截面为圆形,换热管6的俯视图中呈圆形。根据容箱I的形状,变换换热管6盘绕在容箱中的形状,达到合理利用容箱1,达到最理想的热交换效率。换热管6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也是为了在盘绕过程中合理布置盘绕间隙。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沉浸式换热器,包括容箱和布置在容箱里面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的进料管和出料管穿过容箱壁,伸到容箱的外面,容箱下端设置有进液ロ,进液ロ的相对面的上端设置有出液ロ ;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沉浸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管设置在与出液ロ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所述出料管设置在于进液ロ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浸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盘绕着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浸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容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换热管俯视图呈正方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浸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容箱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换热管的俯视图为圆形。
全文摘要
沉浸式换热器,包括容箱和布置在容箱里面的换热管,换热管的进料管和出料管穿过容箱壁,伸到容箱的外面,容箱下端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的相对面的上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进料管设置在与出液口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出料管设置在于进液口相同水平高度的容箱壁上,换热管盘绕着呈螺旋状,容箱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换热管俯视图呈正方形排布,或者容箱的横截面为圆形,换热管的俯视图为圆形。本发明能够提高容箱容积和容箱内热交换也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F28F1/04GK102706184SQ2012101258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彭文勇, 朱兵, 李宏丽, 李晓光, 王保成, 邵春迎 申请人: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