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888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设备领域,尤其铜管换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实现传热过程的基本设备,已经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一般是由碳钢或不锈钢管束、管壳、管箱等主要构件组成,其中,管束是列管式换热器的核心构件,管束通常由换热管、支持板(或者折流板)和管板组成,成排的换热管通过支持板(或者折流板)支承,其两端穿进管板的管孔中,并与管板相连接,从而保证接头的密封性和强度。由于铜管束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塑性,而且黄铜对大气、海水和氨以外的碱性溶·液的耐蚀性高,因此,具有传热能力强、防腐、洁净、高效等特点,是其他材料的设备无法替代的,铜管束在电力、化工和空调制冷等行业应用较多。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主要有强度胀接、强度焊接和胀焊并用三种型式,而在铜管管束中,一般均采用强度胀接型式。胀接方法可分机械胀接、液压胀接和爆破胀接等。最普遍采用的是机械胀接法,较为先进的是液压胀接法,胀接具有结构简单,管子修补容易等特点,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较为常用。上述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是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与操作方法,往往会导致管端连接处的管板变形、管束扭曲,造成泄漏,甚至使换热管发生裂纹等损坏,故在胀管时必须严格注意换热管的壁厚、管板与管子的材质、管孔的尺寸、管子表面及管孔加工的粗糙度、胀管的程序等,同时胀管接头的密封结构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胀接强度好、密封效果好,且结构简单、能够延长管束使用寿命的铜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了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包括有管板本体和换热管,所述管板本体设置有管孔以及与所述管孔相通的胀管凹槽,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孔和所述胀管凹槽与所述管板本体胀接。其中,所述管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大,内侧孔径小的锥形孔。其中,所述管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小,内侧孔径大的锥形孔。其中,所述管孔为中间孔径大,两侧孔径小的鼓形孔。其中,所述管孔为波浪形孔。其中,所述管孔为外侧小段孔径为换热管内径、内侧大段孔径为换热管外径的台阶孔。[0014]其中,所述管孔为台阶孔与锥形孔的组合,所述台阶孔的孔径为换热管内径,所述锥形孔的孔径由外向内渐缩。其中,所述胀管凹槽为方形槽结构。其中,所述胀管凹槽为圆弧形槽结构。其中,所述胀管凹槽为锯齿形槽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包括有管板本体和换热管,所述管板本体设置有管孔以及与所述管孔相通的胀管凹槽,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孔和所述胀管凹槽与所述管板本体胀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可以更好地提高列管式换热器管束胀接接头的胀接强度和密封可靠性,同时结构简单,能够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四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五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管孔的第六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胀管凹槽的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胀管凹槽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胀管凹槽的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胀管凹槽的第四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11中包括有管板本体1、管孔2、胀管凹槽3、换热管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ー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參见图I所示,包括有管板本体I和换热管4,所述管板本体I设置有管孔2以及与所述管孔2相通的胀管凹槽3,所述换热管4通过所述管孔2和所述胀管凹槽3与所述管板本体I胀接。管孔2和胀管凹槽3使用专用刀具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胀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机械胀接或者液压胀接,并经过试验确定相关參数。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可以更好地提高列管式换热器管束胀接接头的胀接強度和密封可靠性,同时结构简单,能够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
參见图2所示,所述管孔2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大,内侧孔径小的锥形孔。參见图3所示,所述管孔2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小,内侧孔径大的锥形孔。參见图4所示,所述管孔2为中间孔径大,两侧孔径小的鼓形孔。參见图5所示,所述管孔2为波浪形孔。參见图6所示,所述管孔2为外侧小段孔径为换热管4内径、内侧大段孔径为换热管4外径的台阶孔。參见图7所示,所述管孔2为台阶孔与锥形孔的组合,所述台阶孔的孔径为换热管4内径,所述锥形孔的孔径由外向内渐缩。上述六种形式的管孔2形状,使得胀接后,换热管4不易松动。參见图8所示,所述胀管凹槽3为方形槽结构。该方形槽结构可与上述六种形式的管孔2相胀接配合。參见图9所示,所述胀管凹槽3为圆弧形槽结构。该圆弧形槽结构可与上述六种形式的管孔2相胀接配合。參见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胀管凹槽3为锯齿形槽结构。该锯齿形槽结构可与上述六种形式的管孔2相胀接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胀管凹槽3的开槽尺寸以及槽数參照GB151-1999规定,并进行试验确定。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管板本体和换热管,所述管板本体设置有管孔以及与所述管孔相通的胀管凹槽,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孔和所述胀管凹槽与所述管板本体胀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锥形 L,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大,内侧孔径小的锥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为外侧孔径小,内侧孔径大的锥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中间孔径大,两侧孔径小的鼓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波浪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外侧小段孔径为换热管内径、内侧大段孔径为换热管外径的台阶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孔为台阶孔与锥形孔的组合,所述台阶孔的孔径为换热管内径,所述锥形孔的孔径由外向内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管凹槽为方形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管凹槽为圆弧形槽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管凹槽为锯齿形槽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设备领域,尤其铜管换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管束胀接接头密封结构。其结构包括有管板本体和换热管,所述管板本体设置有管孔以及与所述管孔相通的胀管凹槽,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孔和所述胀管凹槽与所述管板本体胀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可以更好地提高列管式换热器管束胀接接头的胀接强度和密封可靠性,同时结构简单,能够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8F9/26GK202660960SQ20122028880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蔡金才, 陈东标, 陈孙艺 申请人: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