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列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163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套装列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10),基体管板A(7)与基体管板B(10)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9)贯通;基体列管(9)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6),一次套装列管(6)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4)、一次套装管板B(11);工质进口管(2)与壳体(1)顶端连通,工质出口管(13)与壳体(1)底端连通;介质进口管(14)与基体管板B(10)及一次套装管板B(11)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8)与基体管板A(7)及一次套装管板A(4)形成的腔体连通。耐压性能好、设备阻力小、介质能双面换热、换热效率高。
【专利说明】套装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是采用一定方式排列的圆管作换热元件,具有耐压性能好、用途广泛的特点,但其不能对工质进行均匀分流,因而不能避免工质短路或偏流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的问题。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面积大,流体流型好,换热效率高等优点,但其板状结构导致抗压性能差,在工质和介质两相流体之间压差较大的场合不能避免板面的变形问题,因而不适用于高压场合。膜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能够使用于两相流体之间压差较高的场合,但其介质成膜的流体分流方式决定了该设备不能在工质和介质均处于高压条件下工作,且只能对膜状介质进行单面加热。套管式换热器采用串联式套装结构,不易制造,设备阻热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耐压性能好、设备阻力小、介质能双面换热、换热效率高的套装式列管换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基体管板B,—次套装管板A,—次套装管板B ;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一次套装列管;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基体管板B,基体管板A与基体管板B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贯通;基体列管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一次套装列管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一次套装管板B ;工质进口管与壳体顶端连通,工质出口管与壳体底端连通;介质进口管与基体管板B及一次套装管板B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与基体管板A及一次套装管板A形成的腔体连通。
[0005]上述的一种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基体管板B, —次套装管板A, —次套装管板B, 二次套装管板A, 二次套装管板B ;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一次套装列管、二次套装列管;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基体管板B,基体管板A与基体管板B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贯通;基体列管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一次套装列管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一次套装管板B 次套装列管内套装有二次套装列管,二次套装列管两端分别设有二次套装管板A, 二次套装管板B ;工质进口管分别与壳体顶端及基体管板A与一次套装管板A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工质出口管分别与壳体底端及基体管板B与一次套装管板B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进口管与一次套装管板B及二次套装管板B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与二次套装管板A及一次套装管板A形成的腔体连通。[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使用管壳、列管、管板及进出口管件按一定方式组合成的,采用套装的结构型式,能使两种流体的分流和集流,使介质(或工质)具有膜状流体型且膜状流形稳定可靠,可对介质或工质进行双面加热或冷却的高效换热,其耐压性能好,换热效率高,用途广泛。
[000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0009]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A-A剖视图结构之一);
[0010]图3为实施例1结构的图1的B-B剖视图结构之一;
[0011]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A-A剖视图结构之二);
[0012]图5为实施例2结构的图1的B-B剖视图结构之二。
[0013]图中标记:
[0014]1.壳体;2.工质进口管;3.二次套装管板A ;4.—次套装管板A ;5.二次套装列管;6.—次套装列管;7.基体管板A;8.介质出口管;9.基体列管;10.基体管板B;ll.—次套装管板B;12.二次套装管板B;13.工质出口管14.介质进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特点。
[0016]实施例1:
[0017]参见图1-3,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10,一次套装管板A4,一次套装管板Bll ;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9、一次套装列管6 ;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10,基体管板A7与基体管板BlO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9贯通;基体列管9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6,一次套装列管6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4、一次套装管板Bll ;工质进口管2与壳体I顶端连通,工质出口管13与壳体I底端连通;介质进口管14与基体管板BlO及一次套装管板Bll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8与基体管板A7及一次套装管板A4形成的腔体连通。
[0018]工作原理:工质通过工质进口管2从壳体I顶端进入,通过一次套装列管6流入壳体I底端通过工质进口器13流出;介质通过介质进口管14进入壳体I与基体管板BlO及一次套装管板Bll形成的腔体,通过一次套装列管6与基体列管9之间的缝隙流入基体管板A7与一次套装管板A4形成的腔体,然后通过与该腔体连通的介质出口管8流出。
[0019]实施例2:
[0020]参见图1、4、5,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10,一次套装管板A4,一次套装管板BI I,二次套装管板A3,二次套装管板B12 ;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9、一次套装列管6、二次套装列管5 ;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10,基体管板A7与基体管板BlO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9贯通;基体列管9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6, —次套装列管6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4、一次套装管板Bll ;—次套装列管6内套装有二次套装列管5,二次套装列管5两端分别设有二次套装管板A3,二次套装管板B12 ;工质进口管2分别与壳体I顶端及基体管板A7与一次套装管板A4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工质出口管13分别与壳体I底端及基体管板BlO与一次套装管板Bll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进口管14与一次套装管板Bll及二次套装管板B12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8与二次套装管板A3及一次套装管板A4形成的腔体连通。
[0021]工作原理:工质通过工质进口管2分别从壳体I顶端及其基体管板A7与一次套装管板A4之间形成的腔体进入,壳体I顶端进入的工质通过二次套装列管5流入壳体I底端通过工质进口器13流出;进入基体管板A7与一次套装管板A4之间形成的腔体的工质通过一次套装列管6与基体列管9之间的缝隙流入基体管板BlO与一次套装管板Bll之间形成的腔体,通过与该腔体连通的工质出口管13流出;介质通过介质进口管14进入壳体I与一次套装管板Bll与二次套装管板B12形成的腔体,通过一次套装列管6与二次套装列管5缝隙流入二次套装管板A3与一次套装管板A4形成的腔体,然后通过与该腔体连通的介质出口管8流出。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 (7)、基体管板B (10),—次套装管板A (4),—次套装管板B (11);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9)、一次套装列管(6);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 (7)、基体管板B (10),基体管板A (7)与基体管板B (10)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9)贯通;基体列管(9)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6),一次套装列管(6)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 (4)、一次套装管板B (11);工质进口管(2)与壳体(I)顶端连通,工质出口管(13)与壳体(I)底端连通;介质进口管(14)与基体管板B (10)及一次套装管板B (11)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8)与基体管板A (7)及一次套装管板A (4)形成的腔体连通。
2.一种套装式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板、列管,其中:管板包括基体管板A(7)、基体管板B (10),—次套装管板A (4),—次套装管板B (11), 二次套装管板A (3), 二次套装管板B (12);列管包括若干基体列管(9)、一次套装列管(6)、二次套装列管(5);壳体内上下分别设有基体管板A (7)、基体管板B (10),基体管板A (7)与基体管板B (10)之间通过若干基体列管(9)贯通;基体列管(9)内套装有一次套装列管(6),一次套装列管(6)两端分别设有一次套装管板A (4)、一次套装管板B (11);—次套装列管(6)内套装有二次套装列管(5),二次套装列管(5)两端分别设有二次套装管板A (3),二次套装管板B (12);工质进口管(2)分别与壳体(I)顶端及基体管板A (7)与一次套装管板A (4)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工质出口管(13)分别与壳体(I)底端及基体管板B (10)与一次套装管板B (11)之间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进口管(14)与一次套装管板B (11)及二次套装管板B (12)形成的腔体连通,介质出口管(8)与二次套装管板A (3)及一次套装管板A (4)形成的腔体连通。
【文档编号】F28D7/10GK203501856SQ20132043572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保廷荣, 冯程亮 申请人:保廷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