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螺旋片插入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702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旋转螺旋片插入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螺旋片插入物,设置一根无源驱动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有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径向长度为管内径,在贴近管内径的地方设置宽度较小的螺旋片,螺旋片与旋转叶片旋向相同,并与旋转叶片在螺旋片每旋转450度的位置处固定在一起。当流体流入管内时,流体带动旋转叶片和螺旋片旋转,由于螺旋片贴近管内壁,因此管内壁不断被螺旋片刮擦,边界层会不断遭到破坏,由此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同时螺旋片也会对管内壁的污垢进行清理并防止污垢的产生。
【专利说明】旋转螺旋片插入物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化传热装置,尤其是可进行旋转以实现强化传热与防垢除垢双重功能的螺旋片插入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螺旋片插入物多是用一定宽度的紫铜片在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节距的螺旋槽上绕制而成,它可使流体在管内产生旋转同时周期性地在螺旋突出物区域受到扰动,因而能够保持较高的传热强度。但是,对于高粘度低流速流体来说,单靠流体的旋转及受到的周期性扰动,不足以对边界层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传热强度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防垢除垢效果也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较大地提高传热强度,除去积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螺旋片插入物,该插入物可在管内进行旋转,能够有效破坏边界层,保持较高的传热强度,同时防垢除垢效果也较明显。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置一根无源驱动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有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径向长度为管内径,在贴近管内径的地方设置宽度较小的螺旋片,螺旋片与旋转叶片旋向相同,并与旋转叶片在螺旋片每旋转450度的位置处固定在一起。当流体流入管内时,流体带动旋转叶片和螺旋片旋转,由于螺旋片贴近管内壁,因此管内壁不断被螺旋片刮擦,边界层会不断遭到破坏,由此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同时螺旋片也会对管内壁的污垢进行清理并防止污垢的产生;另外,旋转叶片和螺旋片也使得流体产生一定程度的螺旋,同时旋转叶片还相当于板条插入物,使得流体分流,这些都加强了流体的径向混合,强化了传热;此外,螺旋片宽度较小且贴近管内壁,旋转叶片的设置也间隔了一定位置,相比于纽带插入物,流动阻力较小,旋转叶片和螺旋片的旋转也抵消了部分流动阻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管内进行旋转,能够有效破坏边界层,保持较高的传热强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防垢除垢效果,设计结构简单,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旋转轴,2.旋转叶片,3.螺旋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图中,设置一根无源驱动的旋转轴(I),旋转轴(I)上固定有旋转叶片(2 ),旋转叶片(2)径向长度为管内径,在贴近管内径的地方设置宽度较小的螺旋片(3),螺旋片(3)与旋转叶片(2)旋向相同,并与旋转叶片(2)在螺旋片(3)每旋转450度的位置处固定在一起。当流体流入管内时,流体带动旋转叶片(2)和螺旋片(3)旋转,由于螺旋片(3)贴近管内壁,因此管内壁不断被螺旋片(3)刮擦,边界层会不断遭到破坏,由此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同时螺旋片(3)也会对管内壁的污垢进行清理并防止污垢的产生;另外,旋转叶片(2)和螺旋片(3)也使得流体产生一定程度的螺旋,同时旋转叶片(2)还相当于板条插入物,使得流体分流,这些都加强了流体的径向混合,强化了传热;此外,螺旋片(3)宽度较小且贴近管内壁,旋转叶片(2)的设置也间隔了一定位置,相比于纽带插入物,流动阻力较小,旋转叶片(2)和螺旋片(3)的旋转也抵消了部分流动阻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螺旋片插入物,其特征是:设置一根无源驱动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有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径向长度为管内径,在贴近管内径的地方设置宽度较小的螺旋片,螺旋片与旋转叶片旋向相同,并与旋转叶片在螺旋片每旋转450度的位置处固定在一起。
【文档编号】F28F19/00GK203443470SQ20132053235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薛提微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