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277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其包括:中空壳体,壳体顶部设有排气阀,该壳体内设有用于储存流动性介质的空腔,该空腔的侧壁上部设有用于排放液面上漂浮物的排放阀;所述壳体的中部左端设有介质入口,壳体的中部右端设有介质出口,多个由丝网编织而成且呈薄壁孔隙状的丝网管悬置于空腔中部,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可定时开启的排污阀;所述介质入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的出口相连接,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入口相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的入口连接;将高密度污垢从介质中分离并通过排污阀排出,防止管道积垢、堵塞;又能通过排放阀将漂浮于液面上的低密度污垢去除;还能将溶解于介质中的气体分离并由排气阀排出。
【专利说明】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主要用于工业循环水的处理,也可用于集中供热或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暖通空调系统或集中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在例如热计量表和热交换器等系统工作时,往往会因为其系统介质中存在的细微污垢杂质而造成损害。例如,这些污垢杂质会附着在系统的各类元器件上,使元器件磨损、劣化、甚至腐蚀等,从而损害系统的性能,例如导致热计量表的计量精度或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0003]目前,为了去除系统介质中存在的污垢杂质,通常会在系统中设置过滤器,以便通过过滤器滤除系统介质中具有一定粒径的颗粒杂质。然而,采用传统过滤器方法,只能过滤一定大小的颗粒杂质且用于过滤的滤芯,工作过一段时间后随着颗粒物在滤芯处的累积,滤芯过滤能力变差,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滤芯,费时费力还可能会引起暂时的停工。但是系统中存在的大量的粒径小于过滤器过滤精度的杂质却无法被除去。这类小粒径的污垢杂质仍然存在于系统介质中,处于游离和半游离状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分离并排除这类污垢杂质,则其往往会逐渐累积在系统的结构通道的死角和管壁内,形成污垢,从而使例如热计量表无法精确计量,或使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大大下降。
[0004]然而一般的污垢去除方式,未能将污垢按相对介质的密度大小进行单独分离,其分离效果较差;同时也未能对介质中携带的微小气泡进行分离,管道中的气泡会减小热计量表和热交换器的传热或热感知效率,极端情况下会引起管道气阻。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既能将按污垢的密度差异进行单独分离,又能去除介质中的气泡。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其包括惯性式污垢分离器,该惯性式污垢分离器包括:柱形的中空形壳体,壳体顶部设有排气阀,该壳体内设有用于储存流动性介质的空腔,该空腔的侧壁上部设有用于排放液面上漂浮物的排放阀;所述壳体的中部左端设有介质入口,壳体的中部右端设有介质出口,多个由丝网编织而成且呈薄壁孔隙状的丝网管悬置于空腔中部,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可定时开启的排污阀。
[000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排气阀顶端设有阀门,排气阀的下部为一设于壳体内的中空形无底的罩,该罩的上部两侧壁上分别设有通气孔。
[0008]作为一种优选,多根支撑杆前、后平行排列设于壳体的空腔内,支撑杆的前、后两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丝网管的顶部通过该支撑杆悬置于空腔中部。
[0009]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循环水系统,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维护保养的成本;该工业循环水系统还包括:锅炉,所述介质入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的出口相连接,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入口相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锅炉的入口连接。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0011]I)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既能将沉淀于壳体空腔底部的高密度污垢从介质中分离并通过排污阀排出,防止管道积垢、堵塞;又能通过排放阀将漂浮于液面上的低密度污垢去除;还能将溶解于介质中的气体分离并由排气阀排出,防止管道生锈、腐蚀;
[0012]2)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排气阀下部的罩可以防止介质在空腔内流动时,液面上的漂浮物粘到排气阀上,影响排气阀正常工作;
[0013]3)所述支撑杆用于将丝网管悬置于空腔内,支撑杆直径小强度高,既能对丝网管进行支撑从而分离介质中的污垢与气泡,又能减小介质在流经支撑杆时的阻力;
[0014]4)所述工业循环水系统采用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能显著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或者减少由污垢或气泡引起的热计量表的计量误差,减少维护保养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理及其相比于现有产品的技术优势,下面借助于附图通过应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实例说明可能的实施例。在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丝网管的前、后排列方式布置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丝网管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式污垢分离器与锅炉、热交换器的管道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包括:壳体1,排气阀2,介质入口 3,介质出口4,支撑杆5,丝网管6,排污阀7,通气孔8,排放阀9。
[0022]所述柱形的中空形壳体I为薄壁结构,其内部设有圆柱形空腔,壳体I顶部中心设有用于排出空腔顶部残留气体的排气阀2,该排气阀2顶端设有阀门,排气阀2的下部设于壳体I内且为中空形无底的罩,当壳体I内充满介质时,介质液面10超过该罩的底部,该罩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通气孔8且该通气孔8位于介质液面10上方,空腔的侧壁上位于介质液面10下方附近设有用于排放液面上漂浮物的排放阀9 ;所述壳体I的中部左端设有使流动性介质进入的介质入口 3,壳体I的中部右端设有使流动性介质排出的介质出口 4,多根支撑杆5前、后平行排列设于壳体I的空腔内,支撑杆5的前、后两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由丝网编织而成的薄壁状的丝网管6悬吊于该支撑杆5的下方,丝网管6呈圆柱形,多个丝网管6的前、后排列方式如图2中所示,该丝网管的周向侧面包具有多个孔隙,孔隙的形状如图3中所示;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可定时开启的排污阀7。
[0023]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作过程包括:具有污垢的介质从介质入口 3流入壳体I内并充满空腔,由于空腔容积远大于管道容积,使得介质在空腔内的流速下降,介质在空腔内由介质入口 3流向介质出口 4的过程中经过多个丝网管6时,密度大于介质的污垢,流动时惯性比介质大,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污垢更易被丝网管的丝网阻挡并且被丝网捕获,从而实现污垢与介质的分离,被丝网捕获的污垢在重力沉降作用下,会逐渐沉积到所述空腔的底部,当污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排污阀7打开排污;介质流经丝网管时流速降低,原来介质中携带的微小气泡容易被丝网捕获,被捕获的微小气泡相互融合成较大的气泡,然后气泡上升并聚集至空腔的顶部,每隔一段时间排气阀2的阀门打开,空腔顶部的气体经通气孔8进入罩内,然后再由阀门排出;密度小于介质的污垢到达空腔内流速减慢后较易被丝网阻拦,速度进一步减小,在浮力作用下,这些污垢上升并漂浮于液面10上形成漂浮物,所述排放阀9可以定时开启,用于排出液面10上的漂浮物。
[0024]所述排气阀2下部的罩可以防止介质在空腔内流动时,位于液面10上的漂浮物粘到排气阀2上,从而影响排气阀2的阀门正常开闭。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4所示,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一侧设有锅炉11,所述介质入口 3通过管道一 12与锅炉11的出口相连接,介质出口 4通过管道二 14与多个热交换器16的入口连接,热交换器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三15与锅炉11的入口连接;多个热交换器16适于相互间并联设置;由于锅炉内容易产生污垢等杂质,如果需要在该系统中布置多个锅炉,则在每个锅炉的出口处需要安装惯性式污垢分离器。
[0027]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既能将沉淀于壳体空腔底部的高密度污垢从介质中分离并通过排污阀排出,防止管道积垢、堵塞;又能通过排放阀将漂浮于液面上的低密度污垢去除;还能将溶解于介质中的气体分离并由排气阀排出,防止管道生锈、腐蚀;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排气阀下部的罩可以防止介质在空腔内流动时,液面上的漂浮物粘到排气阀上,影响排气阀正常工作;所述支撑杆用于将丝网管悬置于空腔内,支撑杆直径小强度高,既能对丝网管进行支撑从而分离介质中的污垢与气泡,又能减小介质在流经支撑杆时的阻力;所述工业循环水系统采用所述惯性式污垢分离器,能显著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维护保养的成本。
[002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包括惯性式污垢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惯性式污垢分离器包括:柱形的中空形壳体(1),壳体(I)顶部设有排气阀(2),该壳体(O内设有用于储存流动性介质的空腔,该空腔的侧壁上部设有用于排放液面上漂浮物的排放阀(9);所述壳体(I)的中部左端设有介质入口(3),壳体(I)的中部右端设有介质出口(4),多个由丝网编织而成且呈薄壁孔隙状的丝网管(6)悬置于空腔中部,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可定时开启的排污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惯性式污垢分离器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炉(11),所述介质入口(3)通过管道与锅炉(11)的出口相连接,介质出口(4)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16)的入口相连接,热交换器(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锅炉(11)的入口连接。
【文档编号】F28F19/01GK203663529SQ20142000383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冯辉, 罗斌, 郁士宽, 林伟 申请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