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664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片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片式散热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包括有进油管、回油管以及若干并列焊接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散热片,散热片内部均设置有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容腔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二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大于第一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第一容腔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第二容腔与相对应的第一容腔导通连接。由于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分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是相向排列分布的,即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平常散热器排列间距的2-3倍,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对冷却油的降温效果更好。
【专利说明】片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式散热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有效散热的片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变压器运行产生的热量会使变压器本体温度升高,需要散热装置对变压器进行降温。市面上的片式散热器,每个散热器具有多个依次排列且等距离的散热片,每个散热片由两个薄钢片对接而成,该片组的顶端与进油管路焊接并相通,底端与出油管路焊接并相通。工作时变压器中的油因为热量的上升,会往上流动,并且会通过散热器上的进油管流入散热器中,同时回油管中相对温度较低的油会流入变压器中,从而依次循环给变压器起到降温的作用。
[0003]目前市场上的散热片本体内部的容油的容腔是均匀的,又或者是在散热片本体内部均匀的分布着若干个供冷却油流通的空腔,容腔的均匀分布能使得冷却油的均匀分布,起到良好的热量分布效果。但是由于散热片是多个依次排列而形成的散热器,所以相对排列在散热器中部位置的散热片上的中心位置,因为在两侧散热片的阻挡下,通风效果会很差,因此该散热片的中心位置的温度相对于它的两边温度会高一点,从而便导致散热器本体内部冷却油温度不均匀的现象,致使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降低,不利于散热器对变压器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散热的片式散热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片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包括有进油管、回油管以及若干并列焊接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散热片,散热片内部均设置有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容腔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二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大于第一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第一容腔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第二容腔与相对应的第一容腔导通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散热片内部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分设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且第一容腔小于第二容腔的宽度,因此冷却油在在第二容腔内的分布多于在第一容腔中的分布,从而第二容腔的热量会高于第一容腔的热量,同时由于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均匀分布于进油管和回油管的两侧,且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是相间隔交错排列,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是背向排列分布的,因此使得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平常散热器排列间距的2-3倍,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对冷却油的降温效果更好。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散热片分为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均匀分布于进油管的两侧,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背向设置,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沿进油管轴线方向相间隔交错排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分布于进油管的两侧,各散热片之间的间隔距离更加大,有利于对第二容腔内部的冷却油通风、散热和冷却,因为第一容腔中冷却油的含量小于第二容腔中冷却油的含量,所以第一容腔的发热量会小于第二容腔,因此将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对应排列,虽然该排列方式相对于第二容腔的排列方式要紧密,但是并不会影响到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背向排列,该设置能加大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散热通风。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进油管和回油管均与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导通焊接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是对应排列的,因此只需要一根进油管和一根回油管便能将散热器与变压器导通形成回路,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进油管与水平面成25。倾斜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油管与水平面成25。设置,在该设置下,使得冷却油的流动效果得到最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散热片内部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分设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且第一容腔小于第二容腔的宽度,因此冷却油在在第二容腔内的分布多于在第一容腔中的分布,从而第二容腔的热量会高于第一容腔的热量,同时由于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均匀分布于进油管和回油管的两侧,且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是相间隔交错排列,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是背向排列分布的,因此使得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与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平常散热器排列间距的2-3倍,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对冷却油的降温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片式散热器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片式散热器实施例散热片的俯视图。
[0016]附图标记:1、回油管;2、进油管;4、散热片;41、第一散热片;42、第二散热片;5、容腔;51、第一容腔;52、第二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片式散热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片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包括有进油管2、回油管I以及若干并列焊接于进油管2和回油管I之间的散热片4,散热片4内部均设置有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5,容腔5分为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第二容腔52沿进油管2的轴向宽度大于第一容腔51沿进油管2的轴向宽度,第一容腔51连通进油管2和回油管1,第二容腔52与相对应的第一容腔51导通连接,形成冷却油的回路。将散热片4内部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5分设为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且第一容腔51小于第二容腔52的宽度,因此冷却油在第二容腔52内的分布会多于在第一容腔51中的分布,从而第二容腔52的热量会远高于第一容腔51的热量,同时由于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二容腔52和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二容腔52均匀分布于进油管2的两侧,第一散热片41和第二散热片42是相间隔交错排列的,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一容腔51对应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一容腔51排列,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二容腔52与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二容腔52又是背向排列分布的,该排列方式使得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二容腔52与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二容腔52之间的间隔距离,是该散热器按平常方式排列方式间距的2-3倍,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对冷却油的降温效果更好。在本技术方案中,散热片4是由两块散热薄片焊接而成,其外观为第一长方体和第二长方体连接而成,第二长方体的长宽与第一长方体的长宽相等,而第二长方体的厚度大于第一长方体的厚度,因此在第二长方体中有第二容腔52,在第一长方体中有第一容腔51,因为第一容腔51的宽度小于第二容腔52的厚度,所以将第一长方体的厚度设置的较小,有利于减小散热器的体积和增大对应排列的第一容腔5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通风和散热。为了使得冷却油有更好的流通效果,将第一容腔51和第二容腔52导通连接,且将进油管2与水平面成25°设置,这样在增加流动的同时就会大大的增加散热效果。第一容腔51中较热的冷却油会流向第二容腔52中经行冷却。进油管2和回油管I均与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一容腔51和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一容腔51导通焊接设置,因为第一散热片41上的第一容腔51和第二散热片42上的第一容腔51是对应排列的,因此只需要一根进油管2和一根回油管I便能将散热器与变压器导通形成回路。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不但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片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有进油管、回油管以及若干并列焊接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内部均设置有供冷却油流通的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大于第一容腔沿进油管的轴向宽度,所述第一容腔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第二容腔与相对应的第一容腔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分为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均匀分布于进油管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容腔背向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沿进油管轴线方向相间隔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均与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一容腔导通焊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与水平面成25°倾斜设置。
【文档编号】F28D1/00GK203980949SQ20142045025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陈仁良 申请人:杭州钱联散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