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燃烧器及其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69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瓦斯燃烧器及其安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案涉及一种瓦斯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经由模块化设计,而具有快速组装功能的瓦斯燃烧器。尤有进者,本案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瓦斯燃烧器的安全开关。



背景技术:

由于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藉由火的存在,使得人们得以获得熟食、照明,甚至进行金属物品的锻造、熔接、焊接等燃烧作业。即以瓦斯燃烧器,例如充填式打火机、携带型瓦斯炉为例,其因采用液态瓦斯,而得以点燃物品或烹煮食物。因此,时至今日,瓦斯燃烧器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扮演。

即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38954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第7,850,446号专利案)的“手握型瓦斯燃烧装置”为例,其是由一贮筒、一出气装置、一壳体、一点火装置、一安全开关及一喷火装置所组成。该壳体接装于该贮筒上方,且该壳体内部预设的定位构件,例如复数个容置槽分别供该点火装置的一压电器及一复位组件,例如弹簧的安装。操作时,使用者必须先行解除设于一按钮下方并处于上锁状态的该安全开关,方能进行该按钮的按压动作。该按钮于按压的过程中,一方面分别挤压该压电器及该复位组件,使该喷火装置的一喷火嘴附近产生静电火花,以便点燃由该喷火嘴所喷出的混合燃气;另一方面则藉由该按钮默认的一推柄推动一出气压板,使该贮筒的一出气嘴被拉起,而呈供气状态,以致燃气经由一输气管输送至该喷火装置,并在一混合管内与空气混合后,最后由该喷火嘴所喷出。

此外,已知用于瓦斯燃烧器的安全开关,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46104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第6,293,782号专利案)为例,其是由一固定件、一按压件及一滑动件所组成,该按压件可活动地纵向套接于该固定件一端,而该滑动件则可活动地横向安装于该固定件另一端,且该按压件与该滑动件两者的邻接部位形成干涉。为避免该滑动件纵向脱离该固定件,因此该滑动件开设一长形套接槽套设于该固定件预设的一定位销,然后再以一螺丝锁固于该定位销,使该滑动件不致与该固定件脱离。

前述安全开关为一单体型态,并设于该按钮下方,以便纵向对该按钮形成上锁或解锁的作动。事实上,就使用者而言,若能将安全开关直接设于该按钮上,并随着该按钮一同位移,将有助于操作上的便利性。只是在实际操作上,因有些人惯用右手,而某些人则惯用左手,以致徒增解锁设计的困难度,进而造成按钮与安全开关的整合无法实现,而亟待改善。

公开内容

本案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燃烧器,其具有一可双向解锁且可按压操作的安全开关,因此该安全开关可适用于惯用右手或左手的使用者,从而增加该瓦斯燃烧器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瓦斯燃烧器,其包括一瓦斯容器,其顶部设有具有一出料嘴的一连接部;一燃气控制装置,其具有连接于该连接部的一基座,该基座外部设有一挡榫,而内部以一燃气通道接收由该出料嘴供应的燃气,该燃气通道上游端具有一常闭式进气控制阀,该进气控制阀前方轴向设有可对其形成开路的一进气控制杆,使该燃气由该燃气通道下游端所安装的一喷气嘴所喷出,该喷气嘴设于供一燃烧装置插接与定位的一插接槽内;一壳体,其用以包覆及固定该瓦斯容器及该燃气控制装置,该壳体具有一前方开口及供接装该燃烧装置的一顶部开口,该前方开口内部设有供一压电器安装一固定槽,且该压电器具有可伸入该燃烧装置内的一导电线;以及一安全开关,其可滑动地安装于该前方开口内,该安全开关包括一滑动件,一固定件及一从动件;该滑动件和该固定件的邻接面设有一连接机构和一径向滑移机构,其中该滑动件背面错位设置一左支臂及一右支臂,而该固定件相对于该左支臂及该右支臂各自设有一左壁及一右壁,该左支臂与该左壁间安装一左弹簧,而该右支臂与该右壁间安装一右弹簧,使该滑动件可在该固定件前方向左或向右弹性径向滑移且不致轴向分离;以及该从动件于该固定件后方以一固定结构连接于该滑动件,且该从动件背面突设用以抵接该挡榫的一锁榫,以形成上锁;当向左或向右拨动该滑动件时,该从动件随着该滑动件同步滑移,使该锁榫脱离该挡榫,以形成解锁,使该安全开关可在该前方开口进行按压,并同时推挤该压电器及该进气控制杆。

本案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瓦斯燃烧器的安全开关,其具有可双向解锁且可按压操作的功能,因此该安全开关可适用于惯用右手或左手的使用者,而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用于瓦斯燃烧器的安全开关,其可滑动地安装于一瓦斯燃烧器的一开口内,该安全开关包括一滑动件,一固定件及一从动件;该滑动件和该固定件的邻接面设有一连接机构和一径向滑移机构,其中该滑动件背面错位设置一左支臂及一右支臂,而该固定件相对于该左支臂及该右支臂各自设有一左壁及一右壁,该左支臂与该左壁间安装一左弹簧,而该右支臂与该右壁间安装一右弹簧,使该滑动件可在该固定件前方向左或向右弹性径向滑移且不致轴向分离;以及该从动件于该固定件后方以一固定结构连接于该滑动件,且该从动件背面突设用以抵接该瓦斯燃烧器内部预设一挡榫的一锁榫,以形成上锁;当向左或向右拨动该滑动件时,该从动件随着该滑动件同步滑移,使该锁榫脱离该挡榫,以形成解锁,使该安全开关可在该开口进行按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案瓦斯燃烧器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案瓦斯燃烧器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4及图5为本案安全开关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7a为本案安全开关上锁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7b为本案安全开关向右解锁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7c为本案安全开关向左解锁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a为本案安全开关向右解锁时的另一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b为本案安全开关按压时形成供气与点火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a为本案持续钮未操示时的剖面图;以及

图9b为本案持续钮未操示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案瓦斯燃烧器包括一瓦斯容器1,一燃气控制装置2,一壳体3,一压电器4,一安全开关5,以及一燃烧装置6。

该瓦斯容器1具有可反复充填与储存液态瓦斯的功能,例如揭露于中国台湾第103108440号专利申请案(对应于美国专利公告第9,435,486b2号专利案)所示。因此,该金属罐状的瓦斯容器1的底部及顶部各自具有一灌嘴11及一出料嘴12。该灌嘴11揭露于中国台湾第103113014号专利申请案(对应于已核准的美国专利第14/317,191号专利申请案)中,在此不拟赘述。该灌嘴11与罐装瓦斯的出料阀(现有未予以图示)连接后,可将高压液态瓦斯导入该瓦斯容器1内储存。该瓦斯容器1顶部设有供该出料嘴12安装的一连接部13,且该连接部13实施时为螺纹段。

该燃气控制装置2具有连接于该连接部13的一基座22,该基座22内部以一燃气通道(因投影角度关系未示)接收由该出料嘴12供应的燃气。其中该基座22进一步包括一燃气气化装置21,该燃气气化装置21连接于该出料嘴12,使该出料嘴12形成间歇性的燃气供应状态,使燃气在该燃气气化装置21内能稳定的气化,并将完全气化后的燃气由该燃气气化装置21顶部的一出气孔211输出后,并进入该基座22内。其中该燃气气化装置21揭露于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05591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专利公开第2016/0097530a1号专利案)中,在此不拟赘述。

该基座22为一体成型的座体,其底部设有接装于该连接部13的一中空支架221,以便将该燃气气化装置21设于该支架221内,该基座22的该燃气通道内设一进气控制阀222,该进气控制阀222为常闭型态,其前方轴向设有一进气控制杆223,该按压该进气控制杆223即形成开路,使该燃气继续通过该燃气通道,以进入该燃气通道内具有该燃气的出气量调节的一出气调节阀224,该出气量调节由一出气调节杆225在该出气调节阀224旋转,藉以遮蔽该燃气通道的孔径大小来进行调节。而经由该出气调整阀224调节后的该燃气则由该燃气通道的下游端所安装的一喷气嘴226所喷出。该喷气嘴226设于一插接槽227内,该插接槽227则供该燃烧装置6插接与定位。

该壳体3由一左壳31及一右壳32对接后,用以包覆及固定已结合为一体的该瓦斯容器1及该燃气控制装置2。该瓦斯燃烧器组合后的型态即如图3所示,该壳体3的一前方开口33用以安装该安全开关5;一后方开口34套设一旋钮228,该旋钮225套接于该出气调节杆225,并可同步旋转。该壳体3的一顶部开口35则接装该燃烧装置6,而一底部开口36则安装一底盖37,以便将该底部开口36开启或关闭。

该底盖37与该壳体3之间是以一条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系带38予以连接,使该底盖37不致与该壳体3脱离。该底盖37藉由该系带38连接于该底部开口36一侧,而不易掉落或遗失。因此,使用者可将该底盖37经由滑动方式与该壳体3分离,以便露出该底部开口36后,再经由该灌嘴11对瓦斯容器1进行瓦斯的充填。

该壳体3的该前方开口33内部设有供该压电器4安装的一固定槽331(显示于图2),使得该压电器4前方邻接于位于该前方开口33内的该安全开关5。其中,该压电器4具有可伸入该燃烧装置6内的一导电线41。

请参阅图4至图6,该安全开关5包括一滑动件51,一固定件52及一可与该滑动件51形成连动的从动件53。该滑动件51背面径向开设至少一轨槽511,并轴向延伸至少一卡钩512,以及以错位,例如对角设置外侧面具有一第一定位部513a的一左支臂513及外侧面具有一第二定位部514a的一右支臂514,该第一定位部513a及该第二定位部514a实施时可为凸榫或凹槽,并将一左弹簧515一端安装于该第一定位部513a,一右弹簧516一端安装于该第二定位部514a。如图5及图6所示,该滑动件51背面的顶部及底部横向开设一对轨槽511,并在该对轨槽511之间轴出延伸一对卡钩512。

该固定件52前方突设供该至少一轨槽511套设的至少一凸轨521,使各该轨槽511能沿着各该凸轨521形成向左或向右的径向滑移。惟该轨槽511与该凸轨521的设置方式不以前述为限,其亦可将该至少一轨槽设于该固定件52,而该至少一凸轨则设于该滑动件51。也就是说,该滑动件51与该固定件52的邻接面相对设有彼此套接的至少一轨槽511和至少一凸轨521,使得该滑动件51相对于该固定件52可向左或向右的径向滑移。因此,该至少一轨槽511与该至少一凸轨521可视为一径向滑移机构。

该固定件52内部则另设供该至少一卡钩512扣接的至少一扣片522,使该滑动件51不致由该固定件52前方轴向脱离,且令该至少一卡钩512亦能沿着对应的该至少一扣片522向左或向右的径向滑移。因此,该至少一卡钩512与该至少一扣片522可视为一连接机构。

该固定件52另包括一左壁523及一右壁524,该左壁523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三定位部523a,而该右壁524的内侧面则具有一第四定位部524a,该第三定位部523a及该第四定位部524a实施时可为凸榫或凹槽,并将该左弹簧515另一端安装于该第三定位部523a,该右弹簧516另一端安装于该第四定位部524a,使该滑动件51相对于该固定件52藉由该等左、右弹簧515、516伸展的推挤作用,而达到一平衡的静止状态(显示于图7a)。

再者,该固定件52后方一侧,例如左壁523设有供该压电器4套接的一套接槽525,而后方另一侧,例如右壁524则设有供按压该进气控制杆223的一按压面526。

进一步地,该左壁523及该右壁524的外侧面相对轴向突设至少一对导榫527,该前方开口33则设有供该至少一对导槽527套设的至少一对导槽332(显示于图2),惟该导榫527与该导槽332的设置方式不以前述为限。也就是说,该固定件52与该前方开口33的邻接面相对设有彼此套接的至少一对导榫527和至少一对导槽332,使得该安全开关5相对于该壳体3可向后或向前的轴向滑移。因此,该至少一对导榫527和该至少一对导槽332可视为一轴向滑移机构。

该从动件53于该固定件52后方以一固定结构连接于该滑动件51,该固定结构包括在该滑动件51背面轴向伸出一连接杆517,以及轴向穿过该从动件53并锁固于连接杆517的一锁定件532,例如螺丝,使该从动件53可随着该滑动件51同步地向左或向右的径向滑移。而该从动件53背面突设一锁榫531,而该基座22前方相对于该锁榫531位置则设有一挡榫229。因此,当锁榫531抵接该锁榫229时,将使得该安全开关5无法进行按压,以形成上锁型态。

该安全开关5经前述说明组装后,即形成图3所示的立体图,而图6则显示该安全开关5组立后的剖面图,由该图中可以清楚观察出藉由该径向滑移机构(511、521)的设置,使该滑动件51可在该固定件52前方进行径向滑移动作;另藉由该固定结构(532、517)的连接,使该从动件53能随着该滑动件51同步径向移动;以及藉由该连接机构(512、522)的扣接,使该滑动件51可滑动地设于该固定件52前方,且不致发生轴向脱离的情况。

该燃烧装置6包括一燃烧管61及一接环62。该燃烧管61底端插接于位于该顶部开口35内的插接槽227,并包覆该喷气嘴226,该燃烧管61底部开设至少一通气孔611,以便将空气经由该顶部开口35两侧预设的导气槽351引入后,并经由该至少一通气孔611进入燃烧管61内,以便与该喷气嘴226所喷出的燃气混合,以形成混合燃气。

该接环62结合,例如螺接于该顶部开口35,并供该燃烧管61穿越,该燃烧管61下游端安装可导引混合燃气流动方向之一导气组件612。而该导电线41则延伸至该导气组件612周围,以便将该混合燃气点燃。

如图3所示,将该燃气控制装置2安装于该瓦斯容器1顶部,并将该压电器4安装于该壳体3内部,然后将该安全开关5组装于该前方开口33内,最后将该燃烧装置6插设于该燃气控制装置2的该插接槽227内,使得该燃烧装置6可依据燃烧目的的差异,而进行更换。

如图7a所示,该滑动件51受到该等左、右弹簧515、516伸展的推挤作用,使该滑动件51相对于该固定件52达到一平衡的静止状态。此时,该从动件53的锁榫531抵接该燃气控制装置2的该锁榫229,使该安全开关5无法进行按压,以形成一上锁型态。

如图7b所示,当使用者以右手向右拨动该滑动件51,使该等轨槽511沿着对应的该等凸轨521向右滑移,并促使该右支臂514压缩该右弹簧516(蓄能),而该左弹簧515则形成伸展(释能)型态,使得该从动件53的锁榫531脱离该燃气控制装置2的该锁榫229,以形成一解锁型态。

如图7c所示,当使用者以左手向左拨动该滑动件51,使该等轨槽511沿着对应的该等凸轨521向左滑移,并促使该左支臂513压缩该左弹簧515(蓄能),而该右弹簧516则形成伸展(释能)型态,使得该从动件53的锁榫531向右脱离该燃气控制装置2的该锁榫229,以形成另一解锁型态。

如图8a所示,其是图7b另一角度的剖面图,并显示该安全开关经解锁后尚未按压的型态。该固定件52的左壁523利用该套接槽525连接该压电器4,而该右壁524的该按压面526则与该进气控制杆223保持一段距离。

如图8b所示,使用者按压该安全开关5,使该等导榫527沿着对应的该等导槽332向后滑移,使该套接槽525及该按压面526同时推挤该压电器4及该进气控制杆223,使该燃气控制装置2内部的该燃气通道形成开路,以便将燃气由该喷出嘴226喷出后,并进入该燃烧管61内与空气混合,最后将该混合燃气由该导气组件612喷出,并由位于该导气组件612的该导电线41产生静电火花将该混合燃气点燃,以便进行燃烧作业。

请再参阅图1至图3,该固定件52顶面另开设一长圆形的固定孔528。而该壳体3顶部进一步包括一持续钮39,该持续钮39套接一弹簧391后,并安装于该壳体3对应该安全开关5位置所开设的一持续开口30内。

如图9a所示,其是图8b另一角度的剖面图,并显示该安全开关经解锁并按压后的型态。此时,该固定件52的该固定孔528位于该持续钮39正下方,如需持续进行燃烧作业,用户仅须按压该持续钮39,使该弹簧391压缩(蓄能),且该持续钮39伸入该固定孔528,使用者即可放开该安全开关5,使该安全开关5受到该压电器4的回弹作用,使该持续钮39扣接于该固定孔528内,并利用该持续钮39对该安全开关5的干涉作用,即形成如图9b所示的持续按压型态。

当燃烧作业完成后,用户仅需再按压该安全开关5,使该固定孔528解除该持续钮39的扣接,此时该弹簧391伸展(释能),使该持续钮39脱离该固定孔528,而该安全开关5则藉由该压电器4的的回弹作用,而回到如图7a所示的起始位置。

所以,经由本案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藉由该滑动件的双向解锁和按压操作的功能,而不再受制于惯用右手或左手操作的使用者,因此,该瓦斯燃烧器可适用于任何的使用者,并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案所揭示者,乃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之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案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均不脱本案的专利权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