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089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锅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尽可能降低燃气锅炉排放气体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是目前业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为了确保环境空气的质量,有关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制约性环保标准,而且随着措施的落实和技术效果的逐步提高,不断相应提高标准,目前北京地区正在执行的是nox排放30mg/nm3最新标准。空气分级技术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一种比较有效的低氮燃烧方式,采取在燃气燃烧器机头处将空气分为多股通入的形式向燃烧器送助燃空气,对降低nox的排放有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发现其降氮效果有限,难以达到30mg/nm3的排放标准。为此,业界又探索出了一种在整个燃气锅炉中运用空气分级送气的整体浓淡燃烧技术,又称二次风技术。其要点是将二次风布置在距燃烧器一定距离的合适位置处,使之能确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并且锅炉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与增加二次风前相比较不会升高太多,且还能起到一定的的降氮效果,有一定实效。但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它有一定的降氮效果,但适用面有限,特别不适宜用于锅炉炉膛截面积较大、最上层燃烧器布置的标高距炉膛出口较近的π型锅炉上。然而π型锅炉是目前电站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炉型,所以,如何把既具有良好降氮效果,又能确保锅炉达到排放标准的二次风技术引用到π型锅炉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整体浓淡燃烧的二次风技术不适用于锅炉炉膛截面积较大、最上层燃烧器布置的标高距炉膛出口较近的π型锅炉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布局合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nox的初始排放和达到nox低于30mg/nm3的超低氮排放标准的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

本发明的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主体包含有锅炉炉膛和数个燃气燃烧器,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炉膛包含有前墙、左右侧墙、后墙和内设有主燃区、再燃区、燃烬区和二次风作用区的炉腔,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层列设置在前墙上,其喉口直径为d,包含有最上层燃烧器和若干下层燃烧器,其中:

所述的二次风作用区由设置在前墙上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和设置在左右侧墙上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之间的炉膛空间构成;

所述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布设在最上层燃烧器的中心标高和距最上层燃烧器的中心标高之上10d之间区域内的前墙上;

所述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布设在与前墙距离为d之后,并且高度上距最上层燃烧器的中心标高为10d之下的左右侧墙上;

所述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和侧墙二次风布设区上分别有规则或无规则地按一层或多层、每层数个的构式设置有若干二次风喷口;

所述的主燃区包含有由前墙与距离前墙为d之内的左右侧墙的限定空间,和与所述的下层燃烧器相对应的炉膛下部空间;

所述的再燃区由位于二次风作用区中下部和与主燃区相邻的交接空间构成;

所述的燃烬区由位于二次风作用区17上部与炉膛出口间的炉膛上部空间构成;

此外,所述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对称设置在左右侧墙上;

工作时,燃气锅炉所需的助燃空气分成两级送入炉膛,其一是70%-95%的助燃空气通过燃气燃烧器进入主燃区,使主燃区内的过量空气系数在0.7-1之间,因而使燃料处于缺氧环境中燃烧,导致燃烧速度缓慢、燃烧温度不高,同时,由于燃料在缺氧的还原性氛围中燃烧,使大量的含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从而抑制了nox的生成,有利于降低nox在主燃区内的生成量;其二是其余5%-30%的助燃空气通过设置于锅炉前墙和左右侧墙上的二次风喷口送入炉膛,在炉膛内形成二次风作用区,使原先在主燃区内未充分燃烧的燃料先在位于二次风作用区中下部附近的再燃区内继续燃烧,并使原先在主燃区内生成的nox进一步还原,然后再进入位于二次风作用区上部至炉膛出口区之间的燃烬区内继续燃烧、直至燃尽;虽然燃烬区接近炉膛出口,内部空气量充足,使燃料能得到充分燃尽,但火焰温度较低,所以最终nox生成量不大,且由于之前未燃烧的燃料能得到充分燃尽,故co的产生量几乎为零,能确保炉膛排出的烟气质量及温升处于标准允许范围。

基于上述构思的本发明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由于合理引用了二次风技术,在炉膛内建立了二次风作用区,并对炉膛内的主燃区、再燃区和燃烬区进行了科学且合理的配置,从结构上确保二次风技术引用在π型燃气锅炉上充分发挥其整体浓淡燃烧的积极技术效果,使π型燃气锅炉的nox生成量降低了30~60%,同时还带来了减缓燃烧、降低燃烧温度、制造了nox的还原性氛围,有效抑制了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的生成,同时还缓和避免了二次风对燃烧的集中冲击,使燃烧稳定,减少锅炉因燃烧不稳定发生震动的可能性。由上可见,本发明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切实实现了降低nox的初始排放和达到nox低于30mg/nm3的超低氮排放标准的发明目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业界的整体浓淡燃烧的二次风技术不能有效用于π型锅炉上的一大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合理且科学,为既具有良好降氮效果、又能确保锅炉达到排放标准的二次风技术引用到目前电站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π型锅炉上开拓了成功先例,明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d-d剖视图。

图中:

1.锅炉炉膛11.前墙12.左右侧墙13.后墙14.主燃区

15.再燃区16.燃烬区17.二次风作用区171.前墙二次风布设区

172.侧墙二次风布设区2.燃气燃烧器21.最上层燃烧器

211.最上层燃烧器的中心标高22.下层燃烧器3.二次风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发明的采用二次风技术的π型燃气锅炉,主体包含有锅炉炉膛1和数个层列设置的燃气燃烧器2,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炉膛1包含有前墙11、左右侧墙12、后墙13和内设有主燃区14、再燃区15、燃烬区16和二次风作用区17的炉腔,所述的燃气燃烧器2层列设置在前墙11上,其喉口直径为d,包含有最上层燃烧器21和若干下层燃烧器22,其中:

所述的二次风作用区17由设置在前墙11上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171和设置在左右侧墙12上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172之间的炉膛空间构成;

所述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171布设在最上层燃烧器21的中心标高211和距最上层燃烧器21的中心标高211之上10d之间区域内的前墙11上;

所述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172布设在与前墙11距离为d之后,并且高度上距最上层燃烧器21的中心标高211为10d之下的左右侧墙12上;

所述的前墙二次风布设区171和侧墙二次风布设区172上分别有规则或无规则地按一层或多层、每层数个的构式设置有若干二次风喷口3;

所述的主燃区14包含有由前墙11与距离前墙为d之内的左右侧墙12的限定空间,和与所述的下层燃烧器22相对应的炉膛下部空间;

所述的再燃区15由位于二次风作用区17中下部和与主燃区14相邻的交接空间构成;

所述的燃烬区16由位于二次风作用区17上部与炉膛出口间的炉膛上部空间构成;

此外,所述的侧墙二次风布设区172对称设置在左右侧墙12上;

工作时,燃气锅炉所需的助燃空气分成两级送入炉膛,其一是70%-95%的助燃空气通过燃气燃烧器2进入主燃区,使主燃区内的过量空气系数在0.7-1之间,因而使燃料处于缺氧环境中燃烧,导致燃烧速度缓慢、燃烧温度不高,同时,由于燃料在缺氧的还原性氛围中燃烧,使大量的含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从而抑制了nox的生成,有利于降低nox在主燃区内的生成量;其二是其余5%-30%的助燃空气通过设置于锅炉前墙11和左右侧墙12上的二次风喷口3送入炉膛,在炉膛内形成二次风作用区17,使原先在主燃区14内未充分燃烧的燃料先在位于二次风作用区17中下部附近的再燃区15内继续燃烧,并使原先在主燃区14内生成的nox进一步还原,然后再进入位于二次风作用区17上部至炉膛出口区之间的燃烬区16内继续燃烧、直至燃尽;虽然燃烬区接近炉膛出口,内部空气量充足,使燃料能得到充分燃尽,但火焰温度较低,所以最终nox生成量不大,且由于之前未燃烧的燃料能得到充分燃尽,故co的产生量几乎为零,能确保炉膛排出的烟气质量及温升处于标准允许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