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056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一种用于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设备,可以自动对物料进行翻炒,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75934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炒菜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驱动机构、加热国体以及设置在加热锅体下方的燃烧机构,虽然能够对锅体下方进行加热,但是,在实际的炒菜过程中,锅体两侧的弧形部位并没有受到加热,导致位于锅体内的物料不能做到均匀的受热,这样就导致物料容易出现夹生或者粘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其具有的优势是能够对料筒进行稳定、均匀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自动炒制机的燃烧装置,包括炉头支架,至少设置有两根且相互平行,所述炉头支架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状设置且相互对称;主接气管,所述主接气管侧向分布有多条分接气管;炉头气管,设置有偶数列且每列炉头气管对称安装在炉头支架形成的台阶上;

每条分接气管对应连接两条对称设置的炉头气管;炉头喷嘴,设置于所述炉头气管上且沿炉头气管的轴向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经主接气管进入并由分接气管分配到各个炉头气管中,炉头气管对称分布,能够对料筒进行均匀的加热;每一条炉头气管对应连接两个相互对称的炉头气管,这样的设计使得燃气供应充足、稳定,保证在料筒两侧对应的位置上的火力相同,使得对料筒的加热较为均匀,在各个炉头气管上设置的多个炉头喷嘴能够同时喷出火力对料筒进行加热,使得料筒的筒身受热快速、均匀,提高了物料的炒制效率;炉头支架呈阶梯状,炉头气管对应安装在炉头支架上,这样能够使得各个炉头气管呈阶梯状分布,能够适应料筒的弧度,使得料筒各个部位受热更加均匀,避免物料出现夹生或者物料焦糊的情况,使得炒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

较佳的,还包括点火喷嘴,所述点火喷嘴设置于炉头支架上且处于炉头气管的对称轴线上,其通过独立的分接气管连通所述主接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部各个炉头气管上的炉头喷嘴较多,同时放气进行点火会造成燃气的浪费,而且一旦燃气放气过多,在燃烧室内快速聚集,遇到明火时容易使得火焰喷出燃烧室,通过单独设置的点火喷嘴能够先进行点火然后再开各个炉头气管,使得各列炉头喷嘴逐渐被点燃,操作安全性较高。

较佳的,所述炉头气管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式向上分布使得各炉头喷嘴距离料筒的筒身表面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头气管从中间向两侧对称分布,且距离料筒的筒身表面的高度相同,这样能够保证料筒的筒身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避免了物料在料筒内部烧焦、粘锅等问题。

较佳的,所述炉头气管相互对称的两列上的炉头喷嘴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头气管相互对称的两列上的炉头喷嘴数量相同,能够料筒轴线两侧的筒身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物料烧焦等现象。

较佳的,所述炉头气管设置有六列,每列炉头气管上的炉头喷嘴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头气管设置有六列,每个炉头喷嘴的高度相同,保证了采购以及制造的一致性,节省了制造成本。

较佳的,所述炉头气管设置有六列,每列炉头气管的炉头喷嘴包括多个高度相同的高炉头喷嘴和至少两个低炉头喷嘴,所述至少两个高炉头喷嘴从内向外逐渐增高以适应料筒的封头处的弯曲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料筒底部一般设置有弧形的封头,一般的炉投喷嘴只能对料筒的直筒身进行到有效、稳定的加热,但是,封头处往往由于高度不够而造成加热温度低,使得料筒受热不均匀,内部物料受热不均,降低了物料的炒制质量。

较佳的,所述点火喷嘴设置于所述炉头支架的对称轴线上,且高度低于两侧的低炉头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点火喷嘴设置在炉头支架的对称轴线上,且高度低于两侧的低炉头喷嘴,这样在进行点火时,可以先对点火喷嘴进行点燃,然后分别从中间向两侧逐渐进行燃气释放,使得火焰能够被逐渐的从中间向两侧引燃,从而完成整个燃烧装置的点火。

较佳的,所述分接气管上均安装有截止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接气管上安装的截止阀门能够控制不同的炉头喷嘴进行开启,一方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燃气释放,有利于节能,另一方面能够有利于点火工作的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在每一列炉头气管上设置的高、低不同的炉头喷嘴,能够有效的对料筒的直筒身以及封头处进行加热,保证内部的物料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物料夹生的现象;

2、通过设置的阶梯状的炉头支架,能够使得炉头喷嘴根据料筒的形状呈弧形分布,使得料筒受热更加均匀;

3、单独设置有点火喷嘴,且点火喷嘴与各列炉头喷嘴的管路之间均设置有截止阀门,这样的设计能够通过点火喷嘴逐渐从内向外将各列炉头的炉头喷嘴依次点燃,节省了在点火时的燃气释放量同时能够保证点火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动炒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旋转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搅拌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翻转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后视图;

图 7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燃烧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的燃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自动炒制机中突出外、中、内火气管与炉头气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一种自动炒制机向下翻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一种自动炒制机向上翻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主机箱;12、副机箱;13、底板;2、料筒;21、直筒身;211、开口;212、挡料环;213、托轮滑道;22、封头;3、搅拌叉;31、搅拌轴;32;搅拌拨叉;33、六角头螺母;34、固定板;341、U形槽;35、蝶形螺母;4、搅拌桨;41、三角部;42、弧形部;5、筒套;51、内套板;52、外套板;53、空腔;54、散热仓;55、燃烧室;6、托轮组件;61、托轮芯轴;62、转动轴承;63、滚轮;64、托轮罩;7、旋转装置;71、旋转电机;711、电机防护罩;72、旋转轴;73、传动装置;731、主动齿轮;732、从动齿轮;733、链条;8、翻转装置;81、摆臂电机;82、减速器;83、第一法兰轴;84、第二法兰轴;85、带座轴承;86、旋转接头;87、球阀;9、燃烧装置;91、主接气管;92、分接气管;921、截止阀门;93、炉头支架;931、台阶;94、炉头气管;95、炉头喷嘴;951、高炉头喷嘴;952、低炉头喷嘴;96、外火气管;97、中火气管;98、内火气管;99、点火喷嘴;10、点火窗口;101、点火门板;10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自动炒制机,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分立在两侧的主机箱11、副机箱12以及连接二者的底板13组成。

主机箱11和副机箱12之间支撑有水平放置的料筒2,料筒2包括直筒身21和位于底部的截面呈弧形的封头22,料筒远离封头的一端开设有开口211,该封头22可以采用SUS304不锈钢,直筒身21与封头22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技术完成连接,筒底无死角,料筒2的内壁采用进口特氟龙涂层以及不粘工艺,保证炒菜不沾不糊不损伤物料。

为了避免在炒制过程中物料从开口211处溢出,开口211处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挡料环212,挡料环212从内向外口径逐渐缩小。

如图2与图3所示,料筒2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叉3以及一搅拌桨4,搅拌叉3包括搅拌轴31,搅拌轴31上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三排搅拌拨叉32,每排搅拌拨叉32设置有多根(搅拌拨叉数量不限,可以根据搅拌轴31的长度以及炒菜类型进行设置),其中两排搅拌拨32叉呈180度设置且处于料筒2的径向方向上,另外的一排搅拌拨叉32与其余两排呈90度设置。

搅拌轴3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六角头螺母33(全螺纹),料筒2的内壁上且于同一轴线上分别焊接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下方开设有“U”形槽341,搅拌叉3平行于料筒2的轴线放置,采用与六角头螺母33匹配的螺栓穿过“U”形槽341与六角头螺母33螺纹连接从而锁紧搅拌叉3;为了方便拆卸,螺栓上固设有一个蝶形螺母35(圆翼)。

搅拌桨4为板状结构,其包括三角部41以及与三角部41一体成型制成的弧形部42,弧形部42固定连接在封头22的内壁上,三角部41与料筒2的内壁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并向外延伸至开口211处;搅拌桨4倾斜设置,当料筒2旋转时,将物料带到高处然后再抛向锅底,达到对材料均匀搅拌的作用。

当然,搅拌桨4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在料筒2旋转过程中能够将物料从筒底/开口旋到开口/筒底的结构均可,例如可以采用类似滚揉机内部的搅拌桨结构。

料筒2的外部套设有用于支撑料筒的筒套5,筒套5垂直于料筒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正多边形,优选采用正六边形。

如图5所示,料筒2的下方左右两侧以料筒2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托轮组件6用于在前端支撑料筒2,托轮组件6包括垂直固定连接在筒套5前端的托轮芯轴61,托轮芯轴61上通过转动轴承62安装有滚轮63,此处的转动轴承62可以采用深沟球轴承,滚轮63的外侧罩设有托轮罩64;与滚轮63对应的是,料筒2的直筒身21前端套设有环形的托轮滑道213以供两侧的滚轮63在托轮滑道213上滚动。

结合图2与图6看,筒套5于封头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料筒2在筒套5内部进行自转的旋转装置7。旋转装置7包括安装在筒套5顶部的旋转电机71、水平穿过筒套5并与料筒2的封头22中心固定连接的旋转轴72以及受旋转电机71驱动并传动于旋转轴72以带动料筒2自转的传动装置73。

传动装置73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71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731、固定连接在旋转轴72上的从动齿轮732以及与主动齿轮731、从动齿轮732相互啮合的链条733。

为了避免旋转电机71上积灰过多,旋转电机71上罩设有电机防护罩711,电机防护罩711通过螺栓固定在筒套5的上挡板上。

如图4与图7所示,主机箱11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8用于驱动筒套5绕着翻转轴线上下摆动、翻转,此处所述的翻转轴线一般垂直于料筒2的旋转轴线。翻转装置8包括支撑在主机箱11内部的摆臂电机81、连接于摆臂电机输出轴的减速器82以及于减速器82内部涡轮配合的第一法兰轴83,第一法兰轴83通过端部的法兰盘垂直固定连接在筒套5的侧挡板上;翻转装置8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法兰轴83同轴的第二法兰轴84,第二法兰轴84转动连接在带座轴承85上。

上述的摆臂电机81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减速器82可以采用RV减速器,采用伺服驱动技术,能够使得料筒2的倾斜度按照厨师的需求来回摇摆,能够对物料的颠炒,使得物料受热均匀,炒出的菜肴更加美味,全自动微电脑控制,通过自动搅拌系统完成自动烹饪的工作。

如图2所示,筒套5下方一体成型有形状呈矩形的燃烧室55,燃烧室55内部设置有燃烧装置9用于对料筒2进行加热,筒套5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筒套5内部的散热仓54,燃烧装置9加热产生的高温在从筒套5上方的散热仓54排除,在热量从燃烧室55到散热仓54散发的过程中,经过料筒2的热量能够对筒身均匀的加热,使得料筒2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物料的加热质量,避免糊锅等现象。

为了能够减少热能的损失,筒套5优选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内套板51与外套板52,内套板51与外套52板之间形成有空腔53,通过设置的双层结构,能够有效的隔绝筒套5内部的热量与外界热量的热量交换,减少热量的损失,节能效果较好。

如图4与图8所示,燃烧装置9包括靠近副机箱12一侧的主接气管91,第二法兰轴84内部中空,其远离料筒2的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86,旋转接头86通过球阀87与燃气供给管路连接;主接气管91焊接在第二法兰轴84的上并且与第二法兰轴84内部连通。

如图8所示,主接气管91侧向从上之下依次分布有多条分接气管92,优选采用三条,三条分接气管92向料筒2一侧延伸并从燃烧室55的下端伸入燃烧室55内部;燃烧室55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但不限于两条,可以根据具体承重来决定)炉头支架93,炉头支架93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燃烧室55两侧的左右挡板上。

炉头支架93从中间向两侧呈阶梯状逐渐向上分布,并且两侧相互对称,其上方沿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设置有六列(但不限于六列,具体数量依照料筒直径选取)炉头气管94,炉头气管94水平设置且沿料筒2的轴线延伸。各炉头气管94焊接在对应的炉头支架93的台阶931上,形成阶梯状分布。

如图8与图9所示,炉头气管94上沿轴向等间距安装有若干炉头喷嘴95,分别为高炉头喷嘴951和低炉头喷嘴952。优选的,相互对称的两根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数量相同,并且最外侧的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的数量小于内侧的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的数量。这样既能够保证料筒2较大面积的受热,使得料筒2受热均匀,同时减少了炉头喷嘴95的数量,减少了热能消耗,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另外,炉头采用铜合金喷嘴,火力猛,燃烧充分,高效节能。

为了进一步保证受热均匀,位于料筒2的直筒身21下方的低炉头喷嘴952距离直筒身21表面的高度相同,整体呈圆弧形分布以适应直筒身21的弧形曲线。

由于封头22处为圆弧形,同等高度的低炉头喷嘴952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加热,因此,在每列炉头气管94在靠近封头22处设置有两个(但不限于两个,具体的数量根据封头的长度以及曲率半径决定)高炉头喷嘴951,两个高炉头喷嘴951从外向内逐渐升高以能够适应封头22的弧度。

结合图10看,各个分接气管92通过火气管连通炉头气管94,六根炉头气管94相互对称的两根互为一组,从外向内依次通过外火气管96、中火气管97以及内火气管98连通不同的分接气管92中。

位于最内侧的两根炉头气管94之间设置有点火喷嘴99,点火喷嘴99通过独立的分接气管92接入主接气管91中,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点火要求,点火喷嘴99的高度应低于两侧的低炉头喷嘴952。

为了保证各个分接气管92的独立性,各个分接气管92上均安装有截止阀门921,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燃烧需求对燃气进行控制。

燃烧室55的前挡板上开设有点火窗口10,点火窗口10的高度高于点火喷嘴95,点火窗口10上沿竖直转轴铰接有点火窗门板101,用户可以使用棍状点火器从点火窗口10伸入燃烧室55内点燃点火喷嘴95。

为了能够对燃烧室55内的燃烧情况进行观察,点火窗口10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圆形的观察窗102,观察窗102上采用高温玻璃进行封闭。

如图1与图9所示,开始时,向料筒2内投入物料,此时,料筒2处于水平状态;打开截止阀门921使得燃气进入到点火喷嘴99处,然后将点火器从点火窗口10伸入点燃点火喷嘴99;接着,依次从上至下依次开启截止阀门921,使得炉头喷嘴95从内向外逐渐点燃。

结合图2、图11与图12所示,启动旋转电机71,旋转电机71通过齿轮链条传动到旋转轴72上从而带动料筒2沿旋转轴线进行自转,物料能够在搅拌桨4以及搅拌叉3的带动下来回均匀的翻动。

结合图4、图11与图12所示,之后启动摆臂电机81,摆臂电机81通过减速机带动RV减速器带动第一法兰轴83转动从而带动摆臂电机81沿着翻转轴线进行摇摆,其摇摆角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30度或者45度,尤其以30度摇摆为宜,物料能够在自转的同时被颠起,起到颠勺的效果。

结合图9、图11与图12所示,带到物料炒熟之后,操作人员关闭旋转电机71,然后关闭各燃气的截止阀门921,摆臂电机81驱动料筒2逐渐向下翻转,将料筒2中炒熟的菜肴倒入下方的接料箱(接料箱未画出)。当然,为了能够将料筒2中的菜肴全部倒出,料筒2可以翻转至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同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启旋转电机71,并以低速运行,使得搅拌叉3以及搅拌桨4能够将料筒2中残留的菜肴带出至接料箱中。

本实用新型中,料筒2在自转的同时会沿翻转轴线来回摆动,从而能够将物料进行均匀的翻炒,厨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料筒2摆动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物料能够像厨师颠勺一样进行均匀的翻炒,实现机械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炒出来的菜肴更加美味;燃烧装9置采用阶梯状的炉头支架93对炉头气管94进行支撑,使得各列炉头气管94上的炉头喷嘴95能够适应料筒2的弧度,另外搭配高、低炉头喷嘴能够解决封头22处不能有效受热的情况,另外单独设置点火喷嘴95,通过点火喷嘴95逐渐从中间向两侧引燃所有的炉头喷嘴95,提高了点火操作的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