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8372发布日期:2018-10-09 20:0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炉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大火力灶上具需求迫切,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烹饪需求,现有生产家用燃气灶产品中一些厂家盲目提升火力,一味追求一级能效,以牺牲燃烧器燃烧稳定性为代价,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针对燃烧器稳定性差的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很多针对火盖的改进来稳定火焰,这类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014838.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用锥形火火盖》(授权公告号:CN2842216Y),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20246965.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烧器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2149492U)。也有针对燃烧器炉头进行了改进,如专利号为ZL201620744833.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抗低氧干扰的稳焰炉头》(授权公告号为CN205842657U),该专利中的炉头包括底座、喷火圈、挡火圈、顶盖和点火针,喷火圈装设在底座上,挡火圈装设在喷火圈上,顶盖装设在挡火圈上,喷火圈外露于底座的上端,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外环喷火孔,喷火圈上设有从其内侧延伸至外侧的喷火圈引火槽,顶盖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外露于挡火圈的内环喷火孔和若干个藏于挡火圈内的内环隐火孔,点火针依次穿过底座、喷火圈和挡火圈上设置的安装孔后伸出至顶盖的旁边,并且点火针位于远离喷火圈引火槽的进口端的挡火圈部位。其不会影响内焰和外焰的燃烧,具有良好的稳焰效果和抗低氧干扰能力,可避免断火离焰、火焰忽大忽小等不良现象发生。虽然改进后的结构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效果,但还存在不足即稳焰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燃烧稳定的燃烧器炉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烧器炉头,包括有炉头本体,炉头本体具有下凹的空气、燃气混合腔,围绕该混合腔的周侧壁顶部沿周向具有多个径向主火凹槽,相邻的主火凹槽之间以隔块相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块自内向外成型有稳焰凹槽,所述稳焰凹槽靠近外端具有一扩口段,所述扩口段将相邻两个所述主火凹槽连通。

所述隔块在该扩口段的外侧向上延伸凸起形成一挡部。挡部的设置使稳焰用燃气在稳焰凹槽中发生转弯,降低燃气流出速度,使流出稳焰孔的稳焰用燃气在燃烧时不离焰,使整个燃烧器在燃烧时火焰稳定。

优选地,所述隔块上开有T形稳焰凹槽而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火齿和第二辅助火齿。这样,第一辅助火齿和第二辅助火齿之间的间隙面积小于第一辅助火齿和第二辅助火齿与挡部之间的间隙,即能有效防止稳焰回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火齿和所述第二辅助火齿的高度高于所述挡部的高度。

这样在火盖与炉头第一辅助火齿和第二辅助火齿上端面相贴合的状态下,挡部上端面能与火盖之间形成供辅助燃气通过的稳焰通道,同时还能起到扩口段两端能拉住主火孔的平衡点集中于该挡板上,既能保证扩口段的两端都能拉住主火孔降低主火孔的速度,同时还使稳焰从稳焰通道中流出,使得稳焰用燃气在燃烧时不离焰。

进一步为了改变稳焰凹槽流出的稳焰的速度,所述挡部的高度H为0.5mm≤H≤1.2 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火齿或/和所述第二辅助火齿的高度h与所述挡部的高度 H之间的比值为1.3≤h/H≤3.5。如果比值过大,则扩口段相对就浅则容易失去对主火凹槽中主火孔气流的减速作用,如果比值过小,则挡部使稳焰用燃气在稳焰凹槽中发生转弯过急,从扩口段两端通过的稳焰火流量则相应增大,则会大大减弱主火孔的速度,不利于燃气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火齿或/和所述第二辅助火齿的上端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倾斜面起到溢液导流作用,使溢液流向炉头本体的外表面,防止灶具在使用过程中,溢液流入主火通道和稳焰通道,造成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扩口段的两端为开放端以将相邻的主火凹槽连为一体,这样扩口段两端都能拉住主火孔的主火焰,另外扩口段的设置能降低燃气流出速度,使流出稳焰凹槽的稳焰用燃气在燃烧时不离焰,使得燃气燃烧均匀,燃烧时不易离焰,另外,稳焰效果更进一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燃烧器炉头包括有炉头本体1,在炉头本体1具有下凹的空气、燃气混合腔10,围绕该混合腔10的周侧壁顶部沿周向具有多个径向主火凹槽11,相邻的主火凹槽11之间以隔块2相间隔,隔块2自内向外成型有稳焰凹槽3,稳焰凹槽3靠近外端具有一扩口段31,扩口段31将相邻两个主火凹槽11连通。这样扩口段31两端都能拉住主火孔的主火焰,同时还能降低燃气流出速度,使流出稳焰凹槽3的稳焰用燃气在燃烧时不离焰,稳焰效果非常明显。

本实施例中隔块2在该扩口段31的外侧向上延伸凸起形成一挡部4,且由隔块2上开有T形孔形成上述稳焰凹槽3,T形孔的横向臂即为上述的扩口段31,T形孔的竖向臂两侧则相对设置有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6,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 6的高度高于挡部4的高度,这样在火盖底面与炉头本体1的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6上端面相贴合的状态下,挡部4上端面能与火盖之间形成供辅助燃气通过的稳焰通道,另外,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6之间的间隙面积小于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6与挡部4之间的间隙,即能有效防止稳焰回火。为进一步地改变稳焰凹槽3流出的稳焰的速度,挡部4的高度H为0.5mm≤H≤1.2mm,优选为1.0mm,第一辅助火齿5或第二辅助火齿6的高度h与挡部4的高度H之间的比值为1.3≤h/H≤3.5,若比值过大,则扩口段31相对就浅则容易失去对主火凹槽11中主火孔气流的减速作用,如果比值过小,则挡部4使稳焰用燃气在稳焰凹槽3中发生转弯过急,从扩口段31两端通过的稳焰火流量则相应增大,则会大大减弱主火孔燃气的速度,不利于燃气燃烧,优选h/H=2,最后,第一辅助火齿5和第二辅助火齿6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倾斜面起到溢液导流作用,使溢液流向炉头的外表面,防止灶具在使用过程中,溢液流入主火通道和稳焰通道,造成堵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