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239发布日期:2018-08-21 08:0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能够利用一个开闭单元控制有害气体的流入和净化气体的排出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具有0.02psi蒸汽压或沸点低于100℃的烃类化合物,在大气中与氮化合物共存时通过光作用引起光化学反应,由此产生臭氧以及光化学氧化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仅是污染环境的物质,而且是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致癌物质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工业现场采用各种方法除去包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有害气体。

作为除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在约800℃的高温下直接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除去的燃烧氧化法。在燃烧氧化法中,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燃烧,因此排出的净化气体也处于高温状态。但是,如果无法使用排出的净化气体的废热则浪费能量,因此广泛应用回收净化气体的废热后,预热流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

在韩国专授权利公报第10-1560254号(2015年10月16日)公开的现有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设备中,主体11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区域121、122、123、124、125,在各区域121、122、123、124、125分别连通设置有供有害气体通过的有害气体流入管151以及供净化气体通过的净化气体排出管154。并且,各有害气体流入管151和各净化气体的排出管154分别由第一阀门152和第二阀门155独立地打开和关闭。

那么,需要“蓄热构件120被分隔设置的区域121、122、123、124、125的数量×2”的阀门,即需要大量的阀门。由此具有成本增加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所有问题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其能够通过使用一个开闭单元打开和关闭通过有害气体的有害气体管和通过净化气体的净化气体管来降低成本。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可包括:

主体,内部的一侧部分形成为流入有害气体并燃烧的燃烧室,内部的另一侧部分分割成多个区域;

蓄热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区域,其中通过有害气体、随着在所述燃烧室燃烧有害气体而产生的净化气体、吹扫气体,所述有害气体流入至1个以上的所述区域并流入至燃烧室,所述净化气体流入至所述区域并排出至所述主体的外部、但净化气体流入至不通过有害气体的1个以上所述区域并通过,所述吹扫气体流入至不通过有害气体以及净化气体的1个以上区域并流入至燃烧室;

多个有害气体管,分别与所述区域对应设置,并引导有害气体流入至各自的所述区域;

多个净化气体管,分别与所述区域对应设置,并引导所述燃烧室的净化气体流入至各自的所述区域后排出至所述主体的外部;

多个吹扫气体管,分别与所述区域对应设置,并引导吹扫气体流入至所述区域;

开闭单元,打开和关闭分别与各区域对应设置的所述有害气体管以及所述净化气体管,从而控制有害气体的流入以及净化气体的排出,

所述开闭单元关闭所有所述有害气体管以及所述净化气体管,或者打开一个并关闭另一个。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中,在分隔设有蓄热构件的主体的各区域分别安装有害气体管以及净化气体管。并且,利用一个开闭单元打开和关闭与各区域对应设置并连通的有害气体管和净化气体管。此时,可以减少打开和关闭与各区域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和净化气体管的开闭单元的数量,因此可获得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正面剖视图。

图4是示于图2的蓄热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a以及图5b是示于图3的开闭单元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透视图。

图7a以及图7b是图6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透视图。

图9a以及图9b是图8的平面剖视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参照标记时,针对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便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同时,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的含义应理解如下。

对单数形式的表达,如在上下文中未定义明显不同的含义,应被理解为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区分而使用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

“包括”或“具备”等术语应被理解为事先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追加的可能性。

术语“至少一个”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来自一个以上相关项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各自的第一项,第二项或第三项,以及所述第一项、第二项以及第三项中的2个以上表示的所有项的组合。

术语“和/或”应该被理解为包括来自一个以上相关项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第一项、第二项和/或第三项”的含义不仅表示第一项、第二项或第三项,还表示第一项、第二项或第三项中的2个以上所表示的所有项的组合。

当言及某一构成要素“连接或安装”在另一构成要素时,可以直接连接或安装于另一构成要素,但应理解的是其中间还可以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然而,当言及某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安装”在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其中间不存在其它构成要素。另一方面,描述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表述,即“~之间”和“就在~之间”或“与~相邻”和“直接与~相邻”也应该同样地被解释。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正面剖视图,图4是示于图2的蓄热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可以包括内部形成有空间的主体110。主体110的内部的上部可形成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流入并燃烧的燃烧室111a,内部的下部可形成为设置后述的蓄热构件120的蓄热室。

主体110可设置有彼此相互结合的上部主体111和下部主体115,上部主体111的内部可形成为燃烧室111a,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可形成为所述蓄热室。此时,在上部主体111的部位可设置有用于燃烧有害气体的燃烧炉等发热装置。

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可以以主体110的中心为基准以放射状分割形成多个区域。更具体地如下说明,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可以分割成(2n-1)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区域,可以分割成2n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区域。

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分割成(2n-1)个区域时,有害气体可以通过(n-1)个区域。另外,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在燃烧室111a中产生的净化气体可通过与有害气体通过的区域数相同的(n-1)个区域,后述的吹扫气体可通过一个区域。

另外,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分割成2n个区域时,有害气体可以通过(n-1)个区域。并且,由有害气体的燃烧在燃烧室111a中产生的净化气体可通过与有害气体通过的区域数相同的(n-1)个区域,吹扫气体可通过一个区域。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图示了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分割成n=3的5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例。

在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可设有由陶瓷材料形成的蓄热构件120,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通过蓄热构件120。

蓄热构件120可由作为上下面开放的方桶状中空体的多个单元蓄热构件120a形成,使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通过蓄热构件120。即,多个单元蓄热构件120a以形成行和列的方式配置,以形成行和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单元蓄热构件120a可层叠形成蓄热构件120。气体通过单元蓄热构件120a的内部,因此单元蓄热构件120a的内部为气孔。

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可设有将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分割成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分隔壁117,分隔壁117可被下部主体115支撑并设置在其上。另外,蓄热构件120的下表面可以被网状结构的支撑板(未图示)支撑并且与下部主体115的下表面隔开设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下部主体115的内部被分割成5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和115e,因此n=3。因此,有害气体可以通过2个区域,净化气体可以通过有害气体不通过的2个区域,吹扫气体可以通过有害和净化气体不通过的1个区域。

有害气体通过的区域和净化气体通过的区域优选相对于下部主体115的中心大致相互对称。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可以依次在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移动,并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即、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可循环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的循环方向优选相同。

在主体110的外部下方可设置第一气罐130,可以使有害气体以及净化气体流入至第一气罐130并暂时分割储存。第一气罐130的内部可由以分隔成具有同心的内侧和外侧的方式形成,在工业现场产生的有害气体可收纳储存于第一气罐130的外侧部分之后,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流入至燃烧室111a,通过有害气体的燃烧产生的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可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收纳储存于第一储气罐130的内侧部分之后,排放至外部。有害气体和净化气体分隔储存在第一气罐130的内部,因此彼此不会混合。

理所当然,在第一气罐130的内侧部分能够收纳储存有害气体,外侧部分能够收纳储存净化气体。

主体110和第一气罐130的外侧部分之间可设有多个有害气体管141,该有害气体管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将储存于第一气罐130的外侧部分的有害气体分别引入至燃烧室111a。有害气体管141设置成其数量对应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上端部侧分别可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侧连通,下端部可与第一气罐130的外侧部分连通。

主体110和第一气罐130的内侧部分之间可设置净化气体管145,该净化气体管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将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排出至第一气罐130的内侧部分。净化气体管145设置成其数量对应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上端部侧分别可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侧连通,下端部可与第一气罐130的内侧部分连通。

主体110的外部下表面侧可设置吹扫气体供给模块180,该吹扫气体供给模块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将吹扫气体引入至燃烧室111a,吹扫气体供给模块180可包括第二气罐181、吹扫气体管183以及阀门185。

第二气罐181可形成为环形并以围绕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的方式设置。吹扫气体管183设置成其数量对应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使一端部侧分别可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侧连通,另一端可与第二气罐181连通。

另外,阀门185分别设置于各吹扫气体管183,可独立地打开和关闭各吹扫气管183。因此,第二气罐181的吹扫气体可通过阀门185选择性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并引入至燃烧室111a。吹扫气体选择性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时,设置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构件120中存在的有害气体与吹扫气体一并流入至燃烧室111a。

主体110的下表面,更具体地,在第二气罐181的内侧可分别设有各自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连通的连通管道190。在各连通管道190中,可分别连通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连通的有害气体管141的上端部,可分别连通吹扫气体管145的上端部,可分别连通吹扫气管183的一端部。随之,有害气体以及吹扫气体通过连通管道190流入至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燃烧室111a的净化气体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排出至连通管道190。

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通过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净化气体通过有害气体不通过的区域,吹扫气体通过有害气体以及净化气体不通过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利用一个开闭单元150,打开和关闭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以此控制有害气体的流入以及净化气体的排出。此时,需要设置相当于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的用于打开和关闭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的开闭单元150,因此需要相对较少数量的开闭单元150。由此可降低成本。

参照图1至图5b,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150进行说明。图5a以及图5b是示于图3的开闭单元的放大图。

如图所示,开闭单元150可包括壳体151和开闭构件155,能够以关闭所有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或者打开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之一并关闭另一个的方式进行打开和关闭。

壳体151可设置于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141的中间部以及净化气体管145的中间部,可与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连通。

更具体地,壳体151可以以切断有害气体管141的中间部分以及净化气体管145的中间部分的方式设置,一侧可开放。由此,以壳体151为基准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可经由壳体151相互连通,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可经由壳体151相互连通。

开闭构件155设置于壳体151的内部,可以以进出壳体151的开口侧的方式以能够滑动的状态来设置,可以使以壳体151为基准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可以使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开闭构件155可通过气缸或马达等驱动部160滑动。

为了使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连通,使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连通,可在开闭构件155上形成连通孔155a。因此,随着开闭构件155滑动,当连通孔155a处于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之间时,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连通,当连通孔155a处于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之间时,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相互连通。

当连通孔155a不在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之间时,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不连通,当连通孔155a不在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之间时,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相互不连通。

因此,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经由连通孔155a相互连通时,有害气体管141被开放,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未经由连通孔155a相互连通时,有害气体管141被关闭。另外,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经由连通孔155a相互连通时,净化气体管145被开放,位于壳体1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未经由连通孔155a相互连通时,净化气体管145被关闭。

如图5a所示,将开闭构件155朝一方向滑动时,以壳体1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罐141相互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可相互不连通。

另外,在以壳体1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连通的图5a所示的状态下,将开闭构件155朝另一方向滑动时,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141可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145可相互连通。

总之,在图5a以及图5b,在以壳体1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1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145相互不连通的状态下,通过使开闭构件155朝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滑动,由此调整有害气体管141的打开和关闭以及净化气体管145的打开和关闭。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150中,连通孔155a共用于有害气体管141以及净化气体管145。因此,主体110的净化气体通过开关单元150向外部排出时,存在于连通孔155a的有害气体也一并排出。但是,存在于连通孔155a的有害气体为极微量,因此有害气体的排出程度也非常小。

有害气体通过有害气体管141流入至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时,有害气体的一部分可能泄露于壳体151的内部,流入至净化气体管145侧。那么,有害气体可能混入至通过净化气体管145排出的净化气体中。

为了防止泄露在壳体151的内部的有害气体流入至净化气体管145侧,可以在壳体151的内周面设置密封构件152,该密封构件150以分隔有害气体管141侧壳体151的内侧部分和净化气体管145侧壳体151的内侧部分的状态设置。

为了进一步防止泄露在壳体151的内部的有害气体流入至净化气体管145侧,可以在有害气体管141和密封构件152之间的壳体151部分设置气体吸入模块170(参照图1以及图2),该气体吸入模块170吸入泄漏在壳体151的内部的有害气体并排出至壳体151的外侧。

气体吸入模块170可包括一侧与壳体151连通设置的排出管171和与排出管171的另一侧连通的吸入泵175。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下面,举例说明有害气体、净化气体以及吹扫气体以下部主体115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依次分别通过设置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蓄热构件120的方式。

如图4所示,下部主体115的内部分隔成5个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因此n=3。因此,有害气体以及净化气体分别通过2个区域,可分别通过大致对称的区域。

将所有的开闭单元150以及所有的阀门185被关闭的状态假设为初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调节开闭单元150a、150b以及开闭单元150c、150d从而分别打开有害气体管141a、141b以及净化气体管145c、145d,使得有害气体和净化气体能分别通过区域115a、115b以及区域115c、115d。此时,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a、115b流入至燃烧室111a,流入至燃烧室111a的有害气体沿着燃烧室111a的一侧表面、上表面以及另一侧表面移动并燃烧而生成净化气体后,通过区域115c、115d排出。此时,净化气体所通过的区域115c、115d的蓄热构件120与净化气体进行热交换并蓄热。

在这样的状态下,阀门185e被打开时,吹扫气体流入至区域115e,因此残留于区域115e的有害气体与吹扫气体一并流入至燃烧室111a。那么,区域115e成为净化状态。此时,吹扫气体优选流入在位于有害气体所通过的最后端区域115a和净化气体所通过的最前端区域115d之间的区域115e。吹扫气体可以为净化空气。

区域115e成为净化状态时,阀门185e被关闭。接着,依次通过开闭单元150e和开闭单元150c,净化气体管145e被打开、净化气体罐145c被关闭,通过开闭单元150c和开闭单元150a,有害气体管141c被打开、有害气体管141a被关闭。此时,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b、115c流入至燃烧室111a,净化气体通过区域115d、115e排出。由于吹扫气体区域115e为净化状态,因此通过区域115e排出的净化气体中不会混入有害气体。

在这样的状态下,阀门185a被打开时,残留于区域115a的有害气体与吹扫气体一起流入至燃烧室111a,区域115a成为净化状态。

接着,依次通过开闭单元150a和开闭单元150d净化气体管145a被打开、净化气体罐145d被关闭,通过开闭单元150d和开闭单元150b有害气体管141d被打开、有害气体管141b被关闭。此时,有害气体通过区域115c、115d流入至燃烧室111a,净化气体通过区域115e、115a排出。由于吹扫气体区域115a为净化状态,因此通过区域115a排出的净化气体中不会混入有害气体。

通过重复如上所述的动作,有害气体成为净化气体并排出,蓄热构件120通过净化气体进行蓄热。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燃烧氧化装置中,主体110可以以多角形形成,蓄热构件120可以以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相对应的形状形成。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利用一个开闭单元150打开和关闭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141和净化气体管145。因此只需设置相当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的数量的开闭单元150,由此可以减少开闭单元150的数量。随之可以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透视图,图7a以及图7b是图6的正面剖视图,仅对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250可包括壳体251和开闭构件255,壳体25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51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似。

开闭构件255设置于壳体251的内部,可以以进出壳体251的开口侧的方式以能够滑动的状态被设置,可以使以壳体251为基准设置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可以使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开闭构件255可通过气缸或马达等驱动部260滑动。

为了使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连通,使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连通,在开闭构件255上可形成第一连通孔255a以及第二连通孔255b。因此,随着开闭构件255滑动,当连通孔255a处于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之间时,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连通,当连通孔255a处于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之间时,位于壳体2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相互连通。

如图7a所示,将开闭构件255朝一方向滑动时,以壳体2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罐241可相互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可相互不连通。

另外,在以壳体2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连通的图7a所示的状态下,将开闭构件255朝另一方向滑动时,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245可相互连通。

总之,在图7a以及图7b,在以壳体2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未连通、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245相互未连通的状态下,使开闭构件255朝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滑动,由此调整有害气体管2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245的开闭。如果适当调整有害气体管241和净化气体管245之间的间距、第一连通孔255a和第二连通孔255b之间的间距以及相对于有害气体管241和净化气体管245的第一连通孔255a和第二连通孔255b的位置,则可以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状态动作。

理所当然,在以壳体2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2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一侧或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245相互不连通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使开闭构件255仅朝一方向滑动,以此调节有害气体管2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245的开闭。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250中,第一连通孔255a和第二连通孔255b分别与有害气体管241和净化气体管245连通。因此,净化气体被排出时,残留在第一连通孔255a的有害气体不会混入至净化气体中。

第三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透视图,图9a以及图9b是图8的平面剖视图,仅对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350可包括壳体351和开闭构件355。

壳体351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可以以切断与各区域115a、115b、115c、115d、115e(参照图4)对应设置的有害气体管341的中间部分以及净化气体管345的中间部分的方式设置。由此,以壳体351为基准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可经由壳体351相互连通,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可经由壳体351相互连通。

开闭构件355可设置成圆盘状,使其能够在壳体351的内部旋转,可以使以壳体351为基准设置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可以使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开闭构件355可通过气缸或马达等驱动部360旋转。

为了使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连通,使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连通,在开闭构件355上可形成连通孔355a。因此,随着开闭构件355旋转,当连通孔355a处于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之间时,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连通,当连通孔355a处于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之间时,位于壳体3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相互连通。

如图9a所示,将开闭构件35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以壳体3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罐341相互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可相互不连通。

另外,在以壳体3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连通的图9a所示的状态下,使开闭构件355按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345可通过连通孔355a相互连通。

总之,在图9a以及图9b,在以壳体3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341相互未连通、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345相互未连通的状态下,使开闭构件355朝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旋转,由此调整有害气体管3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345的开闭,或者使开闭构件355仅朝一方向旋转,以此调整有害气体管3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345的开闭。

为了防止泄露至壳体351的内部的有害气体流入到净化气体管345侧,可在壳体351的内部上表面以及内部下表面上以围绕有害气体管341的方式设置密封构件(未图示)。另外,在有害气体管341和密封构件352之间的壳体351部分可设有包括排出管371的气体吸入模块370,该排出管用于吸入泄露至壳体351的内部的有害气体并排出至外侧。

第四实施例

图10a以及图10b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开闭单元的平面剖视图,仅对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蓄热式燃烧氧化装置的开闭单元450可包括壳体451和开闭构件455,壳体451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351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开闭构件455可设置成圆盘状使其能够在壳体451的内部旋转,可以使以壳体451为基准设置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可以使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开闭构件455可通过气缸或马达等驱动部460旋转。

为了使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连通,使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连通,在开闭构件455上可形成第一连通孔455a以及第二连通孔455b。因此,随着开闭构件455旋转,当第一连通孔455a处于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之间时,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连通,当第二连通孔455b处于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之间时,位于壳体45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相互连通。

如图10a所示,使开闭构件45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以壳体4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罐441通过第一连通孔455a相互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可相互不连通。

另外,在以壳体451为基准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连通的图10a所示的状态下,使开闭构件455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上方以及下方的净化气体管445可通过连通孔455a相互连通。

总之,在图10a以及图10b,在以壳体4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未连通,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445相互未连通的状态下,使开闭构件455朝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旋转,由此调整有害气体管4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445的开闭。

如果适当调整有害气体管441和净化气体管445之间的间距、第一连通孔455a和第二连通孔455b之间的间距以及相对于有害气体管441和净化气体管445的第一连通孔455a和第二连通孔455b的位置,则可以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状态动作。

理所当然,在以壳体451为基准位于其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有害气体管441相互不连通,位于其一侧或另一侧的净化气体管445相互不连通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使开闭构件455仅朝一方向旋转,以此调节有害气体管441的开闭以及净化气体管445的开闭。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不受限于前述实施例以及附加的附图,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置换、变形以及变更,这对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解释为本发明的范围基于后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以及范围、还有其等价概念中引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式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10:主体

111a:燃烧室

120:蓄热构件

141:有害气体管

145:净化气体管

150:开闭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