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伴热系统及燃气供应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6303发布日期:2018-10-16 20:0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伴热系统的安装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供气室底部的电伴热系统、以及包含有上述电伴热系统的燃气供应单元。



背景技术:

电伴热系统作为常用的一个加热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船舶、海工产品等,燃气供应单元是一关键核心结构,该结构由LNG燃料储罐及燃气供气室(Tank Connection Space,以下简称TCS)构成。燃气供气室内含一套供气单元,该供气单元集成了燃料罐状态监测、供气、通风、平台等相关设备、管路及仪表等。

燃气供气室位于LNG燃料液罐顶端,外部环境温度低于-20℃,内部温度约0℃,若内部有积水,则可能会造成结冰等现象。因此,为保证TCS内积水能正常疏排,也为了内部各设备运行正常,要求在TCS底部布置电伴热系统使内部温度保持在3℃以上(一般控制在5℃左右)。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对电伴热系统的布置缺乏明确要求,极易因布置过密或过疏等不合理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加热过高或伴热效果不佳引起的结冰,对内部设备造成损坏,并且因绝缘保护不到位造成短路烧毁电伴热,削减系统工作寿命,且不易更换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伴热效果佳的电伴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伴热系统,用于加热被加热体,所述电伴热系统包括接线盒、以及至少一组加热电路,每组加热电路都包括温度调节器、贴合且固定于所述被加热体表面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固定于所述被加热体表面的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接线盒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都与温度调节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被加热体表面上固定布置的电加热丝,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电加热丝长直部、以及电加热丝连接部,多个所述电加热丝长直部之间通过电加热丝连接部依次相连。

优选地,多个所述电加热丝长直部之间等距排布,相邻的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之间的间距为200mm。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加热电路的中部、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的中间。

进一步地,当所述加热电路有多组时,多组加热电路之间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都通过铝胶带固定于被加热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加热电路。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外还密封连接有保护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供应单元,包括燃料储罐、设在燃料储罐顶部的燃气供气室、以及如上所述的电伴热系统,所述电伴热系统固设在燃气供气室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供气室的底部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外侧排布有电加热丝。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伴热系统及燃气供应单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器,温度传感器对被加热体的表面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对加热电路的加热量进行调控,保证加热温度稳定在目标范围,实现自调节加热量,大大提高电伴热系统的电伴热效果。进一步地,在燃气供应单元中,通过在燃气供气室的底部设置电伴热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对燃气供气室底部进行供热,保证燃气供气室内不会产生结冰现象,积水可以正常疏排,保障内部设备运行正常,从而提高燃气供应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伴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伴热系统的前视图,该图为半剖图。

图3为图1中一组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圈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燃气供应单元的位置区域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被加热体

2 接线盒

3 加热电路

31 电加热丝

311 电加热丝长直部

312 电加热丝连接部

32 温度调节器

33 温度传感器

4 铝胶带

5 绝缘层

6 燃料储罐

7 燃气供气室

8 电伴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伴热系统,用于加热被加热体1,电伴热系统包括接线盒2、以及至少一组加热电路3,每组加热电路3都包括温度调节器32、贴合且固定于所述被加热体1表面的温度传感器33、以及固定于所述被加热体1表面的电加热丝31,电加热丝31与接线盒2相连接,温度传感器33和电加热丝31都与温度调节器32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33和温度调节器32,在工作过程中,接线盒2对加热电路3供电,温度传感器33对被加热体1上加热电路3所在的区域的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温度调节器32,温度调节器32根据温度传感器33的反馈信号对加热电路3的加热量进行调控,以保证温度稳定在目标范围,从而实现自调节加热量,能够防止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电伴热系统产生较多的热量,以节约能源消耗,也避免因电伴热系统加热温度不足而造成被加热体1的表面出现结冰的现象,最终大大提高电伴热系统的电伴热效果。同时,电伴热系统可以设置多组加热电路3,本实施中加热电路3为三组,三组加热电路3可并联连接,使得三组加热电路3之间相互独立工作,保证检修更换的区域独立性,减小工作量,且可以防止某段电路出现故障影响整体系统的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布置在被加热体1表面的电加热丝31优选的蜿蜒布置结构为:电加热丝3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以及电加热丝连接部312,多个所述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之间通过电加热丝连接部312依次相连,使得电加热丝31的主体尽量地保持长直布置,以保证电加热丝31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之间等距排布,相邻的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之间的间距为200mm,从而获得最佳的加热效果和传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每组加热电路3中,温度传感器33位于加热电路3的中部、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311的中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监测效果,

如图2所示,电加热丝31和温度传感器33都通过铝胶带4固定于被加热体1表面,铝胶带4有利于传热、且自身耐热,进而有利于提高温度传感器33感知被加热体1的表面温度的准确性,还能够提高电伴热系统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电伴热系统在加热电路3外设有绝缘层5,绝缘层5包覆加热电路3,进而削弱被加热体1和外部的热量交换,减少热量损失,保证对被加热体1的加热温度在合理范围,同时还能保护加热电路3。为了进一步保护绝缘层5,在绝缘层5外设有保护板,保护板的衔接需密封良好,防止水进入绝缘层5。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供应单元,包括上述电伴热系统、燃料储罐6、以及设在燃料储罐6顶部的燃气供气室7,燃料储罐6可以为LNG燃料储罐,电伴热系统固设在燃气供气室7的底部,为燃气供气室7底部可能存在的积水供热,热量均匀分布并传递。进一步地,燃气供气室7的底部还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常有积水,所需加热量较多,为了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在所述集水槽的外侧排布有电加热丝31。

具有上述结构的电伴热系统安装在燃气供应单元中的主要安装步骤如下:

S1.安装准备:

(1)检查确认燃气供气室7底部油漆、打磨和清洁等其他各项工序已完成,防止后期返工对绝缘层5的破坏性以及对加热电路3的潜在损坏,并确保铝胶带4可以有较强黏贴性能。

(2)检查确认燃料储罐6上部的机械和电气工作已完成,避免后期补充施工时相互影响。

(3)检查加热电路3的电加热丝31无损,肉眼表面查损并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S2.加热电路3的安装:

(1)将加热电路3的电加热丝31均匀蜿蜒布置在燃气供气室7底部。

(2)电加热丝31其主体尽量保持长直布置,保持电加热丝31相邻的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之间距离为200mm。

(3)因燃气供气室7底部中间区域存在较密集的连接管路,加热电路3排布和检修困难,故该区域不布置加热电路3。

(4)燃气供气室7底部对角集水槽常有积水,电加热丝31在集水槽外侧缠绕排布。

(5)使用铝胶带4将电加热丝31固定在燃气供气室7底部。

(6)对电加热丝31末端做密封处理。

(7)电加热丝31末端与温度调节器32连接,实现温度自调节。

S3.温度传感器33的安装:

(1)温度传感器33安装在需集中加热区域的中间位置,位于加热电路3的中部,且位于电加热丝31的相邻两个电加热丝长直部311中间。

(2)温度传感器33须与燃气供气室7底部表面紧贴,确保接触良好,并使用铝胶带4固定。

(3)按照厂家说明将温度传感器33与温度调节器32连接,实现实测温度的及时反馈。

S4.安装检查:

(1)对照图纸检查加热电路3及温度传感器33布置是否正确,检查电加热丝31与燃气供气室7底部表面是否应接触良好。

(2)检查铝胶带4是否有可视损坏。

(3)检查加热电路3的终端是否安装正确,且检查在温度调节器32上的电缆密封塞尺寸是否正确。

(4)用兆欧表(摇表)测量每个加热电路3的绝缘电阻,每个加热电路3的绝缘电阻至少为50兆欧。

S5.绝缘层6的安装:

(1)根据传热计算,确定要安装的绝缘层5的厚度为50mm。

(2)绝缘层5的安装工作在加热电路3安装完毕后尽快完成,以降低加热电路3被损坏的风险。

(3)绝缘层5应保证干燥,否则会造成后期绝缘中的水分结冰影响保温效果,并在绝缘层5外安装保护板,保护板的衔接需密封良好,防止水进入绝缘层5。

(4)绝缘层5安装完毕后,测量加热电路3绝缘电阻,确认加热电路3未被破坏,且在外部张贴警告铭牌,以便告知维修人员注意绝缘层内的加热电路3。

本实用新型对燃气供气室底部的电伴热系统的安装要求极高,若燃气供气室7与燃料储罐6对接前发生故障,维修需拆除绝缘层5。若对接后发生故障,燃料储罐6与燃气供气室7之间空间狭小导致维修较困难,故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务必保证布置安装工艺的质量。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