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4036发布日期:2019-05-24 21:5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供暖中多数采用焚烧来获取热能,或者在某些生产企业也会利用焚烧对废料进行处理并获得热能,这部分热能能够二次利用,如供暖,预热等。因此,焚烧炉是焚烧必不可少的设备,现有的焚烧炉内部都形成为炉膛,而在炉膛内会固定炉排架,焚烧时,将废料或燃料放置在炉排架上,并利用点火装置将其引燃,最终焚烧得到的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向外完成热交换,以便能够充分利用该热能。

现有的焚烧炉规格和形式千变万化,如现有的一种具有排烟通道和排风通道的焚烧炉,其将排风通道设置在焚烧腔的下部,用作焚烧时烟气的排放;而排风通道利用抽风机开设在焚烧腔的侧面,是将热能排放至外部设备的主要通道。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虽然该焚烧炉做到了烟气和热风的分离排放,而烟气是有很大热能的,这部分热能没有被设备充分利用,可以说该焚烧炉一大部分热量被浪费。同时,该焚烧炉只公开了排烟通道的结构,而并没有考虑到排烟过程中有害颗粒物质的处理问题,容易造成污染,也不适应国家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余能回收、满足环保要求的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点火组件、进风管、排烟管组件和热气通道组件;所述炉体内具有焚烧腔,炉体的内部安装有炉排,所述炉排用以放置物料;所述点火组件设置于所述炉排的下部;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上部,且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焚烧腔连通,用以不断向焚烧腔内供应空气;所述排烟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上部,且所述排烟管组件正对所述炉排的中心位置;所述热气通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面,且所述热气通道组件向外部设备供应高温气体;所述排烟管组件与所述进风管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将部分高温烟气导流至所述进风管内并加热进风管内空气;所述排烟管组件的输入端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以过滤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将排烟管和排气管分别设置在炉体的上部和侧面,实现烟气和热气分开排放;排烟管还设计了过滤组件,能够过滤部分颗粒物质,减少污染;排烟管与进风管连通,能够对进风管内空气进行预热,实现余能回收,也间接提高了焚烧效率;在进风管和排烟管之间设计了湿法过滤机构,能够进一步过滤高温烟气中的颗粒物质,保证进风管内空气质量。

优选的,所述排烟管组件包括嵌装于所述炉体上部的烟气收集部,所述过滤组件嵌装于所述烟气收集部内,所述烟气收集部的外部连通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阀门组。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为钢丝过滤网;所述烟气收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排烟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湿法过滤机构,所述湿法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封闭结构,过滤槽内填充有过滤液,所述过滤液的液面低于所述过滤槽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排烟管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并置于所述过滤液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并置于所述过滤液的液面以上。

过滤组件能够将烟气中部分颗粒物质过滤掉,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满足排放要求,而过滤掉的颗粒物质被过滤组件隔离掉、久而久之会掉落至炉体下部,最后随着炉渣一起被处理。

优选的,阀门组包括两个单向阀,两个单向阀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

优选的,所述热气通道组件包括与所述炉体的焚烧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排气管上连通有至少一条热气管,其中部分所述热气管与外部设备连通。其余与外部设备没有连通的热气管通过盲板封堵。热气通道组件能够将炉体内热气输送至外部,供采暖设备使用。根据烟气的走向和热气的走向设计了上述两种排烟管组件和热气通道组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并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优选的,所述排烟管上安装有温度仪表。能够方便监控烟气温度,选择适当温度范围的烟气对进风管的空气进行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将排烟管和排气管分别设置在炉体的上部和侧面,实现烟气和热气分开排放;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还设计了过滤组件,能够过滤部分颗粒物质,减少污染;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与进风管连通,能够对进风管内空气进行预热,实现余能回收,也间接提高了焚烧效率;

最后,为了能够保证进风管内空气质量,在进风管和排烟管之间设计了湿法过滤机构,能够进一步过滤高温烟气中的颗粒物质。实现余能回收、满足环保要求的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的湿法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 2、炉排 3、点火组件 4、进风管 5、烟气收集部 6、排烟管 7、过滤组件 8、连接管 9、湿法过滤机构 901、过滤槽 902、第一连接管 903、第二连接管 904、单向阀 10、排气管 11、热气管 12、盲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包括炉体1、点火组件3、进风管4、排烟管组件和热气通道组件;炉体1内具有焚烧腔,炉体1的内部安装有炉排2,炉排2用以放置物料;点火组件3设置于炉排2的下部;进风管4设置于炉体1的上部,且进风管4与焚烧腔连通,用以不断向焚烧腔内供应空气;排烟管组件设置于炉体1的上部,且排烟管组件正对炉排2的中心位置;热气通道组件设置于炉体1的侧面,且热气通道组件向外部设备供应高温气体;排烟管组件与所述进风管4通过连接管8连通,并将部分高温烟气导流至所述进风管4内并加热进风管4内空气;排烟管组件的输入端安装有过滤组件7,过滤组件7用以过滤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质。

本实用新型即可实现余能回收、还可以满足排放标准,炉体1内部形成有焚烧腔,一般焚烧炉都是卧式容器、或者箱体式结构,为了方便放入物料,上部会有封盖,而为了能够方便排放焚烧后的炉渣,需要在炉体1上设计了炉门,以及一些能够辅助排放炉渣的机构,如推拉杆等;由于焚烧过程中会有烟气,为了能够排放烟气,保证燃烧顺利进行,炉体1设计了排烟管组件,利用该排烟管组件能够将烟气引流至设备外部,另外,为了能够回收热能,还在炉体1侧面设计了热气通道组件,该热气通道组件能够将炉体1内热气输送至外部,供采暖设备使用。炉体1根据烟气的走向和热气的走向设计了上述两种排烟管组件和热气通道组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并能够满足环保要求,其主要体现在,排烟管组件在其输入端处嵌装了过滤组件7,该过滤组件7能够将烟气中部分颗粒物质过滤掉,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满足排放要求,而过滤掉的颗粒物质被过滤组件隔离掉、久而久之会掉落至炉体1下部,最后随着炉渣一起被处理。

排烟管组件包括嵌装于炉体1上部的烟气收集部5,过滤组件7嵌装于烟气收集部5内,烟气收集部5的外部连通有排烟管6;排烟管6通过连接管8与进风管4连通;该连接管8上安装有阀门组。另外,上述的过滤组件7为钢丝过滤网;而烟气收集部5的直径大于排烟管6的直径。烟气收集部5和排烟管6的尺寸是为了能够提高烟气排放效果,最大限度地收集炉体1内烟气,并以适当速率向外界排放处理过的烟气。

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环保要求,以及为了能够避免进风管4内空气被颗粒物质污染,本实施例的连接管8上设置有湿法过滤机构9,该湿法过滤机构9包括一过滤槽901,过滤槽901内填充有过滤液,过滤液的液面低于过滤槽901的上端面;一般上述的过滤液可以直接用水,或者油都可以满足要求。其中,连接管8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与排烟管6连通的第一连接管902、以及与进风管4连通的第二连接管903;上述的第一连接管902的一端与排烟管6固连,第一连接管902的另一端伸入过滤槽901内,并置于过滤液的液面以下;第二连接管903的一端与进风管4固连,第二连接管903的另一端伸入过滤槽901内,并置于过滤液的液面以上;上述的过滤槽901为封闭结构,且过滤槽901通过连接管8分别与排烟管6和进风管4连通。

为了避免烟气回流,阀门组包括两个单向阀904,两个单向阀904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管902和第二连接管903上。

为了能够方便监控烟气温度,选择适当温度范围的烟气对进风管4的空气进行加热,排烟管6上安装有温度仪表。

热气通道组件包括与炉体1的焚烧腔连通的排气管10,排气管10上连通有一个以上的热气管11,热气管11与外部设备连通;排气管10内安装有抽风机。

一般在使用时需热设备的数量不定,为了能够适应多台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多个热气管11,但是,并非所有热气管11都会同时使用,因此,与外部设备没有连通的热气管11通过盲板12封堵。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能够节约能源、以及充分利用热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排风组件的焚烧炉,将排烟管6和排气管10分别设置在炉体1的上部和侧面,实现烟气和热气分开排放;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6还设计了过滤组件7,能够过滤部分颗粒物质,减少污染;本实用新型的排烟管6与进风管4连通,能够对进风管4内空气进行预热,实现余能回收,也间接提高了焚烧效率;为了能够保证进风管4内空气质量,在进风管4和排烟管6之间设计了湿法过滤机构9,能够进一步过滤高温烟气中的颗粒物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