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式输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6217发布日期:2019-06-13 13:0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雾式输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渣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雾式输渣机。



背景技术:

输渣机是一种锅炉输渣设备,煤炭在锅炉中燃烧后产生的炭渣被炉排推向存渣坑,需要利用输渣机拖出炉外,以疏通炉渣堆积。干法刮板输渣机是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下,以干燥的方式从锅炉输渣口获取灰渣并将灰渣进行冷却、输送和处理的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冷却系统才能使灰渣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降低操作风险和减少操作时间间隔,且有效控制灰渣含水量,降低灰渣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结构合理、降低耗水量、冷却降温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且运行平稳的喷雾式输渣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雾式输渣机,包括炉体、进渣口、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倾斜刮板、机头箱、连接板、紧固螺栓、输渣隔板、冷却窗、支撑架、安装平台、驱动电机、传动轮、皮带、出渣口、尾轮箱、驱动链、连接轴、连杆和刮板条,所述炉体的下端通过进渣口连通有接渣刮板;所述接渣刮板通过过渡刮板与倾斜刮板相连接;所述过渡刮板的整体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倾斜刮板的上端部连接有机头箱;所述接渣刮板的末端连接有尾轮箱;所述尾轮箱、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倾斜刮板、机头箱均通过连接板前后端依次相互对接在一起且采用紧固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所述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和倾斜刮板的内部中央横向设置有输渣隔板;所述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和倾斜刮板的侧壁上设置了冷却窗;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与机头箱内部中央设置的传动轮相传动连接;所述机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所述输渣隔板的两侧设置有驱动链;所述驱动链上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连杆夹持安装有刮板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和倾斜刮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窗上连接有雾化喷淋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效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圆弧形过渡刮板将炉体下部的接渣刮板与倾斜刮板相连接,具有可以将炉渣通过倾斜刮板输送出去,然后到达高位的机头底部出渣口进行排出,再通过汽车直接进行接渣后转运出去,节省了人工出渣的繁琐、提高了输渣工作效率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在接渣刮板、过渡刮板和倾斜刮板的侧壁上设置了冷却窗,具有可以边输渣边进行冷却降温,不影响设备正常输送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的冷却降温采用的是雾化喷淋方式进行的,具有节约水源且可以达到快速冷却,还能防止灰渣粉尘扩散且可通过喷淋量进行调节控制灰渣含水量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渣刮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进渣口;3.接渣刮板;4.过渡刮板;5.倾斜刮板;6.机头箱;7.连接板;8.紧固螺栓;9.输渣隔板;10.冷却窗;11.支撑架;12.安装平台;13.驱动电机;14.传动轮;15.皮带;16.出渣口;17.尾轮箱;18.驱动链;19.连接轴;20.连杆;21.刮板条;22.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雾式输渣机,包括炉体1、进渣口2、接渣刮板3、过渡刮板4、倾斜刮板5、机头箱6、连接板7、紧固螺栓8、输渣隔板9、冷却窗10、支撑架11、安装平台12、驱动电机13、传动轮14、皮带15、出渣口16、尾轮箱17、驱动链18、连接轴19、连杆20、刮板条21和密封盖22,所述炉体1的下端通过进渣口2连通有接渣刮板3;所述接渣刮板3通过过渡刮板4与倾斜刮板5相连接;所述过渡刮板4的整体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倾斜刮板5的上端部连接有机头箱6;所述接渣刮板3的末端连接有尾轮箱17;所述尾轮箱17、接渣刮板3、过渡刮板4、倾斜刮板5、机头箱6均通过连接板7前后端依次相互对接在一起且采用紧固螺栓8进行安装固定;所述接渣刮板3、过渡刮板4和倾斜刮板5的内部中央横向设置有输渣隔板9;所述接渣刮板3、过渡刮板4和倾斜刮板5的侧壁上设置了冷却窗10;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安装平台12;所述安装平台1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通过皮带15与机头箱6内部中央设置的传动轮14相传动连接;所述机头箱6的底部设置有出渣口16;所述输渣隔板9的两侧设置有驱动链18;所述驱动链18上安装有连接轴19;所述连接轴19通过连杆20夹持安装有刮板条21;所述接渣刮板3、过渡刮板4和倾斜刮板5的顶部均设置有密封盖22;所述冷却窗10上连接有雾化喷淋管。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