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369发布日期:2019-08-09 21:05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醇气化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上诸如是由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寻找可以替代是由煤炭的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甲醇具有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好、污染少,易加压为液体、易储存等燃料性能。并且由于甲醇的可再生性,被认为是新一代能源的选择之一。

甲醇作为燃料由于其常温状态下为液体,不利于充分燃烧,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将甲醇转换为气态再进行燃烧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有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包括用于放置甲醇液体的储液罐、将甲醇液体气化的转换装置以及将气化进行燃烧的燃烧装置;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壳体内的金属管,在金属管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器,用于对金属管进行加热;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给气管,所述给气管的一端部设有燃烧头和点火组件,另一端部设置将给气管内气体吹向燃烧头的风机;

其中金属管的一端部通过动力泵与储液罐相连通,另一端部与过滤器相连接,所述过滤器将金属管内未气化甲醇液体过滤回收,并且通过回收管道与储液罐相连通;

所述过滤器还通过管道与给气管相连通,并且在管道设置一个控制阀,用于管道启闭;

当打开点火组件时,所述储液罐通过动力泵向金属管提供甲醇液体,所述加热器会对金属管加热气化,气化后甲醇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当气压达到控制阀所设定压力值时,所述控制阀将开启连通给气管,将气体吹向燃烧头进行燃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点火组件包括开关和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置在靠近燃烧头的位置,用于点燃所述给气管的气态甲醇燃料,所述点火针与开关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延时电路控制所述点火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换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个转换装置的金属管均与过滤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燃烧头镶嵌有燃烧板,所述燃烧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打开点火组件时,所述储液罐通过动力泵向金属管提供甲醇液体,所述加热器会对金属管加热气化,气化后甲醇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当气压达到控制阀所设定压力值时,所述控制阀将开启连通给气管,将气体吹向燃烧头进行燃烧,气化后甲醇得到充分燃烧,适用于民用及工业用甲醇灶、锅炉等,应用范围广,同时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燃烧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液罐;2、转换装置;21、壳体;22、金属管;23、加热器;3、燃烧装置;31、给气管;32、燃烧头;33、风机;4、过滤器;5、回收管道;6、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甲醇液体气化转换器,包括用于放置甲醇液体的储液罐1、将甲醇液体气化的转换装置2以及将气化进行燃烧的燃烧装置3;所述转换装置2包括壳体21以及设置壳体21内的金属管22,在金属管22设置有若干个加热器23,用于对金属管22进行加热;所述燃烧装置3包括给气管31,所述给气管31的一端部设有燃烧头32和点火组件,另一端部设置将给气管31内气体吹向燃烧头32的风机33;其中金属管22的一端部通过动力泵与储液罐1相连通,另一端部与过滤器4相连接,所述过滤器4将金属管22内未气化甲醇液体过滤回收,并且通过回收管道5与储液罐1相连通,进行重新利用,有效节约成本;所述过滤器4还通过管道与给气管31相连通,并且在管道设置一个控制阀6,用于管道启闭;当打开点火组件时,所述储液罐1通过动力泵向金属管22提供甲醇液体,所述加热器23会对金属管22加热气化,气化后甲醇通过过滤器4进行过滤,当气压达到控制阀6所设定压力值时,所述控制阀6将开启连通给气管31,将气体吹向燃烧头32进行燃烧,其中所述燃烧头32镶嵌有燃烧板,所述燃烧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使得燃烧火焰更加均匀,提高燃烧效果,气化后甲醇得到充分燃烧,适用于民用及工业用甲醇灶、锅炉等,应用范围广,同时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所述点火组件包括开关和点火针,所述点火针设置在靠近燃烧头32的位置,用于点燃所述给气管31的气态甲醇燃料,所述点火针与开关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延时电路控制所述点火针。

所述转换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每个转换装置2的金属管22均与过滤器4相连接,可以有效提高气体甲醇的供给量,避免供给量不足,导致无法燃烧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